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冲突看起来似乎都是其中一个个体有所得,另一个个体有所失。例如,一个邻居的音乐让你在晚上睡不着。似乎总有人要输,要么是邻居失去了大声听音乐的快乐,要么是你失眠且不开心。

在这种情况下,目标并不是完全不相容的——让双方需求都满足的解决方案确实存在。例如,你可以通过关紧你的窗户,或让邻居关紧他的窗户来获得祥和与安静。你可以用耳塞,或者邻居可以用耳机。如果上述任何一种解决方案被证明是可行的,那么冲突就会消失。

不幸的是,人们常常看不到彼此都满意的问题答案。只要他们认为他们的目标是相互排斥的,冲突就是真实的,尽管是不必要的。

研究焦点 假定对方知道自己想法的危险

一些沟通者用心理预期来处理冲突,假定他们的伴侣能读懂自己的心思,以为自己无须解释,对方就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不高兴。

考特尼·赖特(Courtney Wright)与迈克尔·罗洛夫(Michael Roloff)想要了解在大学生情侣中,这种“假定对方知道自己想法”的心态会造成什么影响。研究人员发放了一套问卷,其中包括“相爱的人不用开口就能知道彼此的想法”之类的选项。受试者还回答了一些有关情绪反应、冲突类型和关系满意度的问题。

结果不出所料,那些假定对方能读懂自己心思的受试者比没有这种预期的受试者,更容易对自己的伴侣生气。而他们越是生气,就越会倾向用“冷暴力”的方式惩罚对方。他们或许会这么想:“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生气的——你要是不知道,那我更不会告诉你了。”研究人员注意到,这种假定和“冷暴力”常常会给双方关系招来诸多问题。

虽然开诚布公地讲出问题并不总是能化解冲突,但总的来说,比起假定别人能读懂你的心思,坦率地说出你生气的原因会对此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