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北魏南部尚书公孙邃、上谷公张倏率众与桓天生再次入寇舞阴,被南齐将领殷公愍击破;桓天生再次逃窜进入荒远地区。公孙邃,是公孙表的孙子。

北魏春夏大旱,代地尤其严重;加上牛又发生瘟疫,饿死了很多人。

六月二十九日,北魏主拓跋宏下诏,命内外之臣直言无隐,批评政治得失。齐州刺史韩麒麟上表,说:

“古代先贤哲王,储积九年的粮食;到了中古时代,亦推崇农业,贡献粮食的人,与斩敌者受到同样的封爵;努力耕田的人,与孝悌者得到同样的赏赐。如今京师民众,务农的不多,不靠耕田而生活的人,占三分之二。自从承平日久,又连年丰收,竞相炫富,养成了奢侈的风俗。贵富之家,孩童婢女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工商之族,奴仆差役都吃着山珍海味;而耕田的农夫连酒糟米糠都吃不饱,养蚕的妇女连蔽体的粗布衣裳都穿不全。所以耕田的人越来越少,田地开始荒芜;国库里的粮食布帛都空了,街市上却堆满了各种宝货;很多家庭缺衣短食,而道路上却满是衣着华丽的行人。人民饥寒的原因,就在于此。我认为,凡是珍异之物,都应该禁止,婚礼丧礼的规格,应该规定一个标准;劝课农桑,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余。往年校正户籍,租赋轻少。臣所管辖的齐州,所征收的赋税,仅仅勉强能供应官员俸禄,没有多余的可以输入国库,这样对人民虽然有利,但不可长久。万一发生战争,或遭天灾,恐怕对各方的需要,就没法供应。我建议:减少征收绢布,多收粮谷;丰年多有积蓄,荒年就可以放粮赈济。这正是把人民私有之谷,寄放在官府粮仓,官府有蓄积,则人民无荒年。”

秋,七月六日,北魏主拓跋宏下诏,命有司开仓赈济或借贷给灾民,还允许人民出关逃荒。并让使者登记名册,由百姓自己决定去留,所过之处,由地方政府供应粮食;所到之处,由当地三长赡养。

【华杉讲透】

重视储蓄是国人传统

韩麒麟所说的九年存粮,是指古代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每三年存一年的粮食,九年存三年,二十七年就存下九年,国家有九年存粮。俗话说:“家无三年积蓄不为家,国无九年存粮不为国。”这是中国人重视储蓄的传统。

至于禁止奢侈,每到有贫困现象的时候,都有禁止奢侈的议论。不过,也有不同的思想,就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管仲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侈靡》,提出应该鼓励富人奢侈消费,他说,最好是“雕柴画卵”。意思就是富人家烧柴做饭,也要先把每一根柴都雕刻了再烧;煮鸡蛋吃呢,也要先在鸡蛋上画上画再煮。这是最无用的奢侈消费了吧?那么谁来给他雕柴画卵呢?当然是穷人。于是,财富就从富人那儿转移到穷人那儿了。如果富人都节俭,穷人到哪里赚钱呢?

不过,管仲的思想没有成为主流。因为富人如果雕柴画卵,给他雕刻作画的人是赚到钱了,但是对其他穷人刺激太大了!

10 柔然伏名敦可汗残暴,部属侯医垔石洛候不断规谏,且劝他与北魏和亲。伏名敦怒,将侯医垔石洛候灭族,于是部众离心。八月,柔然入寇北魏边境,北魏任命尚书陆睿为都督,攻击柔然,大破之。陆睿,是陆丽之子。

当初,高车部落酋长阿伏至罗有部落十余万,是柔然的藩属。伏名敦入侵北魏,阿伏至罗进谏,不听。阿伏至罗怒,与堂弟穷奇率部落西走,至前部西北,自立为王。国人称他为“候娄匐勒”,就是天子的意思;称穷奇为“候倍”,意思是太子。二人非常亲睦,分部而立,阿伏至罗居北,穷奇居南。伏名敦追击,屡次被阿伏至罗击败,于是引众向东迁徙。

11 十月十九日,北魏下诏,撤销起部(掌营造及工匠)这一对民生没有益处的工程,又把宫中不事纺织的宫女放出宫。

冬,十一月二十六日,北魏又下诏撤销尚方锦绣、绫罗制作;不过,人民自己要制造的,任他们制造,不加禁止。当时,北魏长期和平无事,国府满盈,金银绸缎堆积如山。拓跋宏下诏,将御府中衣服珍宝、太官饮食用具、太仆(掌交通)舆轿车马乘具、内库弓箭刀枪的十分之八,以及皇宫外其他仓库的衣物、缯布、丝绵等不是供应国用的,拿出三分之二赏赐给百官,下至工匠、商人、衙役,更普及到六镇边防军人,京畿内的鳏、寡、孤、独、贫、病,都有赏赐。

12 北魏秘书令高祐、秘书丞李彪奏请改《国书》编年为纪、传、表、志,北魏主听从。高祐,是高允同一个祖父的堂弟。十二月,拓跋宏下诏,命李彪与著作郎崔光改修《国书》。崔光,是崔道固的堂孙。

北魏主拓跋宏问高祐:“怎样才能制止强盗?”高祐回答说:“当年,宋均树立德政,猛虎渡河而去(见公元64年记载);卓茂推行教化,连蝗虫都不入境(见公元25年记载)。何况盗贼不是野兽虫子,而是人,只要郡守、县令称职,治理教化有方,消除盗贼,不是什么难事。”

高祐又上疏说:“如今选拔官员,不看他治理工作的优劣,而只看他年资多少,这不是人尽其才的办法。应该停止这种做法,抛弃那些没有意义的年资,唯才是举,则为官之路自然清穆。过去有功劳的老臣,虽然年资很高,但并没有治理才能的,可以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任他治理一方;所谓王者,可以因私人理由赏赐给人钱财,不可因私人喜爱而给他官职。”皇帝拓跋宏很赞赏他的话。

高祐后来出任西兗州刺史,镇守滑台。他认为郡国都有学校,县、乡也应该有,于是下令,县设立讲学,乡设立小学。

永明六年(公元488年)

1 春,正月十五日,北魏下诏:“犯死刑者,如果父母、祖父母年老,又没有其他成人子孙,也没有穿一年丧服的亲戚的,奏报朝廷。”

2 当初,皇子、右卫将军萧子响被过继给豫章王萧嶷为子;萧嶷后来自己又生了儿子,上表仍留萧子响为世子。萧子响每次入朝,因为他的车马、衣服与其他兄弟不一样(他是亲王的世子,比皇子低一级),每每用拳头捶击车壁。皇帝听闻,下诏命他的车服与皇子相同。于是有司上奏,萧子响应该还归本宗。三月二十日,皇帝立萧子响为巴东王。

3 南齐角城戍将张蒲,在大雾掩护下,乘船到清水一带砍柴,秘密带入北魏兵。戍主皇甫仲贤察觉,率众拒战于城门中,仅能将其暂时击退。北魏步骑兵三千余人已杀到护城河外,淮阴军主王僧庆等引兵救援,北魏人才退走。

4 夏,四月,桓天生再次引北魏兵占领隔城,皇帝萧赜下诏,命游击将军、下邳人曹虎督诸军进讨。辅国将军朱公恩率军在前方侦察敌军伏兵,与桓天生游军遭遇,接战,击破桓天生军,于是进军包围隔城。桓天生引北魏兵步骑兵一万余人来战,曹虎奋击,大破北魏军,俘虏、斩首二千余人。第二天,曹虎攻克隔城,斩其襄城太守帛乌祝,又俘虏斩首二千余人。桓天生抛弃平氏城逃走。

5 南齐雍州刺史陈显达入侵北魏。四月五日,北魏派豫州刺史拓跋斤率军拒战。

6 四月十五日,北魏大赦。

7 四月十六日,北魏主前往灵泉池;四月十八日,前往方山;四月二十日,还宫。

8 北魏在醴阳筑城,被陈显达攻陷。

陈显达进攻沘阳,城中北魏将士皆欲出战,镇将韦珍说:“敌军初至,士气正锐,不可与之争锋,大家共同坚守,等敌人力攻疲弊,然后出击。”于是凭城拒战,十二天后,韦珍趁夜开门掩击,陈显达撤退。

9 五月十五日,南齐朝廷任命宕昌王梁弥承为河州、凉州二州刺史。

10 秋,七月十一日,北魏主前往灵泉池,再去方山;七月二十一日,还宫。

11 九月二十五日,皇帝萧赜前往琅琊城阅兵。

12 九月二十六日,北魏淮南靖王拓跋佗去世。北魏主拓跋宏正在皇家祖庙祭祀,刚呈献第一道祭品,接到消息,为之停止祭祀,前往临视,哀恸痛哭。

13 冬,十月十四日,立冬,南齐皇帝萧赜登临太极殿,第一次宣读历书。

14 闰十月十五日,南齐任命尚书仆射王奂为领军将军。

15 闰十月二十五日,北魏主前往灵泉池;闰十月二十七日,还宫。

16 十二月,柔然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人,献出伊吾城,投降北魏。

17 皇帝萧赜认为全国各地谷米布帛的价格已经太低了,采纳尚书右丞、江夏人李珪的建议,动用国库钱五千万及各州州库钱款,大量购买粮食。

18 西陵戍主杜元懿建言:“吴兴今年没有收成,而会稽五谷丰登,商旅往来,比常年增加一倍。西陵、牛埭(音di,意为堵水的土坝,在江河水流湍急、沿路险阻处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埭,借以收费。牛埭就是用牛挽船)的关税,按官府规定,每日三千五百钱;在我看来,每天可以增加一倍。再加上浦阳南北两个渡口、柳浦四个埭,请让我为官领摄一年,可以额外上缴四百余万钱。西陵就在我戍防的营地前面,就由驻军检税,并不耽误正常军事戒备。另外三个埭,我自会派心腹去。”

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会稽郡研究,会稽行事、吴郡人顾宪之认为:

“开始设立牛埭的本意,并不是为了逼迫商旅以取税,而是因为风浪凶险,为了救急,利于货物流通罢了。后来负责管理的人不能领悟其根本,各自要立功,甚至禁止其他道路通行,逼着人从牛埭经过,有的对没有货物的行人也强行收税。吴兴连年歉收,今年尤其严重,人民逃荒,前往丰收的地区就食,而埭司仍然向他们收税,甚至按照规定,不肯降低。如今正在商议减少旧有的标准,还未公布,就要格外加倍,这是什么政策?皇帝仁慈,体恤人民痛苦,要打开仓库,赈济粮食;而杜元懿幸灾乐祸,趁机谋利,更加重人民的痛苦。人而不仁,古今所恨!如果事情不像他说的那么顺利,收不上来那么多税,他惧怕被谴责,必定想方设法地到处侵夺,为政府招来怨恨。杜元懿禀性苛刻,过去已有明显事例;如果把一块地方交给他,无益于把羊交给狼,他所要举用的所谓心腹,不过是一些戴着人帽的饿虎罢了。《大学》说:‘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意思是说,与其有搜刮人民的官员,不如有偷盗国家财产的官员。因为偷盗公家,损失轻微,而搜刮人民,为害巨大。而且,我认为,所谓便宜之计,是既便于公,也宜于民。而我暗中观察,最近上疏中的所谓便宜之计,都没有在善用民力之外,能运用天道,竭尽地利;都是些现在不宜于民、将来不便于公的方案。名与实相反,有违政体。像这一类的事情,实在应该深刻留意省察。”

皇帝采纳他的意见,停止了这项动议。

【华杉讲透】

杜元懿的建议,说明他是想做“包税人”,既为皇帝“立功”,又自己发财。顾宪之的奏折,则说出了饥荒的原因。饥荒往往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农业看天吃饭,总有歉收甚至连年歉收的时候,但是,如果政府有国家储备粮食,就像前面韩麒麟说的九年之积,荒年开仓赈济就解决了。丰年的时候呢,就由国库购买粮食储备起来,就像皇帝萧赜下令做的那样。如果没有那么多储备粮食,问题通常也不是很大,因为一般不会全国歉收,无非是有的地方有水灾、旱灾,很难全国遭灾,受灾的地方百姓可以逃荒到丰收的地方就食,也能解决。

这一节就出现了一个怪现状,粮食丰收,价格跌到了谷底,却还有吴兴郡遭灾闹饥荒。有饥荒可以逃荒啊,这时候,杜元懿之流就出现了,他们才是饥荒的真正原因。

19 北魏主拓跋宏向群臣访求安民之术。秘书丞李彪亲启密奏,认为:

“豪贵之家,奢侈僭越过度,宅第、车马、衣服,应该给他们制定等级标准。

“又,国之兴亡,在于储君的善恶;储君的善恶,在教谕之得失。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曾经对群臣说:‘朕开始上学的时候,年纪尚幼,未能专心学习;即位之后,日理万机,又没有时间学习。今天想来。这不只是我的过错,也是老师不够勤勉。’尚书李訢脱下帽子谢罪。这是可以借鉴的近事。臣认为,应该按照古代前例,设立师傅之官,以训导太子。

“又,汉朝设置常平仓,在灾荒年赈济灾民(见公元前54年记载)。去年京师农作物歉收,把人民迁移到丰收地区,维持生活,既荒废了他们的营生,又要经过千里流离的困苦,才能到达。这实在是有损国体,为什么不预先设立储备粮仓,储存粮食,安抚人民,发放供给,岂不胜过驱督老弱,糊口于千里之外?应该在州郡正常赋税收入中拿出九分之二,京师全年开支剩余的部分也提取出来,用这些钱在各地设立官府衙门,丰年时采购粟米积之于仓,荒年时加两分利出售给百姓。如此,人民必定努力耕田以取官绢,积蓄钱财以取官粟。丰收年则一直积存,灾荒年则直接供应。数年之中,谷积而人足,就算有天灾,也造不成什么危害了。

“又,应该在黄河以南七州人中,根据门第家世,选拔人才,引令到京城,依照中州(代都)官员的任用程序,依次录用。如此,一可推广圣朝对新旧人民一视同仁之义,二可怀柔江、汉一带归附有道之情。

“又,父子兄弟,异体同气;有罪不连坐,这是君上之厚恩。而忧惧相连,应该是自然之恒理。但是,一些无情之人,父兄关在监狱里,子弟却面无惨惕之容;子弟逃避刑罚,父兄也没有愧疚之色,继续享受他们的荣华富贵,游从自若,车马衣冠,也不改变华丽的装饰;骨肉之恩,岂能如此凉薄?臣愚以为,父兄犯罪,应该令子弟素服肉袒,到宫门前请罪;子弟入狱,也要令父兄公开上奏,引咎辞职。如果他的职任确有必要,不宜批准的,慰勉留任。如此,足以敦促激励那些凉薄之人,让他们知耻。

“又,朝臣遇到父母去世的,请假回家安葬,假期满之后回来赴职(当时北魏还未实行三年之丧,只是给假期)。他们照样穿着锦绣衣服,坐着高大豪华的车辆,跟从帝王去郊庙祭祀;身佩宝玉,头垂帽穗,跟其他官员一起参加庆贺或赏赐的宴会。这样的行为,伤人子之道,亏天地之经。我认为,凡是遭祖父母、父母丧者,都要让他们服完三年丧期。如果离了他,工作就没人干的,则优旨慰喻,命他到任办事,但只负责大政方针、奏报陈述而已,国家的吉庆典礼,一律不让他参加。如果身负军职,有紧急军情,则可让他将白色丧服染黑,从军服役,这样虽然不合礼制,但也是应该做的。”

北魏主拓跋宏全部听从。由此公私丰足,虽然不时有水灾旱灾,但人民不再困穷。

【华杉讲透】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要尽早开始

拓跋濬的感叹,是恨自己年轻时读书太少!这让我深有同感。年轻时不知道读书有那么大的用处,也不知道工作时会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荒废了很多时间,好多该读的书没有读;年纪大了再补课,总之是到死也补不完了。

书籍是“人类总智慧”的集合,你有天大的才华,也大不过过去所有人的总和。所以,你在哪个领域耕耘,就应该首先学习掌握这个领域的人类总智慧,要早早立志,确定学习方向,才能有成果,有效率。

拓跋濬的感叹,又提醒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他批评李訢,说自己读书少,也不仅是自己的问题,老师也有责任!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知行合一的肺腑之言。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自制力,就要靠大人管束他,强迫他,盯着他,守着他学习,不能说两句就算了,要花时间在他身上。

20 北魏遣兵攻击百济,为百济所败。

【陈寿曰】

当时三韩(朝鲜半岛)有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中之一。据李延寿所说,先前是有一百家人渡海过去定居,其后强盛以立国,所以叫百济。

永明七年(公元489年)

1 春,正月七日,皇帝萧赜在南郊祭祀,大赦。

2 北魏主在南郊祭祀,开始使用“大驾”。

【华杉讲透】

大驾是皇帝出行最高规格的仪仗队,天子仪仗有三种,依次是大驾、法驾、小驾。大驾有公卿奉引,太仆卿、大将军同车陪坐,属车八十一辆,整个队伍有车一千辆,骑士一万人,旌旗招展,鼓吹喧天。大驾通常只在郊祀时使用。在史书中,我们看到亲王府迎立新君,说“备天子法驾”,在规格上较大驾有所减损。小驾则更减一等。

后来民间也说:“欢迎你大驾光临!”这是僭越了,因为“大驾”和“陛下”一样,本来是专指皇帝的。

3 正月十八日,临川献王萧映去世。

4 当初,皇帝萧赜任镇西长史时,主簿王晏因谄媚为萧赜所亲信,由此经常在萧赜府中。萧赜为太子时,王晏任中庶子(太子侍臣)。后来萧赜得罪于太祖萧道成,王晏马上称病,和萧赜疏远。等到萧赜即位,任命王晏为丹阳尹,对他的感情和信任仍跟过去一样,朝夕进见,议论朝事。豫章王萧嶷及王俭都对他放低姿态,曲意接近。

二月二十八日,萧赜任命王晏为江州刺史;王晏不愿外出,又留他为吏部尚书。

5 三月十一日,萧赜立皇子萧子岳为临贺王,萧子峻为广汉王,萧子琳为宣城王,萧子珉为义安王。

6 夏,四月四日,北魏主拓跋宏下诏:“在楼上散发救济品给百姓,竟然造成人马踩踏,多有伤毁;今后一律禁止,把所有救济物品,直接送给老病贫独者。”

7 四月十七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灵泉池,再去方山;四月十六日,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