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康四年(公元338年)
1 春,正月,燕王慕容皝派都尉赵槃到后赵,请石虎指示出兵的日期。后赵王石虎将要攻击段辽,招募骁勇之士三万人,全部拜为龙腾中郎。这时段辽派段屈云袭击后赵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石虎于是任命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率水师十万人从漂渝津港口出海;又任命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率步骑兵七万为前锋以伐辽。
三月,赵槃回到棘城。燕王慕容皝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诸城。段辽准备追击。慕容翰说:“如今赵兵在南,当并力抵御,却反而去跟燕国战斗,燕王亲自率兵而来,其士卒精锐,万一失利,何以御南方之敌!”段兰怒道:“我之前就被你所误,以致成今日之患,我不会再中你的计了!”于是全军追击。慕容皝设埋伏等待,大破段兰兵,斩首数千级,掳掠五千户及畜产万计以归。
后赵王石虎进屯金台。支雄**,进入蓟县,段辽任命的渔阳、上谷、代郡等郡守都投降,取得四十多座城池。北平相阳裕率其百姓数千家登燕山以自固,诸将担心他成为后患,想要攻打。石虎说:“阳裕一个儒生,爱惜名节,耻于迎降而已,他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径直经过,抵达徐无。段辽因为弟弟段兰已败,不敢再战,率妻子儿女、宗族、豪门大户一千多家,放弃令支,奔密云山。临行,拉着慕容翰的手哭泣说:“不听您的话,以致自取败亡。我固然活该如此,只是害得您流离失所,深以为愧。”慕容翰向北投奔宇文氏。
段辽的左右长史刘群、卢谌、崔悦等封府库请降。石虎派将军郭太、麻秋率轻骑兵两万追段辽,追到密云山。俘虏段辽的母亲及妻子,斩首三千级。段辽单骑走险,派儿子乞特真奉奏章、献名马于后赵,石虎接受。
石虎进入令支宫,论功封赏各有等差。将段氏国民二万多户迁徙到司州、雍州、兖州、豫州四州;士大夫中有才干品行的,都擢升任用。阳裕到军门前投降。石虎责备他说:“你当初像奴仆强盗一样逃走,如今又以士人身份回来,岂是识知天命,知道没地方逃了吗?”阳裕说:“臣之前侍奉王浚,不能匡济;逃于段氏,又不能保全。如今陛下天网高张,笼络四海,幽州、冀州豪杰,无不望风而从,如果臣能与他们比肩而立,没有什么好羞愧的。是生是死,全听陛下裁决!”石虎听了很高兴,当即拜他为北平太守。
2 夏,四月初三,东晋任命慕容皝为征北大将军、幽州牧,领平州刺史。
3 成主李期骄虐日甚,多所诛杀,而且处死大臣之后,又没收其资财、妇女,因此大臣多不自安。汉王李寿一向贵重,有威名,李期及建宁王李越等都猜忌他。李寿惧怕自己不能免祸,每当该入朝的时候,常伪造边境军事文书,说有紧急军情,告辞北返,不入宫朝会。
当初,巴西士人龚壮,父亲、叔父都被李特所杀。龚壮欲报仇,多年都不脱下丧服。李寿数次以礼延聘他,龚壮都不接受。如今龚壮主动前往去见李寿,李寿密问龚壮,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龚壮说:“巴、蜀之民本来都是晋国之臣,您如果能发兵西取成都,称藩于晋,谁不争先为您奋臂前驱?如此则福流子孙,名垂不朽,岂止是逃脱今日之祸而已!”李寿同意,秘密与长史、略阳人罗恒,巴西人解思明计划攻打成都。
李期对此颇有耳闻,数次派许涪到李寿处,观察他的动静,又鸩杀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李寿于是伪造妹夫任调来信,说李期要杀自己,其部众都相信。于是李寿率步兵、骑兵共一万多人从涪城攻袭成都,许诺攻陷之后,城中财物任由他们抢劫,任命其部将李弈为前锋。李期想不到李寿真会动手,起初没有布置防备。李寿的世子李势为翊军校尉,开城门放李寿军进城,于是攻克成都,屯兵于宫门。李期派侍中慰劳李寿。李寿上奏指控建宁王李越、景骞、田褒、姚华、许涪及征西将军李遐、将军李西等怀奸乱政,全部逮捕诛杀。李寿纵兵大肆抢掠,好几天才平定下来。李寿又矫太后任氏诏,废黜李期为邛都县公,幽禁在别的宫殿,追谥戾太子李班(咸和九年,为李期、李越所弑)为哀皇帝。
罗恒、解思明、李奕等劝李寿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称藩于晋,送邛都公李期于建康;任调及司马蔡兴、侍中李艳等则劝李寿自己称帝。李寿下令卜筮,巫师说:“可以当数年天子。”任调喜道:“能当一天也满足了,何况数年!”解思明曰:“数年天子,与百世诸侯相比如何?”李寿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汉,大赦,改年号为汉兴,以安车装满金银绸缎征召龚壮为太师。龚壮誓死不做官,李寿所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接受。李寿改立宗庙,追尊自己的父亲李骧为献皇帝,母亲昝氏为皇太后。立妃阎氏为皇后,世子李势为皇太子。将原来的皇家祭庙改为大成庙,各种制度,多有更改。任命董皎为相国,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任调为镇北将军、梁州刺史,李弈为西夷校尉,侄子李权为宁州刺史。公、卿、州牧、郡守,全部用自己的僚佐替换,成国时代的旧臣、近亲及当初流亡来巴蜀的六郡士人,都被疏远排斥。邛都公李期叹息说:“我本是天下之主,如今却沦落为一个小小的县公,生不如死!”五月,自缢而死。李寿给他谥号为幽公,以王礼安葬。
【华杉讲透】
李期处死大臣,却没收大臣的财产及女人为己有,你以为他在办案,其实是他看上了别人的财产和女人。所谓皇帝,与劫匪无异。李寿要夺取天子之位,以任由士兵抢劫成都居民为激励,都是坏人!
4 后赵王石虎认为燕王慕容皝没有前来与赵兵会师攻打段辽,而是自己抢夺利益,想要讨伐他。太史令赵揽进谏说:“星象显示,本年的星座正好守护燕国地区,必定师出无功。”石虎怒,鞭打赵揽。慕容皝听闻,动员戒备,又撤销六卿、纳言、常伯、冗骑常侍官。后赵戎卒数十万,燕人震恐。慕容皝对内史高诩曰:“怎么办?”回答说:“赵兵虽强,不足为忧,我们坚守城池,他们不会有什么作为。”
石虎向四方派出使节招降,燕国成周内史崔焘、居就县令游泓、武原县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响应投降,得三十六城。游泓,是游邃哥哥的儿子。冀阳流寓之士一起杀太守宋烛,投降后赵。宋烛,是宋晃的堂兄。营丘内史鲜于屈也遣使降赵。武宁县令、广平人孙兴晓谕吏民,一起逮捕鲜于屈,数落他的罪状,杀了他,闭城拒守。朝鲜县令、昌黎人孙泳率众抵御赵军。境内大姓王清等密谋响应石虎,孙泳将他逮捕斩首,同谋数百人惶怖请罪,孙泳赦免他们,和他们一起拒守。乐浪太守鞠彭因为境内全都叛变,选乡里壮士二百多人一起回到棘城。
五月初九,后赵兵进逼棘城。燕王慕容皝想要逃亡,帐下将慕舆根进谏说:“赵强我弱,大王一抬脚要走,则赵军的气势就成了,假使赵人组织动员我们的国民,兵强谷足,就不可战胜。我想赵人正巴不得大王如此,为什么要中他们的计策呢?如今固守坚城,其势百倍,就算他急攻,我们也能坚持,再观察形势变化,出击求利。如果大事不成,再走也不迟,为什么要望风而逃,做必亡之事呢!”慕容皝这才停止,但脸上还挂着恐惧的神色。玄菟太守、河间人刘佩说:“如今强寇在外,众心恟惧,事之安危,系于一人。大王此刻无法推卸责任,应当自强以激励将士,不宜示弱。事态紧急,请派我出击,就算没有大捷,也足以安定众心。”于是率敢死队,骑兵数百人出城冲击后赵兵,所向披靡,斩获而还,于是士气百倍。
慕容皝问计于封弈,回答说:“石虎凶虐已甚,人神共愤,祸败之至,随时灭亡!如今倾国远来,到我坚城之下,防守与进攻情势并不一样,攻难守易,他兵马虽强,也不能给我造成多大祸患;时间长了,他内部衅隙自生,我们只需坚守以待变而已。”慕容皝的心才安定下来。再有人劝说慕容皝投降,他就说:“我正要取天下,投什么降!”
后赵兵四面蚁附攀城攻击,慕舆根等昼夜力战,血战十余日,后赵兵不能攻克,五月十三日,后赵兵撤退。慕容皝派儿子慕容恪率骑兵二千人追击,赵兵大败,斩首三万余级。后赵诸军皆弃甲逃溃,唯独游击将军石闵一军得以全身而退。石闵的父亲石瞻,内黄人,本来姓冉,当年后赵主石勒破陈午,俘虏了他,命石虎收为养子。石闵骁勇善战,多策略。石虎很喜爱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孙子看待。
【华杉讲透】
慕容皝幸得有良将谋士,而他也能听话。慕舆根的判断非常准确。慕容皝只要一走,燕国所有人心都会抛弃他而投降石虎,他就成了在敌国逃亡,而不是在本国撤退,即刻会被擒。
刘佩出城攻击,不是为了打败敌人,兵法上叫“治气”,治理自己的士气。面对大敌,军心恐惧,赶紧出去打一个胜仗,大家就觉得敌人并非不可战胜,士气就上来了。否则,你要守城,保不住有的人就开小差,更糟糕的说不定还有人开城门投降。
封奕的计策呢,就是一个字:等!我们很困难,敌人也很困难,敌人的困难和我们一样多,甚至可能比我们还多。我们内部有问题,敌人内部的问题比我们还大。别看他现在好像占上风,等等看!只要我不死,就会等到变化。
结果呢,石虎攻城,只打了十几天就撤了。这是很奇怪了,怎么不还得打两个月?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粮食准备不足,或许内部有什么事情。这就是敌人的困难和我们一样多,甚至可能比我们还多的道理。赵兵一撤,慕容皝马上就追,石勒来了几十万大军,慕容皝这下子怎么又敢只派两千人就去追击呢?而且这两千人就杀得赵军丢盔弃甲,斩首三万,平均每人斩了十五颗人头,基本上不是打仗,是刽子手行刑了。这还是“治气”的道理,兵法上叫“击其惰归”。《孙子兵法》:“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早上出战的时候,士气高昂,到中午就疲了,懈怠了,晚上回营路上,则是暮气沉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赵兵几十万大军前来,燕国三十六城望风投降,这是赵军的锐气,燕君呢,连慕容皝都两腿打战,站不稳,要跑!等他打了十几天,没占到什么便宜,他们就很沮丧了,要回家了。回家路上,就是“昼气惰,暮气归”,慕容皝就击其惰归。骑兵一冲击,赵军无心恋战,指挥系统崩溃了,没有指挥,就已经不是军队了,不管是十万人还是一百万人,都只能排队给人家斩首,组织不起战斗,这就是三万人被斩的原因。石闵能够全师而退,就是因为他还能有指挥而已。
犯的都是最基本的错误,石虎如果能派石闵断后,设埋伏以待追兵,恐怕慕容恪还不一定能活着回去。兵法常识:军队最大的损失往往都不在会战的战场上,而是在撤退的路途中。石虎大概认为燕军不敢来追,就被追兵打乱了。这违背了兵法基本原则——《孙子兵法》:“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能认为敌人不会来,而是我始终有准备;不能认为敌人不会来进攻,而是我有准备,他攻不进来。慕容皝做到了让城池“不可攻”,而石虎却对燕军的追击毫无准备。他的用兵,也就不过如此了。所谓用兵如神,你打多少胜仗也不算什么,关键在于能始终不败。
石虎回到邺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蒲洪以功劳拜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石闵对石虎说:“蒲洪雄俊,又得将士死力,他的儿子们都有非常之才,又掌握强兵五万,屯据京畿地区,应该秘密将他铲除,以安社稷。”石虎说:“我正要依靠他们父子以取吴、蜀,为什么要杀他!”对待蒲洪更加优厚。
燕王慕容皝分兵讨伐诸叛城,全部攻下。开拓疆境,一直到凡城。崔焘、常霸逃奔鄴城,封抽、宋晃、游泓投奔高句丽。慕容皝赏赐鞠彭、慕舆根等,而惩治诸叛变者,诛灭甚众;功曹刘翔为他们求情讲理,保全了不少人。
后赵兵攻棘城时,燕国右司马李洪的弟弟李普认为棘城必败,劝李洪逃走避祸。李洪说:“天道幽远,人事难知。况且我被委任,不宜轻动,以免后悔。”李普坚持劝说不已,李洪说:“你如果觉得自己看得准,就自己那么做。我受慕容氏大恩,道义上没有离去之理,当效死于此而已。”与李普流涕诀别。李普于是降后赵,跟从后赵军南归,死于丧乱。李洪由是以忠笃著名。
【华杉讲透】
面对生死存亡,君子当何以决策去留大计?一是“君子见几而作”,二是“唯义而已”。所谓“见几而作”,就是在事情发生的萌芽状态,只有一些细微的迹象,就即刻决策,该走就走。如果你走了,结果原来的国家或公司发展得很好,那你就接受你的判断错误。如果你走了,原来的国家乱了,或公司垮了,你就避开了祸患。所谓“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就是不会等到最后一刻、“实在不行了”再走,那时候晚了,就走不掉了。
“唯义而已”呢,就是已经大难临头了,该怎么办?这时候就是唯义而已,凭着大是大非的是非标准去做。什么叫“义”?《中庸章句》说:“义者,宜也。”该怎样就怎样,就像李洪说的,他深受慕容氏大恩,又有官职,担着责任,这时候于义而言,不该走。不该走,那就留下来,没什么好纠结的。
李洪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天道幽远,人事难知。”慕容氏一定会败吗?其实任何人都不知道!所以,这时候你不要“任其私智”,妄下判断。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毛病,成天高度关注国内外形势,做出各种判断,除了自己的事情不管,全世界他都管。而未来会怎样呢?未来不可预知,而且肯定和你的预测不一样!否则你岂不是成了世界首富了?
总结我们的“判断观”,两条:早做判断,少做判断。早做判断,是早点确定选择,然后一以贯之,求仁得仁。少做判断,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要随机应变,随机应变既是不义,也是狂妄,什么变都能应,你比老天还聪明吗?无非就是像李普一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划重点:什么事都想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种病,得治!你判断不了!不要趋利避害,只需凭着是非标准去做,一以贯之,按既定方针坚持,把结果交给命运。不要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毒鸡汤,剧毒!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叫命运了。历史上英雄人物很多,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还没出现过。
后赵王石虎派渡辽将军曹伏率青州兵驻扎海岛,运谷米三百万斛供应;又以船三百艘运谷米三十万斛到高句丽,派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一万余在海滨屯田;又下令青州造船一千艘,准备再次攻打燕国。
5 后赵太子石宣率步骑兵二万人攻打朔方鲜卑斛摩头,击破,斩首四万多人。
6 冀州八郡发生大蝗灾,后赵司隶请将地方长官问罪。后赵王石虎说:“这是朕失败所致,却要委咎于地方长官,岂是天变而天子罪己之意!司隶平时没有什么诤言来佐助朕所没有做到的地方,而欲妄陷无辜,可以平民身份仍领原职!”
石虎派襄城公石涉归、上庸公石日归率众戍卫长安。二人告状,说镇西将军石广私树恩泽,潜谋不轨,石虎即刻将石广召到邺城,处死。
【华杉讲透】
注意这个罪名:“私树恩泽,潜谋不轨。”潜谋不轨是语焉不详,不知道密谋什么不轨之事,但“私树恩泽”是主要罪名,就是百姓不把恩情记在天子身上,而是记在他身上。如果身居高位,接近天子,却拥有美好的声誉,这是权力场上的大忌。所以当初萧何故意派家人侵夺民田,让举报信送到刘邦手里,毁坏自己的名誉,让刘邦放心。刘邦或许也对萧何没什么不放心,但是大家都说你好,他就不舒服,你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就心平气和了。石虎则远没有刘邦的胸怀,他根本懒得调查具体情况,直接就把石广杀了。
都知道功高震主,其实名高也震主,所以有“君子自污”之说,找点坏事来干,不要名誉,不要人格,一切恩情、美誉,都归于主上,千万不要让大家说我是好人。
私树恩泽是罪名,并不怪天子气量小,因为事情确实可能这么发展。战国时期,田氏夺了姜氏的齐国,就是靠私树恩泽,收买了全国人心。
7 五月十六日,东晋任命司徒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郗鉴为太尉,庾亮为司空。
六月,任命王导为丞相,撤销司徒官署,并入丞相府。
王导性情宽厚,委任的诸将如赵胤、贾宁等多不守法,大臣们深感忧虑。庾亮给郗鉴写信说:“主上自八九岁一直到成年,入则长于宫中妇人之手,出则唯有武官、小人陪伴,读书没人教他发音、断句,顾问未尝遇到正人君子。秦始皇搞愚民政策,天下犹知不可,更何况是要愚君呢!皇上已经成年,应该亲政。王导不稽首归政,还自居于师傅之尊,多养无赖之士;您与我并荷先帝托付之重,大奸不扫,何以见先帝于地下!”要与郗鉴联合起兵,废黜王导,郗鉴不听。
南蛮校尉陶称,是陶侃之子,把庾亮的密谋告诉王导。有人劝王导秘密为之准备,王导说:“吾与庾亮休戚与共,谣言止于智者,就算是像你说的那样,庾亮若来,我正好戴上平民头巾回家,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又写信给陶称说:“庾公是皇帝的舅舅,你要好好侍奉他!”征西参军孙盛秘密向庾亮进谏说:“王公常有超然世外之情怀,岂肯做这些凡人俗事!这一定是有佞邪之徒想要离间内外罢了。”庾亮这才停止。孙盛,是孙楚之孙。
当时庾亮虽然居外镇守,但遥掌朝廷之权,既据上流,又拥强兵,趋炎附势者归附他的很多。王导心中不平,遇到西风吹起尘土,就举扇自蔽,徐徐说:“庾亮的尘土污人!”
【华杉讲透】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庾亮之前激起苏峻叛乱,差点倾覆国家,现在他又要跟王导动刀兵。无法无天的不是王导,倒是他吧!
王导延聘江夏人李充为丞相掾。李充因为时俗崇尚浮虚,著《学箴》,认为:
老子说“绝仁弃义,人民就会恢复孝顺慈爱”,难道是说仁义之道断绝,然后孝慈才能产生?他是看到真正践行仁义的人少,而打着仁义招牌干坏事的人多;大多数人都想将责任推给圣人的提倡,把问题归咎于以往的事情。凡人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本质,越是迷信事实,离本质越远。所以,我写作《学箴》以祛除其弊病。我认为:“虚名越彰显,大道越废弛;应该贬损的虚名,反而被推崇;应该推崇的大道,反而被抛弃。没有仁,万物就不能生长;没有义,就没有廉耻的标准。仁义不可远离,要除去的是那些伤害仁义的做法罢了。”
【华杉讲透】
这里有一句话:“逐迹逾笃,离本逾远。”越是笃信基于事实,离本质越远。为什么呢?因为“凡人见形者众,及道者鲜”。凡人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底层逻辑。看表面也是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同一面。
我们说实事求是,但是实事未必能求是,因为没有事实,只有认知。求是要靠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很少。
8 汉国李弈的堂兄、广汉太守李乾举报说,有大臣阴谋废立皇帝。秋,七月,汉主李寿让儿子李广与大臣们在前殿盟誓,改任李乾为汉嘉太守;任命李闳为荆州刺史,镇守巴郡。李闳,是李恭之子。
八月,蜀中久雨,百姓饥荒,又闹瘟疫,李寿命群臣极言政治得失。龚壮上密奏说:“陛下起兵之初,上指星辰,昭告天地,歃血盟众,说成功之后,举国向朝廷称藩,上天回应陛下的盟誓,人民也非常喜悦,于是大功告成。但是,可能是因为有人对之前的盟誓不了解,建议陛下权宜称帝。如今**雨百日不停,饥荒瘟疫并至,或许是上天警示陛下的缘故吧。愚以为,应该遵守之前的盟誓,推奉建康,朝廷必定不惜高爵重位以报答陛下大功;虽然降阶一等,而子孙无穷,永保福祚,不是很好吗?有人说,益州、梁州百姓归附朝廷,当然光荣,但是六郡(指当初李特率领流亡到蜀的外地人)人事的利益,就不好安排了。当初公孙述在蜀,是外地人当权,刘备在蜀,也是楚人显贵。等到吴汉、邓艾西上讨伐,举国屠灭,那时候又分什么本地人、外地人!参加讨论的人不懂得长固久安的根本,苟且爱惜自己的名位,认为刘禅灭亡之后,蜀国郡守、县令还不是照样官居原职?殊不知那是国家灭亡,君主更换,岂能与今日义举,主荣臣显相比!又有人说我要做法正(劝刘璋投降刘备)。我蒙陛下大恩,允许我闲居田野,至于荣华富贵,无论是来自汉还是晋,我都不要,我做什么法正呢!”李寿看了信,心中惭愧,秘而不宣。
9 九月,汉国仆射任颜谋反,被诛。任颜,是任太后的弟弟。汉主李寿借机诛杀成主李雄在世的全部儿子。
10 冬,十月,光禄勋颜含因年老退休。当时有人主张说:“王导是皇帝的师傅,名位隆重,百官见王导,应该行跪拜礼。”太常冯怀问颜含意见。颜含说:“王公虽然贵重,但并没有给予特殊礼仪的道理。跪拜之说,或许对你们合适,鄙人已经老了,不识时务。”之后对人说:“我听说,如果有攻伐之事,不会去问仁人的意见,之前冯怀问我一些妄佞之事,是觉得我也是歪门邪道的人吗!”郭璞曾经遇到颜含,主动要给他算命。颜含说:“寿命在天,禄位在人。修行自己而上天不给,那是命;执守正道而别人不知,那是性;我自有性命,不用麻烦蓍草龟甲来卜筮。”颜含退休二十多年,活到九十三岁去世。
11 代王拓跋翳槐的弟弟什翼犍在后赵做人质,拓跋翳槐病重,遗命诸酋长立什翼犍。翳槐去世,诸酋长梁盖等认为国家刚刚丧失国君,什翼犍离得远,未必回得来,等他回来,中间可能有变乱,谋议另立新君。而拓跋翳槐的二弟拓跋屈,刚猛多诈,不如三弟拓跋孤仁厚,于是一起杀拓跋屈而立拓跋孤。拓跋孤不接受,亲自到邺城迎接什翼犍,请求自己留下做人质。后赵王石虎嘉许他的忠义,把他两人都放回去。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于繁畤北,改年号为建国,把代国分一半给拓跋孤。
12 十二月,段辽自密云山遣使向后赵投降;中途又反悔,再遣使向燕国投降。
后赵王石虎派征东将军麻秋率众三万去迎接,嘱咐麻秋说:“受降如受敌,不可大意。”任命段辽的故臣、尚书左丞阳裕做麻秋的司马。
燕王慕容皝亲自率诸将军去迎接段辽,段辽秘密与燕国密谋倾覆后赵军。慕容皝派慕容恪在密云山埋伏精骑七千人,大败麻秋于三藏口,死者十分之六七。麻秋步行逃生,阳裕被燕军俘虏。
后赵将军、范阳人鲜于亮丢失了马匹,徒步沿山逃亡,精疲力竭,走不动了,停下来,端坐。燕兵包围他,喝令他起身。鲜于亮说:“我身是贵人,义不为小人所屈。你们能杀我,就赶快动手,不能杀,就走开!”鲜于亮仪观丰伟,声气雄厉,燕兵忌惮,不敢杀,向慕容皝报告。慕容皝送一匹马去,把他接过来,和他谈话,大为欣喜,任命为左常侍,把崔毖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慕容皝尽得段辽全部部众,待段辽以上宾之礼,任命阳裕为郎中令。
后赵王石虎听闻麻秋战败,怒,削夺其官职爵位。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
1 春,正月二十五日,大赦。
2 三月乙丑日(三月无此日),广州刺史邓岳率兵攻击汉国宁州,汉建宁太守孟彦逮捕其刺史霍彪,投降晋国。
3 征西将军庾亮想要恢复中原,上表举荐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襄阳;又表举自己的弟弟、临川太守庾怿监梁、雍二州诸军事,兼任梁州刺史,镇守魏兴;西阳太守庾翼为南蛮校尉,兼领南郡太守,镇守江陵;都假节。又请解除自己豫州刺史兼职,授给征虏将军毛宝。朝廷下诏,任命毛宝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率精兵一万人戍卫邾城。任命建威将军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入驻沔中。
陶称率二百人沿江而下,前往武昌,觐见庾亮,庾亮一向厌恶陶称轻浮狡猾,历数陶称前后罪恶,将他逮捕处斩。(陶称是陶侃之子,庾亮对陶侃余恨未消,陶称又向王导出卖庾亮,所以庾亮公报私仇。)后来,因为魏兴遥远而且危险,改命庾怿屯驻半洲;改调武昌太守陈嚣为梁州刺史,向汉中推进。(美差给自己家人,危险的地方让别人去。)派参军李松攻打汉国巴郡、江阳。
夏,四月,俘虏汉国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到建康。汉主李寿任命李弈为镇东将军,替代李闳镇守巴郡。
庾亮上疏说:“蜀国甚弱,而胡虏尚强,我想率十万大军移镇石城,分遣诸军,罗布长江、沔水,准备伐赵。”皇帝令群臣商议。丞相王导请批准。太尉郗鉴认为:“物资军费都不齐备,不可大举行动。”
太常蔡谟认为:“时有否泰,道有屈伸,时运时好时坏,道义有时能伸张,有时也只能委屈。如果不计敌我强弱,而轻举妄动,恐怕一天之内就灭亡了,还能建立什么功业!为今之计,不如修养威德,以待天时。天时可否,关键看胡虏之强弱,胡虏之强弱,关键看石虎的能力。自从石勒举事,石虎常为其爪牙,百战百胜,平定中原,所据之地,已跟曹魏时期相同。石勒死后,石虎挟持嗣君,诛杀将相;内难既平,又剪削外寇,一举而拔金墉,再战而擒石生。诛杀石聪,如同拾起地上的东西一样轻松;攻取郭权,如同折断一枝枯草一样容易,四境之内,没有丧失一尺土地。以此来看,石虎是有能呢,还是无能呢?有人说胡虏之前攻襄阳不能攻拔,就说他们无能。不看人家百战百胜,而以不拔一城为劣,就好像射击百发百中,就一箭没射中,就可以说他不会射箭吗?
“况且,攻打襄阳的石遇,只是一员偏将,而我军镇守襄阳的桓宣,则是主帅。石遇所争的,是疆场之土,利则进,不利则退,并不是什么势在必得的急务。如今,征西将军庾亮是我国重镇名贤,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亲自率领大军,想要席卷河南,那石虎一定也亲自率全国军队,来一决胜负,岂能以襄阳为比!如今庾亮要与石虎交战,他自以为比石生如何?如果要守城,城池之固又比金墉如何?要以沔水阻拦敌人,沔水又比长江如何?要抵御石虎,又比苏峻如何?(当初苏峻都挡不住,如今难道能挡住石虎?)以上种种,请详细比较。
“石生是一员猛将,拥有关中精兵,庾亮恐怕难以取胜。又,当年洛阳、关中皆举兵攻击石虎,如今此三镇(洛阳、关中及郭权的上邽)反为石虎所用;与之前相比,石虎今天的势力已是当年的两倍。石生当年不能战胜石虎一半的力量,而庾亮要对抗两倍力量的石虎,我很怀疑他的能力。苏峻之强不及石虎,沔水之险不及长江;当初长江都不能抵御苏峻,现在还能以沔水抵御石虎吗?又是一疑。
“当初祖逖在谯县城北种田,为防胡虏来攻,预先派军队屯驻防御。稻谷将熟的时候,胡虏果然来抢,军队在外围作战,老弱在内圈抢收,还多持火炬,一旦军队不能抵挡,就烧毁稻谷撤退。如此数年,竟然捞不到什么收成。而那个时候,胡虏只占据了河北而已,国土面积和现在相比,不过四分之一;祖逖对付不了这四分之一,庾亮还能对抗四倍的力量吗?这又是一疑。
“还有!以上分析,都是指庾亮攻到河南之后的情况,还没说行军道路的困难呢!自沔水以西,水急岸高,鱼贯逆流而上,军队首尾绵延一百里。如果胡虏没有宋襄公那样的仁义,等我们到齐了布好阵形才开战,而是中途袭击,我们又怎么办?如今王土与胡虏,一边是水乡,一边是陆地,地势不一样,生活习惯和战斗优势也不同;胡虏若来送死,我们敌之有余,如果我们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恐怕不是庙胜之算吧。”
朝议大多与蔡谟相同。皇帝于是下诏,不批准庾亮的移防计划。
【华杉讲透】
蔡谟所议精彩,可以做《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的教辅阅读材料。
孙子兵法的“计”,不是计谋,是计算,不是设计一个计谋如何打胜,而是计算一下有没有胜算,没有胜算就不能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发动战争,涉及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轻举妄动。蔡谟一条条计算下来,就是没有庙胜之算。庙胜,就是开战前在庙堂上计算能不能取胜。
怎么计算呢?《孙子兵法》里叫“五事七计”,五个方面,七个科目,来进行敌我对比计算。蔡谟基本上就是按这个来算的。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蔡谟主要比较了晋国国力不如赵国,庾亮为大将,不如石虎。而天时地利呢,敌人来,则我军占天时地利;我军去,则敌人占天时地利。所以算下来,没有胜算。
至于道义,“时有否泰,道有屈伸”。正义确实不应该缺席,但是正义特别爱迟到,迟到时间长了,一代人就过去了,你只能接受。正义这个迟到大王,迟到一两百年也是常事。
庾亮说陶称轻佻,他自己才是轻佻,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轻佻了。激起苏峻之叛是第一次,要举兵讨伐王导是第二次,这是第三次。而且他公报私仇杀陶称,又岂是能恢复中原的主帅气度?
这里王导的反应很奇怪,他居然赞成,这完全不符合他一贯的观点立场。我想他是知道大家反对,这事反正干不成,不如假意附和庾亮,这就符合他和稀泥的老油条做派了。
4 燕国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根、**寇将军慕舆埿袭击后赵辽西,俘虏一千余家而去。后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追击。慕容评等与之交战,斩下呼延晃、张支首级。
5 段辽谋反于燕,燕人杀段辽及其党与数十人,将段辽首级送到后赵。
6 五月,代王拓跋什翼犍会见诸酋长大人于参合陂,商议定都灅源川。什翼犍的母亲王氏说:“我们自先世以来,一直以迁徙为业。如今国家多难,如果筑城郭而居,一旦敌寇来攻,无处逃避。”于是停止计议。
代人对他国之民来依附者,都称为“乌桓人”,拓跋什翼犍将“乌桓人”分为二部,各置酋长以监管。弟弟拓跋孤监管北乌桓,儿子拓跋寔君监管南乌桓。
拓跋什翼犍向燕国请求联姻,燕王慕容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为妻。
7 秋,七月,赵王石虎封太子石宣为大单于,建天子旌旗。
8 七月十八日,始兴文献公王导薨逝,葬礼规格参照汉博陆侯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前例,参酌部分天子葬礼仪式。
王导一向朴素寡欲,善于因事就功,顺势而成,平时看不出他对国家有什么益处,但累积下来,他的贡献就显现出来,绰绰有余。辅佐三代皇帝,担任相职,自己家中粮仓没有储粮,穿衣不加帛。
当初,王导与庾亮一起向皇帝举荐丹杨尹何充,请任命他为自己副手,并且说:“臣死之日,愿引何充为内侍,则社稷无忧矣。”皇帝于是加授何充为吏部尚书。王导死后,征召庾亮为丞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庾亮坚决推辞。七月十九日,任命何充为护军将军,庾亮的弟弟、会稽内史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
庾冰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昼夜,礼敬朝中贤达,擢升后进人才,于是朝野翕然称道,认为他是贤相。当初,王导辅政,什么事都一向宽大处理;庾冰则颇任威刑,丹杨尹殷融进谏。庾冰说:“王导如此贤德,仍然不能承受过度宽大的后果,更何况我呢!”范汪对庾冰说:“最近天象错乱,足下应该尽到消除奸邪,防御祸乱的责任。”庾冰说:“天象岂是我所能测度的,正当勤尽人事而已。”又查实隐瞒的户口,查出没有列在户籍上的一万多人,全部编入屯垦部队,开荒种田。庾冰喜欢纠察,不管多么繁杂细微的过错,他都要查清楚。后来,又矫枉过正,走向宽大放纵,要宽还是要严,都由他随心所欲地决定,律令都变得没用了。
对王导的评价,“因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因事就功,不是主动的建功立业,而是顺着事态发展,施加影响和调整,把他导向成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是平时看他和稀泥,不作为,但是时间长了,一看他处理得还真对!
这是很大的褒奖了,类似《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文治武功,但国家因他,得以维持。晋室南渡之后,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各方势力错杂,王导就宽大协调,来维持局面。
那么多骄兵悍将,又有北方将帅和本地土豪等势力盘根错节,王导如何能有威望和领导力呢?一是他的家族本身是最强望族,二就是他的廉洁,“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廉洁就是他的软实力,每当权斗一起,不管他持什么立场,大家都觉得他没私心,因为他的地位本来就摆在那里——“王与马,共天下”,接近与皇帝平起平坐了,而其他的他什么也不要。
政治历来是宽猛相济,王导宽,庾冰就要严,这本来是理所应当。但是,严要有严的才干,而且要一以贯之,像庾冰这样,先严后宽,而且自己随心所欲,则法令如同虚设,全凭他说了算了。
9 八月初十,东晋取消丞相,恢复司徒。(去年撤销司徒,并入丞相府,今年取消丞相,是只有王导才有威望称丞相吧。)
10 南昌文成公郗鉴病重,将府事托付给长史刘遐,上疏请求退休,并且说:“臣所统帅的士兵,成分错杂,大多是北方人,或者是被逼迁徙,或是新近归附,百姓怀念故土,都有回归家乡之心。臣宣示国恩,树立善恶标准,拨给他们田地住宅,渐渐才稍微安定下来。听说臣病重,群情惊骇动摇,如果这时让他们北渡长江,必定会激发他们的为寇之心。(当时有人建议将太尉府移到江北。)太常蔡谟,平简贞正,一向是众望所归,我认为可以任命他为都督、徐州刺史。”
皇帝下诏,任命蔡谟为太尉军司,加侍中。
辛酉日(八月无此日),郗鉴薨逝,即刻任命蔡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假节。
当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后赵,皇帝下诏,派陈光攻寿阳(即寿春,避简文帝太后郑阿春讳,改为寿阳)。蔡谟上疏说:“寿阳城小而固。自寿阳至琅邪,城池众多,站在城墙上相互都能望见,城被攻,众城必救。又,王师行军,路途需要五十余日,前锋还没到,敌寇早已接到消息,贼军之邮驿,一日千里,河北骑兵,有足够时间来会战。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还要破坏桥梁,焚毁舟船,背水一战,以示必死之心。如今我军却打算停船在江心小岛,再引兵攻城,前面面对着坚强的敌人,还回头看顾着归兵之路,这是兵法之大忌。如果攻城不能攻拔,而胡人骑兵突然杀到,恐怕就会发生荀林父不知所为,以致舟中士兵的断指都可以一把一把抓起来的局面了。如今陈光所率领的,都是殿中精兵,最好让他们有征伐之名,而无作战之实。而把他们屯于坚城之下,以国家爪牙之士,去攻击敌寇一个下等城邑,就算成功,利益微薄而不足以损害敌人,如果失败,则对我们的伤害严重,而足以让敌寇受益,这恐怕不是什么好计策。”于是停止伐后赵之事。
又要学孙子兵法了,两次议论都显示出蔡谟是兵法大家!这一段郗鉴和蔡谟两段议论,都涉及孙子兵法的同一个课题——地势,地势不是地形,和地的形势有关,但不是形,是势。
《孙子兵法》之《九地篇》,讲九种地势: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这里只讲“散地”和“死地”。其他的如果想了解,参见《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郗鉴说大营不能设在江北,因为他的部下很多都是北方人,他们本来刚刚在江南安顿下来,如果让他们回到北方,就相当于接近了他们的故乡,这时候再让他们作战,相当于就是在“散地”作战。“散地”,就是“诸侯自战其地”,在自己的国境内作战。在自己国境内作战怎么就“散”呢?是人心散,容易当逃兵,因为回家容易。所以“散地则无战”,在自己国境内不要作战。敌人打过来了,怎么能不作战呢?就是不能战,要坚壁清野,人进城,把野外粮食物资都搬进城,搬不走的都烧掉。这样敌人来了,攻城他攻不下,进村抢粮他抢不到,我们再派小部队劫他的粮道,截断他的交通线。他撑不住就撤退,撤退时再击其惰归。前面慕容皝击败石虎,就是这个标准战术。
那么,如果晋军把大营设在江北,而晋军士兵又是北方人,一出营就散了,这是郗鉴讲的道理。不懂兵法,就看不懂。
蔡谟讲的情况,是作战要创造“死地”,项羽破釜沉舟,就是创造“死地”,让士兵们认识到,不取胜就是死,因为回去的船已经烧掉了,煮饭的锅都砸了,一切都要从敌人那里去取!而陈光的计划,后面接应撤退的船只准备着,随时准备跑路,那等于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散地”,怎么会有战斗意志呢?不用打都知道败了。
11 当初,陶侃镇守武昌,有人提议说江北有邾城,应该分兵驻防。陶侃总是不回答,而提议的人反复不已。陶侃于是带大家渡江打猎,对将佐们说:“我之所以能设险而御寇,正是凭借长江天险而已。邾城隔在江北,向内没有倚靠,对外接壤各蛮夷部落。蛮夷地区有利可图,晋人贪利,一定会欺负压迫夷人,夷人不堪压迫,一定会引羯虏入寇。所以,驻防邾城,实足以制造祸乱,而不足以抵御敌寇。况且东吴时戍卫此城,用了三万兵力,如今我们纵然有兵驻守,也无益于江南;如果羯虏有可乘之机,这邾城也帮不上什么忙。”
九月,石闵击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击败晋兵于白石,杀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掠江夏;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投降后赵。夔安进军包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击破后赵军,斩首五千多人,夔安才退兵。后赵军掳掠汉水以东地区,裹挟七千多户人家,迁移到幽州、冀州。
当时,庾亮还在上疏,要迁移镇所到石城,听闻邾城陷落,才停止。上表谢罪,要求自贬三等,代理安西将军;皇帝下诏,官复原职。任命辅国将军庾怿为豫州刺史,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诸军事,假节,镇守芜湖。
【华杉讲透】
陶侃所论,就是博弈论,博弈思维。一个大博弈,可能套着若干小博弈,或者触发新博弈,你要了解分析各层博弈的各个参与方,他们会做出什么举动。一般人只看到敌我之间的博弈,陶侃则看到自己内部人和周边蛮夷之间的博弈。晋军驻防邾城,就触发了汉人和蛮夷之间的博弈。蛮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他们就会将小博弈扩大成大博弈,引入新的参与方——后赵。所以,驻防邾城,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庾亮一如既往,坚持蛮干,还没等陶侃担心的事情发生,马上就失败了。可惜损失了毛宝这样的猛将!
12 后赵王石虎对贵戚豪恣不法,深恶痛绝,于是擢升殿中御史李巨为御史中丞,特别宠爱信任他,中外肃然。石虎说:“朕听说良臣如猛虎,高步旷野而豺狼避路,果然!”
石虎任命抚军将军李农为使持节、监辽西、北平诸军事、征东将军、营州牧,镇守令支。李农率众三万与征北大将军张举攻燕国凡城。燕王慕容皝任命榼卢城城主悦绾为御难将军,给他士兵一千人,派他镇守凡城。后赵兵到,将吏皆恐,欲弃城逃走。悦绾说:“受命御寇,死生以之。况且凭城坚守,一可敌百,有敢妄言惑众者斩!”然后众人安定下来。悦绾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张举等攻了十几天,不能攻克,于是退兵。石虎因为辽西迫近燕境,数次遭到攻袭,于是将全部辽西百姓迁徙到冀州之南。
13 汉主李寿病重,罗恒、解思明又提议归降东晋;李寿不听。李演又上书劝谏;李寿怒,杀李演。
李寿时常向慕汉武帝刘彻、魏明帝曹叡的为人,耻于听闻父亲李骧(太傅)及堂兄李雄(武帝)的事迹,上书者不得谈论先世政教,自以为超过父兄。舍人杜袭作诗十篇,假托是应璩(曹魏时期的诗人)之作,以讽谏李寿。李寿回答说:“你送来的诗我读了,知道他什么意思。如果是今人所作,算是贤哲之话;如果古人所作,不过是死鬼的老生常谈罢了。”
李寿就是我们很多人的镜子,自以为伟大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却不知道自己连犯病都没犯出什么新花样,还是千百年来那几个老毛病。
李寿的病很常见,就是刚刚发达了,就瞧不起过去的自己,要和自己的过去切割。因为过去的自己太不上档次,现在要上档次。殊不知今天的家业,全是那些“不上档次”的做法建立的,而“上档次”,无非是走向败亡的出发台罢了。李寿要和父兄切割,就是对自己过去的自卑。而他向慕的汉武帝刘彻,是什么人呢?刘彻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含着玉玺出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足的时期,他的“档次”,千古第一,但是,他一生干了什么呢?在他死的时候,从朝廷到民间,全部破产,人囗减少一半,国家到了崩溃的边缘!以至于他那样骄横不可一世的人,也被逼下了《轮台罪己诏》,说自己“狂悖”,这就是他的丰功伟业。而《资治通鉴》对刘彻的盖棺论定,说他是有秦始皇的过错,只是没有亡国而已。
李寿学他什么呢?就是为所欲为吧,谁的话都不听,想打谁就打谁。
李寿不可能不知道刘彻的结局,他为什么还要向慕刘彻呢,又是一个老毛病,一点儿新意都没有,我称之为“两个不一样”:
这回不一样。
我和他们不一样。
实际上呢,每回都一样,每个人都一样。这回跟上回一样,我跟别人也一样。
认清“两个不一样”,认识到“两个一样”,我们就能看清好多事情,少犯好多错误。因为历史教训都在那里,而我们自己拒绝接受罢了。
病情一样,病理也一样,认为“这回不一样”,是一厢情愿,因为我们不希望它一样。认为“我跟他们不一样”,是过分高估自己,也没新意。
病情一样,病理一样,药方也应该一样吧?当然!就是一个老方子,而且不是什么偏方,都是家庭常备的常用药——以史为鉴,每日三省吾身,戒慎恐惧,日日改过。
这药,家家户户药箱里都有,只是我们不吃药,或者想起来的时候,勉强吃一粒,然后又停药了,停药就犯病。
药不能停,药不能换,药量不能减。记住这吃药三原则,算是医嘱。
14 燕王慕容皝认为自己这个“燕王”是自称的,不是朝廷钦命所封,心里有些缺憾,这年冬天,派长史刘翔、参军鞠运来献捷论功,并且说自己称燕王是权宜之计,并请朝廷约期大举,共同出兵平定中原。
慕容皝攻击高句丽,军队到了新城,高句丽王高钊乞请和解结盟,于是退兵。又派其子慕容恪、慕容霸攻击宇文部落的旁支。慕容霸年仅十三岁,勇冠三军。
15 张骏立辟雍(学校)、明堂(大会堂)以行礼。
16 十二月初七,后赵太保桃豹去世。
17 十二月十六日,任命骠骑将军、琅邪王司马岳为侍中、司徒。
18 汉国李奕入寇巴东,守将劳杨战败阵亡。
咸康六年(公元340年)
1 春,正月初一,都亭文康侯庾亮薨逝。朝廷任命护军将军、录尚书何充为中书令。十一日,任命南郡太守庾翼为都督江州、荆州、司州、雍州、梁州、益州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替代庾亮镇武昌。时人担心庾翼年轻(时年36岁),不能胜任其兄庾亮的位置。庾翼悉心为治,军政、民政严厉分明,数年之间,公私充实富足,人人都称赞他的才干。
2 正月十二日,任命左光禄大夫陆玩为侍中、司空。
3 宇文逸豆归猜忌流亡在宇文部落慕容翰的才名。慕容翰于是装疯,总是喝得大醉,随地大小便,或者披头散发,大喊大叫,又跪拜乞食。宇文部落举国都很轻贱他,不再将他列入看管名册,所以他能够自由行动,把山川地形,默记在心。
燕王慕容皝认为慕容翰当初并非叛国,而是因为兄弟之间的猜疑而出奔,虽在他国,时常秘密为燕国考虑,于是派商人王车到宇文部贸易,以观察慕容翰。慕容翰见到王车,不发一言,只是抚着胸口点头而已。慕容皝说:“慕容翰想回来了。”再派王车去迎接。慕容翰能拉开三石重的强弓,箭尤其长大,慕容皝为他制造趁手的强弓长箭,让王车把弓箭埋于道旁,秘密告诉慕容翰。二月,慕容翰偷得逸豆归名马,带着两个儿子,取了弓箭,逃归燕国。逸豆归派骁骑一百余人追捕。慕容翰对追兵说:“我客居贵国时间太久,想要回家,既然得以上马,没有再回去的理由。我之前装疯,是为了欺骗你们,我的武艺还在,你们不要逼我,自取死亡!”追兵轻视他,直突向前。慕容翰说:“我居住在贵国,心怀眷恋,不愿意杀你们。你们在离我一百步的地方,把刀插在地上,我弯弓射刀,如果一发而中,你们就回去,如果我射不中,你们再向前。”追兵解刀,插立在地上,慕容翰射出一箭,正中刀环,追骑惊散而走。
慕容皝听闻慕容翰到了,大喜,对他非常优厚。
4 二月十一日,太微星座旁出现孛星。
5 三月十九日,大赦。
6 汉军攻拔丹川,守将孟彦、刘齐、李秋战死。
7 代王什翼犍建都于云中郡盛乐宫。
8 后赵王石虎写信给汉主李寿,要和他联军入寇江南,约定平分江南土地。李寿大喜,派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出使后赵;龚壮进谏,李寿不听。李寿大修船舰,缮兵聚粮。秋,九月,任命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征集士卒七万多人为舟师,大阅兵于成都,鼓噪盈江;李寿登城观兵,有吞噬江南之志。解思明进谏:“我国小兵弱,江东险远,图之不易。”李寿于是下令群臣大议,分析出兵的利害关系。龚壮说:“陛下能与胡人通使,为什么不与晋国通使?胡人,是豺狼,如果灭晋之后,我们不得不北面侍奉他;如果与他争天下,则强弱不敌,危亡之势是很明显的了,虞、虢之事(晋献公向虞国借道伐虢,灭虢之后,回来路上又灭了虞国),就是现成的警戒,希望陛下仔细考虑。”群臣都同意龚壮的意见,叩头泣谏,李寿于是停止。士卒都高呼万岁。
9 后赵尚书令夔安去世。
10 后赵王石虎下令司州、冀州、青州、徐州、幽州、并州、雍州七州百姓,家里有五个男丁的征兵三人,四个男丁的征兵二人,加上邺城旧兵,满员为五十万,又造船一万艘,从黄河入海,运谷一千一百万斛到乐安城。迁徙辽西、北平、渔阳一万余户于兖州、豫州、雍州、洛州四州之地。自幽州以东至白狼,大兴屯田。搜括民间全部马匹,有敢私藏马者腰斩,一共得四万余匹。大阅兵于宛阳,准备攻击燕国。
燕王慕容皝对诸将说:“石虎自以为在乐安城重重防守,就可保证北边安全,蓟城南北必不防备,我们如果从小路出其不意,可以全部攻破。”冬,十月,慕容皝率诸军入自蠮螉塞袭击后赵,沿途戍将全部生擒,直抵蓟城。后赵幽州刺史石光拥兵数万,闭城不敢出战。燕兵进军击破武遂津,进入高阳,大军所至,焚烧后赵积聚,掳掠三万多家离去。石光因临敌懦弱被问责,征召回朝。
11 后赵王石虎任命秦公石韬为太尉,与太子石宣隔天轮流裁决尚书奏事,二人专断赏刑,不再向石虎汇报。司徒申钟进谏:“赏赐和刑罚,是人君之大权,不可以授之于他人。这是为了防微杜渐,消灭逆乱于未然。太子的职责在于照顾父皇的饮食,不应当参政;庶人石邃,当初就是因为干政而导致失败,覆车之辙,并不遥远。况且二人分权,很少有不惹祸的。爱他们而方式方法不对,恰恰是反而成了害他们了。”石虎不听。
中谒者令申扁聪慧伶俐,有宠于石虎,石宣也跟他亲昵,让他参与机密。石虎既然不管事,而石宣、石韬都好酗酒、打猎;于是除了拜官罢官、生杀予夺,全部由申扁决定,自九卿以下,路上看见申扁座车扬起的尘土,都望尘而拜。
太子詹事孙珍有眼病,向侍中崔约求药方。崔约戏弄他说:“撒泡尿上去就好了。”孙珍说:“眼睛上怎么撒尿?”崔约说:“你的眼窝那么深,正好装一泡尿。”孙珍怀恨在心,向石宣报告。石宣在兄弟中胡人特征最典型,眼窝最深,怒,诛杀崔约父子。于是公卿以下畏惧孙珍,路上遇见都不敢正眼相看。
燕公石斌在边州为督将,也喜好打猎,经常把城门钥匙带在身上,随时出入。征北将军张贺度每每劝谏,石斌怒,侮辱张贺度。石虎听闻,派主书礼仪持节监督。石斌直接杀了礼仪,又要杀张贺度,张贺度戒严自卫,飞驰向石虎报告。石虎派尚书张离率骑兵追上石斌,打了他三百鞭,免官回家,诛杀其亲信十余人。
权力、责任、待遇,在一个位置,正常来讲,这三样东西都是你的。石虎偷懒,只要待遇,享受生活,不想干活儿,不想承担责任,把权力交出去。石宣、石韬也一样偷懒,只要待遇,不要权力和责任,申扁就成了实际统治者。而申扁这样的统治者,他只要权力,不担责任。这样,整个国家就没人担责了。
作为一个领导者,授权是可以的,而且应该授权。但是,授权不等于放下责任。洛克菲勒认为:无论授权到何种程度,有一种东西你永远不能放下,就是责任!如果责任都放下了,就是退位。领导者常犯的错误是,以为授权了,就把责任也交出去了,而不知道自己要对部下的工作绩效负全部责任。
授权是为了成就他人,培养新的领导者,而不是自己当甩手掌柜。授权之后,领导者不仅要对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要承担教育培养被授权者的责任,并不比自己亲力亲为轻松。为了偷懒享受生活而授权,最后恐怕不仅不能享受生活,甚至都不能平安降落。
石虎授权,偷懒而已。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和自己的懒惰做斗争。
12 张骏派别驾马诜到后赵朝贡,但是上表言辞倨傲。后赵王石虎怒,要斩马诜。侍中石璞进谏说:“如今国家所当先铲除的,是晋国残余势力。河西僻陋之地,不足为意。今天斩了马诜,就必定要讨伐张骏,那兵力就一分为二,建康又延长了数年寿命。”石虎于是停止。石璞,是石苞的曾孙(石苞是西晋开国功臣)。
13 当初,汉将李闳被晋国俘虏,后来逃奔后赵,汉主李寿写信给后赵王石虎,请他送还李闳,信上称呼石虎为“赵王石君”。石虎不悦,把信交给朝臣讨论。中书监王波说:“如今李闳以死自誓说:‘如果能归骨于蜀,当纠帅宗族,归顺大赵王道教化。’如果他守信用,则不动一兵一卒,坐定梁州、益州;如果他不守信,也不过失去一个亡命之人,对赵国没有任何损失!李寿既然僭称帝号,如果我们下诏书给他,他也一定给我们下一道诏书,不如还是以书信的形式给他回复。”正好挹娄国献上楛木为箭杆、砮石为箭头的箭给后赵,王波建议转赠给汉国,说:“让他们知道远方的国家都已经归服我赵国。”石虎听从,遣送李闳归国,送给他厚礼。李闳到了成都,李寿下诏说:“羯人使者来到王庭,进贡他们的楛矢砮石。”石虎听闻之,怒,黜免王波的爵位,以平民身份仍领原职。
咸康七年(公元341年)
1 春,正月,燕王慕容皝派唐国内史阳裕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立宗庙、宫阙,命名为龙城。
2 二月初一,日食。
3 慕容皝的使节刘翔到了建康,皇帝接见,问候慕容皝平安。刘翔回答说:“臣受遣出发之日,燕王身穿朝服,拜送奏章。”
尚书诸葛恢,是刘翔的姐夫也,独自持有异议,认为:“夷狄相攻,中国之利。唯独名器,不可轻许。”于是对刘翔说:“假使慕容将军能除去石虎,无非是又一个石虎而已,朝廷有什么好处呢!”刘翔说:“寡妇犹知痛心国家之难。如今晋室危急,你的地位就如当年八元、八恺(舜举八元,用八恺,传说中古代十六位贤臣),就没有忧国之心吗?假使当初靡不能在鬲建立功绩,姬少康如何能让夏朝中兴!齐桓公、晋文公之战不能取胜,那我们今天都是夷狄子孙了。慕容将军枕戈待旦,志在殄灭凶逆,而你却以此邪惑之言,猜忌离间忠臣。四海之所以还未统一,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人罢了!”
刘翔在建康滞留了一年多,众议始终不决。
刘翔于是对中常侍彧弘说:“石虎拥有八州之地,甲兵百万,志在吞并江、汉,自索头部落(代国)、宇文部落等诸小国,无不臣服;唯独慕容将军翼戴天子,精贯白日,却不能获得朝廷的礼遇,我担心天下移心解体,没有人再心向南方了。当年公孙渊没有尺寸之益于吴,而吴主孙权还封他为燕王,加以九锡。如今慕容将军屡摧贼锋,威震秦、陇,石虎连连派出重使,说尽好话,赠以厚礼,要授他为曜威大将军、辽西王。慕容将军厌恶他不是正统,拒绝接受。如今朝廷反而矜惜虚名,沮丧压制忠顺之人,岂是社稷之长计!之后再后悔,恐怕也来不及了吧!”彧弘把他的话传给皇帝,皇帝也有意同意。正在这时,慕容皝上表称:“庾氏兄弟擅权召乱,宜加斥退,以安社稷。”又写信给庾冰,斥责他当国秉权,不能为国雪耻。庾冰很惧怕,而且慕容皝距离绝远,不能控制,于是与何充上奏,同意他的请求。
二月十六日,任命慕容皝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燕王,各种仪仗器物及法令典章,都给予特殊礼遇。又任命慕容皝世子慕容俊为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赐给军资器械以千万计。又封诸功臣一百余人。任命刘翔为代郡太守(虚职,此时代郡在后赵手里),封临泉乡侯,加员外散骑常侍。刘翔坚决推辞,不接受自己的封爵。
皇帝下诏,派兼大鸿胪郭悕持节,到棘城册命燕王,与刘翔等一起北上。公卿饯行于江上,刘翔对诸公说:“当年姬少康只有五百人,就灭了有穷氏,勾践凭借会稽一个郡,就消灭了强大的吴国。野草都应早日铲除,何况寇仇!如今石虎、李寿,志在相互吞噬,王师就算不能澄清北方,也当先收复巴、蜀。一旦石虎先入举事,吞并李寿,据地形之便,顺江而下,以临东南,虽有智者,也不能善后了。”中护军谢广说:“这正是我的心思!”
【华杉讲透】
一群无耻浑蛋,北方已丢失数十年,慕容皝主动来投,封他一个燕王,没有任何不同意的理由,他们居然坚决反对了一年之久!慕容皝要这个招牌来凝聚北方汉人,我们也正好支持他在石虎身后,如果石虎没有北顾之忧,他就要南下。有慕容皝在他身后,他就不敢轻举妄动。就算“远交近攻”之理,也该支持慕容皝。更何况北方汉人,比如慕容皝的使节刘翔,是真跟咱们一条心。
这个道理简单明显到了极点,简单到都不好意思分析,因为如果这样的事还需要动用智商,显得咱们智商闲着没正事干似的。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呢?
但是,他们就是要研究,就是要讨论,还有理有据,什么国家名器不可轻易给人云云,这是孔子的话,你还不好反对!
他们这是为什么呢?这首先是个管理心理学问题,本质不在于他们的观点,而在于他们的心理。对任何别人的提议,如果我同意,我就没有价值。我思故我在,思考之后我强烈反对,那么我就是一种强势的、重要的存在,我不能让国家犯错误!这是一种心理——反对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和满足感。
其次,就是我不能让你舒服,破坏他人的愉悦感,能给自己带来愉悦。
人最糟糕的品性,我称之为“找不同”,就像儿童玩的游戏,两张一模一样的图片,让你在其中找出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不管别人提议什么,他不找其中的价值,却在其中找不同,直到找到自己的不同“观点”,然后指出来。一旦会议开成了“找不同”的会议,就需要一个“明白人”做老板,才能识别其中的陷阱。
皇帝司马衍并非不明白,但是他不够强势,大臣们反对,他也就决定不了。
最后的解决方式很可耻,慕容皝对庾亮破口大骂,他就害怕了,害怕慕容皝撕破他的面皮,扯下他皇帝的新衣,他就屁滚尿流地答应了。这时候,他们之前反对的理由,都成了贱人的矫情。
4 三月初五,皇后杜氏崩逝。夏,四月初五,把恭皇后葬在兴平陵。
5 皇帝下诏,王公以下至底层平民,以现在所居地为籍贯,登记在白色户籍簿上。(北方流亡来的人,之前以为不久可以回北方,还登记原来的籍贯,现在不考虑北归了,就以现居地为籍贯,重新登记。但是,仍登记在白色户籍簿上,以区别于本地土著的黄色户籍簿。)
6 秋,七月,郭悕、刘翔等抵达燕国,燕王慕容皝任命刘翔为东夷护军、领大将军长史,以唐国内史阳裕为左司马,典书令李洪为右司马,中尉郑林为军咨祭酒。(刘翔当初坚决不接受晋朝颁给他的官爵,因为他只接受慕容皝对他的任命,以免生嫌疑。)
7 八月初一,东海哀王司马冲薨逝。
8 九月,代王拓跋什翼犍筑盛乐城于故城以南八里。
9 代王妃慕容氏去世。
10 冬,十月,匈奴刘虎入寇代国西部,代王拓跋什翼犍遣军逆击,大破刘虎军。
刘虎去世,儿子刘务桓继位,遣使求和于代,拓跋什翼犍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刘务桓又向后赵朝贡,后赵任命刘务桓为平北将军、左贤王。
11 后赵横海将军王华率舟师从海道袭击燕国安平,攻破城池。
12 燕王慕容皝任命慕容恪为渡辽将军,镇守平郭。自慕容翰、慕容仁之后,诸将中没有人能接替他们。等到慕容恪到平郭,抚慰旧人,怀柔新人,屡次击破高句丽兵,高句丽畏惧他,不敢入境。
13 十二月,兴平康伯陆玩薨逝。
14 汉主李寿任命太子李势领大将军、录尚书事。
当初,成主李雄以俭约宽惠得蜀人心。等到李闳、王嘏从邺城回来,盛赞邺城繁华,宫殿壮丽,并且说赵王石虎以刑杀御下,所以能控制境内。李寿很向慕,迁徙附近郡县家中有三个男丁以上的百姓,以充实成都人口,又大修宫室,制造器物珍玩。人有点小过错,就杀之以立威。左仆射蔡兴、右仆射李嶷都因为直谏而被处死。百姓疲于赋役,怨声载道,想要作乱的人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