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人类对精神现象的理解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在这里,一切人类精神现象并没有被还原为人类物质生产劳动的客观过程,而是指示人们如何从精神生活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从精神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的历史起源和历史发展中,去把握精神活动本身的规律性,以便将人类自我意识的进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实践论美学并不以由人类生产劳动实践中引出人的审美活动为满足,实际上,对于一门美学学科来说,一切都还未开始。我们为新的美学肃清了外围,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但我们还没有进入本题。美学研究的本题是美的本质及其一般规律,即要解决人类两千多年一直耿耿于怀、困惑莫解的美学之谜。不进入这一本题,一切议论都只是空谈。
于是,我们有必要更进一步来探论美的哲学原理。在我们关于艺术发生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论述中,其实已经蕴含和渗透了对美的哲学原理的一系列理解。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们对美的哲学原理的理解实际上也贯穿着全书。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原理单独抽出来,构成一个前后一贯的逻辑体系。
作为一门严密科学的美学(美的哲学),它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第一原理”,即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它必须从这一原理出发,来逻辑地顺次推演出一切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本质规律,而不能有任何一个规律是从另外的原则引入进来、外加进来的。这当然有很大的难度。人们宁愿放弃这样一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采取一种经验分析的方法:首先针对个别具体问题进行一些琐碎的研究,然后归纳出一些只在某些条件下适用的“规律”。他们以为,经过长期的,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积累,这些规律最终会越来越精确、越来越接近美的本质。其实这只不过是美学取消主义的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它反映了哲学上的无能和对人类理性的失去信心。当代美学不能让这种虚妄的幻觉束缚了自己的理性超越能力。时代的钟声,在召唤我们以新的体系去冲破旧的框框,在要求创造性的质变和飞跃。即使我们的体系有一天终究会被扬弃,但我们总可以引为自豪,因为我们毕竟没有放弃人类精神给我们提供的自由创造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