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回忆一下生活中那些破碎的关系,我相信,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你们当中的某一方没有足够的勇气向对方道歉而导致的。
那些在工作当中拒绝道歉的人,实际上是在告诉你周围的人:“我才不关心你的感受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让我们不愿道歉的恐惧心理——比如说害怕失败,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害怕失去控制权等——都会在你说出“对不起”三个字的时候消失。就在你坦然地跟对方说一句“对不起”的那一瞬间,对方立刻就会变成你的盟友,甚至是你的伙伴。
我是在读研究生研究佛教的时候意识到这一点的。作为一名佛教徒,我坚信“因果报应”的说法。如果你对一个人微笑,对方就会对你微笑;如果你不把一个人放在眼里,对方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而当你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手里的时候——比如说你把权力交给对方的时候——对方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
但我直到28岁的时候才真正地体会到这一点。有一次,我独自在纽约曼哈顿东区一家小小的法国餐厅Le Perigord吃饭。我以前从来没有去过这样的餐厅:房间里摆满了鲜花,将餐桌分离开来,餐具重得像斧子,服务员们都打着黑色的领带,操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法国口音。我告诉服务员,这些摆设的确让我心惊肉跳。当时我口袋里只有100美元,而且我根本读不懂那些手写的法语菜单。
“你能给我来一份100美元以内的饭吗?”我问道。
一看到服务员端上来的东西有甜点和奶酪盘,服务员还不停地向我的酒杯里续杯,而且他们的服务还非常热情,我就知道,这顿饭至少值150美元。我承认,我当时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乡巴佬,可那些服务员对我就像是对待太阳王一样。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当你把所有的牌都放到一个人手里的时候,那个人就会更加负责地对待你。我相信,当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要想跟一个人交朋友,只要让他帮你个忙就可以了”的时候,他一定对自己的这句话深信不疑。
每当我接到邀请,要我去帮助那些成功人士变得更加成功的时候,我建议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道歉——面对面地向那些愿意帮助你改进的同事道歉。
道歉是所有人类行为中最强大、最能引起共鸣的行为之一——它的威力几乎不亚于“示爱”。如果说,当你向一个人“示爱”的时候,你是在告诉对方“我很关心你,很高兴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话,那么当你向一个人表示歉意的时候,你就是在告诉对方,“我伤害了你,我为此感到十分难过”。毫无疑问,无论你向一个人示爱还是向他表示歉意,一旦你作出这种行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在瞬间发生变化。你的这种做法,会把你们推向一个新的,而且更加美好的方向。
我曾经告诉我的客户,学会道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忘记过去。事实上,当你向一个人表示歉意的时候,你是在告诉对方:“我无法改变过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我所做的一切表示歉意。非常抱歉,我的做法伤害了你。我不会找任何借口,但我以后一定会有所改进。如果你有什么建议,请直接告诉我。”
我相信,当你向对方作出这一陈述,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歉意,并请求对方帮助的时候,就算是最冷血的人都会为之动容。而且当你把这种做法用到同事身上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效应,让你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在一瞬间发生改变。
我的客户贝丝是“《财富》杂志100强”当中职位最高的女性。不仅她的上司非常喜欢她,就连她的下属也很喜欢她。相比之下,最不喜欢她的恐怕就是某些与她同级的管理者了。根据我所进行的360度反馈,我发现,她跟一位名叫哈维的部门主管关系非常糟糕。贝丝是一位非常聪明、无所不知的年轻人,她的上司聘请她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她带动公司的整体气氛。而在哈维看来,贝丝却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根本不尊重公司的历史和传统。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使得两个人水火不容,争执不断,这就暴露出了贝丝性格当中最糟糕的一面:她的报复心很强。这也是我们一致认为她需要改正的地方。
我要求贝丝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道歉——向哈维道歉。我注意到,一听到我的这个建议,贝丝立刻就打了个寒战。于是我告诉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改进自己。还有,我不干了。你不道歉的话,我就不可能帮到你。”一想到要向哈维示弱,贝丝就觉得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我不得不为她编好台词——我可不想让她在道歉的时候吞吞吐吐,这样只会影响道歉的效果。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贝丝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
她走到哈维面前,说:“你知道吗,哈维,我收到了很多反馈意见。首先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同意其中的许多意见。然后我想告诉你,在有些地方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一直对你,对公司,对公司的传统,都表现得不够尊重。请接受我的道歉。我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而且……”
话还没说完,哈维就打断了她。她警觉地看着对方,立刻作好了开战的准备。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居然发现哈维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你知道,贝丝,不是你的问题。问题在我身上。在对待你的问题上,我的确太没有绅士风度了。我知道,你跟我说这些事情并不容易,而且也不完全是你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一起做得更好。”
这就是道歉的魔力。当你告诉一个人你会依赖对方的时候,对方通常会同意提供帮助。在帮助你改进自己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不断地改进自己。这就是道歉的力量所在,它足以帮助一个人实现改变,帮助一个团队做得更好,帮助一个部门实现成长,帮助一个公司走向世界。
好了,在说明了道歉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之后,我们将在第07章详细讨论该如何向你身边的人道歉。
习惯16:不懂得聆听
在我听到的所有抱怨当中,“不懂得聆听”是最为普遍的一个。人们可以容忍几乎所有的粗鲁,但却很难接受不懂得聆听的人——或许是因为聆听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吧。毕竟,你只需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看着对方,然后闭上嘴巴,这有什么困难呢?
而反过来说,当你没有聆听对方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传达了很多信息,比如说:
◎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你错了;
◎你太笨了;
◎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以上所有这些信息都有。
毫无疑问,对方再也不会想跟你交谈了。
有趣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去聆听”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活动。人们很少会注意到你并没有聆听他们。你可能是累了、感觉无聊、走神,或者是在想着自己该如何应对对方——没有人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只有当你表现得极度缺乏耐心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你并没有聆听他们。你总是想要他们有话快说,尽快说到重点。人们会注意到这一点,而且他们很少会喜欢你的这种做法,你还不如直接冲他们大吼一句:“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是在给一群高管讲课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的。他们全都来自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研发机构之一。他们的问题在于:如何留住那些年轻的人才?而他们的缺点则在于:他们的管理层有一些坏习惯。当年轻的下属做演示的时候,管理者们就会不停地看手表,示意演示者尽快进入下文,不断地告诉对方:“下一张。下一张。”当我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问题就都变得很清楚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当你在做演示的时候,你一边演示,你的上司一边冲着你发牢骚,让你尽快切到下一张幻灯片。这家公司的年轻科学家们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那么,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在年轻科学家们作演示的时候,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
事实上,我很容易理解这家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为什么对年轻科学家们缺乏耐心。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都从MIT和哈佛得到过很高的学位。所以他们感觉自己很难静静地坐在那里,听那些比自己资历浅的人把话说完,因为:他们经常感觉自己已经知道对方要讲什么了;他们的大脑转得很快。所以,他们只要听上几句,就知道对方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另外一家制药公司的管理者时,他难过地说道:“我的情况更糟糕,我会直接让演示者把幻灯片切到最后一张。”
这些高管知道自己必须作出改变——因为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同了。在以前,那些大公司里的年轻科学家往往可能并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只能选择去大公司工作——要么这家,要么那家。
可当高管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年轻科学家们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他们开始慢慢意识到,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完全可以选择进入一家小的新兴公司,或者甚至可以自己去创业。他们不再是那些穿着白衬衣的奴隶了。他们可以穿着牛仔裤去工作,甚至可以在星期五的晚上,在办公室来一场啤酒派对。如果幸运的话,他们完全有可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身价暴涨,成为富豪。
这些领导者开始意识到:在以前,那些聪明的年轻人或许可以忍受上司的无礼行为;但在未来,他们只会转身就走。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开始用手指敲桌子——无论是在心里想,还是真的在敲桌子——你一定要立刻停止。千万不要在别人讲话的时候表现得不耐烦,千万不要催促对方:“快,下一张!”那样不仅会显得粗鲁无礼,而且肯定会让你的员工们开始考虑寻找下一个老板。
习惯17:不懂得感激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两个单词就是一个人的名和姓。他相信,如果你能在谈话过程中自由地使用这两个单词,你可以很容易地跟对方成为好朋友,在顷刻之间让他们放松戒备。毕竟,谁不喜欢从别人口里听到自己的名字呢?
我不敢确定戴尔的说法是否正确,但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两个字是“谢谢”。它们不仅可以让听到的人放松戒备,身心愉悦,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致谢跟道歉一样,也具有一种超级的魔力。当你感觉没有什么好听的可说时,不妨干脆说声“谢谢”——听到这句话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厌烦。
说声“谢谢”根本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张开嘴巴,放松声带,让两个单音节从你的口中流出——就这么简单。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感觉到十分困难。每当他们听到一句有用的建议,或者是一句善意的称赞的时候,他们都感觉有些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应答。他们感觉自己有太多选择了,比如说,他们可以对对方的评价表示反对、提出质疑、进行调整、作出澄清、提出批评,或者是把对方的说法夸大一下。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说一句最简单的“谢谢”。
你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参加一个聚会,看到旁边有位女士穿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于是你告诉她:“你看起来漂亮极了,芭芭拉。这件衣服真漂亮。”
可让你大感意外的是,对方不仅没有表示感谢,反而像个中学生似的扭扭捏捏地反驳道:“你是说这件旧衣服吗?它只不过是我从衣柜里翻出来的旧衣服罢了。”
你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可她丝毫没有停的意思,还是絮絮叨叨地说她那件衣服。你一脸茫然地看着对方,不知该如何是好。你刚刚只是出于礼貌夸奖了一句,没想到却引发了一场辩论!事实上,她是在告诉你:“如果你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那你一定是搞错了。跟我衣柜里其他那些真正漂亮的衣服相比,这件衣服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你就该知道这件破烂玩意儿根本不能说明我的穿衣品位。”
当然,她并不是要故意伤害你。但对方所造成的实际效果就是如此。你没想到自己的一句夸奖,居然给自己凭空带来了一件麻烦事。
每次作培训的时候,我总是会告诉人们,如果不知道该如何应答的话,不妨直接说一句“谢谢”。
记得有一次,我观看了高尔夫球手马克·奥米拉跟他的同伴泰格·伍兹)一起参加的比洞赛(Skins Game)。那场比洞赛是一场专为电视转播举行的比赛,每位选手都戴着耳机,所以你可以很清楚地听到他们在说什么。高尔夫是一项十分注重礼节的运动,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要对方挥出了好杆,另外一位选手就会立刻叫好。几乎每次有人向马克·奥米拉说“真棒”的时候,他都会回答:“谢谢你,十分感谢。”在说这几个字的时候,他总是脱口而出,几乎从来没犹豫过。虽然没有仔细统计,但我相信,在那场比赛过程中,他至少说了50次“谢谢”。
相信大家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克·奥米拉总是能从他的对手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了。他的对手还能怎么评价呢?
即便是当别人说一些负面的评价的时候,比如:“这次可不太好,马克!”他还是会作出同样的反应:“谢谢你,我下次会努力做得更好。”
我也不确定有多少人会这样做。要想做到这一点,你首先需要放下自我,放下你强烈的求胜欲,放下“事事争第一”的念头,不再凡事都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真正需要做的是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学会接受其他人的建议。
在这一点上,我的朋友,培训专家克赖斯特·卡比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每当有人向他提出某个建议的时候,他总是会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这样并不会让我少学一些东西。”通常情况下,当有人向你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你要么能够多学一些东西,要么学不到新的东西,但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少学一些东西”。听听别人的建议并不会让你变成傻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向你提出建议,一定要学会向对方表示感谢。
如果换个角度来考虑一下的话,你会发现,除了说声“谢谢”之外,几乎其他任何回答都会给你带来麻烦。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对方都会感觉你是在故意攻击他。
在所有的应答方式中,最容易引起麻烦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些不明白……”,不知道你是否听到有人对你说过这样的话?打个比方,你向你的上司提出了一个非常诚恳的建议:“老板,不知您是否考虑过……”你的上司看了看你,然后说道:“我不明白你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位上司并不是真的不明白你的意思,他其实是说真正不明白的人是你——换句话说,他觉得你显然是搞错了。
而在我看来,你的上司应该说:“谢谢你,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他是否真的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并不重要,关键是他的态度。说声“谢谢”可以让人们不断地向你敞开心扉,而不懂得表示感谢则只会让他们关上大门。
相信我们都会本能地感觉到这一点。还是在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被教导要学会说“请”“谢谢”,大人们会告诉我们这是最基本的礼貌。正因为如此,当我发现很多人都不懂得表示感谢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如此让人难以置信。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个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人们总是推迟表示感谢。很多人都觉得要等到一个适当的时机——好像只有等到一个完美的时刻,才能让自己的感谢发挥出最大威力一样。可问题是,我们很少能够判断什么时候才是真正完美的时刻。而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毫无意义。
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位客户谈起,如今许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该怎样表示感谢。他说,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深有同感。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向我讲起了他跟妻子之间的故事。长期以来,他都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图书馆。这件事情他已经说过很多年了,但从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诸如重新装修之类的那些烦琐工作。后来还是他的妻子帮他完成了这一切。
她找了一位设计师来做设计,聘请了一位建筑承包商,从银行申请了贷款,在当地的建筑委员会办完了所有复杂的改装流程,并监督施工队拆旧墙,打好地基,直到最后完成所有的工作。
“为什么要跟我说这些呢?”我问道。
“因为现在改造都快完成了,可我还是没有向她表示感谢。我准备等图书馆建好了之后给她准备一份厚礼,好好谢谢她。”
“你为什么不现在就谢谢她呢?”我问道。
“因为我想等一下,等到工程完成之后。那时候表示感谢可能会更有分量。”
“可能是吧。”我说道,“可如果你现在表示一下感谢,然后等到工程完成之后再隆重感谢一下的话,你觉得她会怎么想?她会因为你感谢了她两次而生气吗?”
感谢是一种怎样表现都不为过的技能。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们总是在表达谢意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吝啬,好像“谢谢”两个字比陈年的波尔多葡萄酒还要珍贵,只能在特殊场合才能拿出来款待客人一样。但事实上,感谢并不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也不会花费你太多成本,它就像空气一样取之不尽。遗憾的是,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只懂得接受感谢,却忘了要向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激。
在所有的行为障碍当中,“不懂得感谢”是最容易被克服的一个。找出一件值得你感激的事情,走到那些需要感激的人面前,向他或她说声“谢谢”吧!现在就去!
关于如何表示感谢,我们在第10章当中还会详细谈一下。
习惯18:惩罚报信人
“惩罚报信人”等于把“不懂得表示认可”“抢占功劳”“推卸责任”“发表破坏性的评论”“不懂得感谢或聆听”等所有行为当中,最糟糕的因素综合起来后得到的结果。
“惩罚报信人”可以表现为很多种方式。
它不仅仅表现为,我们对那些好心的提醒者发起不公正的攻击,或是对告诉我们坏消息的员工的一通训斥;也可能是你在遇到不顺心,或者令人失望的事情时所作出的小小反应。除非有人能够明确地告诉你,否则我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惩罚报信人的。
无意识的惩罚可能是当助理告诉你老板太忙,暂时无法见你时,你的一声冷笑,或者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厌恶之情。上司不愿见你并不是助理的错,但当你作出这些反应的时候,你的助理就会认为你是在责怪她。
也可能是在开会过程中,当你的某位下属告诉你一笔交易泡汤的时候,你甩手而去。其实,只要你能平静地问一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样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然后你的下属把情况解释清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有所启发。但如果你只是甩手而去,或者大发一通脾气的话,周围的人就会对你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了。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想让上司发火,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他一些坏消息。
事实上,不只是坏消息,当有人试图给你一些有用的警示的时候——比如说告诉你前面是红灯,或者是你今天的袜子穿错了等——你也可能会大为生气,或者是跟他们争论一番。
可如果你的目的是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的话,你不妨继续惩罚报信人。可如果你打算改掉这个坏习惯,那么不妨换一种方式:当有人向你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议的时候,学会试着向对方说声“谢谢”。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外地出差,可无论有多忙,我总是会坚持回家过周末。正因为如此,每个星期天下午或者是星期一早晨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在开车去机场的路上,每个星期都是如此。时间一长,我也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总是会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出发。毫不奇怪,几乎每次去机场的时候,我都是匆匆忙忙的。记得有一次,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得不再次冲向机场。当时我的妻子丽达坐在前排,我的两个孩子——凯莉和布莱恩坐在后座。跟平常一样,我快要迟到了,为了赶上飞机,我一路狂驶,根本顾不上周围的一切。突然,丽达(糟糕的是,她还是一位心理学博士,职业临床心理医生)大叫了一声:“小心!红灯!”
虽然我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行为科学专业人士,每天的主要工作都是告诉别人应当如何与人相处,可我还是忍不住冲她大叫起来:“我知道是红灯!难道我瞎了眼吗?别以为只有你一个人会开车!”
到达机场之后,丽达并没有像平时那样跟我吻别,她甚至连声告别的话都没说,只是径直走下车,坐到方向盘前,发动汽车,扬长而去。
嗯,我想,她一定是生气了!
在飞往纽约的航班上,我作了一个成本收益分析。我问自己:“一句‘前面有红灯’的成本是多少呢?”几乎没有。“可潜在收益有多大呢?”我想到了很多——我的生命,她的生命,孩子们的生命,可能还有一些其他无辜者的生命。
当有人给你一些收益巨大,但成本却几乎为零的建议时,正确的反应往往只有两个字:谢谢!
当飞机最终着陆的时候,我的心里已经充满了悔恨和惭愧。我拨通了丽达的电话,告诉她我所作的成本收益分析。“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只会说‘谢谢’。”
“当然!”她顺便讽刺了我一句。
“你看着吧,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几个月过去,那件事情早已经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了。有一天,我再次驾车冲向机场,突然丽达大叫道:“小心红灯!”我的脸顿时红得发紫,我开始喘起粗气,可我最终还是冲她做了一个鬼脸,大叫一声:“谢谢!”
我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会不断让自己做得更好!
所以下次当有人向你提出建议,或者是试图“帮助你”的时候,千万不要惩罚报信人。无论你当时想说什么,闭上嘴巴,一个字都不要说——除了“谢谢”。
习惯19:乱找替罪羊
推卸责任是最为可怕的坏习惯之一。取适量“求胜欲”和“寻找借口”,再加上一些“拒绝道歉”和“拒绝认可”,然后撒上一些“惩罚报信人”和“愤怒管理”,最终你就会得到一盘“乱找替罪羊”——明明是自己的过错,可你还是会把责任归到别人头上。
当我们评判自己的上司时,除了关注他的优点——比如说智力、勇气、机智等——我们还会考虑他是否会推卸责任。一位不敢承担责任的上司,是不值得你去为之效命的。每当发现一个人不敢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本能地质疑对方的人品、可靠性,以及对我们的忠诚度。反过来说,我们也不会对对方抱有任何的忠诚。
跟我们前面谈过的大多数坏习惯不同,“乱找替罪羊”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坏习惯。当我们乱找替罪羊的时候,所有周围的人都能注意到,而且没有人会喜欢你的这种做法——就好像当众打嗝一样。回想一下,上次有人告诉你“我们觉得您是一个很好的上司,因为我们觉得,你乱找替罪羊的技巧实在太了不起了”,或者“我本来以为您犯了很多错误,可当我看到您成功地找到替罪羊的时候,我才发现您原来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是在什么时候?乱找替罪羊可以被看成“抢占功劳”的另一面。只不过这时,你不是从别人手中抢走本属于别人的荣耀,而是错误地把自己的过失怪罪到别人头上而已。
跟其他的坏习惯相比,乱找替罪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它并不需要别人指出来——当我们在为自己的过失寻找替罪羊的时候,我们往往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们知道自己必须为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但又缺乏必要的勇气,所以只好找个替罪羊。
换句话说,我们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但还是要去做。
我曾经有过一位客户,媒介总监山姆。他当时被所在的公司看作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这家公司的CEO告诉我,山姆身上缺乏一些领导者必备的关键能力。而我的工作,就是找出人们不愿意追随山姆的原因。
很快,在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之后,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山姆在发现人才方面非常有一手,而且他非常善于社交,总是能够很容易地帮助自己的公司签下那些高水平制作人和作者。除此之外,他还很善于协调项目,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停止某个项目,什么时候该大力推进某个项目,而且他还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样的人似乎都不可能犯错。事实上,他无可挑剔的个人形象,使得他有可能很快地进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毫无疑问,这样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但另一方面,追求完美同时也成了山姆的“阿喀琉斯之踵”。一个不能容忍错误的人,通常也很难承认自己犯错。几乎所有的受调查者都告诉我,一旦某个项目出了问题,或者是某个创意被否定的时候,山姆总是会不知所措。而且我发现,山姆不仅很善于发现人才,而且很善于寻找替罪羊。
这就是山姆寻找替罪羊的方式。不用说,山姆的这种做法只会让他的下属们对他敬而远之。
最后,当我坐下来跟他讨论我收集的反馈意见时,他说道:“我根本不需要听你的调查结果。我知道结果是什么,他们会说我不善于承担责任。”
“没错,”我说道,“人们觉得你喜欢乱找替罪羊,所以你正在失去他们的尊重。如果不能改正这个缺点,无论是在这家公司还是在其他公司,你都很难进入高层。而且,既然你很清楚自己的缺点,为什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山姆沉默了。即便是在这个时候,当我搜集上来的反馈都说明了他的这个缺点的时候,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可由于房间里只有我和他,所以他也没有办法找到其他替罪羊。
我看了看他的办公室,发现里面有很多棒球纪念品,于是就决定缓和一下气氛,跟他谈谈棒球。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永远不犯错误。”我说道,“就拿棒球比赛来说,在所有的上百万场比赛当中,只有不到30场是真正完美的。就连那些处于黄金时期的最伟大的击球手,比如说泰科布或特德·威廉姆斯都会有很多失手的时候。你为什么觉得自己一定要比威廉姆斯做得更好呢?”
“我想我需要做到完美,”山姆说道,“所以一旦出了问题,我就会怪罪到别人头上。”
然后,我们又用了一个小时,讨论山姆的完美主义为什么只会让他看起来缺点更多。当山姆觉得自己是在维护自己的声誉的时候,他的同事们却会觉得他是在乱找替罪羊——这足以让山姆的所有其他优点都黯然失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完美”本身就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没有人指望我们能事事完美。但当我们出错的时候,周围的人总是希望我们能坦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这个角度来说,犯错本身就是一个机遇——一个可以让上司和同事们看清我们的机遇。在消费者们判断一家公司的服务质量时,他们通常不会关心这家公司平常的表现,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这家公司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怎么做。
在工作当中也是如此。你处理失误的方式,可能比你接受成功的方式更加引人注目。
一旦山姆明白乱找替罪羊正在危害他的职业生涯,真正的改变就开始了。要改变自己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花时间。首先,山姆必须为自己以往的行为向同事们道歉。他承诺自己以后会改正,要求同事们帮助他完成这一改变,向他提供建议,帮助他变得更好。他请求周围的人监督他,只要一发现他有推脱责任的行为,立刻向他指出来。即便是当他并不确定,他们指出的是否正确的时候,他仍然会感谢他们的提醒和帮助。
他必须始终如一。我告诉他,一旦出现反复,他的所有努力都将毫无意义。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山姆的声誉慢慢有所改善。人们开始不再认为他是一个总是会推脱责任的人。18个月之后,当我再次在他的同事当中展开调查的时候,我发现他在大家眼里已经完全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了。
如果你也喜欢乱找替罪羊的话,相信你也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缺点了。我的目标是让你意识到,当你为自己的过失乱找替罪羊的时候,你的做法其实根本没有瞒过任何人,除了你自己——而且虽然你是在努力通过寻找替罪羊,来保护自己的声誉,但你的做法无疑已经是在破坏它了。
习惯20:过于强调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方式,我们将其定义为“自己的风格”。无论这套行为方式好还是不好,我们都会觉得那是特定的行为方式,是我们难以改变的风格。
打个比方,我们可能总是忘记回别人电话。无论是因为我们只是缺乏礼貌,或者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对方真的有要紧事,一定会主动再次给我们打过来,当我们没给对方回电话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嘿,这就是我的风格。没办法。”要想改变这一点,你首先必须学会直面内心最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位积习难改的拖延症患者,总是耽误别人的时间,破坏别人的日程,你会解释说那就是你的风格,很难改变。
如果你总是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丝毫不会考虑到自己的做法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你会觉得你的风格就是如此,很难改变。
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坏习惯固定化,并认为这只是你的个性特点,是你的个人风格。这种对自己真实本性的盲目忠诚,这种过于强调个人风格的做法,是行为改变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障碍之一。
几年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位高管,他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并不擅长鼓励身边的人,不会向他们表示积极的认可。
开始跟他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我说道:“真是太棒了,你在7个最关键的领域得到了我见过的最高分,可只有一个领域——表示积极认可——你的得分并不太高。”
“你想让我怎么做?四处表扬那些根本不值得表扬的人?”他说道,“我可不想做个伪君子。”
“你是这么认为的吗?你之所以不愿意表扬别人,是因为你不想做个伪君子吗?”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了一段时间,他拼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对周围的人有很高的要求,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的要求;他不喜欢随便表扬别人,因为他觉得那样会让他的表扬变得廉价;而且他觉得突出某个人会破坏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就这样,他开始为自己的做法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最后,我打断他说:“不管怎么说,我相信你不是不可以表扬一下周围的人,而且这也并不是一种伪君子的做法。在我看来,你之所以不愿意表扬别人,真正的问题在于,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框框。你认为表扬是一种虚伪的做法,当你准备表扬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告诉自己,‘这可不是我的风格。’”
所以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能表扬别人?”
从反馈结果来看,他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对此他觉得自己当之无愧。而我的工作就是让他意识到,他还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成为一个十分善于表扬别人的上司。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呢?是因为你觉得这样做不人道、不道德,或者是违犯法律吗?”
“不是。”
“表扬别人会让对方感觉更好一些吗?”
“是的。”
“那些受到表扬的人是否会表现得更好呢?”
“可能会吧。”
“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吗?”
“可能会吧。”
“那你为什么不愿意表扬他们呢?”
“因为,”他笑道,“我觉得那不是我的风格。”
就在这个时候,我感觉帮助他改变的机会到来了——这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长久以来坚持的信念,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虚荣心而已。只要能够克服那种“不是我的风格”的心理,他就不会把表扬别人看成一种虚伪的做法。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可以不再只想着坚持自己的风格,而开始学会用一种有益于别人的方式行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做对他并没有任何损失。他越是不那么坚持自己的风格,越是开始考虑下属的感受,情况就会变得对他越有利。他的管理能力开始得到改进,职业生涯也随之渐入佳境。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方程:少一些“个人风格”,多一些“为人着想”,就等于“个人成功”。
当你感觉自己因为坚持一个错误的信念——也就是你的“个人风格”——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成功的根本不在于你如何坚持自己的风格,而在于你周围的人如何看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