谢立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政治活动家。《造谣学校》是谢立丹的代表作,写了两个性格不同的兄弟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史妮薇夫人整天无所事事,与一群贵族男女以造谣生事为乐,专门破坏别人的名誉和家庭幸福。史妮薇夫人的家,渐渐成为一所“造谣学校”。史妮薇暗恋查理士·索菲斯,但是查理士·索菲斯与玛莉雅相爱,为了拆散他们,史妮薇让人模仿查理士的笔记伪造了一份情书,并将这封情书给了狄夫人。再加上史妮薇等人的造谣,查理士被弄得声名狼藉。查理士的哥哥约瑟·索菲斯是个阴险的小人,他一边追求狄夫人,一边还觊觎弟弟喜欢的玛莉雅。在商议下,史妮薇与约瑟达成共识,两人准备联手获得共同的利益。

狄夫人的丈夫彼得·狄索爵士是查理士和约瑟的监护人,他原本是个老光棍,后来经人介绍娶了比自己小几十岁的狄夫人。狄夫人原来是个乡下的姑娘,来到伦敦后,她变得爱慕虚荣,崇尚奢靡的上流社会生活。由于狄夫人整天与“造谣学校”的人厮混在一起,彼得很是不满,两人常常为此吵架。彼得听信了传言,以为查理士变成一个堕落的少爷,很是担忧。此外彼得很是信任约瑟,认为他是一个好青年。

这天,索菲斯兄弟久居印度的叔叔奥利福·索菲斯回到了伦敦,奥利福打算在两个侄子之间选择其中一位来继承自己丰厚的家产。彼得将两兄弟的情况告诉了奥利福,但是奥利福又从老管家罗利那里打听到了与彼得口中不一样的情况。为了慎重选择继承人,奥利福决定乔装打扮,去弄清楚事实真相。奥利福伪装成放债的人来到查理士家中,查理士居然将家中祖传的画像卖给了奥利福,这使奥利福非常失望。但是查理士却拒绝卖出叔叔奥利福的画像,奥利福深感欣慰。在拿到钱之后,查理士马上将其中的一部分分给了穷亲戚们,奥利福见此,明白了查理士的为人。

狄夫人偷偷与约瑟在书房中约会,彼得突然进来,狄夫人只好藏在了门帘后。彼得在与约瑟的谈话中说起了约瑟追求玛莉雅的事情,并且向约瑟倾诉自己妻子狄夫人与查理士的不轨谣言。正在这时候,查理士来了,彼得想要试探谣言是否属实,便让约瑟将自己藏在了橱柜中。约瑟提起了关于谣言的事情,查理士否认了这件事情,并把约瑟和狄夫人的暧昧说了出来。彼得出来后,明白了查理士是清白的,便向其道歉。巧的是史妮薇在此时来找约瑟商讨计策,约瑟便出门迎接史妮薇。查理士一个不小心,碰了门帘,藏在门帘后的狄夫人现身。狄夫人向丈夫坦白并认错,因为藏在门帘后的她听到了所有的话,知道了约瑟的虚情假意。

大家都离开后,约瑟很是懊恼。奥利福在此时出现,这一次他扮演的是穷亲戚,约瑟撒谎欺骗奥利福,使得奥利福知道了约瑟的真面目。几个小时内,“门帘事件”便被“造谣学校”的人传遍了整个城市。一些无聊的贵族男女来到彼得家中搬弄是非,在奥利福的帮助下才将他们请走。奥利福决定将查理士选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恢复了本来面目。最后查理士与玛莉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剧作的结构非常精巧,全剧分为5幕,共有14场。谢立丹用两条平行的情节为线索,其中索菲斯兄弟为主线,彼得爵士夫妇为副线,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财产继承问题,又说明了婚姻生活和财产的问题。在剧中,谢立丹生动地刻画了英国上流社会的人情世态,表达了“惩恶扬善”的主题。剧中的人物之间关系复杂,事件繁多,谢立丹用清晰的线索将这些人物与事件串联在一起,达到了一种既有悬念又有秩序的效果。全剧作最重要的情节便是“门帘事件”,这里是导致误会和矛盾的地方,也是让一切真相大白的地方,并且在发生的过程中非常富有戏剧性,喜感也极强。剧中的语言滑稽夸张,非常有趣,常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也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谢立丹的剧作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有趣,在当时极为风靡,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使得谢立丹成为英国戏剧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喜剧家,并代表了18世纪英国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晚景凄凉的谢立丹

1780年,谢立丹当选为下议院议员,从政30余年,与英国摄政王是至交。谢立丹晚年非常凄凉,当一场大火烧了他的剧院时,谢立丹到对面的咖啡馆要了杯葡萄酒,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并戏谑地说:“一位绅士难道不能在自家的炉火旁静静地品尝一杯葡萄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