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是一个很不错的日子,刘邦和萧何商定把登坛拜大将军之事放在这一天举行。

当萧何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知韩信时,韩信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等待这一天已太久,总以为自己还会一直等待下去。

从古至今,历览前贤,真未见到这么年轻的英雄,姜太公、管仲、伍子胥、乐毅等都经历过不少坎坷;只是到了今天,项羽却是个例外,不得不感叹时势造英雄……

韩信竭力压制自己内心的亢奋,在萧何面前淡淡一笑,深深地鞠了一躬,但是浑身却禁不住发抖,咬字都不太清楚:“萧相国,谢您的提携之恩!此生何以为报……我一定不辜负汉王与您……”

韩信还想再行大礼,萧何连忙将他扶起:“如今该称你为韩大将军[3]了,任重道远,一切就全拜托将军了!”

两个人的目光有力地交汇到了一处。

这天整个汉军军营好不热闹,诸将面带喜色,心照不宣,人人都觉得大将军的头衔非自己莫属。这也怪刘邦平日里对他们每个人都太好、太亲切了,以至于令大家产生错觉,尤其是刘邦那几个发小。神圣、庄严的坛场已经备好了,吃过早饭,威壮的号角声响起,大家陆陆续续到校场上集合。半个时辰后,全军整队完毕,一阵震天的擂鼓声响起。

衣冠庄重的汉王刘邦在诸位亲近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缓缓走上坛场。大家站定以后,刘邦先向全军讲了一番大道理以动员大家的斗志:“谁若怕死,本王绝不强求……不过,谁要是不想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他就不是真正的男人!谁无父母妻儿,难道你们不想打回老家吗……”众将士山呼海啸一般应和。

一将功成万骨枯,韩信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些憨实亲切的兄弟,不知功成之日又有几人能够荣归故里。想到这里,韩信感到无比怅然。

“今天我们开设这个坛场,就是要推举出一位能够带领大家打大仗、打胜仗的好统帅,真正的英雄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不流汗不流血怎么能叫英雄呢?希望你们都能在大将军的带领下成为真正的英雄……”最后刘邦才进入正题,“从今日起,见大将军即如见本王,不服、不听号令者,无论何人一律严惩不贷,都明白了吗?”

“明——白!”全军又山呼一般回应着。

“好!”刘邦摆了摆手要大家肃静,“那么有请我们的大将军——韩信——上坛,接印信……”

话音甫一落,雄壮的号角、鼓声响成一团,震**着四周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魂魄,这对韩信来说终生难忘。他的眼角当即有些湿润。英气勃发的韩信略微整理了一下装束,手扶佩剑大步从容地向高坛走去。登上台阶时,他的脚步是那样扎实稳重、坚强有力,他高高地仰着头,给每一个正在注视他的将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他本来自信满满的将领只得面面相觑,他们还没有搞清楚汉王到底是什么意思,有的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看错了……他们看见一个有些陌生、肤色白皙的细挑高个儿登上高坛,那人单膝着地面向汉王,又双手高举着从汉王手中接过大将军印信。当韩信神情肃穆、威风凛凛地面向众人时,他们才不得不面对。全军皆惊,爆发出了地动山摇的呼喊:“大将军无敌!大将军无敌!”

韩信表面上一派平和,礼毕,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并着重向大家申明了赏罚军规和军纪。仅是初识,意气风发的韩信便给人留下了有章有法、不落空言、值得信赖的印象。韩信治军讲求威严与仁爱并重,正是遵循了《尉缭子》中的教导:“不爱说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也。爱在下顺,威在上立。爱故不二,威故不犯。故善将者,爱与威而已。”

这一来军法也着实宽简多了,全军最后欣然散去。

刘邦请韩信上座。虽然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但他和韩信都还没正面交谈过,很好奇究竟什么样的人物令萧何如此上心。

韩信刚一落座,刘邦便问道:“相国多次跟本王言及将军智略,本王尤是上心,总想寻一个比较正式的机会向将军细细讨教。而今本王将全部精兵都交予将军指挥,如此倾心待将军,还望将军如是待本王,咱们君臣之间还得敞开心胸、畅所欲言,呵呵……为今不知将军何以助本王定天下呢?”

汉王能够这样放心任用自己的确令韩信非常感动,他再次行礼,既然汉王让他敞开了说,他便开门见山地反问:“今大王若用末将东向以平定天下,岂不是说要与项王为敌?”

“那是自然,将军说下去。”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烦请大王想一想,论勇毅、强悍、意气,您与项王比较何如?”

这话算是问到刘邦的心尖上了,他敛起嘴角的笑意,面色凝重、默然良久,缺乏底气地说道:“本王都比不上项王啊!”

韩信定了定神,汉王够坦诚,据萧相国透露,张良先前就吃惊于汉王的领悟力,以为汉王“殆由天授”[4]。汉王的不拘小节、豪放大度令他颇为欣赏。此刻,韩信已经等不及要一吐多日来的深思熟虑。

韩信又上前向刘邦行礼,没有就座便开始侃侃而谈:“恕末将直言,大王您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王,可是您也有诸多方面是项王不及的。末将曾经在项王身边跟随一段日子,对项王了解多矣,请先让末将为大王分析一下项王的为人!”

“好,大将军直言无妨!本王愿洗耳恭听。”

“依末将看来,项王勇力殆由天授,气魄诚然非寻常人可比,项王为人阴晴不定,一旦发起怒来见者无不畏惧,惶惶然如羔羊见猛虎。这是项王的长处,亦是短处……”

“哦,大将军何意?长处为何又是短处?”

“古语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项王因天生才气绝人,故而自恃其私力、自逞其私智、自奋其私勇,凡征战必亲力亲为,尤不能任用贤明之将,手下真正堪称大将者无一。因此,项王亦不过徒逞匹夫之勇罢了……”钟离眜有勇有谋,还是不错的,但在韩信眼里,他的智略还差得远。

“呵呵,大将军所言甚是,本王也晓得项王的弊症,故而独独不将他放在眼里……”

韩信生怕自己的话刘邦会听不懂,故而讲得尽量通俗明白:“项王待人亦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其情殷切;人有疾病,他便黯然下泪,甚至亲自给人家喂食,谓心赤诚也。然而等到有人立了功当受赏封爵时,印玺揣在项王怀里都磨得光秃了,他还不愿意赐予人家,如此本末倒置之举,可见项王终究只是妇人之仁……”

“哈哈!讲得好啊,讲得好!大将军快接着说。”刘邦听得确实很有滋味,他一面命人赶紧为韩信添茶水,一面习惯性地将两腿伸到了桌子上,不拘小节如此。

韩信忍住没有发笑,兴致勃勃地继续说下去:“项王今日虽以武力臣服诸侯而霸天下,可是他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这是他失策。而且他还有悖义帝之约,分封诸王时专讲感情亲疏,致使很多诸侯对他心怀不满,大王您便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且项王还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逐义帝于江南,此种不忠不义之行使各诸侯纷纷效尤,驱逐旧主而自己称王,大失人心。尤其项王迷信暴力,专事**生民,其所过之地百姓无不怨恨,众人不敢反抗只不过是慑于一时威势罢了……而今日项王视而不见,末将愿请大王拭目,山东不日将大乱,项王难以招架、无以收拾……”

“极是,极是!”

“项王名虽为霸,实失天下之心,因此可谓其强亦弱,其众亦寡……今大王诚能反其道而行之:任天下武勇智谋之士,以仁义号令天下,倡仁义、收人心,则何所不诛?何贼不灭?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则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顺应士心,则何所不散?三位新立侯王本皆秦将,带领关中子弟浴血拼杀已有数年,其间无数关中子弟命丧黄泉,三王又欺骗其众降于诸侯,至新安,项王以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三王得脱,关中父兄怨此三人,莫不痛入骨髓。而今他们只不过是仗着楚国的威势才得以称王,而秦民对他们没有一丝爱戴……”

“三本亦本王所深恨也!实在欺本王太甚!”刘邦附和。

“想当初大王您初入武关(进关中)时,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想要大王您来做他们的王。按照先前的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这也是每个关中百姓都知道的事情。而最后大王受胁迫入主汉中,秦地民众无不为大王抱不平。而今只要您举兵而东,三秦必可传檄而定也……”

“好,好,好啊!本王明白了!”刘邦当即站起来向着韩信走去,也没藏着掖着,“真不愧是本王的大将军啊,本王之股肱!实不相瞒,若不是萧相国一意向本王推举将军,本王得天下可真没什么指望……我与大将军真是相见太晚,相见太晚啊!”

“承蒙大王错爱,理虽如此,我辈亦当努力!”

“嗯!本王相信相国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眼光,大将军,你且放手去干,本王会全力支持你!”

刘邦一时间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韩信的肩膀,发现韩信的衣衫有些破旧,先前因为韩信披着一件硕大的披风才没有人留意里面的衣服。那时正是物力紧张的年月,数十万人一下子挤到汉中,又要加强战备,自然各方面用度都得节省。刘邦干脆把自己身上穿着的这一身给脱了下来,递予韩信:“做本王的大将军可不能寒酸,看咱俩身量差不多,大将军就收下吧!”

见汉王如此关怀自己,韩信感动之余免不得推辞,可是刘邦硬要塞给他,还要他当场换上这套新衣服。韩信推辞不过就利索地换上了,这下的确精神多了。

打那以后,刘邦时不时将自己的马车让给韩信。那时战马稀缺,套车的只能是牛(汉王是例外),将军一律骑马而行,只是有时候骑在马上时间长了实在劳累,做了大将军的韩信一时军务繁忙,汉王都看在眼里。有的时候,刘邦还会分出一些自己的丰盛餐食命人呈送给韩信,刘邦确是非常爱重自己的大将军。而这一切也令憔悴、疲乏却又充实的韩信感激备至,他庆幸自己最终得遇明主,于是把顾虑都暂时抛到脑后去了。

这一天饭后,韩信向刘邦仔细地谈了一些关于北出关中的具体设想,刘邦自然毫无异议,只等着来自前线的好消息。

“愿将章邯首级献于大王!”韩信终究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这句过于自负的话,谁让他的投桃报李之心比任何人都来得强烈呢。

后来,韩信对汉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从中挑选出了一支约三万人的精锐之师。此外,还建立了一支约有千人的特别行动队,专管各地的情报收集和传递,由韩信亲自领导。正像先前跟萧何说过的那样,韩信要在汉军中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奇兵)部队以满足出关之战。由于汉中、巴蜀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这支骑兵部队还比较弱小,只有大约两千人,但是他们一定会派上大用场。好在章邯的力量也不算强,只要使用得当,两千人足矣。

最后,刘邦不失时机地挑选了两个女子送给韩信,韩信并未多想,直接将她们分送给了手下叫申龙、甘阳的两名勇士,这是他从万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亲信护卫郎官,正如当年项羽帐下的自己。这两位都是话语不多、表情木讷,却胆大心细、忠诚可靠的人,尤其是有勇有力。韩信帐下自然另有一批参谋人员,除了军事,也帮着他打理各种事务。

一切均已布置妥帖,韩信认真听取了众人的意见。

七月[5]流火,人心稍定,八月天气更是凉爽了不少,一场大战在即。整训多日的汉军箭在弦上,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