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三年(公元262年)
2 蜀汉大将军姜维即将出兵,右车骑将军廖化说:“用兵不止,必然玩火自焚,就是讲姜维这样的人了。智力不如敌人,力量也比敌人弱小,还要不停地打!以后怎么生存!”
冬,十月,姜维入寇洮阳,邓艾与他在侯和交战,击破姜维军。姜维退驻沓中。
当初,姜维一个异乡人归附蜀汉,身受重任,兴兵累年,却没有什么功绩。黄皓在宫中掌权,与右大将军阎宇亲善,密谋废黜姜维,推举阎宇。姜维收到消息,对汉主刘禅说:“黄皓奸巧专恣,将要败坏国家,请诛杀他!”刘禅说:“黄皓不过是一个跑腿的小臣,之前董允总是对他切齿痛恨,我深感遗憾,先生您何必介意呢?”姜维见黄皓的势力盘根错节,担心自己失言,于是道歉退出。刘禅让黄皓去向姜维谢罪,姜维由此更加疑惧,从洮阳返回后,就请求去沓中种麦子,不敢再回成都。
3 吴主孙休任命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当初,濮阳兴任会稽太守,孙休在会稽期间,濮阳兴对他非常优厚,左将军张布曾任会稽王左右督将(胡三省注:孙休先为琅邪王,后来徙居会稽,从会稽入京即位,但并未做过会稽王。),所以孙休即位,二人都得到贵宠重用,张布主持宫廷,濮阳兴主掌军国大事,二人以佞巧互为表里,吴人失望。
孙休喜欢读书,想和博士祭酒韦昭、博士盛冲讲论。张布认为这两人都性情切直,担心他们和孙休在一起时间长了,会说出自己的过错,所以坚决谏止。孙休说:“我喜欢读书,所涉猎的学问,群书都粗看了一遍,只不过想和韦昭等人讲习讨论以前学过的东西罢了,有什么坏处呢?你不让他来,无非是担心他会跟我说一些臣下奸邪之事罢了。这些事,我自己心中有数,也不需要他讲我才知道。”张布惶恐谢罪,又说是担心韦昭等妨碍政事。孙休说:“政事、学业,这是两件事,并不会互相妨碍,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毛病,你们却认为不合适,是认为我另有目的罢了。想不到你们今天当权,又用这种手段对待我,实在遗憾!”张布叩头谢罪。(孙休说“又”用这种手段来对待他,是指之前孙当綝当权,不让吴主接近儒生。)孙休又说:“我只是让你开悟罢了,何至于叩头,你的忠诚,远近所知,我今天能到这么高的尊位,都是你的功劳,《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善终是最难的,希望你能坚持到底!”话虽然这么说,孙休还是担心张布疑惧,最后还是遵照张布的意见,废了讲论学业,没有让韦昭等人入宫。
4 谯郡人嵇康,文辞壮丽,喜欢谈论老子、庄子,又崇尚传奇豪侠,与陈留人阮籍、阮籍哥哥的儿子阮咸、河内人山涛、河南人向秀、琅邪人王戎、沛国人刘伶是至交,号称竹林七贤,都崇尚虚无,轻蔑礼法,成天纵酒昏酣,不理世事。
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他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与人下棋,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坚持要下完,决出胜负。之后饮酒两斗,举声号哭,吐血数升,身体憔悴消瘦,站在那里,几乎只剩一副骨架。居丧期间,照常喝酒。司隶校尉何曾对他非常厌恶,和司马昭一起在座时当面质问阮籍说:“你!纵情、背礼、败俗之人,如今忠贤执政,要求名实相符,像你这种人,不可容忍!”于是对司马昭说:“明公以孝治天下,而听任阮籍等人在重丧期间在您的座前饮酒食肉,何以教化他人!应该将他流放到蛮荒之地,不能让他污秽了华夏!”司马昭爱惜阮籍之才,常常保护他。何曾,是何夔之子。
阮咸一直喜欢姑姑的侍婢。姑姑回家,带着侍婢走了。阮咸正与宾客对谈,即刻借客人的马追赶上去,与那婢女共骑一马而还。
刘伶嗜酒,常常乘坐一辆小车,带一壶酒外出,命人拿着锄头跟着,一路走一路喝,说:“我死在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当时士大夫们都认为他们贤达,争相倾慕仿效,说这才是不受拘束的豪放通达。
钟会正受宠于司马昭,慕名去拜访嵇康。嵇康正张着腿坐地上打铁,也不搭理。钟会转身要走,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他内心非常痛恨嵇康。
山涛任吏部郎,举荐嵇康替代自己的位置。嵇康写信给山涛,自称不堪流俗,而且表达了对商汤、周武王的轻蔑。司马昭听说了,非常愤怒。(商汤、周武王都是推翻前朝而建立国家,正是司马昭之心,嵇康蔑视汤、武,所以司马昭愤怒。)嵇康与东平人吕安亲善,吕安的哥哥吕巽诬告吕安不孝,嵇康为吕安做证。钟会借这件事,诬告“嵇康曾经协助毋丘俭,况且吕安、嵇康有盛名于世,却言论**,批评时政,混乱教化,应该借此案将他们铲除”。司马昭于是杀吕安及嵇康。嵇康曾经探访隐士汲郡人孙登,孙登说:“你很有才华,但是却没有见识,恐怕在当今之世难以免祸。”
【华杉讲透】
注意钟会对司马昭说的那几句决定嵇康死罪的话:“康有盛名于世,而言论**,害时乱教,宜因此除之。”也就是说,他是否曾协助毋丘俭并不重要,只是要借这件事铲除他。他的死罪是什么呢?就是“有盛名于世,而言论**,害时乱教”,仅仅是“言论**,害时乱教”,并不一定是死罪,因为你没有影响力。但是,当你有盛名于世,崇拜你的人很多,甚至“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那你不仅有了“与组织争夺群众”的影响力,还能“与朝廷争夺士大夫”,你的每一句话都被放大,足以形成与朝廷不同的声音和导向,把朝廷推崇的价值观贬得一钱不值,那就有罪了。
越是有影响力,越不要乱说话,越是要君子自污,贬低自己。孙登说嵇康才多识寡,没有见识,就是没有这样的见识,而在中国上层社会,这是最基本的生存常识,没有生存常识,就“难乎免于当今之世矣”!更何况所谓“竹林七贤”那些乌烟瘴气的事,正如钟会所言,纵情、悖礼、败俗,无非是哗众取宠,以惑下愚,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呢?
5 司马昭对姜维屡次入寇十分烦忧,骑兵军官路遗自告奋勇去蜀国刺杀姜维。从事中郎荀勖说:“明公为天下主宰,应该仗正义以伐叛逆,而以刺客除贼,这不是明正典刑于四海之法。”司马昭赞赏他的话。荀勖,是荀爽的曾孙。
司马昭想大举伐蜀,朝臣大多认为不可,唯独司隶校尉钟会积极支持。司马昭晓谕众人说:“自从平定寿春以来,已经六年没有军事行动了,训练士卒,修缮武器装备,就是准备对付两个叛贼。如今吴地广大而低洼潮湿,攻打它比较困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顺江而下,水陆并进,这正是灭虢取虞之计(晋献公用璧玉名马,向虞国国君借道,出军灭亡虢国,回军途中,再灭亡虞国,取回璧玉名马)。统计下来,蜀国有战士九万人,据守成都及其他地区的不下四万人,剩下就不过五万人。只要我们把姜维牵制在沓中,让他不得东顾,然后我军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的昏庸暗弱,遇到这边城外破,蜀国男女老少就会在内震恐不安,它的灭亡是可以预知的了。”
于是,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征西将军邓艾认为蜀国并没有空隙可乘,屡次上陈反对意见,司马昭派主簿师纂任邓艾的司马,去给他讲明道理。邓艾于是奉命。
姜维上表给汉主刘禅:“听说钟会治兵关中,准备进犯我国,应该派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督诸军分别据守阳安关口,以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患于未然。”黄皓相信巫师鬼神,卜卦说敌人不会来,上奏刘禅说把这事压下吧,于是群臣都不知道这件事。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
1 春,正月,皇帝再次下诏,命司马昭进爵位如前,司马昭再次推辞不受。
2 吴国交趾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厌恨,正赶上吴主孙休派察战(负责监察吏民的官员)邓荀到交趾。邓荀擅自征调三十只孔雀运到建业,百姓不堪劳役,于是密谋作乱。夏,五月,郡吏吕兴等杀死孙谞及邓荀,遣使到魏国,请求派给太守及军队,九真、日南二郡都响应。
3 皇帝下诏,诸军大举伐蜀,派征西将军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进军甘松、沓中,以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余人从祁山进军武街桥头,断绝姜维归路。钟会统率十余万众,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直扑汉中。任命廷尉卫瓘持节为邓艾、钟会监军,兼任镇西军司。卫瓘,是卫觊之子。
钟会去拜访幽州刺史王雄的孙子王戎,问:“有什么计策?”王戎说:“道家有言:‘为而不恃。’有所作为,但不要自恃己能,意思是说,成功并不难,难的是成功之后,如何保持而已。”
又有人问参相国军事、平原人刘寔:“钟会、邓艾能平定蜀国吗?”刘寔说:“击破蜀国是必然的了,但是他们都回不来。”宾客问他为何,刘寔笑而不答。(这类史料属于事后选择,如果伐蜀不成功,也能找出一些人预言不成功的。预言正确与否,并不代表智慧,都是偶然。)
秋,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赏赐将士,举行誓师大会,将军邓敦进谏说蜀国不可讨伐,司马昭将邓敦斩首示众。(邓敦真是愚蠢,自己送上人头。大军出征,誓师大会的时候,就要杀人祭旗,杀人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震慑三军,让大家恐惧听话。所以杀人祭旗,不是杀敌方的人质。杀敌方的人质,比如康熙杀吴三桂的儿子,那只是表示决裂,并不能立威。杀自己内部不听令的,才是立军威、立军法,让三军听令。司马昭估计正找不到斩杀对象,邓敦自己送上门来:乱我军心,斩!大家的思想就统一了。)
蜀汉听说魏兵将至,派廖化带兵到沓中为姜维后援,张翼、董厥等到阳安关口为诸营外援。又大赦,改年号为炎兴。下令诸营垒不可出战,退保汉城、乐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张翼、董厥北上到了阴平,听说诸葛绪将要攻向建威,留驻一个多月等待。钟会率诸军一路平安到了汉中。九月,钟会派前将军李辅统率一万人到乐城包围王含,派护军荀恺到汉城包围蒋斌。钟会径直向西,到了阳安口,派人祭奠诸葛亮墓。
当初,蜀汉武兴督军蒋舒,能力平庸,不称职,朝廷派人替换了他的职位,派他去协助将军傅佥守关口,蒋舒由此怀恨在心。钟会派护军胡烈为前锋攻打关口,蒋舒假意对傅佥说:“如今敌人到来,却固城自守而不出击,不是好办法!”傅佥说:“受命守城,以保全为功,如果违命出战,而丧师辱国,死而无益。”蒋舒说:“你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我们各行其志。”于是率领他的部众出城。傅佥以为他是出去战斗,因此没有防备,没想到蒋舒直接带兵迎降胡烈,胡烈乘虚攻城,傅佥格斗而死。傅佥,是傅肜之子。钟会听说关口已经攻下,**,缴获大量粮食物资。
邓艾派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大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方阻截,金城太守杨欣攻打甘松。姜维听说钟会诸军已经进入汉中,带兵东还,杨欣等追击到强川口,双方激战,姜维败走。又听说诸葛绪已经屯驻桥头,阻塞道路,就从孔函谷入北道,想绕道诸葛绪身后。诸葛绪收到情报,退却三十里。姜维进入北道三十余里,听说诸葛绪退军,即刻折返,从桥头通过,诸葛绪也掉头来追,晚了一天,没追上。姜维于是回到阴平,集结士众,准备进军关城,半路就听说关城已经陷落,就往白水撤退。路上遇到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抵御钟会。
4 安国元侯高柔去世。
5 冬,十月,蜀汉向东吴告急,十月甲申日(十月无此日),吴主孙休派大将军丁奉督诸军进兵寿春,派将军留平去南郡征求施绩意见,问军事行动方向。再派将军丁封、孙异向沔中挺进,救援蜀汉。
6 皇帝下诏,以征蜀诸将捷报频传为由,再次命大将军司马昭进爵位,一如前诏,司马昭最终接受了封赏。
司马昭提拔任城人魏舒为相国参军。魏舒少年时,反应十分迟钝,乡里人都不看重他,他的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世有名,也不了解他,让他看守用水力舂米的水碓,每每叹息说:“魏舒以后能当个百户长,我就心满意足了!”魏舒也不介意,也不做那些能表现自己的事。唯有太原人王乂对他说:“你终将为台辅大臣!”还经常接济他,魏舒坦然接受,从不推辞。到了四十余岁,魏舒被郡里举荐为孝廉、上计掾(佐助到京师上呈计簿的官吏)。宗党认为魏舒没有什么学问,去了也考不上,劝他不要接受,这样还可以有清高的名声。魏舒说:“如果去了考不上,那是我自己的问题,怎么能没去考,就认为自己考不上,然后就推辞不去,谋取清高的虚名呢!”于是刻苦自学,一百天学一本儒经,因而到洛阳参加对策考试得中,一路升迁到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每次与诸参军及佐吏射箭比赛,魏舒就负责记成绩。后来,有一次,参赛人员不足,就让魏舒充数,魏舒从容施射,发无不中,举座愕然,没有一个人赢得了他。钟毓叹息说:“我不能让你发挥才能,就像这射箭一样,岂止是一件事而已!”等到魏舒任相国参军,相府和朝廷的各种琐碎事务,没有一件不处理恰当的,至于应兴应废的大政方针,众人无法判断的,魏舒徐徐筹划,见识都超过众人。司马昭对他深为器重。
7 十月十一日,魏国立皇后卞氏,她是昭烈将军卞秉的孙女。
8 邓艾进军到阴平,简选精锐,想与诸葛绪经江油进攻成都。诸葛绪认为,他接到的任务是阻截姜维,没有诏命让他进军成都,于是引军向白水,与钟会会合。钟会想专揽军事大权,秘密告发说诸葛绪畏敌不前,朝廷下令将诸葛绪用槛车押送回京,钟会得以独揽军权。
姜维列营守险,钟会不能攻克,粮道险远,大军开始缺粮,想撤退。邓艾上言说:“敌人已经受到摧折,应该乘胜前进,如果从阴平经小路南下,可以到达德阳亭,然后直扑涪阳,涪阳东距剑阁一百里,南距成都三百余里,以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守军一定回师援救涪阳,钟会兵团就可大步前进;如果剑阁守军不撤,那能救援涪阳的蜀兵就少了。”
于是邓艾从阴平进入无人区七百余里,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山高谷深,至为艰险,粮食运输即将断绝,濒于危殆,邓艾用毯子把自己裹起来,翻滚而下,将士们攀木沿崖,鱼贯而进。大军突然出现在江油,蜀汉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督诸军抵御邓艾,到了涪县,停止不进。尚书郎黄崇,是黄权之子(黄权是刘璋部下,刘备伐吴失败,黄权隔在江北,于是降魏),屡次劝诸葛瞻应急速行军,占据险要地形,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诸葛瞻犹豫不决,不能采纳,黄崇再三进言,痛哭流涕,诸葛瞻还是不听。邓艾于是**,击破诸葛瞻前锋,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写信诱降诸葛瞻说:“如果投降,我一定上表让朝廷封你为琅邪王(琅邪是诸葛氏老家)。”诸葛瞻怒,斩邓艾来使,列阵以待。邓艾派儿子、惠唐亭侯邓忠攻其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作战不利,一起退回,说:“贼不可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际,在此一举,什么叫不可击!”呵斥邓忠、师纂,要将他们斩首。邓忠、师纂驰还再战,大破蜀军,斩诸葛瞻及黄崇。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叹息说:“父子深受国恩,不早斩黄皓,以至于败国殄民,还活着干什么!”策马冲向敌阵,战死。
蜀人想不到魏兵从天而降,不再听城守调度,听说邓艾已进入平原,百姓惊扰,都逃入山泽,无法禁止。汉主刘禅与群臣会议,有人说蜀与吴本是盟国,可以投奔吴国;有人说南中七郡,阻险斗绝,容易自守,应该逃往南中。光禄大夫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寓他国的天子,如果进入吴国,就是吴国臣子。况且在同样的政治条件下,大国吞并小国,是自然的事。由此来看,魏国有可能吞并吴国,吴国不可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显的了。同样都是称臣,向小国称臣好,还是向大国称臣好呢?同样都是受辱,是受辱一次好,还是受辱两次好呢?再说前往南中的事,如果要退守南中,就应该早有准备,然后可行。如今大敌已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没有一个是靠得住的,恐怕出发之日,变乱莫测,还到得了南中吗?”
有人问:“邓艾已经到了跟前,他还能接受我们投降吗?他如果不接受,又怎么办?”
谯周说:“如今东吴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不能不接受,而且不能不给予我们极高的礼遇。如果陛下降魏,魏不能裂土以封陛下,我可以亲自到洛阳,以古义为陛下争取!”
众人都同意谯周的分析,但刘禅还是想去南中,狐疑不决。谯周又上疏说:“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既不出租税,也不出徭役,还数次反叛,丞相诸葛亮以兵威逼迫,他们穷极无路,才勉强服从。如果我们到南中,对外要抵御敌人,对内要供养日常物资,费用庞大,又没有其他财政收入,全部要从夷人处征收,他们一定会造反!”
刘禅于是派侍中张绍等带着玺绶向邓艾投降。北地王刘谌怒道:“如果理穷力屈,祸败将及,也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于地下,为何投降!”刘禅不听。当天,刘谌到昭烈祭庙哀哭,先杀死妻子儿女,然后自杀。
张绍等在雒县见邓艾,邓艾大喜,回信褒扬接纳。刘禅派太仆蒋显带着诏书,命姜维向钟会投降,又派尚书郎李虎送户籍簿给邓艾,计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甲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人。邓艾抵达成都城北,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双手绑在身后,带着棺材(表示接受诛杀),到邓艾军门投降。邓艾持节,为刘禅松绑,焚毁棺材,请刘禅相见。又约束将士,不得抢掠,抚慰降附之人,让他们各自恢复旧业。按邓禹承制授隗嚣的先例,拜刘禅为代理骠骑将军、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蜀汉各官员依照原来的级别职务各自重新拜官,或者成为邓艾属官。任命师纂兼任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兼领蜀中诸郡。邓艾听说黄皓奸险,将黄皓逮捕,准备诛杀。黄皓贿赂邓艾左右,得以免死。
姜维听说诸葛瞻兵败,不知道刘禅行止,于是带兵进入巴中。钟会进军到涪县,派胡烈等追击姜维。姜维到了郪县,收到刘禅诏命,于是下令军队放下武器,将符节送给胡烈,自己向东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一起向钟会投降。蜀军将士都十分愤怒,拔刀砍石头泄愤。于是诸郡县守备都接到刘禅诏书,全部投降。钟会厚待姜维等,将符节、印信、车盖等发还。
【华杉讲透】
谯周的分析,非常精当。既不能战,也不能走,降是唯一出路。该投降时就投降,接受失败,就是智慧。保全人民,就是功德。
9 吴国听说蜀汉已亡,于是命丁奉等人撤军。吴国中书丞、吴郡人华覈到宫门上疏说:“听闻成都失守,君臣全部迁往远方,社稷倾覆,丧失了委身的土地,抛弃了贡献于他们的国家。臣虽为草芥之卑微,也心怀不宁;想来以陛下之圣仁,恩泽远抚,一下子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更加哀悼吧!臣不胜惆怅之情,谨此拜表让陛下知道!”
魏国伐蜀之时,吴国有人对襄阳人张悌说:“司马氏得掌大权以来,大乱屡作,百姓未服,如今又劳力远征,难免因无暇修整而失败,怎么可能攻克!”张悌说:“不对!曹操虽然功高盖世,但是百姓只是畏惧他的威严,并不感怀他的恩德。曹丕、曹叡继承之后,严刑峻法,劳役繁重,东西驱驰,老百姓没有一年安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去繁苛,广布德政,为人民谋福利,救百姓于疾苦,民心归向司马氏,已经很久了。所以淮南三次叛乱,腹心地区都没有响应。曹髦被杀,四方也没有动静。司马氏任贤使能,而贤能也能各尽其心,司马政权已经根深蒂固,篡夺的奸计已经大功告成。反观蜀汉,宦官专权,国无政令,又穷兵黩武,民劳卒敝,向外攻战图利,却不能修守备于内。魏强蜀弱,魏智蜀愚,乘蜀汉之危而伐之,无所不克。噫!魏国得志,正是我国之忧啊!”吴国人一开始都嘲笑他的话,如今才服气。
【华杉讲透】
张悌的分析,也是恰当。不过,虽然如此,邓艾之胜,也是弄险侥幸。一切都可能发生,发生都有合理性。事后分析,也是史家的史料选择,仅供参考罢了。
10 吴国人认为武陵五溪蛮与蜀汉接界,如今蜀汉灭亡,担心他们叛乱,于是任命越骑校尉钟离牧暂任武陵太守。魏国已派汉葭县长郭纯暂代武陵太守,率涪陵百姓涌入迁陵县(属于武陵郡),他屯驻于赤沙,劝诱诸蛮夷进攻酉阳,郡中震惧。钟离牧问郡吏们说:“西蜀倾覆,边境被侵,如何抵御?”众人都回答说:“迁陵、赤沙二县山势险峻,诸蛮夷又据守险阻,不可以采用军事行动惊扰他们,一旦惊扰,他们更加互相结盟盘结。应该逐渐对他们加以安抚,可以派有恩信的官吏去宣教慰劳。”钟离牧说:“外敌内侵,诳诱人民,应该趁他还未扎根,及时扑灭,这就像救火一样,需要速战速决。”于是下令动员部队,准备战斗装备。抚夷将军高尚对钟离牧说:“当年太常潘濬督兵五万,然后才征讨五溪蛮。那时候正与刘氏联合,诸蛮夷于是都归服。如今既无往日之援,而郭纯已经占据迁陵,而您却想仅以三千兵深入,我看不到有什么好处。”钟离牧说:“非常之事,哪能因循旧例!”即刻率领本部兵马,乘夜前进,沿着山险行军近二千里,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一百余人,及其支党共得首级一千余。郭纯等散走,五溪地区全部平定。
11 十二月十九日,任命司徒郑冲为太保。
12 二十一日,分割益州部分地区,成立梁州。
13 二十二日,特赦益州士民,免除租税一半,期限五年。
14 二十四日,任命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两万户;钟会为司徒,增加封邑一万户。
15 皇太后郭氏去世。
16 邓艾在成都,颇为自夸己功,对蜀汉士大夫说:“诸位幸亏是遇到我,才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之辈,已经殄灭了。”(吴汉灭成家后,屠成都。)邓艾上疏晋公司马昭说:“用兵有先声夺人,然后继以实力的,如今以平蜀之势,东下攻打吴国,则吴人震恐,正是席卷之时。但是,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能马上用兵,建议缓一缓。留陇右兵两万人,蜀兵两万人,利用煮盐和冶铁的收入,作为军事及屯垦费用。并且制造船舰,准备顺江而下破吴。然后派使节告之以利害,吴国必定归化,可以不战而定。如今应该厚待刘禅,作为给孙休看的榜样。封刘禅为扶风王,赏赐给他资财,供给他左右侍奉之人。扶风郡有董卓建的郿坞,可以作为他的官舍。封他的儿子们为公爵、侯爵,就以扶风郡内的县为他们的采邑,以显示朝廷对归化之人的恩宠。以广陵、城阳为王国准备给孙休,则孙休畏威怀德,望风而降矣!”
司马昭派监军卫瓘晓谕邓艾:“事情应该先汇报,不宜自己决定了就执行。”邓艾不肯,再上疏说:“奉命征伐,遵照指示行事,元凶(刘禅)既已归服,至于以朝廷名义拜官假节,以安定刚刚归附之人,只是权宜之计。如今蜀国举众归顺,国土南至南海,东接吴会,应该早日镇定下来。如果等待朝廷命令,道路往返,要拖很长时间。《春秋》之义:‘大夫离开国境,有可以安定社稷、有利于国家的,就可以专擅执行。’如今吴国还未宾服,势力又与蜀国相连,不可拘于常理,失去时机。《孙子兵法》云:‘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邓艾虽然没有古人的节操,但也不会为了自己避嫌,而让国家受到损失!”
【华杉讲透】
邓艾这前后言论,都是自欺欺人,难怪最终遭遇杀身之祸。他对蜀士大夫说:“诸君赖遭艾,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这话已经是大错,而且可谓大罪。不管对蜀国皇帝及士大夫怎么处理,都是国家的政策,怎么成了他个人的恩德呢?这叫作“市恩”,也就是把皇上的恩德拿去卖了。真正的贤臣,若是举荐了一个人升官,都回避不提,不要你感谢我,只能感谢国家。对一个投降的敌国君臣上下,你怎么能让他们感谢你呢?
给司马昭上疏,建议对刘禅的安排,邓艾说得太多太具体了。对刘禅该怎么处理,司马昭自己知道,不需要邓艾手把手地教。他说得太多、太具体,如果听了他的,那就都是他安排的,他又可以去跟刘禅市恩,说:“你多亏是遇上我!没有我哪有你!”这就是邓艾的目的、邓艾的虚荣。别人一眼就看穿了,就像《大学》说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时隔近两千年,我读到他的话,都一眼看穿他的心肝肺,何况司马昭!那么,这么明显的事儿,邓艾为什么还要絮絮叨叨呢?这就是自欺欺人,他打着一块“为了国家”的招牌,就掩耳盗铃。
司马昭已经敲打邓艾,告诉他:“事当须报,不宜则行。”他还振振有词,用《春秋》和《孙子兵法》来为自己辩护,这是没有真读书,没有知行合一。
再说他要封刘禅为扶风王,连董卓的郿坞为王宫都安排好了。这个建议非常奇怪,而且极不恰当,刘禅不管封什么,肯定得让他住在洛阳,怎么能又给他一块地盘呢?而且董卓的郿坞是一个超级堡垒,当初董卓建起来是准备据地防守三十年。给刘禅这么一个城堡干什么?
邓艾不仅安排了刘禅,他连孙休投降后封在哪儿也安排好了。他把司马昭的活儿全干了,这就是僭越。僭越其礼者,必觊觎其位。他的心态已经很危险了。
钟会心怀异志,姜维发现了,想利用他掀起混乱,于是对他说:“我听说先生您自从淮南事变以来,算无遗策,晋公力量的增长,都是您的功劳,如今又平定蜀国,威德振世,人民都认为您功劳太高,主上则畏惧您另有图谋,您还能安然回去吗?何不效法陶朱公泛舟江湖,以保全自己的功业和性命呢?”(陶朱公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即刻逃走,定居在陶邑,经营商业,成为首富。)钟会说:“您这话说远了,我做不到。况且今天的局面,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姜维说:“其他办法,先生您的智慧和力量都足以处理,不需要老夫多言了。”这次谈话之后,两人情好日密,出则同车,坐则同席。钟会因为邓艾承制专擅,就与卫瓘共同密告邓艾有造反迹象。钟会善于模仿他人笔迹,在剑阁截获邓艾的表章和汇报文件,都篡改其言,让他的语气更加傲慢悖逆,自夸自大,同时又把司马昭给邓艾的信毁掉然后重写一封,让邓艾疑惧。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
1 春,正月壬辰日(正月无此日),朝廷下诏,命逮捕邓艾,以槛车押送回京。晋公司马昭担心邓艾不听命,下令钟会进军成都,又派贾充进兵入斜谷。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跟着皇帝,抵达长安。因为诸王公都住在邺城,又命山涛为行军司马,镇守邺城。
当初,钟会因为才能出众,得到重用,司马昭夫人王氏对司马昭说:“钟会见利忘义,好惹事端,你对他宠任太过,必生祸乱,此人不可重用!”等到钟会将要伐蜀,西曹属邵悌对司马昭说:“钟会率十万余众伐蜀,我认为他如今还是单身,也没有家属留在京师为人质,不如派别的人去。”司马昭笑道:“我岂不知道这个道理,蜀军连年入寇我国,军队和人民都已筋疲力尽,我如今伐蜀,手到擒来。但是,众人都说蜀不可伐,这人啊,如果心中胆怯,那就智勇全无,智勇全无,还强使他去,正好送给敌人擒了。唯有钟会和我意见一致,所以派他去。钟会此去,必能灭蜀。灭蜀之后,就算是发生您说的事,也不愁没有办法。蜀国破亡之后,百姓震恐,不足以与他共事;而带去的将士,都是北方人,人人思归,不愿和他同谋。钟会如果作恶,就是自取灭族之祸。你不需要担心,只是也不要把我的话让别人知道。”
等到司马昭要去长安,邵悌又说:“钟会所统领的兵,五六倍于邓艾,下令钟会逮捕邓艾就行了,何必自己去呢?”司马昭说:“您忘记自己之前说的话了?还说我用不着亲自去?虽然如此,还是不要让人知道我的话。我自以诚心待人,但求别人也不辜负我吧,我岂能先对别人生疑心呢!之前贾充问我:‘是不是怀疑钟会?’我回答他:‘我如今派你去,难道也怀疑你吗?’贾充也无话可说。我到了长安,自会处理。”
钟会派卫瓘到成都逮捕邓艾,钟会认为卫瓘兵少,想要借刀杀人,让邓艾杀死卫瓘,这样就能给邓艾定罪了。卫瓘知道钟会的用意,但也不能抗命拒绝,于是夜里秘密到成都,传檄给邓艾属下诸将,说:“奉诏逮捕邓艾,其余人一概不问,如果明早按时来集合,爵赏如前不变,如果不来,夷灭三族!”到了鸡叫时分,全部将领都到卫瓘处集合,唯有邓艾营帐里的人还不知道。等到天亮,营门已开,卫瓘坐着使者专车,直接进入邓艾住所。邓艾还在**睡觉,于是逮捕邓艾父子,将邓艾关进槛车。诸将想救出邓艾,集结军队到卫瓘营帐,卫瓘穿着便装出来迎接,诡言说正在书写为邓艾申冤的表章。诸将相信,停止行动。
正月十五日,钟会到了成都,押送邓艾去京师。钟会所忌惮的唯有邓艾,邓艾父子既然已经被擒,钟会独统大军,威震西土,于是决意谋反。
【华杉讲透】
上联:见利忘义;下联:利令智昏。这两个成语是一对,有上联,必有下联。钟会就是从见利忘义到利令智昏。伐蜀一定成功,他和司马昭意见一致,分析正确。但是,他怎么会认为自己能在伐蜀成功之后,以蜀国为基地,推翻司马昭,夺取天下呢?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分析的了。人性的弱点,就是分析别人跟分析自己完全不是一个逻辑,背后只有一个逻辑,就是别人会失败,我会成功。这都是一厢情愿。
钟会没有任何政治基础,世间有这样一种人,有一点才干,就有了天大的野心,而不知道自己除了野心,一无所有。
钟会计划派姜维率五万人出斜谷为前锋,钟会自率大军随其后,到长安之后,令骑兵从陆路,步兵从水道,从渭河进入黄河,如此五日可到孟津,与骑兵会师洛阳,则天下一举可定。(胡三省注:谈何容易!)
就在此时,钟会接到司马昭书信:“担心邓艾不肯就范,如今我拟派中护军贾充率步骑兵一万人径入斜谷,屯驻乐城,我自将十万大军屯驻长安,我们很快就会相见了。”钟会接到信,大惊,对亲信说:“如果只是取邓艾,相国知道我自己就办得了,如今大军前来,一定是觉得我有异动,应该迅速起事,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也不失为刘备第二!”
正月十六日,钟会召集全部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官员,以及蜀汉旧官,在蜀汉朝堂为郭太后发丧,矫称太后遗诏,命钟会起兵废司马昭。将诏书展示给众人,让大家讨论,然后对他们授以官职。钟会任命自己亲信接管了诸将的部队,将召集来的将领全部软禁在益州各官舍中,城门、宫门全部紧闭,严兵围守。卫瓘诈称病重,申请住在外面,钟会相信,于是更加无所忌惮。
姜维想让钟会杀光北方诸将,然后自己再杀死钟会,坑杀全部魏兵,复立汉主刘禅。姜维写密信给刘禅说:“愿陛下再忍耐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钟会想听姜维意见,杀光诸将,但仍犹豫未决。
钟会帐下督丘建,本来是胡烈下属,钟会宠信他。丘建见胡烈独坐,心中不忍,向钟会请示,允许胡烈派一个亲兵出外取饮食。钟会同意,于是各牙门将都随例各自允许一个亲兵进来。胡烈编了一套话,并且写信给儿子胡渊说:“丘建告诉给我一个秘密消息,钟会已经挖了一个大坑,准备了数千根白木棒,准备将外面的士兵依次呼入,每人赐给一顶官帽,谎称拜为散将,依次棒杀,埋入大坑中。”诸牙门将亲兵都这么说,一夜之间,相互转告,人人皆知。
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渊率领他父亲的部队擂鼓出门,诸军不约而同,全部鼓噪而出,并没有人指挥,而争先攻向皇城。当时钟会正交给姜维兵器,接到汇报说外面有汹汹嘈杂的声音,好像是失火了。又过了一会儿,汇报说有士兵冲向皇城。钟会震惊,对姜维说:“看样子这些兵来是要作恶,怎么办?”姜维说:“唯有一战而已!”
钟会派兵去杀光那些被关起来的诸牙门将及郡守,屋内的人在里面紧闭屋门,用桌子顶住。外面的兵砍门,一时不能砍破。过了不久,城外倚梯登城,纵火焚烧,兵将们像蚂蚁一样攀着城墙进来,箭下如雨,被关押的诸将和郡守也逃出来,各自与自己的部队会合。姜维率领钟会左右上前作战,手杀五六人,众军士上前杀死姜维,又一拥而上斩杀钟会。钟会将士死者数百人,杀死蜀汉太子刘璿及姜维妻子儿女,然后一路抢掠,死伤狼藉。卫瓘约束诸将,数日才平静下来。
邓艾本营将士追上押送邓艾的槛车,要将邓艾迎接回成都。卫瓘因为曾经和钟会合谋陷害邓艾,担心他们制造事变,于是派护军田续等带兵袭击邓艾,在绵竹西遇上,斩邓艾父子。
邓艾当初要进军江油,田续拒绝前进,邓艾要斩田续,既而又赦免了他。等到卫瓘派田续去杀邓艾,对他说:“江油之辱,你可以报仇了。”镇西长史杜预当众说:“伯玉(卫瓘字伯玉)以后恐怕也免不了要遭祸吧,身为名士,地位名望都那么高,但是既没有德音,又不能用正道驾驭部属,他怎么能承担自己的重任!”卫瓘听闻,等不及备车,直接跑去感谢杜预。杜预,是杜恕的儿子。
【华杉讲透】
《资治通鉴》的写法,一边写,一边埋下伏笔。比如此段埋下两个伏笔:一是邓艾的孙子被流放到西域,为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邓艾平反,并任用他的孙子为官埋下伏笔:二是杜预说“伯玉其不免乎”,为卫瓘被杀的结局埋下伏笔。
不过,在那种历史条件下,“平安降落”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人人都是“戴罪之身”,多活一天都是“暂时免祸”而已,就是这种社会。所以,也谈不上杜预有什么预言的见识,有人以正道领导下属,有人则利用人性之恶、人性的弱点来办事。卫瓘就是后一种高手。至于结局,都没有必然性,有坏人一生平安,也有好人家破人亡。个人对价值观的选择,还是由个人自己决定。
卫瓘在血雨腥风之中,步步都是刀口舔血,他都没有失手,可见他高超的智慧,而且也是为国家立了大功。至于杀邓艾,士兵们都认为邓艾冤枉,他要找一个一心想杀死邓艾的人去保证办成这件事,于是选择了田续,并且说了那番话,这是他的权谋。
一个人选择一种价值观,因为他本身是那样的人。对历史人物的人生抉择,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智慧,二是他的道德本性,三是他的风险偏好。卫瓘有高超的智慧,道德本性也不算坏,因为他还知道马上找杜预谢罪。至于风险偏好,他根本没得选,都是被逼的。他走的每一步,都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是被上一步逼的。
钟会的哥哥钟毓曾经对司马昭密言说:“钟会心怀奸术,不可让他专擅权力。”等到钟会造反,钟毓已经去世。司马昭追念钟繇(钟毓、钟会的父亲)的功勋和钟毓的贤明,特别赦免了钟毓的儿子钟峻、钟辿,官爵如故。
钟会的功曹向雄收葬钟会的尸体,司马昭召他来,责问他说:“之前王经死,你在东市哭丧,我没有过问。钟会身为叛逆,你又来收葬,我如果再不治你的罪,将置王法于何地?”向雄说:“古代圣明的君王,掩埋暴露于野外的尸骸,恩德施之于朽骨,当时难道要先调查一下他的功罪,然后再决定是否收葬吗?如今王法的诛杀已加之于其身,法律程序已经完成,我感怀于仁义,将他收葬,于教化也就没有缺憾了。王法立于上,教化行于下,以此训导天下,难道不可以吗?如果要我背弃那死人,又违背活人的仁义,我又有何面目生存于世呢?明公您如果还把那一堆枯骨当成仇人,让他暴尸于野外,又岂是仁义贤德的气度呢?”司马昭大为喜欢,留他饮宴谈话,然后放他回去。
2 二月二十六日,魏帝车驾还洛阳。
3 二月三十日,安葬明元皇后(郭皇后)。
5 三月十七日,任命司空王祥为太尉,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左仆射荀顗为司空。
6 三月十九日,进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封邑增加十个郡。王祥、何曾、荀顗一起去见晋王,荀顗对王祥说:“相王地位尊重,何侯(何曾)与满朝大臣都已经极尽尊敬,今天我们应该一起跪拜,这是毫无疑问的了。”王祥说:“相国虽然地位尊重,但他是魏国宰相,我们是三公,王和公相差一级而已,岂有天子三公向他人跪拜之礼!如此损魏国之威,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我不拜。”进去之后,荀顗跪拜,王祥只是长揖而已。司马昭对王祥说:“今天才知道您这么爱护我啊!”
7 刘禅举家东迁洛阳,当时扰攘仓促,蜀汉大臣没有一个随行的,唯有秘书令郤正及殿中督、汝南人张通,抛下妻儿老小,单身跟着刘禅。刘禅靠郤正引导适宜,与魏国君臣应对恰当,于是慨然叹息,只恨了解郤正太晚了。
当初,蜀汉建宁太守霍弋都督南中,听闻魏兵临境,想奔赴成都参战协防。刘禅认为防备已经充分,不听。成都失守之后,霍弋素服登高瞭望成都方向三日,诸将都劝霍弋速降,霍弋说:“如今道路阻塞,不知道主上安危,去就之大事,不可苟且。如果魏国礼遇主上,我们再保境投降,也为时未晚。如果主上受辱,我将以死抗战,还说什么速降呢!”后来,接到刘禅东迁消息,霍弋才率六郡郡守及将领上表说:“臣听说,人生在世,有三位尊长——父、母、君王,侍奉他们的道理是一样的,三者有难,则为他们效死。如今臣的国家败亡,君主降附,所以我们委质归附,不敢有二心。”司马昭称赞他,拜他为南中都尉,仍兼原职。
8 夏,四月,新附督王稚从海路攻击吴国句章,俘虏句章官吏及男女二百余口而还。
9 五月一日,晋王奏请恢复五等爵制度,封骑督以上六百余人。(周朝制度,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秦朝废除五等爵制度,汉朝的列侯只以封邑户数多少为差别。后来,曹操设置名号侯以赏军功,有爵位,但是没有封地,属于虚封。司马昭为了赏平蜀军功恢复五等爵,也是虚封。)
10 五月十五日,改元。(年号由景元改为咸熙。)
11 五月二十四日,追封舞阳文宣侯司马懿为晋宣王,忠武侯司马师为景王。
12 罗宪被吴军围攻近六个月,救援不到,城中大半人都病了。有人劝说罗宪弃城逃走,罗宪说:“我是城中主将,是百姓所依靠的对象,不能平定危机,反而弃城逃走,不是君子所为,我就死在这里!”陈骞向司马昭汇报,于是派荆州刺史胡烈带步骑兵两万攻打西陵以救援罗宪。秋,七月,吴军撤退。司马昭任命罗宪仍留在原任,加位为陵江将军,封万年亭侯。
13 晋王司马昭奏请由司空荀顗制定礼仪规范,中护军贾充负责订正法律条文,尚书仆射裴秀制定官职制度,由太保郑冲总负责裁定。
14 吴国分割交州,设置广州。
吴国人认为蜀国初亡,交趾又发生吕兴叛乱,都非常恐惧,希望能有一位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曾经为乌程县令,与乌程侯孙皓关系友善,称赞说:“孙皓之才识明断,可以和孙策相比,又加之好学,遵奉法度。”万彧反复跟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说,濮阳兴、张布二人就去游说朱太后,想以孙皓为继嗣。朱太后说:“我一个寡妇人家,哪里懂得社稷的忧虑呢?只要对吴国没有损害,宗庙赖以得存,就可以了。”于是迎立孙皓,改元元兴,大赦。
16 八月三日,任命中抚军司马炎为副相国。
17 当初,钟会将伐蜀,辛宪英对她丈夫的侄子羊祜说:“钟会做事一向放纵,恣意妄为,不是能持久居于人下的,我担心他会有其他志向。”后来,钟会请她的儿子、郎中羊琇为参军,辛宪英忧虑说:“之前是为国担忧,如今灾难到了咱自己家了。”羊琇向晋王司马昭坚决辞职,司马昭不听。辛宪英对羊琇说:“去吧!自己注意!军旅之间,可以依靠的,唯有仁恕而已!”后来,羊琇得以全身而退。朝廷下诏,因羊琇曾劝谏钟会不要造反,赐爵为关内侯。
辛宪英预言了钟会造反,说:“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要注意识别这样一种人,他既无为君之才,更无为君之德,但是,他不能久居人下,一定要自己干。这种人呢,他自己会表现出来,就是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觉得主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他就算不是“实际控制人”,也是“造王者”,既然能造王,何必造他人呢?一有机会他就要造自己为王。
司马师去世,皇帝想把司马昭留在许昌,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司马昭强行回洛阳,及时控制朝政的时候,钟会可能就已经认为“没有我就没有司马昭”了。《资治通鉴》记载说钟会因此常有自负得意之色,傅嘏还警诫他。可见他这样的表现不只是一回,大家都看在眼里,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人对自己的高估是没有上限的,钟会属于特别严重、特别容易膨胀的那种人,我们每个人也都有高估自己的倾向,不注意克制也会膨胀。怎么办呢?就是养成一个习惯,给自己的自我鉴定打折。假如你给自己打了一个分数,就假定六折是真实情况,然后按打六折来做计划。
还有呢,就是学习“圣之时者”,无可无不可,做到哪一步都行,不要将迎意必,不要志在必得,因为你可能高估了自己。
18 九月一日,任命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
19 九月十四日,朝廷下诏,任命吕兴为安南将军,都督交州诸军事,任命南中监军霍弋遥领交州刺史,得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官员。霍弋上表,派建宁人爨谷为交趾太守,率牙门将董元、毛炅、孟幹、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带兵协助吕兴。魏军还未抵达,吕兴被他的功曹王统所杀。
20 吴主孙皓贬朱太后为景皇后,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母亲何氏为太后。
21 冬,十月一日,朝廷下诏,任命寿春之战所俘虏的吴国相国参军事徐绍为散骑常侍,水曹掾(主管水利的官员)孙彧为给事黄门,派他们出使吴国,其家人在魏国者,也听任他们回去,也不必回来,以展示魏国的信义。晋王司马昭也写信给吴主孙皓,向他晓谕祸福之道。
22 当初,司马昭娶王肃之女为妻,生下两个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司马攸性情善良,孝顺友爱,多才艺,清雅平和,处事公允,名望超过司马炎。司马昭喜爱他,常常说:“天下,本是景王(司马师)的天下,我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应该还给司马攸。”
司马炎长发垂地,双手过膝,有一次,从容对裴秀说:“对人看相准不准?”然后把自己的异相展示给裴秀,裴秀由此归心于司马炎。羊琇与司马炎友善,观察时政所宜损益,都告诉司马炎,让他预先记下来,以备司马昭查问。
司马昭于是下定决心,十月二十日,立司马炎为世子。
24 吴主孙皓刚继位的时候,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又按条例放出宫女嫁给无妻者,皇家园囿里养的禽兽全部放生。当时官民都翕然赞他为明主。等他得志,粗暴骄**,忌讳特别多,好酒色,大小群臣都深为失望,濮阳兴、张布私底下也非常后悔。有人向孙皓打小报告。十一月一日,濮阳兴、张布入朝,孙皓将二人逮捕,流放广州,又在半途追杀之,夷灭三族。之后,任命皇后的父亲滕牧为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是滕胤的族人。
【华杉讲透】
选择新君,是一场豪赌,大臣赌的是家运,国家赌的是国运。知人知面不知心,跟赌石一样,不剖开来,不知道里面是美玉还是顽石。濮阳兴、张布赌错了,家破人亡,被夷灭三族,吴国也亡在他们拥立的孙皓手上。
25 这一年,魏国撤销所有屯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