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沟通,是时候辨认什么不是沟通了。避免这些常见的误解,可以帮你减少很多生活中不必要的麻烦。
不是所有的沟通都在追求理解
你可能会假设沟通的目的就是最大化地互相理解。尽管有些必要的理解有助于协调我们的互动,但是以下几种我们习以为常的沟通,并不是以理解为主要目标,例如:
·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社交仪式。当你问:“最近怎么样?”就算对方今天过得很糟,他们仍会回答:“我很好。”这样的交流,主要的目的是互相承认彼此的存在和价值,潜在的信息是“我认为你很重要,值得我注意”,这里面明显缺少认真交换信息的行为。在微博的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这种“保持联系”的社会仪式,不仅发生在面对面的社交礼仪上,也出现在数字平台的交流中。
·许多试图影响他人的尝试。大多数电视广告的目的,旨在说服观众购买产品,而不是帮助观众理解广告的内容。同样,我们劝说别人做事时,并没有期待他们理解,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服从安排,完成任务。
·蓄意地含糊其词和隐瞒事实。当你想要婉拒某人的邀约时,可能会用“我刚好有事”来推托。很显然,你是希望给别人留下“这个决定不受我控制”的印象(假如你的目标很清楚,也不在乎伤害对方,你可能会说“我一点也不想去,实际上,我宁愿做别的任何事,也不想接受你的邀请”)。正如我们将在第3章中详细说明的那样,人们沟通时经常欺骗或背离原意,因为他们想掩盖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沟通不是越多越好
沟通不足会产生问题,沟通过度也会成为问题。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相同的观点,沟通就失去了效果。
有时候,说得太多反而会让问题恶化。正如麦克罗斯基(McCroskey)和威勒斯(Wheeless)所说:“越来越多的负面交流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负面结果。”即便你们的关系没有问题,少交流也比多交流好。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工作上不高度依赖彼此的同事,减少闲聊会拥有更好的工作表现。有时候,没有互动甚至是最好的办法。人在生气或难过时,可能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之后就会后悔。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花时间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该说什么以及如何说。第8章中的内容将会帮助你决定何时以及如何分享自己的感受。
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
有时候,即使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一切也都计算得很完美,仍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试着想象一下,你去找教师问他为什么给了你很低的分数,而你自认为可以拿高分。他在听完你的抗议后,清楚地告诉你拿不到高分的原因。你觉得这样的沟通解决问题了吗?恐怕没有。
有时候,清楚明白的沟通反而会成为问题的根源。例如,朋友要求你对他新买的价值上千元的服装诚实地给予意见,然后你真的照实说了:“我觉得这会让你看起来很胖。”这句话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它带来的好处。决定坦露心声的时机与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3章中的内容将会给你一些建议。
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很多人认为沟通就跟呼吸一样,是一件不需要训练就可以做到的事。虽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没有太多沟通训练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但大多数人的沟通效率远低于他们的潜能。事实上,沟通能力和运动能力很像。即便是最不擅长沟通的人也可以通过练习让沟通变得更高效,而对于那些在沟通上本来就有天赋的人,后天的练习可以保证他们的沟通技巧“不走样”。请记住这一点,是时候看看如何更有效地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