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我呢是这么打算的。蔬菜大棚采用覆膜连栋,六米乘一百米为一栋,一共三十……”

东阁正在发表讲话,还没说完就被杨鲁迅打断。

“阁子,你别讲这么高级的东西,我们听不懂,说点实在的。”

“实在的就是这钱由农牧公司垫资,大棚盈利后需要先返还成本才可以给大家分红。”

“应该的,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打算把这三十亩菜园子作为咱们东坡集的民生保障,按照股份比例以实物的形式分配给大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询问道:“这意思是又回到了以前的大集体模式呗?”

“差不多吧,但也给大家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如果不愿意承担风险依然可以只拿租金。”

武崇英配合着煽呼了一声,“没说的,我们信你,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

高良和压了压场发言。

“大家不要起哄,如果没有意见呢你就支持就行了。有意见呢现场提,但一定要合情合理,无理要求不予采纳。”

“不采纳意见那开会搞什么?你们自己来不得了?”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隐在人群一时间难以发觉是谁在起哄。

然而东阁能把土地流转搞到这一步肯定是获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纵然有个别随波逐流的人“被迫”地融入进来也很难翻起什么浪花,这不刚有点苗头就被一个雷鸣般的声音淹没了下去。

“家走,丢人现眼的东西。”

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之一,武家老爷子武仁义,八十岁的高龄说起话来依旧如雷贯耳,吓得那起哄的人再也不敢吱声。

“阁子,你继续说。”

说到这东阁便提了一句闲话。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的西河村前几年种植蒜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那后来为什么不种了呢?”

苏宁顺嘴回道:“是不是就因为蔬菜大棚?”

东阁点了点头,“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蔬菜大棚的兴起,我为什么要搞这个蔬菜大棚呢?”

“挣钱呗。”

有嘴快的村民煽呼了一嗓子。

东阁继续说道:“挣钱当然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村搞一个菜篮子。”

“那咱们种什么啊?”

会议逐渐步入正轨,村民们也开始询问各自关心的问题。

东阁一一作答。

“我和乔技术员商量后决定把三十亩大棚分成三份,各自十亩,分别种黄瓜、西红柿和育苗。”

村民议论一番后又有人提问。

“三十亩地就种这么两样,那咱们天天吃西红柿和黄瓜啊?”

“当然不是,不是还有白菜呢吗?而且现在咱们反季蔬菜这么多,咱们吃不了的可以拿去卖掉,然后换咱们需要的东西。”

“你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又有匿名的村民开始呛话,“那还不如直接发钱。”

当然也有村民不惯着,“你给我闭嘴吧你,你忘了当初非典时阁子往外送猪,就你拦的起劲儿。”

东阁也不恼,笑呵呵的解释道:“我们农民大多有这么一个情节,叫做家里有粮心理不慌。”

村民一片哄笑。

东阁继续说道:“现在呢我们不但有粮,还有肉,以后还会有菜。”

乔斌接茬提了一句,“西红柿和黄瓜呢只是暂时,将来我们的大棚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蔬菜都会摆上我们的餐桌。”

东方玉随口问道:“阁子,你不是说还有十亩是育苗吗?育什么苗?”

东阁当即回话道:“这个呢就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问题。”

他把目光投向乔斌,对方接茬说道:“目前呢我们只有三十亩大棚,还有二百多亩的蔬菜基地呢,种什么?然后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东方玉恍然道:“这么说这这个育苗就是给应季蔬菜培育的秧苗?”

“对,比如我们外面种甜瓜,应季的话一般需要五月中旬才可以播种,哪怕覆膜也得在五月份。”

乔斌喝了口水继续讲解。

“大棚育苗呢我们四月份甚至三月份就可以搞,然后直接移苗,至少可以提前一个月成熟。”

“要是这样搞的话是不是又需要大量的人手?”

“对,我们提前上市的瓜果价格上肯定要高一些,虽然增加了人力成本但也给大家提供了就业岗位。”

“搞这么复杂干什么?直接发钱不得了?”

又有匿名村民起哄。

高良和严肃起来,凝重发言。

“我们村搞这个合作社是为了大家共同富裕,但不是为了养一群懒汉,人家辛勤劳动为什么和好吃懒做的人享受同样的待遇?”

巡视一圈儿见无人反驳他继续说道:“今天我也不怕把话挑明,我们想方设法地提供就业岗位就是为了多劳多得。”

村民们顿时议论起来,刘衡适时地解释了一句。

“这个人工成本也是要算在集体账目中的,你不干活等于是你的分红分给了别人一部分,这样多劳多得不就体现出来吗?”

这时有村民发言道:“这样的话对我们有正式工作的人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高良和面带微笑语气却几乎让人胆寒。

“那你说说看,怎么个不公平法?”

这位村民吱唔半天没个准话,一位老人家当即训斥道:“你要嫌上班儿挣得少可以回来种地?”

村民们又开始议论纷纷,又明白人发言道:“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们有工作的人虽然看起来吃亏,但实际上占了大便宜。”

这位带着眼镜,衣冠楚楚,一看就是就业下来的大学生。

感觉到村民的目光他略微有点尴尬,但还是有条不紊地解释起来。

“我们在外面再怎么说也比在家种地工资高吧?然后家里呢也不用操心,地有人种、饭有人管,等于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地在外面打拼。”

这位村民的话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大家纷纷附和,一时间群情激扬。

又有一位村民激动的发言。

“我爸妈走得早,我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五亩多地都是我媳妇儿一个人搞,我心疼啊。”

只听他声音哽咽引得了许多中年人的共鸣。

“但没办法,种地没办法养家啊!现在好了,地有人种,然后又有分红,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一位女性村民忍不住高呼起来,“最重要是,我们去地里干活还有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