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康四年(公元338年)

1 春,正月,燕王慕容皝派都尉赵槃到后赵,请石虎指示出兵的日期。后赵王石虎将要攻击段辽,招募骁勇之士三万人,全部拜为龙腾中郎。这时段辽派段屈云袭击后赵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石虎于是任命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率水师十万人从漂渝津港口出海;又任命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率步骑兵七万为前锋以伐辽。

三月,赵槃回到棘城。燕王慕容皝引兵攻掠令支以北诸城。段辽准备追击。慕容翰说:“如今赵兵在南,当并力抵御,却反而去跟燕国战斗,燕王亲自率兵而来,其士卒精锐,万一失利,何以御南方之敌!”段兰怒道:“我之前就被你所误,以致成今日之患,我不会再中你的计了!”于是全军追击。慕容皝设埋伏等待,大破段兰兵,斩首数千级,掳掠五千户及畜产万计以归。

后赵王石虎进屯金台。支雄**,进入蓟县,段辽任命的渔阳、上谷、代郡等郡守都投降,取得四十多座城池。北平相阳裕率其百姓数千家登燕山以自固,诸将担心他成为后患,想要攻打。石虎说:“阳裕一个儒生,爱惜名节,耻于迎降而已,他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径直经过,抵达徐无。段辽因为弟弟段兰已败,不敢再战,率妻子儿女、宗族、豪门大户一千多家,放弃令支,奔密云山。临行,拉着慕容翰的手哭泣说:“不听您的话,以致自取败亡。我固然活该如此,只是害得您流离失所,深以为愧。”慕容翰向北投奔宇文氏。

段辽的左右长史刘群、卢谌、崔悦等封府库请降。石虎派将军郭太、麻秋率轻骑兵两万追段辽,追到密云山。俘虏段辽的母亲及妻子,斩首三千级。段辽单骑走险,派儿子乞特真奉奏章、献名马于后赵,石虎接受。

石虎进入令支宫,论功封赏各有等差。将段氏国民二万多户迁徙到司州、雍州、兖州、豫州四州;士大夫中有才干品行的,都擢升任用。阳裕到军门前投降。石虎责备他说:“你当初像奴仆强盗一样逃走,如今又以士人身份回来,岂是识知天命,知道没地方逃了吗?”阳裕说:“臣之前侍奉王浚,不能匡济;逃于段氏,又不能保全。如今陛下天网高张,笼络四海,幽州、冀州豪杰,无不望风而从,如果臣能与他们比肩而立,没有什么好羞愧的。是生是死,全听陛下裁决!”石虎听了很高兴,当即拜他为北平太守。

2 夏,四月初三,东晋任命慕容皝为征北大将军、幽州牧,领平州刺史。

3 成主李期骄虐日甚,多所诛杀,而且处死大臣之后,又没收其资财、妇女,因此大臣多不自安。汉王李寿一向贵重,有威名,李期及建宁王李越等都猜忌他。李寿惧怕自己不能免祸,每当该入朝的时候,常伪造边境军事文书,说有紧急军情,告辞北返,不入宫朝会。

当初,巴西士人龚壮,父亲、叔父都被李特所杀。龚壮欲报仇,多年都不脱下丧服。李寿数次以礼延聘他,龚壮都不接受。如今龚壮主动前往去见李寿,李寿密问龚壮,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龚壮说:“巴、蜀之民本来都是晋国之臣,您如果能发兵西取成都,称藩于晋,谁不争先为您奋臂前驱?如此则福流子孙,名垂不朽,岂止是逃脱今日之祸而已!”李寿同意,秘密与长史、略阳人罗恒,巴西人解思明计划攻打成都。

李期对此颇有耳闻,数次派许涪到李寿处,观察他的动静,又鸩杀李寿的养弟、安北将军李攸。李寿于是伪造妹夫任调来信,说李期要杀自己,其部众都相信。于是李寿率步兵、骑兵共一万多人从涪城攻袭成都,许诺攻陷之后,城中财物任由他们抢劫,任命其部将李弈为前锋。李期想不到李寿真会动手,起初没有布置防备。李寿的世子李势为翊军校尉,开城门放李寿军进城,于是攻克成都,屯兵于宫门。李期派侍中慰劳李寿。李寿上奏指控建宁王李越、景骞、田褒、姚华、许涪及征西将军李遐、将军李西等怀奸乱政,全部逮捕诛杀。李寿纵兵大肆抢掠,好几天才平定下来。李寿又矫太后任氏诏,废黜李期为邛都县公,幽禁在别的宫殿,追谥戾太子李班(咸和九年,为李期、李越所弑)为哀皇帝。

罗恒、解思明、李奕等劝李寿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称藩于晋,送邛都公李期于建康;任调及司马蔡兴、侍中李艳等则劝李寿自己称帝。李寿下令卜筮,巫师说:“可以当数年天子。”任调喜道:“能当一天也满足了,何况数年!”解思明曰:“数年天子,与百世诸侯相比如何?”李寿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汉,大赦,改年号为汉兴,以安车装满金银绸缎征召龚壮为太师。龚壮誓死不做官,李寿所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接受。李寿改立宗庙,追尊自己的父亲李骧为献皇帝,母亲昝氏为皇太后。立妃阎氏为皇后,世子李势为皇太子。将原来的皇家祭庙改为大成庙,各种制度,多有更改。任命董皎为相国,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任调为镇北将军、梁州刺史,李弈为西夷校尉,侄子李权为宁州刺史。公、卿、州牧、郡守,全部用自己的僚佐替换,成国时代的旧臣、近亲及当初流亡来巴蜀的六郡士人,都被疏远排斥。邛都公李期叹息说:“我本是天下之主,如今却沦落为一个小小的县公,生不如死!”五月,自缢而死。李寿给他谥号为幽公,以王礼安葬。

【华杉讲透】

李期处死大臣,却没收大臣的财产及女人为己有,你以为他在办案,其实是他看上了别人的财产和女人。所谓皇帝,与劫匪无异。李寿要夺取天子之位,以任由士兵抢劫成都居民为激励,都是坏人!

4 后赵王石虎认为燕王慕容皝没有前来与赵兵会师攻打段辽,而是自己抢夺利益,想要讨伐他。太史令赵揽进谏说:“星象显示,本年的星座正好守护燕国地区,必定师出无功。”石虎怒,鞭打赵揽。慕容皝听闻,动员戒备,又撤销六卿、纳言、常伯、冗骑常侍官。后赵戎卒数十万,燕人震恐。慕容皝对内史高诩曰:“怎么办?”回答说:“赵兵虽强,不足为忧,我们坚守城池,他们不会有什么作为。”

石虎向四方派出使节招降,燕国成周内史崔焘、居就县令游泓、武原县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响应投降,得三十六城。游泓,是游邃哥哥的儿子。冀阳流寓之士一起杀太守宋烛,投降后赵。宋烛,是宋晃的堂兄。营丘内史鲜于屈也遣使降赵。武宁县令、广平人孙兴晓谕吏民,一起逮捕鲜于屈,数落他的罪状,杀了他,闭城拒守。朝鲜县令、昌黎人孙泳率众抵御赵军。境内大姓王清等密谋响应石虎,孙泳将他逮捕斩首,同谋数百人惶怖请罪,孙泳赦免他们,和他们一起拒守。乐浪太守鞠彭因为境内全都叛变,选乡里壮士二百多人一起回到棘城。

五月初九,后赵兵进逼棘城。燕王慕容皝想要逃亡,帐下将慕舆根进谏说:“赵强我弱,大王一抬脚要走,则赵军的气势就成了,假使赵人组织动员我们的国民,兵强谷足,就不可战胜。我想赵人正巴不得大王如此,为什么要中他们的计策呢?如今固守坚城,其势百倍,就算他急攻,我们也能坚持,再观察形势变化,出击求利。如果大事不成,再走也不迟,为什么要望风而逃,做必亡之事呢!”慕容皝这才停止,但脸上还挂着恐惧的神色。玄菟太守、河间人刘佩说:“如今强寇在外,众心恟惧,事之安危,系于一人。大王此刻无法推卸责任,应当自强以激励将士,不宜示弱。事态紧急,请派我出击,就算没有大捷,也足以安定众心。”于是率敢死队,骑兵数百人出城冲击后赵兵,所向披靡,斩获而还,于是士气百倍。

慕容皝问计于封弈,回答说:“石虎凶虐已甚,人神共愤,祸败之至,随时灭亡!如今倾国远来,到我坚城之下,防守与进攻情势并不一样,攻难守易,他兵马虽强,也不能给我造成多大祸患;时间长了,他内部衅隙自生,我们只需坚守以待变而已。”慕容皝的心才安定下来。再有人劝说慕容皝投降,他就说:“我正要取天下,投什么降!”

后赵兵四面蚁附攀城攻击,慕舆根等昼夜力战,血战十余日,后赵兵不能攻克,五月十三日,后赵兵撤退。慕容皝派儿子慕容恪率骑兵二千人追击,赵兵大败,斩首三万余级。后赵诸军皆弃甲逃溃,唯独游击将军石闵一军得以全身而退。石闵的父亲石瞻,内黄人,本来姓冉,当年后赵主石勒破陈午,俘虏了他,命石虎收为养子。石闵骁勇善战,多策略。石虎很喜爱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孙子看待。

【华杉讲透】

慕容皝幸得有良将谋士,而他也能听话。慕舆根的判断非常准确。慕容皝只要一走,燕国所有人心都会抛弃他而投降石虎,他就成了在敌国逃亡,而不是在本国撤退,即刻会被擒。

刘佩出城攻击,不是为了打败敌人,兵法上叫“治气”,治理自己的士气。面对大敌,军心恐惧,赶紧出去打一个胜仗,大家就觉得敌人并非不可战胜,士气就上来了。否则,你要守城,保不住有的人就开小差,更糟糕的说不定还有人开城门投降。

封奕的计策呢,就是一个字:等!我们很困难,敌人也很困难,敌人的困难和我们一样多,甚至可能比我们还多。我们内部有问题,敌人内部的问题比我们还大。别看他现在好像占上风,等等看!只要我不死,就会等到变化。

结果呢,石虎攻城,只打了十几天就撤了。这是很奇怪了,怎么不还得打两个月?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粮食准备不足,或许内部有什么事情。这就是敌人的困难和我们一样多,甚至可能比我们还多的道理。赵兵一撤,慕容皝马上就追,石勒来了几十万大军,慕容皝这下子怎么又敢只派两千人就去追击呢?而且这两千人就杀得赵军丢盔弃甲,斩首三万,平均每人斩了十五颗人头,基本上不是打仗,是刽子手行刑了。这还是“治气”的道理,兵法上叫“击其惰归”。《孙子兵法》:“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早上出战的时候,士气高昂,到中午就疲了,懈怠了,晚上回营路上,则是暮气沉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赵兵几十万大军前来,燕国三十六城望风投降,这是赵军的锐气,燕君呢,连慕容皝都两腿打战,站不稳,要跑!等他打了十几天,没占到什么便宜,他们就很沮丧了,要回家了。回家路上,就是“昼气惰,暮气归”,慕容皝就击其惰归。骑兵一冲击,赵军无心恋战,指挥系统崩溃了,没有指挥,就已经不是军队了,不管是十万人还是一百万人,都只能排队给人家斩首,组织不起战斗,这就是三万人被斩的原因。石闵能够全师而退,就是因为他还能有指挥而已。

犯的都是最基本的错误,石虎如果能派石闵断后,设埋伏以待追兵,恐怕慕容恪还不一定能活着回去。兵法常识:军队最大的损失往往都不在会战的战场上,而是在撤退的路途中。石虎大概认为燕军不敢来追,就被追兵打乱了。这违背了兵法基本原则——《孙子兵法》:“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能认为敌人不会来,而是我始终有准备;不能认为敌人不会来进攻,而是我有准备,他攻不进来。慕容皝做到了让城池“不可攻”,而石虎却对燕军的追击毫无准备。他的用兵,也就不过如此了。所谓用兵如神,你打多少胜仗也不算什么,关键在于能始终不败。

石虎回到邺城,任命刘群为中书令,卢谌为中书侍郎。蒲洪以功劳拜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石闵对石虎说:“蒲洪雄俊,又得将士死力,他的儿子们都有非常之才,又掌握强兵五万,屯据京畿地区,应该秘密将他铲除,以安社稷。”石虎说:“我正要依靠他们父子以取吴、蜀,为什么要杀他!”对待蒲洪更加优厚。

燕王慕容皝分兵讨伐诸叛城,全部攻下。开拓疆境,一直到凡城。崔焘、常霸逃奔鄴城,封抽、宋晃、游泓投奔高句丽。慕容皝赏赐鞠彭、慕舆根等,而惩治诸叛变者,诛灭甚众;功曹刘翔为他们求情讲理,保全了不少人。

后赵兵攻棘城时,燕国右司马李洪的弟弟李普认为棘城必败,劝李洪逃走避祸。李洪说:“天道幽远,人事难知。况且我被委任,不宜轻动,以免后悔。”李普坚持劝说不已,李洪说:“你如果觉得自己看得准,就自己那么做。我受慕容氏大恩,道义上没有离去之理,当效死于此而已。”与李普流涕诀别。李普于是降后赵,跟从后赵军南归,死于丧乱。李洪由是以忠笃著名。

【华杉讲透】

面对生死存亡,君子当何以决策去留大计?一是“君子见几而作”,二是“唯义而已”。所谓“见几而作”,就是在事情发生的萌芽状态,只有一些细微的迹象,就即刻决策,该走就走。如果你走了,结果原来的国家或公司发展得很好,那你就接受你的判断错误。如果你走了,原来的国家乱了,或公司垮了,你就避开了祸患。所谓“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就是不会等到最后一刻、“实在不行了”再走,那时候晚了,就走不掉了。

“唯义而已”呢,就是已经大难临头了,该怎么办?这时候就是唯义而已,凭着大是大非的是非标准去做。什么叫“义”?《中庸章句》说:“义者,宜也。”该怎样就怎样,就像李洪说的,他深受慕容氏大恩,又有官职,担着责任,这时候于义而言,不该走。不该走,那就留下来,没什么好纠结的。

李洪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天道幽远,人事难知。”慕容氏一定会败吗?其实任何人都不知道!所以,这时候你不要“任其私智”,妄下判断。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毛病,成天高度关注国内外形势,做出各种判断,除了自己的事情不管,全世界他都管。而未来会怎样呢?未来不可预知,而且肯定和你的预测不一样!否则你岂不是成了世界首富了?

总结我们的“判断观”,两条:早做判断,少做判断。早做判断,是早点确定选择,然后一以贯之,求仁得仁。少做判断,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要随机应变,随机应变既是不义,也是狂妄,什么变都能应,你比老天还聪明吗?无非就是像李普一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划重点:什么事都想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种病,得治!你判断不了!不要趋利避害,只需凭着是非标准去做,一以贯之,按既定方针坚持,把结果交给命运。不要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是毒鸡汤,剧毒!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叫命运了。历史上英雄人物很多,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还没出现过。

后赵王石虎派渡辽将军曹伏率青州兵驻扎海岛,运谷米三百万斛供应;又以船三百艘运谷米三十万斛到高句丽,派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一万余在海滨屯田;又下令青州造船一千艘,准备再次攻打燕国。

5 后赵太子石宣率步骑兵二万人攻打朔方鲜卑斛摩头,击破,斩首四万多人。

6 冀州八郡发生大蝗灾,后赵司隶请将地方长官问罪。后赵王石虎说:“这是朕失败所致,却要委咎于地方长官,岂是天变而天子罪己之意!司隶平时没有什么诤言来佐助朕所没有做到的地方,而欲妄陷无辜,可以平民身份仍领原职!”

石虎派襄城公石涉归、上庸公石日归率众戍卫长安。二人告状,说镇西将军石广私树恩泽,潜谋不轨,石虎即刻将石广召到邺城,处死。

【华杉讲透】

注意这个罪名:“私树恩泽,潜谋不轨。”潜谋不轨是语焉不详,不知道密谋什么不轨之事,但“私树恩泽”是主要罪名,就是百姓不把恩情记在天子身上,而是记在他身上。如果身居高位,接近天子,却拥有美好的声誉,这是权力场上的大忌。所以当初萧何故意派家人侵夺民田,让举报信送到刘邦手里,毁坏自己的名誉,让刘邦放心。刘邦或许也对萧何没什么不放心,但是大家都说你好,他就不舒服,你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就心平气和了。石虎则远没有刘邦的胸怀,他根本懒得调查具体情况,直接就把石广杀了。

都知道功高震主,其实名高也震主,所以有“君子自污”之说,找点坏事来干,不要名誉,不要人格,一切恩情、美誉,都归于主上,千万不要让大家说我是好人。

私树恩泽是罪名,并不怪天子气量小,因为事情确实可能这么发展。战国时期,田氏夺了姜氏的齐国,就是靠私树恩泽,收买了全国人心。

7 五月十六日,东晋任命司徒王导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郗鉴为太尉,庾亮为司空。

六月,任命王导为丞相,撤销司徒官署,并入丞相府。

王导性情宽厚,委任的诸将如赵胤、贾宁等多不守法,大臣们深感忧虑。庾亮给郗鉴写信说:“主上自八九岁一直到成年,入则长于宫中妇人之手,出则唯有武官、小人陪伴,读书没人教他发音、断句,顾问未尝遇到正人君子。秦始皇搞愚民政策,天下犹知不可,更何况是要愚君呢!皇上已经成年,应该亲政。王导不稽首归政,还自居于师傅之尊,多养无赖之士;您与我并荷先帝托付之重,大奸不扫,何以见先帝于地下!”要与郗鉴联合起兵,废黜王导,郗鉴不听。

南蛮校尉陶称,是陶侃之子,把庾亮的密谋告诉王导。有人劝王导秘密为之准备,王导说:“吾与庾亮休戚与共,谣言止于智者,就算是像你说的那样,庾亮若来,我正好戴上平民头巾回家,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又写信给陶称说:“庾公是皇帝的舅舅,你要好好侍奉他!”征西参军孙盛秘密向庾亮进谏说:“王公常有超然世外之情怀,岂肯做这些凡人俗事!这一定是有佞邪之徒想要离间内外罢了。”庾亮这才停止。孙盛,是孙楚之孙。

当时庾亮虽然居外镇守,但遥掌朝廷之权,既据上流,又拥强兵,趋炎附势者归附他的很多。王导心中不平,遇到西风吹起尘土,就举扇自蔽,徐徐说:“庾亮的尘土污人!”

【华杉讲透】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庾亮之前激起苏峻叛乱,差点倾覆国家,现在他又要跟王导动刀兵。无法无天的不是王导,倒是他吧!

王导延聘江夏人李充为丞相掾。李充因为时俗崇尚浮虚,著《学箴》,认为:

老子说“绝仁弃义,人民就会恢复孝顺慈爱”,难道是说仁义之道断绝,然后孝慈才能产生?他是看到真正践行仁义的人少,而打着仁义招牌干坏事的人多;大多数人都想将责任推给圣人的提倡,把问题归咎于以往的事情。凡人只能看到表面,看不到本质,越是迷信事实,离本质越远。所以,我写作《学箴》以祛除其弊病。我认为:“虚名越彰显,大道越废弛;应该贬损的虚名,反而被推崇;应该推崇的大道,反而被抛弃。没有仁,万物就不能生长;没有义,就没有廉耻的标准。仁义不可远离,要除去的是那些伤害仁义的做法罢了。”

【华杉讲透】

这里有一句话:“逐迹逾笃,离本逾远。”越是笃信基于事实,离本质越远。为什么呢?因为“凡人见形者众,及道者鲜”。凡人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底层逻辑。看表面也是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同一面。

我们说实事求是,但是实事未必能求是,因为没有事实,只有认知。求是要靠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很少。

8 汉国李弈的堂兄、广汉太守李乾举报说,有大臣阴谋废立皇帝。秋,七月,汉主李寿让儿子李广与大臣们在前殿盟誓,改任李乾为汉嘉太守;任命李闳为荆州刺史,镇守巴郡。李闳,是李恭之子。

八月,蜀中久雨,百姓饥荒,又闹瘟疫,李寿命群臣极言政治得失。龚壮上密奏说:“陛下起兵之初,上指星辰,昭告天地,歃血盟众,说成功之后,举国向朝廷称藩,上天回应陛下的盟誓,人民也非常喜悦,于是大功告成。但是,可能是因为有人对之前的盟誓不了解,建议陛下权宜称帝。如今**雨百日不停,饥荒瘟疫并至,或许是上天警示陛下的缘故吧。愚以为,应该遵守之前的盟誓,推奉建康,朝廷必定不惜高爵重位以报答陛下大功;虽然降阶一等,而子孙无穷,永保福祚,不是很好吗?有人说,益州、梁州百姓归附朝廷,当然光荣,但是六郡(指当初李特率领流亡到蜀的外地人)人事的利益,就不好安排了。当初公孙述在蜀,是外地人当权,刘备在蜀,也是楚人显贵。等到吴汉、邓艾西上讨伐,举国屠灭,那时候又分什么本地人、外地人!参加讨论的人不懂得长固久安的根本,苟且爱惜自己的名位,认为刘禅灭亡之后,蜀国郡守、县令还不是照样官居原职?殊不知那是国家灭亡,君主更换,岂能与今日义举,主荣臣显相比!又有人说我要做法正(劝刘璋投降刘备)。我蒙陛下大恩,允许我闲居田野,至于荣华富贵,无论是来自汉还是晋,我都不要,我做什么法正呢!”李寿看了信,心中惭愧,秘而不宣。

9 九月,汉国仆射任颜谋反,被诛。任颜,是任太后的弟弟。汉主李寿借机诛杀成主李雄在世的全部儿子。

10 冬,十月,光禄勋颜含因年老退休。当时有人主张说:“王导是皇帝的师傅,名位隆重,百官见王导,应该行跪拜礼。”太常冯怀问颜含意见。颜含说:“王公虽然贵重,但并没有给予特殊礼仪的道理。跪拜之说,或许对你们合适,鄙人已经老了,不识时务。”之后对人说:“我听说,如果有攻伐之事,不会去问仁人的意见,之前冯怀问我一些妄佞之事,是觉得我也是歪门邪道的人吗!”郭璞曾经遇到颜含,主动要给他算命。颜含说:“寿命在天,禄位在人。修行自己而上天不给,那是命;执守正道而别人不知,那是性;我自有性命,不用麻烦蓍草龟甲来卜筮。”颜含退休二十多年,活到九十三岁去世。

11 代王拓跋翳槐的弟弟什翼犍在后赵做人质,拓跋翳槐病重,遗命诸酋长立什翼犍。翳槐去世,诸酋长梁盖等认为国家刚刚丧失国君,什翼犍离得远,未必回得来,等他回来,中间可能有变乱,谋议另立新君。而拓跋翳槐的二弟拓跋屈,刚猛多诈,不如三弟拓跋孤仁厚,于是一起杀拓跋屈而立拓跋孤。拓跋孤不接受,亲自到邺城迎接什翼犍,请求自己留下做人质。后赵王石虎嘉许他的忠义,把他两人都放回去。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于繁畤北,改年号为建国,把代国分一半给拓跋孤。

当初,代王拓跋猗卢去世后,国内多难,部落离散,拓跋氏渐渐衰落。拓跋什翼犍即位后,雄勇有智略,能修祖业,国人归附他,开始设置百官,分掌众务。任命代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开始制定反逆、杀人、奸盗等法律,号令明白,政事清简,没有逮捕、审讯、关押的麻烦,百姓都称便。于是东自[img align="bottom" alt="" class="rareFont" src="images/092541465883.jpg" /]貊,西及破落那,南距阴山,北尽沙漠,众人皆归服,有部众数十万人。

12 十二月,段辽自密云山遣使向后赵投降;中途又反悔,再遣使向燕国投降。

后赵王石虎派征东将军麻秋率众三万去迎接,嘱咐麻秋说:“受降如受敌,不可大意。”任命段辽的故臣、尚书左丞阳裕做麻秋的司马。

燕王慕容皝亲自率诸将军去迎接段辽,段辽秘密与燕国密谋倾覆后赵军。慕容皝派慕容恪在密云山埋伏精骑七千人,大败麻秋于三藏口,死者十分之六七。麻秋步行逃生,阳裕被燕军俘虏。

后赵将军、范阳人鲜于亮丢失了马匹,徒步沿山逃亡,精疲力竭,走不动了,停下来,端坐。燕兵包围他,喝令他起身。鲜于亮说:“我身是贵人,义不为小人所屈。你们能杀我,就赶快动手,不能杀,就走开!”鲜于亮仪观丰伟,声气雄厉,燕兵忌惮,不敢杀,向慕容皝报告。慕容皝送一匹马去,把他接过来,和他谈话,大为欣喜,任命为左常侍,把崔毖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慕容皝尽得段辽全部部众,待段辽以上宾之礼,任命阳裕为郎中令。

后赵王石虎听闻麻秋战败,怒,削夺其官职爵位。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

1 春,正月二十五日,大赦。

2 三月乙丑日(三月无此日),广州刺史邓岳率兵攻击汉国宁州,汉建宁太守孟彦逮捕其刺史霍彪,投降晋国。

3 征西将军庾亮想要恢复中原,上表举荐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襄阳;又表举自己的弟弟、临川太守庾怿监梁、雍二州诸军事,兼任梁州刺史,镇守魏兴;西阳太守庾翼为南蛮校尉,兼领南郡太守,镇守江陵;都假节。又请解除自己豫州刺史兼职,授给征虏将军毛宝。朝廷下诏,任命毛宝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率精兵一万人戍卫邾城。任命建威将军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入驻沔中。

陶称率二百人沿江而下,前往武昌,觐见庾亮,庾亮一向厌恶陶称轻浮狡猾,历数陶称前后罪恶,将他逮捕处斩。(陶称是陶侃之子,庾亮对陶侃余恨未消,陶称又向王导出卖庾亮,所以庾亮公报私仇。)后来,因为魏兴遥远而且危险,改命庾怿屯驻半洲;改调武昌太守陈嚣为梁州刺史,向汉中推进。(美差给自己家人,危险的地方让别人去。)派参军李松攻打汉国巴郡、江阳。

夏,四月,俘虏汉国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到建康。汉主李寿任命李弈为镇东将军,替代李闳镇守巴郡。

庾亮上疏说:“蜀国甚弱,而胡虏尚强,我想率十万大军移镇石城,分遣诸军,罗布长江、沔水,准备伐赵。”皇帝令群臣商议。丞相王导请批准。太尉郗鉴认为:“物资军费都不齐备,不可大举行动。”

太常蔡谟认为:“时有否泰,道有屈伸,时运时好时坏,道义有时能伸张,有时也只能委屈。如果不计敌我强弱,而轻举妄动,恐怕一天之内就灭亡了,还能建立什么功业!为今之计,不如修养威德,以待天时。天时可否,关键看胡虏之强弱,胡虏之强弱,关键看石虎的能力。自从石勒举事,石虎常为其爪牙,百战百胜,平定中原,所据之地,已跟曹魏时期相同。石勒死后,石虎挟持嗣君,诛杀将相;内难既平,又剪削外寇,一举而拔金墉,再战而擒石生。诛杀石聪,如同拾起地上的东西一样轻松;攻取郭权,如同折断一枝枯草一样容易,四境之内,没有丧失一尺土地。以此来看,石虎是有能呢,还是无能呢?有人说胡虏之前攻襄阳不能攻拔,就说他们无能。不看人家百战百胜,而以不拔一城为劣,就好像射击百发百中,就一箭没射中,就可以说他不会射箭吗?

“况且,攻打襄阳的石遇,只是一员偏将,而我军镇守襄阳的桓宣,则是主帅。石遇所争的,是疆场之土,利则进,不利则退,并不是什么势在必得的急务。如今,征西将军庾亮是我国重镇名贤,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亲自率领大军,想要席卷河南,那石虎一定也亲自率全国军队,来一决胜负,岂能以襄阳为比!如今庾亮要与石虎交战,他自以为比石生如何?如果要守城,城池之固又比金墉如何?要以沔水阻拦敌人,沔水又比长江如何?要抵御石虎,又比苏峻如何?(当初苏峻都挡不住,如今难道能挡住石虎?)以上种种,请详细比较。

“石生是一员猛将,拥有关中精兵,庾亮恐怕难以取胜。又,当年洛阳、关中皆举兵攻击石虎,如今此三镇(洛阳、关中及郭权的上邽)反为石虎所用;与之前相比,石虎今天的势力已是当年的两倍。石生当年不能战胜石虎一半的力量,而庾亮要对抗两倍力量的石虎,我很怀疑他的能力。苏峻之强不及石虎,沔水之险不及长江;当初长江都不能抵御苏峻,现在还能以沔水抵御石虎吗?又是一疑。

“当初祖逖在谯县城北种田,为防胡虏来攻,预先派军队屯驻防御。稻谷将熟的时候,胡虏果然来抢,军队在外围作战,老弱在内圈抢收,还多持火炬,一旦军队不能抵挡,就烧毁稻谷撤退。如此数年,竟然捞不到什么收成。而那个时候,胡虏只占据了河北而已,国土面积和现在相比,不过四分之一;祖逖对付不了这四分之一,庾亮还能对抗四倍的力量吗?这又是一疑。

“还有!以上分析,都是指庾亮攻到河南之后的情况,还没说行军道路的困难呢!自沔水以西,水急岸高,鱼贯逆流而上,军队首尾绵延一百里。如果胡虏没有宋襄公那样的仁义,等我们到齐了布好阵形才开战,而是中途袭击,我们又怎么办?如今王土与胡虏,一边是水乡,一边是陆地,地势不一样,生活习惯和战斗优势也不同;胡虏若来送死,我们敌之有余,如果我们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恐怕不是庙胜之算吧。”

朝议大多与蔡谟相同。皇帝于是下诏,不批准庾亮的移防计划。

【华杉讲透】

蔡谟所议精彩,可以做《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的教辅阅读材料。

孙子兵法的“计”,不是计谋,是计算,不是设计一个计谋如何打胜,而是计算一下有没有胜算,没有胜算就不能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发动战争,涉及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轻举妄动。蔡谟一条条计算下来,就是没有庙胜之算。庙胜,就是开战前在庙堂上计算能不能取胜。

怎么计算呢?《孙子兵法》里叫“五事七计”,五个方面,七个科目,来进行敌我对比计算。蔡谟基本上就是按这个来算的。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蔡谟主要比较了晋国国力不如赵国,庾亮为大将,不如石虎。而天时地利呢,敌人来,则我军占天时地利;我军去,则敌人占天时地利。所以算下来,没有胜算。

至于道义,“时有否泰,道有屈伸”。正义确实不应该缺席,但是正义特别爱迟到,迟到时间长了,一代人就过去了,你只能接受。正义这个迟到大王,迟到一两百年也是常事。

庾亮说陶称轻佻,他自己才是轻佻,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轻佻了。激起苏峻之叛是第一次,要举兵讨伐王导是第二次,这是第三次。而且他公报私仇杀陶称,又岂是能恢复中原的主帅气度?

这里王导的反应很奇怪,他居然赞成,这完全不符合他一贯的观点立场。我想他是知道大家反对,这事反正干不成,不如假意附和庾亮,这就符合他和稀泥的老油条做派了。

4 燕国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根、**寇将军慕舆埿袭击后赵辽西,俘虏一千余家而去。后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追击。慕容评等与之交战,斩下呼延晃、张支首级。

5 段辽谋反于燕,燕人杀段辽及其党与数十人,将段辽首级送到后赵。

6 五月,代王拓跋什翼犍会见诸酋长大人于参合陂,商议定都灅源川。什翼犍的母亲王氏说:“我们自先世以来,一直以迁徙为业。如今国家多难,如果筑城郭而居,一旦敌寇来攻,无处逃避。”于是停止计议。

代人对他国之民来依附者,都称为“乌桓人”,拓跋什翼犍将“乌桓人”分为二部,各置酋长以监管。弟弟拓跋孤监管北乌桓,儿子拓跋寔君监管南乌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