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辛未,公元191年)
1 春,正月初六,赦天下。
2 关东讨伐董卓的诸将商议说:皇帝幼小,被董卓胁迫,又远隔关塞,不知死活,而幽州牧刘虞,是宗室贤俊,不如立刘虞为皇帝。曹操说:“我等举兵,之所以远近无不响应,是因为正义在我们一方。如今幼主微弱,为奸臣所制,并非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亡国之过。如果一旦改易,天下谁能安心?诸郡北面以奉刘虞,我自西向以忠幼主。”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当今皇帝不是孝灵皇帝的儿子,我们想依照周勃、灌婴诛杀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立大司马刘虞为皇帝。”(当初周勃、灌婴一口咬定少帝不是惠帝的儿子,如今韩馥、袁绍也准备依葫芦画瓢,用“一口咬定法”。)
袁术内心自己想当皇帝,不愿意国家有成年君主,于是借口公道正义,拒绝韩、袁二人的提议。袁绍又写信给袁术说:“如今西边虽然名义上有皇帝,实际上不是灵帝血脉,公卿以下都媚事董卓,怎么还能信任他们!我们应当进兵屯驻关隘,将他们封锁逼死。东立圣君,则太平可期。何况我们家族被屠戮,难道不能像伍子胥那样报仇雪恨,反而还要做他的臣子吗?”(意思是把袁氏家族被屠的账算在献帝身上了。)袁术回答说:“圣主聪明睿智,有周成王之资,奸贼董卓,乘着危乱之际,暂时威服百官,这不过是汉家的一点小挫折,怎么能说今上不是皇家血脉呢?这岂不是诬蔑吗?又所谓家族被戮,不能再北面为臣,这是董卓干的事,怎么能算在皇帝头上呢?我一片赤诚之心,志在消灭董卓,其他事我不懂!”
韩馥、袁绍直接派前乐浪太守张岐等,带着大家的拥戴书,去找刘虞,奉上皇帝尊号。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叱责说:“如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我们深受国家重恩,却不能清国雪耻,诸君各据州郡,正应当勠力尽心于王室,反而造逆谋来玷污我吗?”坚决拒绝。张岐等又请求刘虞领尚书事,承制,以皇帝名义封爵任官。刘虞仍然不听,威胁说如果你们再逼我,我就逃奔匈奴,让你们死了心!袁绍等人只好停止。
【华杉讲透】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讨董卓,救国家,这是名正言顺的。但是,之前在酸枣,十几万大军逗留不进,是因为没有一个领袖可以号令所有人,这是另一方面的言不顺,事不成。所以韩馥、袁绍想到另一个办法,就是下断言,“一口咬定法”,一口咬定献帝不是灵帝儿子,立刘虞为君,大家都听刘虞号令。
下断言,是常用的宣传手法,不需要事实依据,也不需要逻辑推理,就是下断言,一口咬定,然后不断重复,让谎言千遍成真理。就像周勃、灌婴一口咬定少帝不是惠帝儿子,他们成功了,史书上也只能照抄,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所以韩馥、袁绍认为,我们也可以这么干。
但是,刘虞没有那么大野心,袁术、曹操则野心很大,所以搞不成。刘虞不接受皇帝称号,张岐退而求其次,让他像公孙度一样“承制封拜”,勉强“言顺”,刘虞仍然不接受。这名正言顺的事,就始终没有解决。
3 二月十二日,任命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
4 孙坚率军移屯梁县以东,被董卓将领徐荣所败,又收拾残卒进屯阳人。董卓派东郡太守胡轸率领步骑兵五千人攻击,以吕布为骑督。胡轸与吕布不和,孙坚出击,大破胡轸,斩其都督华雄。
有人对袁术说:“孙坚如果攻下洛阳,就难以控制他,这是除掉豺狼(董卓),生出猛虎(孙坚)。”袁术起了疑心,不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连夜飞驰去见袁术,在地上写写画画,给袁术分析形势,说:“我之所以奋不顾身,是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仇!我与董卓并无血仇,而将军您反而听人谗言,怀疑我,这是为什么呢?”袁术惭愧不安,即刻调发军粮。
孙坚回到军营,董卓派将军李傕游说孙坚,要和他结为姻亲,并请孙坚上疏,把他的子弟想做刺史、郡太守的,开列名单,由董卓保举任用。孙坚说:“董卓逆天无道,我如果不能夷灭他三族,宣示四海,则死不瞑目!我难道还要和他联姻吗?”孙坚挥师进军大谷口,距洛阳仅九十里。董卓亲自出兵,与孙坚在诸皇陵之间大战,董卓败走,撤退到渑池,在陕县集结部队。孙坚进军洛阳,攻打吕布,吕布败走。孙坚于是扫除宗庙,以太牢祭祀,并在城南甄官(掌琢石、陶土之事)署井中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分兵出新安、渑池,准备邀击董卓。
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屡战屡败,都畏惧我,做不成什么事。唯有这个孙坚,小有愚勇,还颇能用人。我们应该提醒诸将,对孙坚小心提防。我曾经和周慎一起西征边章、韩遂。我向张温建议,由我引兵做周慎后援部队,张温不听。张温又派我征讨先零叛羌,我知道无法攻克,但又不得不行动,于是前进,留别部司马刘靖将步骑兵四千人屯驻安定,以壮声势。叛羌欲截断我的退路,我稍做攻击,就打开了阻截,这都是他们畏惧安定驻军的缘故。羌虏以为安定有数万人,却不知道只有刘靖一支孤军。孙坚当时跟随周慎,向周慎请求先率领一万兵进驻金城,由周慎率军二万为后援,那么边章、韩遂畏惧周慎大军,不敢轻易与孙坚决战,而孙坚的军队,足以截断他们的粮道。周慎如果能听孙坚的,那凉州可能已经平定了。张温不听我的,周慎不听孙坚的,结果官军败走。那时候,孙坚任佐军司马,而与我所见略同,可见他也是可用之才,只可惜无缘无故跟了袁家这些公子哥儿,终究是死路一条!”
董卓派东中郎将董越屯驻渑池,中郎将段煨屯驻华阴,中郎将牛辅屯驻安邑,其余诸将分布各县,以抵御山东兵马。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董卓引军回长安。孙坚修缮诸皇陵,引军回鲁阳。
5 夏,四月,董卓到长安,公卿皆跪拜于车下迎接,董卓用手拍拍皇甫嵩说:“义真,你怕不怕?”(皇甫嵩字义真,参见之前公元189年两人结下怨仇。)皇甫嵩说:“明公以仁德辅佐朝廷,大庆方至,何怖之有!如果滥施刑罚以逞凶,将使天下皆惧,也不是我一个人怕了。”
董卓党羽想按姜太公先例,尊称董卓为尚父。董卓问蔡邕意见,蔡邕说:“明公威德,诚然巍巍,但是要和姜太公相提并论,我觉得还不可以。等关东平定,车驾返回洛阳,再行商议。”董卓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董卓下令司隶校尉刘嚣调查吏民中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官不清廉,为弟不顺从兄长的,全部诛杀,财物充公。于是吏民相互诬告,冤死者数以千计。百姓愁怨,路上相遇,只是互望一眼,都不敢说话。
【华杉讲透】
为子不孝,为弟不顺都要杀,重点在后一句,财物没官,董卓缺钱了。之前随意捏造罪名,杀尽洛阳富户,取了他们的财产。如今在长安,富人没了,手就伸向普通人了。你如果觉得自己忠孝两全,到不了你头上,那就错了,因为还有一个节目叫“诬告”,而董卓要的是钱,就等着将错就错。你如果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得罪过人,没有人会害你,那又错了,因为还有一招叫“举报有奖”。总之,局势一到这个地步,有钱就是罪,在劫难逃。
君子见机而作,看见苗头迹象,就必须决断,抛弃一切,这是历代那些明哲保身的隐居者的生存之道。能做到这一步,不是因为智慧,是“不贪心”的价值观,高官厚禄,万贯家财,弃之若敝屣,不要了就不要了。
6 六月二十三日,地震。
7 秋,七月,司空种拂免职,任命光禄大夫、济南人淳于嘉为司空。太尉赵谦免职,任命太常马日?为太尉。
8 当初,何进派云中人张杨回并州招兵,结果何进败亡,张杨就留在上党,有部众数千人。袁绍在河内,张杨前去投奔袁绍,与南单于於扶罗一起屯驻在漳水。韩馥见豪杰们都归心于袁绍,心中妒忌,暗中减少袁绍的粮秣供应,想让他部众离散。正赶上韩馥部将麹义叛变,韩馥与麹义交战,韩馥战败,袁绍就与麹义联合。
袁绍的宾客逢纪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粮秣却靠他人供应,如果不能据有一州,连自己都无法保全。”袁绍说:“冀州兵强,而我们的士兵又饥又乏,如果一击不能取胜,就没有立足之所。”逢纪说:“韩馥庸才,可以秘密联络公孙瓒,约他攻取冀州。韩馥一定惊骇恐惧,这时候,再派一个辩士,向他陈述祸福,韩馥仓促之间,一定愿意逊让,把冀州让给将军。”袁绍同意,即刻写信给公孙瓒。
公孙瓒引兵而至,表面上说是讨董卓,实际上阴谋袭击韩馥。韩馥与公孙瓒作战不利。正赶上董卓入函谷关西去,袁绍还军延津,派外甥、陈留人高干,以及韩馥所亲信的颍川人辛评、荀谌、郭图等游说韩馥:“公孙瓒率燕、代两地之卒乘胜南下,而诸郡都响应他,其锋不可挡。而袁将军引军东向,他的意图也难以预料,我们为将军您感到危险!”韩馥恐惧,问:“那我该怎么办?”
荀谌说:“您自以为在宽仁容众方面,比袁氏如何?”
韩馥说:“我不如他。”
“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呢?”
“也不如他。”
“世代施布恩德,让天下人皆受其恩惠方面呢?”
“还是不如他。”
荀谌说:“袁氏一时之杰,将军与他,有三个不如,却久居于他的上位,他一定不甘心居于将军之下。冀州是天下之重资,他如果与公孙瓒并力来取,危亡即刻来临。袁氏本是将军故旧,又是讨董卓的同盟,当今之计,不如举冀州以让袁氏,他一定感恩将军的厚德,公孙瓒也不敢来争了。如此,则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了。”
韩馥的性格一向懦弱胆怯,就接受了他们的计策。韩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听说后进谏说:“冀州带甲百万,粮食够吃十年。袁绍孤客穷军,完全是仰我鼻息,如同婴儿在股掌之间,我们只要不给他喂奶,立刻饿毙,为什么要把冀州让给他呢?”韩馥说:“我本来就是袁氏旧吏,况且才能不如袁绍,度德而让贤,这古人也是推崇的,诸君为什么不赞同呢?”
之前,韩馥从事赵浮、程涣率领强弩部队一万人屯驻孟津,听到消息,率兵驰还。当时袁绍在朝歌清水,赵浮大军从后而来,船数百艘,士众一万余人,整军击鼓,夜里经过袁绍军营,袁绍非常厌恶。赵浮抵达邺城,对韩馥说:“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已离散,虽有张杨、於扶罗新附,并不肯为他所用,不足为敌。我们请带兵出击,十天之内,一定让他土崩瓦解,将军只管大开房门,高枕而卧,有什么忧虑,又有什么恐惧呢?”
韩馥又不听,于是宣布辞职,从官府中迁出,居中常侍赵忠旧居,派儿子把印绶送给袁绍。袁绍将至,从事士人皆弃韩馥而去,唯独耿武、闵纯仗刀挡拒,实在拦不住才停止。袁绍诛杀二人。
袁绍领冀州牧,承制,以皇帝名义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但是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官属。袁绍任命广平人沮授为奋武将军,由他监护诸将,对他宠遇甚厚。魏郡人审配、巨鹿人田丰都因为正直而不得志于韩馥,袁绍任命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南阳人许攸、逢纪,颍川人荀谌等皆为谋士。
袁绍任命河内人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之前受过韩馥羞辱,又想讨好迎合袁绍,于是擅自发兵包围韩馥宅第,拔刀登屋。韩馥逃走上楼,朱汉抓到韩馥长子,用铁锤打断其双腿。袁绍即刻逮捕朱汉,诛杀。韩馥仍然忧怖,逃去投奔张邈。后来,袁绍遣使去见张邈,商议其他事情。韩馥在座,认为是来图谋他的,过了一会儿,起身如厕,在厕所用刻书简的刀自杀。
【华杉讲透】
明哲保身,不是韩馥这个保法。韩馥既不懂明哲,也不懂保身。明,是明于事;哲,是哲于理。保身呢,也不只是保自己的人身安全,而首先是保自己的原则,在乱世不同流合污。韩馥在明哲方面,是既不明,也不哲,既不明白事,也不懂道理,对形势完全没判断。保身方面呢,他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价值观,得志便猖狂,见到危险又想离开战场,一厢情愿想保平安,这样不仅保不了平安,而且害人害己,家破人亡,还没人同情,只是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可怜虫。
鲍信对曹操说:“袁绍为盟主,专权夺利,将要自生变乱,这又是一个董卓。如果我们要压制他,又没有这个实力,反而结成怨仇,不如转移到黄河以南,以待其变。”曹操觉得有理。正赶上黑山、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寇略东郡,王肱不能抵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打了胜仗。袁绍于是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郡府设在东武阳。
9 南单于劫持张杨,反叛袁绍,屯驻于黎阳。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10 太史望气,说将有大臣被戮死,董卓派人诬告卫尉张温与袁术秘密联络,冬,十月初一,将张温在闹市笞杀,以应天象。(张温当初不能斩董卓,如今反而为董卓所杀,可悲可叹!)
11 青州黄巾寇掠勃海郡,有众三十万,想与黑山贼会合。公孙瓒率步骑兵二万人迎击于东光县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军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乘他们渡过一半,发动突击(兵法:军半渡可击),贼军再次大败,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马、盔甲、财物不可胜算,公孙瓒威名大震。
12 刘虞的儿子刘和在朝廷任侍中,皇帝想东归洛阳,派刘和假装逃亡,潜出武关找刘虞,令他将兵来迎。刘和到了南阳,袁术希望以刘虞为外援,扣留刘和,许诺他说等刘虞兵到了,一起西进,让刘和写信给刘虞。刘虞收到书信,派数千骑兵去迎接刘和。公孙瓒知道袁术有异志,劝阻他,刘虞不听。公孙瓒担心袁术知道了,怨恨自己,于是也派自己的堂弟公孙越带数千骑兵去协助袁术,而私底下建议袁术扣留刘和,兼并他的部队。于是公孙瓒和刘虞有了矛盾。刘和从袁术处逃走向北,又被袁绍扣留。
当时关东各州、郡势力,都互相兼并以求自强,袁绍、袁术也离心离德。袁术派孙坚出击董卓,还未回来,袁绍就趁机任命会稽人周昂为豫州刺史,袭夺孙坚的阳城。孙坚悲叹说:“大家同举义兵,以救社稷,眼看逆贼将要破灭,却各自争斗如此,我将与谁同心协力呢!”孙坚引兵攻击周昂,将他撵走。袁术派公孙越协助孙坚攻打周昂,公孙越为流箭所中而死。公孙瓒怒道:“我弟弟的死,账要算在袁绍头上!”于是出军屯驻磐河,上书数袁绍罪恶,进兵攻打袁绍。冀州诸城都反叛袁绍,跟随公孙瓒。袁绍恐惧,将所佩戴的勃海太守印绶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勃海郡就任。而公孙范到任之后,也背叛袁绍,领勃海部队以协助公孙瓒。公孙瓒于是任命自己帐下将帅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又将各郡守、县令全部撤换。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一起卖草鞋为生。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双手下垂过膝,眼睛能看见自己的耳朵,有大志,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刘备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学习,所以前往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跟随田楷夺取青州,有功劳,于是任命为平原国相。刘备少年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相友善,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关、张二人总是终日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周旋,不畏艰险。常山人赵云早先率本郡士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说:“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意归附袁氏,为什么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汹汹,不知道谁是谁非,人民有倒悬之苦,本州的舆论,只希望有谁能施仁政,也不是就非议袁氏,而私心趋赴将军您。”刘备见到赵云,认为他是奇才,于是深加结交。赵云跟随刘备到平原,为刘备主持骑兵。
13 当初,袁术得了南阳,户口数百万,而袁术骄奢**逸,征敛无度,百姓痛苦,人心开始离散。后来,袁术和袁绍有了矛盾,各立党援以相图谋,袁术联合公孙瓒,袁绍联合刘表,而豪杰们大多归附袁绍。袁术怒道:“群小不归附我,反而归附我家家奴吗?”(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子,故有此言。)又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儿子。”袁绍大怒。
袁术派孙坚击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迎战于樊城、邓县之间,孙坚击破黄祖,进军包围襄阳。刘表派黄祖乘夜出城,调兵增援,黄祖将兵回城时,孙坚截击,黄祖败走,逃窜入岘山中。孙坚乘胜,连夜追击,黄祖部下士兵从竹林中射出暗箭,射杀孙坚。孙坚所举荐的孝廉、长沙人桓阶向刘表请求为孙坚发丧,刘表义而许之。孙坚哥哥的儿子孙贲率其士众投奔袁术,袁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从此以后,袁术再也没有力量战胜刘表。
14 当初,董卓入关,留朱儁守洛阳。朱儁秘密与山东诸将通谋,担心被董卓袭击,出奔荆州。董卓任命弘农人杨懿为河南尹。朱儁又引兵回洛阳,将杨懿击走。朱儁认为河南残破,没有资源,于是向东,屯驻中牟,移书州郡,请求各地派兵给他征讨董卓。徐州刺史陶谦,尊奉朱儁为代理车骑将军,派精兵三千给他,其他各州郡也都各自有所支援。陶谦,是丹阳人,当初,朝廷因为黄巾军寇乱徐州,任命他为徐州刺史。陶谦到任之后,攻击黄巾军,大破之,黄巾军撤走,徐州全州晏然平定。
15 刘焉在益州,密谋独立。沛国人张鲁,从祖父张陵以来,世代都信奉五斗米教,客居于蜀。张鲁的母亲因会鬼神之道,经常进出刘焉家,刘焉于是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张脩为别部司马,二人合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切断斜谷栈阁,杀害汉使。刘焉上书说:“米贼截断道路,无法再与朝廷交通。”又以其他借口杀死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校尉贾龙因此起兵攻打刘焉,刘焉击杀任岐、贾龙。刘焉于是意气风发,制作乘舆马车一千余辆,刘表上书弹劾说:“刘焉有子夏在西河假装圣人之行。”(子夏是孔子弟子,孔子去世后,子夏在西河设教。曾子批评他说:“你在西河假装圣人,让百姓都知道你,不知道孔夫子了,这是你的罪!”刘表的意思,刘焉僭越天子仪仗,让益州百姓都以为他是天子,不知道真正的天子了。)当时刘焉的儿子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刺史,刘璋为奉车都尉,都在长安跟随皇帝左右,唯有小儿子、别部司马刘瑁一直跟着刘焉。皇帝派刘璋去晓谕刘焉。刘焉把刘璋留下来,不让他回长安了。
16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躲避战乱的,大多去归附他,北海人管宁、邴原、王烈也在其中。管宁少年时与华歆为友,曾经和华歆一起在菜地劳作,看见地里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只当瓦石一样,华歆则把金子捡起来扔到一边,人们从此时看出他们两位的优劣。邴原远行游学,过了八九年,准备回乡,老师同学们为他设宴饯行,都知道他不喝酒,仅准备了米和肉。邴原说:“我本来是能喝的,只是担心荒废学业,所以戒酒,如今要远别,可以喝一次!”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管宁、邴原都以操守闻名,公孙度听说他们要来,安排好馆舍准备接待。管宁晋见公孙度之后,在山谷中结庐而居。当时避难者都在郡南居住,唯有管宁独自向北,以示没有南归之意,后来来的人渐渐挨着他,一个月工夫,就形成了一个村庄。管宁每次见公孙度,只谈学问经典,不谈世事,回到山里,专讲《诗》《书》和古代祭祀礼仪,不是学者,就不见面。于是公孙度对他的贤德感到很安心,民间也受他感化。
邴原性情刚直,喜欢清议,格正是非,公孙度以下,对他都深感不安。管宁对邴原说:“潜龙以不见成德(潜龙勿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这是招祸之道。”秘密助邴原逃回南方。公孙度知道消息,也不追赶。
王烈学识过人,少年时名声就在管宁、邴原之上,特别善于循循善诱,引人向善。乡里有一个人偷牛被抓到,说:“要杀要剐,都行,只是不要让王先生知道。”王烈听说后,派人送去一匹布给他。有人问为什么,王烈说:“盗贼害怕我知道他的过失,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知道羞耻,则善心将生,所以我送他一匹布,以劝其善。”后来有一位老人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看见地上的剑,就守在那里,一直到日暮时分,老人回来找剑,把剑交给老人。老人觉得这人好怪,告诉王烈这件事,王烈派人调查是谁,结果就是当初那个偷牛的人。乡里有争讼的,都去找王烈评理,结果呢,有的半道就自己回去了,有的走到看见王烈家房子,也掉头了,都谦让对方,不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纷争。公孙度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推辞,自己从事商业以自污(在当时做商人是很低贱的事),于是公孙度作罢。
【华杉讲透】
公孙度对管宁觉得很心安,“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呢,“度以下心不安之”。因为他们二人都是名士,都是有舆论影响力的人物,管宁原则清晰,只谈学问,不谈政治。邴原则“性刚直,清议以格物”,清议是议论政治,格物是拿个善恶是非的格子去评价时政和人物,所以不仅公孙度,所有官员都心中不安,因为邴原有公信力,他如果说什么事不对,或者什么人不好,对大家都是麻烦。那本来是到人家这里来避乱的,怎么能反而给人家添乱呢?天下已经大乱,就这里还起码能保障人身安全,你也是来避乱求保护的,为什么要拿圣贤标准去要求别人呢?
王烈的做法,叫“君子自污”,不要做圣人,不要搞得自己一身洁白无瑕,自己给自己身上泼点污水,也省得被别人泼。
《资治通鉴》讲政治之道,讲两条道:参与之道和不参与之道。之前韩馥是参与了,却不懂得参与之道,所以败亡。而邴原呢,本来是不参与,又不懂得不参与之道,所以逃亡出来,又逃亡回去,狼狈不堪。管宁和王烈,就深谙不参与之道。参与还是不参与,是人各有志,但是做出选择之后,就要凡事彻底,一以贯之。
初平三年(壬申,公元192年)
1 春,正月丁丑日(正月无此日),赦天下。
2 董卓派部将牛辅将兵屯驻陕县,牛辅分别派遣校尉,北地人李傕、张掖人郭汜将步骑兵数万击破朱儁于中牟,乘胜掳掠陈留、颍川诸县,所过之处,杀光抢光,人民几乎死尽。
当初,荀淑有一个孙子叫荀彧,少年时就有才名,何颙见了,大为惊异,说:“这是辅佐君王之才!”等到天下大乱,荀彧对父老们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应该早日迁徙。”乡人大多依恋故土,不愿离开,荀彧独自率宗族去投奔韩馥。到的时候,正好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位置。袁绍待荀彧以上宾之礼,但荀彧觉得袁绍终究成不了大事,听说曹操有雄才大略,就离开袁绍,去投奔曹操。曹操与荀彧一席谈话,大悦说:“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啊!”任命荀彧为奋武司马。荀彧同乡留下没走的,大多被李傕、郭汜所杀。
3 袁绍亲自率军迎击公孙瓒,与公孙瓒战于界桥之南二十里。公孙瓒兵三万,兵锋甚锐。袁绍令麹义率精兵八百先出战,两翼埋伏强弩一千。公孙瓒轻视麹义兵少,纵骑兵突击。麹义士兵伏在盾牌下不动,待公孙瓒骑兵相距仅十几步时,同时发动,呐喊声惊天动地,公孙瓒军大败,他所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被杀,斩首一千余级。追击到界桥,公孙瓒收集军队,回身再战,再次被麹义击败。麹义一直追杀到公孙瓒大营,拔了他的牙门大旗。公孙瓒撤退。
当初,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联合,袁绍令妻子儿女居住在刘岱处,公孙瓒也派从事范方率骑兵协助刘岱。等到公孙瓒击败袁绍军,传话给刘岱,要求他交出袁绍家属,又传令给范方:“如果刘岱不交出袁绍家属,你就带骑兵回来。我平定袁绍之后,将移师讨伐刘岱。”刘岱与官属会议,连日不决,听说东郡人程昱有智谋,召他来问计。程昱说:“如果抛弃袁绍近援,而求公孙瓒之远助,就好比认为越国人水性好,儿子溺水了,去越国找人来救,来得及吗?况且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如今暂时赢了一仗,终将为袁绍所擒。”刘岱听从程昱的意见。范方于是带骑兵离开,还没到,公孙瓒已经败了。
4 曹操驻军在顿丘,于毒等攻打东武阳。曹操引兵向西,进山攻打于毒大本营。诸将都请求救援武阳。曹操说:“假使贼军听说我向西,回师来救,武阳之围自然解除。如果他不回来,我能打败他的本部,他也必定不能攻下武阳。”于是西进。于毒接到情报,果然弃武阳而还。曹操于是攻打眭固及匈奴於扶罗于内黄,都大获全胜。
5 董卓任命他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哥哥的儿子董璜为中军校尉,都掌军权,宗族内外并列朝廷,董卓侍妾怀抱中的婴儿都封侯,把金色和紫色的绶带当玩具。董卓的车马服装都僭越天子的规格,召呼三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尚书以下都到董卓府奏事。又在郿县筑坞堡,墙高七丈,厚七丈,储备三十年粮食,自己说:“事成,雄踞天下;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华杉讲透】
筑郿坞这一天,董卓已经败了。这世上最害人的词,叫“财务自由”,财务自由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就是钱够了,不工作也有的吃。《三国演义》里说得更形象,郿坞里不仅有三十年粮食,还有金玉、彩帛、珍珠不计其数,少年美女八百人云云。这虽是小说家言,倒也可信,因为这符合“财务自由者”的幻想标准——不仅不干活也有的吃,而且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不要下降。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家有斗金不如日进分文。”这是奶奶传给他的财务观念,不在于有钱没钱,而在于可持续地挣钱、生钱,永远不要想不劳而食的事。
董卓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认为守三十年足以让自己终老,没想过那少年美女八百人,也愿意陪他终老吗?郿坞不会被从内部攻破吗?
人的幼稚可笑是没有底线的,因为人性的弱点,就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能让人失去一切智商,轻信任何事情。
究其根本,还是没有志向,董卓干着雄踞天下的事,却没有雄踞天下的志向,随时准备退守郿坞。什么叫志向呢?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如果董卓有王天下之志,他就会勇往直前,完全不会有给自己安排退路的想法。没有志向,就是力小而任大,德薄而位尊,死路一条了。
董卓性格残忍,轻于诛杀,诸将言语稍微有点差错,就在眼前戮杀,致使人人自危。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杀董卓。中郎将吕布,习于弓马,膂(脊梁骨)力过人。董卓知道自己对人刻薄,走到哪儿都用吕布做保镖,非常喜爱信任他,誓为父子。但是董卓性格刚愎偏激,吕布有一次稍微惹董卓不高兴,董卓操起手戟(一种便于刺击的小戟)就扔向吕布,吕布拳脚迅捷,闪躲避开,改容向董卓谢罪,董卓也消气了。但吕布由此私下怨恨董卓。董卓又派吕布守卫中阁,吕布借机与一位侍婢私通,心中更加不能自安。王允一向对吕布很好,吕布去见王允,说起几乎被董卓杀死的情况,王允借此将密谋诛杀董卓的事告诉吕布,请他为内应。吕布说:“我和他毕竟是父子之情啊!”王允说:“他姓董,你姓吕,本来就不是骨肉至亲。如今随时都担心自己会死在他手里,还叫什么父子,掷戟之时,有父子之情吗?”吕布于是同意做内应。
夏,四月二十三日(柏杨注:原文为丁巳日,根据《后汉书》改),皇帝有病新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朝服乘车而入,陈兵夹道,从大营到皇宫,左边步兵,右边骑兵,保卫严密,命吕布等前后护卫。王允派士孙瑞亲自写好诏书,交给吕布。吕布命同郡同乡、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伪装穿着卫士服,守在北掖门内等待董卓。董卓入门,李肃举戟刺击。董卓穿着盔甲,刺不进去,刺伤了手臂,堕下车来,回头大喊:“吕布何在?”吕布说:“奉诏讨贼臣!”董卓大骂:“庸狗!岂敢如此!”吕布应声以矛刺杀董卓,又命士兵砍下他的头颅。主簿田仪及董卓的奴仆扑向董卓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格杀。吕布拿出怀中诏书对吏士们说:“皇帝下诏仅讨董卓一人,其他人都不问罪。”吏士们都正立不动,大呼万岁。百姓歌舞于道路,长安城中士女卖珠玉衣装买酒肉庆祝的,填满街肆。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儿董璜以及宗族老弱在郿县的,都被其群下砍杀或射死。将董卓暴尸于市,当时天气刚刚开始转热,董卓一向肥胖,油脂流在地上。守尸的小吏做了一根大灯芯,插在董卓肚脐上点燃,从晚上一直燃到天亮,就这样一直燃了几天。袁氏诸门生聚集到董卓尸体旁,把董尸烧成灰烬,扬之于路。郿坞中有黄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绣珍玩堆积如山。
朝廷任命王允录尚书事,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级别待遇与三公相同),封温侯,与王允共同主持朝政。
【王夫之曰】
有诡谲鸷悍之才,在下位而觊觎帝位的,其灭亡也必速,所以王莽、董卓都亡了。而那些能霸天下数十年之久,甚至传之子孙,到后来因为无道而后灭亡的,必定是他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无窥窃神器之心,而是奋志勠力以天下为己任,到了后来,功立威震,上无驾驭之主,然后才萌生不轨之心,以不终臣节而获大宝。
关东之起兵诛董卓,自袁绍始。袁绍最开始顶撞董卓说:“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其志可知也。袁绍集山东之兵,声震天下,董卓西迁以避之。此时董卓有崩溃之势,如果袁绍速进扑击,董卓还能抵挡吗?但袁绍等逗留不进,懦弱无略只是一方面,袁术、袁绍兄弟自怀觊觎之志,他们比董卓还盼望汉朝灭亡,才是真心。
当此之时,真正崛起而与董卓死战的,只有两人,就是曹操和孙坚,可以说,此时曹操和孙坚,都没有非分之想,一心要救国救民的,孙坚算第一个,曹操算第二。结果呢,三分天下,曹操得其一,孙坚得其一。
所以,天下不是你一厢情愿,想得就得的,刘邦入关中,也就是想称关中王而已,项羽杀了义帝,他才有王天下之心。董卓死了,李、郭叛乱,袁绍专擅河北,把帝室丢在脑后,袁术、刘表相继僭越,献帝不能制御,曹操才生出篡夺之志。曹操挟天子,灭袁绍,降刘琮,孙权才确立割据大业。所以,曹操篡夺,是袁绍造成的,孙权割据,又是曹操促使的了。如果说在起兵讨董卓的时候,曹操、孙坚就有篡汉之心,那既不符人情,也不合天理,更不是兴废成败之定数。
【华杉讲透】
王夫之所论,天下不可智取,也不可力争,唯有德者居之。万事不可志在必得,志在必得者死。曹操和孙坚,都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开始时也是赤胆忠心,干的都是正事儿,后来也是顺势而为,实至名归。
董卓死时,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做客,听到消息,为之惊叹。王允勃然大怒,叱责说:“董卓是国之大贼,几乎倾覆汉室,你身为国家大臣,本应同仇敌忾,却反而因为他对你的私恩,为他感到伤痛,岂不是与他同为逆贼吗?”当即将蔡邕逮捕,关进廷尉监狱。蔡邕谢罪说:“我虽然有不忠的行为,但是古今大义,耳所常听,口所常言,怎么会背叛国家而倾向董卓呢?希望能免我一死,处以黥面砍足的肉刑,让我能完成《汉史》。”(当初,蔡邕被流放朔方时,就上书请求让他续写《汉书》各志,蔡邕的学问和志向,都在著史。)士大夫们也都出面营救蔡邕,太尉马日?对王允说:“蔡邕旷世奇才,熟悉汉事,应该续成后史,成就一代大典。而他所犯的罪甚为轻微,如果诛杀他,岂不让天下人失望?”王允说:“当初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中衰,城外就是战区,不可让佞臣执笔于圣主左右,既无益于圣德,又让我辈受他的讪笑讥议。”马日?退下,跟人说:“王允莫非也要绝后吗?善人,是国家的纲纪;史著,是国家的典籍;灭纪废典,能长久吗?”
蔡邕终究死在狱中。
【华杉讲透】
王允非杀蔡邕不可,原因恐怕在他那一句话:“复使吾党蒙其讪议。”他和蔡邕都是小心侍奉董卓而深受董卓信任和倚重,当然也没少替董卓干坏事,而蔡邕知道得太多。蔡邕不说写史还好,蔡邕要写史,王允就非杀他不可。
政治是个人的,蔡邕只想到国家利益,觉得自己对国家还有用,却不知道正犯了王允的忌。
当初,黄门侍郎荀攸与尚书郑泰、侍中种辑等密谋说:“董卓骄忍无亲,虽然坐拥强兵,实际上只是一个匹夫而已,可以直接刺杀。”事情几乎要成功之时,消息走漏,荀攸被捕入狱,郑泰逃奔袁术。荀攸在狱中,言语饮食自若,正赶上董卓被杀,荀攸得以免祸。
6 青州黄巾军入寇兖州,刘岱想出击,济北国相鲍信进谏说:“如今贼众百万,百姓震恐,士卒没有斗志,不可出战。而贼军没有辎重,全靠抢掠维持,我们不如固守,积蓄力量。贼军欲战不得,攻又不能,一定离散,那时候我们再选拔精锐,据守要害,可以将他们一举击破。”刘岱不听,于是出战,结果为贼军所杀。
曹操部将、东郡人陈宫对曹操说:“如今兖州无主,而王命不能通达,我可以出面游说州中主要官员,请您去主持州牧,以兖州为资以取天下,这是霸王之业!”
朝廷下诏,任命京兆人金尚为兖州刺史,金尚前来就任,曹操逆击,金尚逃奔袁术。
7 五月,任命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8 当初,吕布劝王允杀尽董卓部曲,王允说:“此辈无罪,不可。”吕布想将董卓的财物分赐给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同意。王允一向只把吕布当一个剑客看待,吕布自负自己的功劳,自夸自大,得不到王允承认和尊重,渐渐心中不平。王允性格刚烈,疾恶如仇,当初因为畏惧董卓,折节下之,董卓死后,自以为没有对手,非常骄傲,所以下属臣僚对他都开始离心离德。
王允开始时与士孙瑞商议,想下诏赦免董卓部曲,后来又疑心说:“部曲只是听上级命令行事,本身没有罪,如今先给他们恶逆的罪名,然后再赦免,恐怕反而让他们起疑心,不是让他们心安的办法。”于是停止。
王允又考虑将董卓军队解散,有人对他说:“凉州人一向忌惮袁氏,畏惧关东大军,如今一旦解散部队,打开函谷关,一定人人自危。可以任命皇甫嵩为将军,前往统领他们,然后把他们留在陕县安抚。”王允说:“不对,关东举义兵者,都是和我们同一阵线,如今我们据守险要,屯兵陕县,虽然凉州人心安了,关东对我们又起疑心,不可以。”
当时百姓都传言要诛杀所有凉州人,董卓部下将校们相互转告,恐惧**,都拥兵自守,并说:“蔡邕只是受董公亲厚,就被连坐,如今既不给我们赦免,又想解散我们的部队。今日部队解散,明日就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了。”
吕布派李肃到陕县,以诏命诛杀牛辅,牛辅等率军迎战,李肃败走弘农,被吕布诛杀。牛辅惶怖,手足无措,又赶上军营中无故自惊(惊营:由于士兵过分焦虑紧张,夜里有风吹草动,就以为有敌人袭营,惊起相互砍杀),牛辅想逃走,被左右所杀。李傕等回来,牛辅已死,李傕等无所依靠,派使者到长安请求赦免。王允说:“一年之内,不能有两次赦令。”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傕等更加恐惧,不知所为,想各自解散,回归乡里。讨虏校尉、武威人贾诩说:“诸郡如果弃军单行,一个亭长就可以把你们擒了,不如率军西向,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成,则奉国家以济天下;事不成,再走不晚。”李傕等同意,于是相率结盟,率军数千,昼夜西行。王允认为胡文才、杨整脩都是凉州有威望的人,召他们来,派他们为使者,去跟李傕解释,但是,又不能和颜悦色,反而说:“关东鼠辈,意欲何为?你们去把他们给我喊来!”于是二人前往,不是劝降,而是召他们快快进兵。
李傕、郭汜屯兵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周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万余人,尸体狼藉,满布街道。王允扶着皇帝,登上宣平门避兵。李傕等在门下伏地叩头,皇帝对李傕说:“卿等放兵纵横,意欲何为?”李傕等回答:“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董卓报仇,不敢为逆,事毕之后,到廷尉受罪。”李傕等包围门楼,一起上表要求司徒出来,问:“太师何罪?”王允穷途无奈,下楼和叛军见面。
六月初二,赦天下,任命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皆为中郎将。李傕等逮捕司隶校尉黄琬等,杀之。
当初,王允任命同郡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李傕等想杀死王允,又担心二郡为患,于是征召宋翼、王宏。王宏遣使对宋翼说:“郭汜、李傕因为我二人在外,不敢动王公,我们今日应征而去,明日就全家族灭,怎么办?”宋翼说:“虽然祸福难料,但王命不可回避!”王宏说:“关东义兵鼎沸,欲诛董卓,如今董卓已死,他的党羽容易制服。如果我们举兵共讨李傕等,与山东相应,才是转祸为福之计。”宋翼不听,王宏一个人也不敢发动,于是都应召进京。
六月初七,李傕逮捕王允、宋翼、王宏,一起诛杀,王允妻子儿女也都处死。王宏临死怒骂说:“宋翼竖儒,不足以议大计!”李傕将王允暴尸街市,没人敢去收尸。王允老部下、平陵县令、京兆人赵戬弃官将尸体收葬。
当初,王允独占诛董卓功劳,士孙瑞把功劳也都归于王允,没有封侯,所以得免于难。
【司马光曰】
《易经》说:“劳谦君子有终吉。”士孙瑞有功劳,但是谦让不居功,得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能不佩服他的智慧吗?
【华杉讲透】
王允之败,和董卓一样,都败在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不能为他人着想,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问题。这也是一个管理心理学问题,叫“成功人士的过分自信”。
士孙瑞是智者,他懂得在这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不要赏赐,不要功劳,特别是不要杀人的功劳。因为今日之功,即是明日之罪,尘埃尚未落定,成败尚未可知,不要轻易站队。下文的贾诩也是一样,都是随波逐流,不乱抓稻草。
9 李傕等任命贾诩为左冯翊,想给他封侯,贾诩说:“这不过是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推辞不受。李傕又要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之长,天下所望,我的名望不够,不能服人。”于是任命贾诩为尚书。
10 吕布出武关,奔南阳,袁术待他十分亲厚。吕布自恃有功于袁氏,纵兵抢掠,成了袁术的祸患,吕布自己心中也不安,又去河内投奔张杨。李傕等悬赏捉拿吕布,十分紧急,吕布又逃归袁绍。
11 六月十九日,任命前将军赵谦为司徒。
12 秋,七月十三日,任命太尉马日?为太傅,录尚书事(录:总管,总管尚书台,这是实权)。
八月,任命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太尉。
13 下诏,命太傅马日?、太仆赵岐持节镇抚关东。
14 九月,任命李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皆封侯。李傕、郭汜、樊稠共同管理朝政,张济领兵屯驻弘农。
15 罢免司徒赵谦。
16 九月二十九日,任命司空淳于嘉为司徒,光禄大夫杨彪为司空,录尚书事。
17 当初,董卓入关,游说韩遂、马腾一起图谋关东,马腾、韩遂于是率领部众到了长安。结果董卓身死,李傕等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县。
18 冬,十月,荆州刺史刘表遣使贡献,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
19 十二月,太傅皇甫嵩免职,任命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参录:参与总管)。
20 曹操追击黄巾军到济北,黄巾军全部投降。曹操得武装士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曹操选拔其中的精锐士卒,号称青州兵(因为投降的是青州黄巾,所以叫青州兵)。
曹操聘请陈留人毛玠为治中从事,毛玠对曹操说:“如今天下分崩,皇帝流离,生民废业,饿馑流亡,官府没有一年的存粮,百姓没有安固的心思,难以持久。军队唯有奉行大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有丰厚的财源,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我们应该尊奉天子,以号令其他不臣之徒;推行农耕,以积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曹操采纳毛玠的意见,派使者找河内太守张杨,要借道去西安。张杨不听。
李傕、郭汜见了曹操的使者,认为关东诸将,都是想自立天子,如今曹操虽然派使者来,也并没有诚意,商议说要扣留曹操的使者。黄门侍郎钟繇对李傕、郭汜说:“方今英雄并起,各自矫命专制,唯有兖州曹操还能心向王室,如果我们拒绝了他的效忠,恐怕不是给将来的人好的示范。”李傕、郭汜于是款待来使,厚加报答。
钟繇,是钟皓的曾孙。
【胡三省曰】
董昭在河内,钟繇在长安,曹操是没法指使他们的,而他们都主动为曹操办事,大概是听闻曹操的雄略之名,先主动为他效命立功,以相结纳。
21 徐州刺史陶谦与诸郡守联名推举朱儁为太师,移檄各州,要共讨李傕等人,奉迎天子。结果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策,征召朱儁入朝,朱儁于是拒绝了陶谦的推举而就征,重新出任太仆。
22 公孙瓒遣兵击袁绍,到了龙凑,被袁绍击破。公孙瓒于是回到幽州,再也不敢出来了。
23 扬州刺史、汝南人陈温去世,袁绍派袁遗去兼任扬州刺史,被袁术击破。袁遗逃到沛国,被乱兵所杀。袁术任命下邳人陈瑀为扬州刺史。
初平四年(癸酉,公元193年)
1 春,正月初一,日食。
2 正月十四日,赦天下。
3 曹操驻军在鄄城。袁术为刘表所逼,引兵屯驻封丘,黑山变民的一支及南匈奴於扶罗都归附袁术。曹操击破袁术军,包围封丘,袁术逃往襄邑,又逃到宁陵。曹操追击,连战连捷。袁术逃往九江,扬州刺史陈瑀却拒绝接纳他。袁术于是退保阴陵,集结部队于淮河以北,然后又进兵寿春(扬州刺史治所)。陈瑀恐惧,逃往下邳。袁术于是占了他的扬州,又兼称徐州伯。李傕想拉拢袁术为援军,任命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
4 袁绍与公孙瓒所置的青州刺史田楷连战两年,士卒疲困,粮食并尽,双方都抢掠百姓,田野里连草都不剩一棵。袁绍任命他的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袁谭作战,不能取胜。正好赵岐来山东主持和解,公孙瓒于是与袁绍结为亲家,各自引兵而去。
5 三月,袁绍在薄落津。魏郡士兵造反,与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一起攻下邺城,杀死太守。袁绍回军屯驻斥丘。
6 夏,曹操还军定陶。
7 徐州治中、东海人王朗及别驾、琅邪人赵昱对刺史陶谦说:“要想得到诸侯的拥护,不如勤王。如今天子在西京,应该遣使奉献进贡。”陶谦于是派赵昱奉奏章到长安。朝廷下诏,拜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任命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
8 六月,扶风大雨冰雹。
9 华山崩裂。
10 太尉周忠被免职,任命太仆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
11 下邳人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击杀之。
12 大雨,日夜不止二十余日,淹没民居。
13 袁绍出军,进入朝歌县鹿肠山,征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于毒及其部众一万余人。袁绍于是顺着山北而行,进击诸贼军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再斩首万余级,将他们的壁垒屯寨,全部屠平。接着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的匈奴屠各部落、雁门的乌桓部落战于常山。张燕精兵数万,骑兵数千。袁绍与吕布联合攻打张燕,连战十余日,张燕兵马死伤虽多,袁绍军也疲敝了,于是双方都退兵。
吕布将士多暴横,袁绍觉得他们是祸患,吕布于是请求回师洛阳。袁绍承制,以天子名义任命吕布领司隶校尉,派壮士给吕布送行,实际上密谋刺杀他。吕布派人在营帐中鼓筝,自己秘密逃走。送行的人夜晚起来,冲进去砍杀,帐子被子都砍烂了。第二天,袁绍听说吕布还活着,很害怕,闭城自守。吕布引军,再度投奔张杨。
14 前太尉曹嵩在琅邪避难,他的儿子曹操下令泰山太守应劭前往迎接。曹嵩辎重车一百余辆。陶谦手下将领镇守阴平县,士卒们看着曹嵩的财宝眼红,在华县、费县交界处掩击曹嵩,杀死曹嵩及其幼子曹德。秋,曹操引兵攻打陶谦,攻拔十余座城池,到达彭城,大战,陶谦兵败,退保郯县。
当初,京县、洛阳遭董卓之乱,人民向东流亡,大多停留在徐州,遇到曹操复仇大军,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河水为之堵塞,不能流动。
曹操攻打郯县,不能攻克,于是撤退,攻取虑城、睢陵、夏丘,全部屠城,鸡犬不留,城邑一片废墟,看不到一个行人。
15 冬,十月二十二日,长安地震。
16 天市星旁出现孛星。
17 司空杨彪被免职。十月二十七日,任命太常赵温为司空,录尚书事。
18 刘虞与公孙瓒矛盾越来越深,公孙瓒数次与袁绍相互攻打,刘虞禁止,公孙瓒不听,刘虞于是稍稍减少给公孙瓒的粮饷供应。公孙瓒怒,屡次违抗刘虞命令,又侵犯百姓,刘虞也管不了他,于是派使者到长安向皇上上奏章,控告公孙瓒暴掠之罪。公孙瓒也上表告刘虞克扣粮饷。两人的奏章交替呈上,互相诋毁,朝廷也只能和稀泥。
公孙瓒于是招募锐士数百人,顺风纵火,直冲突围,刘虞部众大溃。刘虞与官属向北逃奔居庸,公孙瓒追击,三日,城池攻陷,生擒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城,还是让刘虞在州府公文上署名。
正在这时,朝廷派来的使臣段训传诏增加刘虞封邑,督六州事,并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于是诬告刘虞之前与袁绍密谋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于蓟城街市。前任常山国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一起上前保护刘虞,破口大骂公孙瓒,然后与刘虞同死。
公孙瓒将刘虞人头传送京师,刘虞旧部下尾敦在半途将人头截获,送回安葬。刘虞以恩厚得众心,北州百姓无不痛惜。
【华杉讲透】
刘虞十万大军,竟然被公孙瓒数百人击溃,究其原因,因为刘虞在军事上完全外行,而公孙瓒是专业人士。刘虞之败,败在两条:一是“虞兵无部伍”,无部伍,就是没有编制,没有指挥系统。没有指挥系统,十万人也好,百万人也好,都是乌合之众,不成其为军队。二是刘虞“爱民庐舍,敕不听焚烧,戒军士曰:‘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公孙瓒字伯珪。)如此,直接违反《孙子兵法》“将有五危”,危军杀将的五条禁忌之一:“爱民,可烦也。”慈不掌兵,投鼠忌器,要保护百姓,就打不了仗。
当初,刘虞欲遣使去长安,却找不到合适人选,手下众人都说:“右北平人田畴,今年二十二岁,年虽少,但是有奇才。”刘虞于是备好礼物,请田畴到州府做掾,并为他准备车骑出行。田畴说:“如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如果公开以官使身份出行,目标太大。我愿意以私人身份出发,只要能到达,完成使命就行!”刘虞同意。田畴于是自选家里庄客二十骑,从西关出塞,顺着北山,直奔朔方,再从小道到长安。
朝廷下诏,任命田畴为骑都尉。田畴认为,天子在长安,蒙尘未安,自己不可佩戴印绶,享受荣宠,坚辞不受。拿到朝廷回书,即刻驰回。到了蓟城,刘虞已死。田畴谒祭刘虞坟墓,汇报朝廷回书,哭泣而去。公孙瓒怒,悬赏捉拿田畴,质问:“你不把朝廷批示送给我,为何?”田畴说:“汉室衰微,人怀异心,唯有刘公不失忠节。朝廷的批示,对将军您也没什么好话,恐怕您也不爱听,所以不呈报给您。如今将军杀了无罪之君,又仇视守节之臣,我恐怕燕赵之士,都宁愿蹈东海而死,也不愿意跟从将军了。”公孙瓒于是将他释放。
【柏杨曰】
田畴制定的法条中,诉讼告状竟然也成为一种罪行。田畴反对诉讼告状的观念,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腐败的官场产物。任何事情,不公平则一定有反弹,国家设立法庭,就是要消除这种不公平。不消除这种不公平,却只禁止反弹;不消除痛苦,却只塞住嘴巴不许哭叫;不要法律解除人民所受的迫害,却只不准人民诉讼,结果必然产生下列后果:一是奴性被培养得更深,国民品质低落。二是血腥抗暴,用斗争代替诉讼。
【华杉讲透】
对争讼的厌恶,是儒家思想的传统。百姓之间出现纠纷,最好让他们自己解决,一来统治阶层对百姓相互之间的纷争不感兴趣,天生觉得是因为他们不能讲“礼”,没有礼让,双方都有罪;二来觉得他们给自己添麻烦。《论语》里记载: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片言,又叫单辞,就是只有单方面的言辞。古代审案的程序,原告说了,被告还要说,这叫“两造”。周礼有具体规定,先取两券,把原告被告的陈述分别写在上面,开庭之后,再用一个书契,将判决写在上面,这就是前券后契,两券两契,少了一个,就不合程序,可以说判决本身就不合法,不能生效。
审案毕,原告被告各拿到一片竹片或者木片,上面有自己的陈述,也有法官的判决。
子路怎么判案呢,他不守程序,“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原告说完,他只拿到一片,被告的陈述他根本都不听,他就判决了。孔子说:“能这么干的,恐怕只有子路吧?”
孔子这是夸子路呢,还是批评子路呢?不清楚,但历代解读都是夸。我比较奇怪的是连张居正都夸!张居正说:
“人之争讼者,各怀求胜之心,情伪多端,变诈百出……盖仲由忠信明决,惟其有忠信之心,故人不忍欺;惟其有明决之才,故人不能欺,此其所以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
大概大家都觉得子路了不起,剖决如流,才干非凡,还一身正气,有强大的道德软实力。不过我们现在知道,他这是没有基本的程序正义,他的老师天天教他要恢复周礼,他连最重要的司法程序都不遵守。
孔子怎么审案呢?他做过大司寇,最高法官啊。他审案是不是比子路还厉害?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审案啊,我可没子路那么大的本事,我和一般人差不多!我的本事,我的追求,在于使天下无讼!
怎么样才能使天下无讼呢?应该是施行教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民知耻向化,兴于礼让,然后让天下无讼吧!
但是,这只能是个理想,后世官僚做不到呢,就干脆不受理诉讼,甚至直接将来告状的人治罪处罚,来做到天下无讼。
提供一个讲理的地方,提供司法服务,是一个政府最起码的职责。但是,《论语》对司法都这个态度,中国的传统统治里面,官府就都不愿意管了,只要你不谋反,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其他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你们最好自己消化,自生自灭。结果那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往往最终就发展到用杀人放火来解决。
19 十二月二十三日,地震。
20 司空赵温被免职。十二月二十七日,任命卫尉张喜为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