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评价自己时往往比评价别人更为宽容。社会科学家用两个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第一个理论是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即当我们要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归因时,往往倾向于内在因素而不是外在情境。例如,如果你认识的某个人发表了伤人的言论,你可能会将其归因于他的性格缺陷(刻薄的特质),而不是外在因素(疲倦、同龄人的压力)。当我们评价自己时,就会显得仁慈许多。第二个理论是自利的偏误(self-serving bias),即当我们表现失常时,我们通常都会归因于外在因素;当我们表现良好时,我们会归功于自己的优秀或努力,而不是外在情境。试想几个我们使用不同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例子。

·当别人把工作搞砸时,我们会认为他们没有认真倾听上级的指示;当我们把工作搞砸时,则认为是上级的指示不够明确。

·当别人发表过度的批评意见时,我们会认为他麻木不仁;当我们这么做时,则会自认为是在提建设性意见。

·当别人出言不逊时,我们会认为他性格不好;当我们说粗话时,则会归咎于情境使然。

研究焦点 伤人的言论:大多是知觉问题

“你总是伤害你爱的人”——至少歌词是这样写的。由斯泰西·杨(Stacy Young)带领的传播学研究团队探究了这一说法背后的真相。

研究人员要求夫妻们用7分钟的时间讨论一场关系冲突。之后,每一位参与者都回听了对话录音,并计算了伤人的话被说了多少次。

在哪些是伤人言论的问题上,夫妻间经常产生分歧。事实上,他们只在20%的时间里是一致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参与者经常将更多的伤人言论归咎于伴侣而不是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研究的夫妻实际上在关系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很高。这一发现表明,即使是在一段幸福的浪漫关系中,自利的偏误也会影响人们对伤人言论的看法。

一项关于“诚实但伤人”的信息的研究,揭示了自利的偏误会如何作用于一段恋情。发送坦诚信息的一方往往认为这些信息是有用的、有建设性的。但是,同样的信息到了接收者那里,则被视为有害的、刻薄的。在没有人情味的网络关系中,更容易产生自利的偏误。一项研究表明,当错误发生时,网络团队的成员会比面对面团队的成员更快速地责备他们的合作伙伴。研究人员认为,当问题出现时,那些“看不见的、不知道的和远程的队友”很容易成为替罪羊。

当你感到委屈的时候,你很容易责怪别人,认为他们是想要抓住你的把柄。但你有可能误解了他们的意图,把事情说出来反而会更有帮助。在一项研究中,实验对象惊讶地发现分配给他们烦琐任务的伙伴其实并没有恶意。事实上,这些合作伙伴一旦被告知你受到了轻视,他们就会向你道歉。同样的原则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运用。你可能会觉得被老板欺负了,他一直给你过重的工作负担,但也可能是他不知道你的感受。一旦你说出来,他可能会出于尊重而改变你的工作量。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双方对这件事的看法一致,或者至少应当了解彼此的想法。有关如何谈论这类微妙问题的内容,请参阅本章中关于知觉检核的讨论以及第5章中关于“我”的语言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