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1 夏,四月二十五日,下令郡国举荐明经(明晓儒经)人士到太学,从大将军梁冀以下官员,都把儿子送到太学读书,一年后考试,按成绩拜受官职。又下令一千石、六百石、四府(大将军府和三公府)掾属、三属(五官属、左属、右属)郎官、四姓小侯(梁姓为其一,其他三姓是谁,如今不详)中能先通晓儒经的,都应修习他们各自师承的家学,其中成绩优异的报上名单,依照次序擢升。于是全国青年士子到京师游学之风兴起,以至于有三万多太学生。

2 五月初六,改封乐安王刘鸿为渤海王。

3 海水倒灌,淹没民居。

4 六月初三,赦天下。

5 皇帝年少而聪慧,曾经在朝会时,看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听到后,对皇帝深为痛恨。闰六月初一,梁冀派左右在汤饼中下毒,进给皇帝吃。皇帝吃后,烦苦不堪,派人速召太尉李固。李固上前,问皇帝生了什么病,这时皇帝还能说话,说:“吃了汤饼,腹闷,喝点水或许还能活下来。”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喝了恐怕会吐,不能喝水。”话音未落,皇帝已经崩逝(得年九岁)。李固伏尸号哭,弹劾侍医。梁冀担心事情败露,大为痛恨李固。

大臣们商议立嗣,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事先联名写信给梁冀说:“天下不幸,几年之间,连崩三帝。如今当立新君,帝位是天下之重。我们知道太后垂心,将军劳虑,一定会做出圣明的选择。但是,以我们愚昧眷眷之心,也有一些想法,远寻先世废立的制度,近观国家新君登基的先例,未尝不咨询公卿的意见,广求群议,以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古书上说:‘把天下送给人容易,为天下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却很难!’当初昌邑王即位,昏乱日滋,霍光为之忧虑愧疚,深自痛悔,锥心折骨,如果不是霍光忠勇,田延年奋发,果断废立,大汉的社稷,可能在那个年代就倾覆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家兴衰,在此一举!”

梁冀收到信,就召集三公、中二千石级别官员、列侯,召开大会,商议新君人选。李固、胡广、赵戒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明德著闻,血缘关系又最近,应该由刘蒜继位。朝廷大臣们也都归心于刘蒜。但是,当初中常侍曹腾去谒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太礼敬,所以宦官们都厌恶刘蒜。

当初,平原王刘翼被贬归河间,他的父亲刘开请求把蠡吾县封给他,顺帝同意。刘翼去世后,儿子刘志继承。梁太后正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志,征召进京,刚到夏门亭。赶上皇帝驾崩,梁冀想立刘志。众臣意见不一致,梁冀愤愤然不得意,但是又没什么合适的理由反驳。曹腾等听说后,夜里前往游说梁冀:“将军家几代都是皇亲国戚,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错。清河王严明,如果他即位,将军大祸将至!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

梁冀深以为然,第二天,重新大会公卿。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无不恐惧战栗,都说:“一切听大将军的!”唯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要立清河王。梁冀厉声说:“散会!”李固仍然指望众心归于清河王,再次写信劝梁冀,梁冀更加激怒。闰六月初四,梁冀游说太后,先将李固免职。初五,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之孙。初七,太后派大将军梁冀持节,以亲王青盖车迎接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当天,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6 秋,七月初二,葬孝质皇帝于静陵。

7 大将军掾朱穆奏记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德合于乾位,《易经》说,龙战于野,阳道将胜,**将负。愿将军专心于公事,割除私欲,广求贤能,斥远佞恶,为皇帝选择师父,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与他一同入宫,参与劝导讲授,师从贤德,效法古人,这正是背靠南山,稳坐平原之道,谁还能倾覆呢?议郎大夫之位,本来应该以次序选拔儒学及节操高明之士,如今大多得非其人,九卿之中,也有很多并不胜任的,希望将军省察!”又推荐种暠、栾巴等人。梁冀不能接受。

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8 九月戊戌日(九月疑无此日),追尊皇帝的祖父河间孝王为孝穆皇,祖母赵氏为孝穆后,寝庙叫清庙,陵园叫乐成陵;追尊皇帝父亲蠡吾先侯为孝崇皇,寝庙叫烈庙,陵园叫博陵;寝庙和陵园都设置令、丞,派司徒持节封策书玺绶,并以太牢祭祀。

9 冬,十月十二日,尊皇帝母亲匽氏为博园贵人。

10 滕抚性格方直,不结交权势,宦官们都厌恶他,本来以他讨贼之功,应该封侯。太尉胡广奉承上意,上奏弹劾,将他罢黜,后来滕抚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