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介最后引用了三个典故,一是楚囊,指楚国令尹芈囊,临死时吩咐继承人芈庚一定要兴筑首都郢都的城墙。二是卫鱼,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临死向卫灵公尸谏。三是刘向,西汉宗室,上书皇帝,指出大将军王凤的奸恶。

萧介道理讲得很明白,第一,侯景是狼子野心,跟吕布一样的人,不可信任。第二,他已经输光了,一个匹夫,没有任何价值,没理由再去扶持他。但是萧衍不听。为什么不听呢?这是一个心理学现象——人们会在他已经下注的地方继续下注,因为他不肯买单,总想让游戏继续下去,然后能翻本!

出了问题,买单止损就是智慧;想翻本就会输得精光。

5 正月二十七日,东魏大将军高澄到邺城朝见。

6 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赵贵为司空。

7 西魏皇孙出生,大赦。

8 二月,东魏诛杀其南兖州刺史石长宣,他是侯景的党羽;其余被侯景所胁迫跟从的,全部赦免。

9 东魏既得悬瓠、项城,全部收复旧境。大将军高澄数次送信给南梁,请求通好。南梁朝廷一直拒绝。高澄对贞阳侯萧渊明说:“先王与梁主和好,十有余年。我听说他礼佛的祷文也说:‘奉为魏主,并及先王。’这是梁主厚意。不要因为一朝失信,就带来纷纷扰扰,我知道,这并非梁主本心,只是侯景煽动而已,应该派出使者商讨。如果梁主不忘旧好,我也不敢违背先王的意愿,留在我们这里的贵国人士,现在就遣还,侯景的家属,也可以一起送去。”

萧渊明于是派省事夏侯僧辩带着奏章启禀皇帝,称:“勃海王(高澄)是弘厚长者,如果重新通好,可以让萧渊明回来。”皇帝看到奏章,流涕,于是与朝臣商议。右卫将军朱异、御史中丞张绾等都说:“平靖贼寇,休养百姓,确实是应该和平。”唯独司农卿傅岐说:“高澄有什么事需要和平呢?必定是设一个离间计,所以让贞阳侯派使者来,想要让侯景自疑。侯景心中不安,必然图谋祸乱。如果我们允许通好,正好堕入他的计中。”朱异等坚持说应该和平,皇帝也厌倦用兵,于是听从朱异的话,赐信给萧渊明说:“知道高大将军对你不薄,看了你的奏章,非常宽慰。我会另外派出使者,重敦邻睦友好。”

【华杉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