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关系阶段模型之一是由马克·克奈普(Mark Knapp)提出的,他将关系中的起起落落分为十个阶段,包含聚合期和离散期两个部分。其他研究者则认为任何沟通模式都应该包含第三个部分——维持期(relational maintenance),以确保关系保持稳定和令人满意地运作(我们将在本章的后半部分更详细地探讨关系的维持)。图9-1展示了克奈普的十个关系发展的阶段。现在,我们来详细地探讨每一个阶段。

图9-1 关系发展的阶段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initiating stage)的目标在于表明你有兴趣与对方接触,并证明你是一个值得交谈的人。这一阶段的沟通都很简短:握手,谈论天气等无关紧要的话题,友善地表达自己。这些行为可能看起来相当肤浅也没有意义,但它们是一种信号,表明我们有兴趣与他人建立某种关系,而不需要明确地说:“我是一个友善的人,我想要多认识你。”

初始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对害羞的人来说可能尤为困难。社交媒体可以让沉默寡言的人更容易建立关系。对一些人来说,线上聊天更容易开启话题,也更容易营造成功的人际关系。一项针对1.9万名已婚受访者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和伴侣的关系始于网络。相较于面对面开始的婚姻关系,从网上认识的伴侣,他们的婚姻关系满意度更高,分手率也更低。

请记住,初始阶段是所有关系的起点,而不仅仅是恋爱关系。友谊从这里开始,商业伙伴关系也是如此。有些人把求职面试比作初次约会,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在你阅读接下来的关系阶段时,请思考不同阶段涉及的沟通如何适用于找工作,联系室友,加入一个组织,以及确立恋爱关系等。

试验阶段

在与一个有趣的新人接触之后,我们下一步通常会开始寻找共同点,这个阶段就是试验阶段(experimenting stage)。我们通常从最基本的信息开始,比如“你是哪里人”“你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从这些基本信息入手,我们还会寻找其他的相似之处,“你也跑步吗?你一周大约跑几千米?”

试验阶段的标志是闲聊。我们容忍闲聊的折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作用。首先,这是找出我们共同爱好的有效方法。其次,它也提供了一种“面试”他人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决定这段关系是否值得追求。最后,闲聊也是一种缓和当下关系的安全方法。在决定是否进一步经营这份关系时,你不用冒太大的风险。

学者已经注意到,你的个人经历或许也能证实社交媒体在试验阶段的重要性。正如卡翠娜·尚贝克(Katrina Shonbeck)指出的,一些基本信息的收集可以在网上快速完成:

通过浏览某人的社交网络资料,我通常可以在前几次约会且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就从这些资料中了解这个人。从他们在一般信息页面上所透露的信息,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感情状况,政治倾向,兴趣爱好,以及喜欢的音乐、书籍、电影。通过浏览他们的照片和帖文,我可以很好地了解他们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出去玩,周末喜欢做些什么和他们的个人风格。

在一项研究中,大学生表示恋爱关系中的试验阶段会涉及社交媒体的好友申请。一旦获得访问权限,他们便可以浏览彼此的个人主页,一眼就能了解对方的重要信息。照片和共同好友是决定大家是否继续发展关系的重要因素。当然,网上收集信息少了面对面的紧张、脸红和结巴,更不会尴尬。

当然并不是所有关系实验都是成功的。你可能还记得,认识一个潜在的新朋友见面不到一小时,你就知道你们的关系不会有什么进展了。线上交友同样如此。虚拟现实中看似很有前景的关系,在面对面沟通后可能会变得不那么美好。传播学学者将这种转变称为模态转换(modality switching),并发现它带来了各种挑战。一般来说,网络情侣在面对面沟通上拖延的时间越久,当他们试图从线上沟通过渡到面对面沟通时就会越尴尬。

研究焦点 沟通关系包袱

背负关系包袱可能举步维艰,但向伴侣坦承这样的包袱甚至更为艰难。传播学学者布兰迪·弗里斯比(Brandi Frisby)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这个微妙的问题展开了调查。

关系包袱被粗略地定义为带入下一段关系的“负面属性与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从前的伴侣(疯狂的前任)、社交网络(古怪的朋友)、个性特征(容易争风吃醋)和关系目标(长期投入或中途结束)。研究人员采访了数百名大学生,询问他们关于关系包袱的经历。

大多数受访者都迅速地承认,关系包袱给他们的恋爱关系带来了焦虑。如果伴侣能直接坦白或回答针对关系包袱的问题,则能使双方对彼此更为满意。但如果从第三方(例如共同好友或是伴侣的前任)口中得知,则往往不利于关系的发展。

研究人员并不是建议你对过去的细节事无巨细地坦白,特别是一段关系刚刚开始的时候。然而,随着关系的进展,你可能会决定在伴侣发觉之前先向对方坦白自己的关系包袱。当然,有些问题可能永远不会被分享。一般来说,当情侣感情逐渐深厚,“即使是关系包袱这样的负面信息也可能无伤大雅”。

强化阶段

当一段关系开始强化(intensifying)时,沟通者的接触会增多,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也会增加。在友谊中,强化关系经常包含花更多的时间相处,参加共同的活动,与共同的朋友出去玩或一起旅行。约会中的情侣会运用各种策略来传达他们的关系正在强化。因此,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他们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讨论关系的状态,比如说“我爱你”。可能是碍于面子,更多时候他们会使用间接的沟通方式:为对方帮忙,表达好感,暗示和调情,用非语言的行为来表达感觉,了解对方的朋友和家人,以及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强化阶段通常是一段关系中令人兴奋甚至欣快的时期。在友谊中,这种热情就好像是结识了新的“死党”一般。对热恋的情侣而言,这个阶段通常充满了追星的目光、鸡皮疙瘩和白日梦。因此强化阶段总是出现在电影和爱情小说中——毕竟,我们喜欢看相爱的人终成眷属。但问题是,这个阶段不会永远持续。有时候,一些不再觉得浓情蜜意的情侣会开始质疑,他们之间是否还有爱情,而朋友之间也开始发现彼此的缺点。虽然这种关系可能不如看起来那么好,但他们也有可能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

随着关系的增强,人们会开始进入整合阶段(integrating stage),他们开始以社会单位的身份出现。在亲密关心中,情侣开始邀约,社交圈开始融合,伴侣开始分享对彼此的承诺,“没问题,我们将会和你的家人一起度过感恩节”。大家开始认定某些事物为共同财产——我们的公寓、我们的车、我们的歌曲。伴侣们会创造出属于他们特有的惯用语和游戏形式。他们制定了能够强化他们夫妻身份的例行事务和仪式,一起慢跑,在最喜欢的餐厅用餐,表达肢体感情,一起做礼拜。正如这些例子所说明的,整合阶段是我们放弃旧有的自我特征,与另一人共享认同的时刻。

在现如今的人际关系中,整合阶段可能还要包括一个“脸书正式化”的步骤,即在社交网站上公开宣布两人处于“恋爱关系”。当然,如果只有一个人想去脸书上晒关系,而另一个却不愿意,就会产生问题。而且,晒关系的意义对每个人而言都可能不同。一项研究发现,在异性恋中,女性倾向于把公开晒关系视为包含更多亲密和承诺。因此,女性可能会把在脸书上公开身份,和一些亲密关系相关的权利、约束联系起来——这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阶段。

结合阶段

在结合阶段(bonding stage),伴侣会用一些象征性的公开姿态来告诉全世界他们关系的存在,并且已经做出了承诺。这些姿态包含订婚、结婚、同居、举行公开仪式,或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保证。关键是,结合阶段是关系发展的顶点——是情侣关系整合阶段的“正式化”(oficializing)。

人际关系并不是只有恋爱关系才会发展到结合阶段。试想一下作家们签署了共写一本书的合同,或是一个学生被邀请加入姐妹会。正如莉莲·罗宾(Lillian Rubin)指出的那样,在一些文化中,友谊可以通过公开承诺的仪式进入结合阶段:

某些西方文化为了标记一段友谊的进展,给予其公开的合法性及仪式感,会举办一些仪式。例如,在德国有一个名为“Duzen”的小型仪式,这个名字本身就意味着关系的转变。这个仪式需要两位朋友,他们分别拿着一杯葡萄酒或啤酒,将手臂相互缠绕,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用“Bruderschaf”一词许诺永恒的兄弟情,然后把酒喝完。这个仪式结束后,这两个朋友将会从原本需要以“sie”(您)的正式称呼,改为熟人之间的“du”(咱)。

结合是关系承诺的形式化表述。在你所经历过的结合仪式中,有哪些信息交换?这些信息是怎样影响关系发展的?

结合通常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转折点。到目前为止,关系可能一直在稳步发展:从试验阶段逐渐发展至强化阶段,然后进入整合阶段。然而,到了结合阶段出现了激增的承诺。公开展示和独占声明,使得这个阶段成为关系中的关键时期。

分化阶段

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关注关系的发展。虽然有些关系已经平稳发展,并成功地持续了一生,但其他没有成功的关系会经历衰退和消亡。即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伴侣仍然觉得自己需要重新建立个人认同,克奈普称这个阶段为分化(differentiating)。这个变化经常出现在夫妻的人称代词的使用中,分化阶段的对话焦点会集中在“我”想做什么,而不是讨论“我们”的周末计划。曾经达成共识的关系议题(比如“你负责赚钱养家,而我负责打理家务”),现在可能成为争执的焦点,“既然我有比你更好的职业潜力,我为什么要待在家里”,分化这个词的词根是不同(different),这暗示变化在这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考虑到人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成为关系的一部分,所以分化也可以是正面的。比如,想想那些年轻人,他们既想打造自己独特的生活和身份,同时又想维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想要保持自己文化价值又想与对方保持联系的跨国夫妇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正如第310页中图9-1所示,分化阶段是正常的维持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阶段中,伴侣无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这项挑战。成功分化的关键在于:当我们为个体创造一些空间的时候,还能维持在关系中做出的承诺(我们在本章后半部分称为联系与自主的辩证)。

各自阶段

在各自阶段(circumscribing stage),伙伴之间减少了接触的范围。“限制”(circumscribe)一词的意思源于拉丁文,意为“在周围画一个圈”。在分化阶段出现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和标签化:“我的朋友”和“你的朋友”,“我的银行账户”和“你的银行账户”,“我的房间”和“你的房间”,诸如此类的区分可以成为个人身份和关系身份之间健康平衡的标记。然而,当一段关系中分化的部分明显多于整合的部分时,或是分化的部分严重限制了互动,比如为了在你和伴侣之间留出空间而特意去度私人假期时,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停滞阶段

如果持续限制,关系就会进入停滞阶段(stagnating stage)。他们用熟悉的老方法对待彼此,没有太多的感情。没有任何新的进展,无聊开始滋生。停滞的关系是之前关系的一具空壳。我们可以在很多人身上看到停滞阶段,比如,对工作失去热情的工作者在辞职之前依然会敷衍好几年。同样悲惨的事也会发生在一些没有热情的伴侣身上,他们说同样的话,见同样的人,每天面对同样的例行公事,却没有一点愉悦和新奇感。

逃避阶段

当停滞阶段变得让人很不愉快,关系双方就会开始通过逃避(avoiding)来拉开彼此的距离。有时他们会找一些借口来掩饰(“我最近生病了,所以没办法见你”),有时也会直接地表达(“请不要给我打电话,我现在不想见你”)。无论哪种情况,到目前为止,这段关系的未来都是不乐观的。

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天长地久。有了技巧和善意,结束一段感情并不一定要腥风血雨。你如何形容过往关系在结束阶段的沟通?为了让关系结束得更友好,你会做出什么不同的举动?

有些关系会在这个阶段停滞不前。朋友、爱人或家人会渐行渐远,几乎不再互动。虽然有时候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分开方式,但它会留下未说出口的重要的事。当你需要这段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闭”,那这段关系通常就会进入最后的阶段: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

不是所有的关系都会结束。许多搭档关系、友谊和婚姻关系一旦建立,就会持续一生。但的确也有很多关系会恶化,走到最终的结束阶段(terminating stage)。结束阶段都有着鲜明的、可识别的模式。这个阶段的特征,包括终止关系和希望分开的简要谈话。人们可能通过一顿真诚的晚餐、一张留在餐桌上的纸条、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是一份法律文件来结束这段关系。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感觉,结束阶段可能非常短暂而友好,也可能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慢慢淡忘。

学者已经开始研究科技在关系结束阶段可能起到的作用。一项针对1000人的调查发现,有45%的人曾通过短信来和某人分手。显然,用这种方式分手会面临伤害和激怒对方的风险(“他甚至没有勇气当面告诉我”),还降低了关系结束之后维持友好的可能。另一项研究发现,那些通过技术手段收到分手信息的人往往有高度的依恋焦虑——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伴侣不想当面传达分手信息。

一旦恋爱关系结束,暂时中断与前任的社交媒体联系可能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查看前任的脸书页面可能会减少一些不确定性,但是监视其脸书页面会带来比分手更严重的痛苦、更多的负面情绪和较少的个人成长。总的来说,与前任的交流可能会对一个人当前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对许多人来说,结束一段关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人员调查了正在经历分手的大学生,并请他们描述从中学习到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可能有助他们未来发展新的恋情。受访者的回答可以分成四类:“个人获益”(person positives),如获得自信,认识到哭一哭其实也没关系;“对方获益”(other positives),如认识到自己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期望;“关系获益”(relational positives),如如何更好地沟通,以及如何防止冲动地进入关系;“环境获益”(environment positives),如学会更多地依赖朋友,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人际关系和学业。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结束”可能是关系终止的理想选择,但找到意义可能是一个更健康也更容易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