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又名项籍,本是下相人,和韩信的家乡离得不算远。项羽自小父母双亡,跟叔父项梁生活,后来因为项梁杀了人,他们为躲避官府和仇家而辗转各地,最后就到了吴中。

项羽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所以一贯热衷好狠斗勇的吴中子弟都非常敬畏他。他少年时读过些书,因为实在不喜欢就放弃了,后来又学过一段时间剑术,结果也没有学出什么名堂。项梁对他很不满意,而项羽却振振有词道:“学习读书写字,只够用来记自己的姓名罢了;击剑也只能拿来对付一人而已,真要学点什么,那我应该学足以对付万人的技艺!”于是项梁就教授他兵法,这回项羽非常高兴,但是等到他略懂兵法大义后,不想竟又半途而废。因为项羽的天资太过出色,他怎么也不想像常人那样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倒是他的气魄很是令叔父刮目相看。有一次秦始皇东巡的马车路过吴中,在旁观瞻的项羽忍不住对叔父道:“我要取代他!”项羽就是这样胆气惊人,最后在叔父的带领下,与众人在吴中举事。

当时的巨鹿战场,秦将章邯率领秦军二十多万主力与秦将王离所辖包围巨鹿的十几万人隔一条漳河南北呼应,章邯修筑甬道通过漳河把粮食输送到王离部,这样王离就没有后顾之忧。在项羽到达巨鹿前线前,各路援赵大军虽已齐集,但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只有张耳属下的张黡、陈泽二将突出重围,从北面的陈馀那里搬回五千救兵,结果一战就被秦军全部歼灭,各路诸侯更畏秦如虎。

项羽盘算着,若拿自己的区区几万人马同秦军的四十万人马硬拼绝对不行。于是他就主持召开了一场军事扩大会议,想先广泛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结果争论来争论去,反而闹得军心有些不稳了,尽管大家和秦人有仇,可到底还是怕死。

项羽有些着急,但他依旧隐忍未发,他知道大主意还得自己拿,关键的一仗也是在赌命。项羽略有所思地看着大家,虽然手下干将中不乏主动请战者,但他罕见地保持冷静。“亚父”范增一向以擅长占卜闻名,这一次他只说凡事皆大顺,然而底气不似以往那么足。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2]!始皇帝死才不过一年,而天下诸侯蜂起,故而乃见其非有道‘王者’也!今自周平王创东周基业已五百余岁,真王者之兴,正在此间!恰在汝辈之中,也未可知……”范增最后这样勉励大家,可是却少有人应声。这件事让在一旁侍立的韩信深思了好久,他已揣度出项羽的矛盾心境,但更知道项羽并不畏惧任何东西。因此,作为楚军中的一员,战死沙场就是他的命运,他所要考虑的已不是该如何侥幸逃过战斗,而是要像项羽那样谋划如何赢得这场寡众悬殊的战斗。

到了真正考验自己、证明自己的时候了。

会场中陷入了沉默,韩信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突然躬身对项羽大声启奏:“禀上将军,臣下有言欲奏!”韩信的突然出声惊吓到很多人,大家立马将目光投向这个冒失的小子。

沉思中的项羽也被震了一下,可是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哦?你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臣下无他高明识见,只愿为上将军陈说破敌必胜之理……”

有些人开始哄笑起来,果真是一个没头没脑的家伙,那些冠冕堂皇的话还轮得到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啰唆。项羽一摆手让大家肃静:“好!快讲!”

“臣下觉得唯今只有两个字可以为我军辟得一条生路……”

“哪两个字?”项羽急不可待地问道。

“敢——死!”

韩信话音一落,大家又哄笑了一回,项羽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士怀敢死之心,则战无不胜!愤然敢死虽我大楚男儿之本色,然行阵之中、生死悬于一线之际,难免就有欲侥幸偷生者,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此我军逢强敌则必危矣!若绝踌躇之心,唯一往无前之意,凭我数万大楚好男儿,何愁不破强敌?愿上将军三思……”韩信没有将话明说,他只是希望能启发一下项羽。

语毕,项羽击案而起,慨然直视韩信道:“正合吾意!正合吾意!但此事更当从长计议……”

这一回大家听得还是有些迷糊,不过既然上将军都大加赞许了,大家也只得怨怪自己兵书读得少了。

最后项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先行派出一员猛将率领一支劲旅试探秦军,要像一个楔子那样紧紧嵌入漳河两岸的两股秦军中,以此断绝北围巨鹿的秦军粮道,并借此扰乱军心。若能顺利将章、王两部分割,那么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各部也会积极行动。

结果既令项羽大喜,又令他怒气挥剑将几案砍作两段。喜的是由猛将英布、蒲将军率领的先遣兵团已经得手,怒的是那些诸侯仍在继续小心观望,而眼巴巴待在巨鹿北面一筹莫展的赵相陈馀只得再次派人恳请项羽出兵。求人不如求己,细心的韩信从过去的经验中早已深知诸侯们不可靠,项羽这次也终于体验了一回。

恰在这个生死关节,另有一位不速之客正迎着风雪急切地奔向项羽的军营。她已经在冬日里跋涉了千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