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荆州刺史、巴东王萧子响,有勇力,善骑射,好武事,自选武士六十人,都有胆量和才干;就任之后,经常在内宅设宴,以牛、酒犒劳他们。他又私作锦袍、红色短袄,打算运到蛮夷地区,交易武器。长史、高平人刘寅,司马、安定人席恭穆等联名上呈亲启密奏。皇帝下令调查。萧子响听说朝廷有钦差到,但是又没看见诏书,召刘寅、席恭穆及咨议参军江悆、典签吴修之、魏景渊等诘问,刘寅等秘而不言;吴修之说:“既然已经下了诏书,就应该斟酌情形,搪塞过去。”魏景渊说:“应该先自查自检。”萧子响大怒,逮捕刘寅等八人,就在后堂处死,并将经过奏报皇帝。皇帝想要赦免江悆,听闻皆已死,怒。八月二十七日,任命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

皇帝想要派淮南太守戴僧静将兵讨伐萧子响,戴僧静面奏说:“巴东王年少,长史逼迫太急,怒火上升,没有想到后果而已。天子的儿子,过失杀人,有什么大罪!朝廷忽然遣军西上,人情惶惧,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僧静不敢奉诏。”皇帝不回答,但内心很赞同他的话,于是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率宫廷禁卫数百人到江陵,检捕萧子响周围那些弄臣小人,嘱咐他们说:“子响若束手自归,可保全其性命。”又任命平南内史张欣泰为胡谐之副手。张欣泰对胡谐之说:“这次执行任务,得胜也没什么荣誉,失败就是奇耻。萧子响聚集的都是一群凶狡暴徒,那些人之所以为他所用,无非是被威逼裹挟,又有利益赏赐,如果没有这些,他们自己就崩溃了。如果我们在夏口驻扎军队,宣示祸福,可以不战而擒。”胡谐之不听。张欣泰,是张兴世之子。

胡谐之等到了江津,在燕尾洲构筑工事。萧子响白服登城,不断派出使者到胡谐之军营陈述,说:“天下岂有儿子造老子的反?我不是做贼,只是做事鲁莽。现在就单船还宫,受杀人之罪,何必筑城来捉我呢!”其他人都回避不说话,唯独尹略回答说:“谁跟你这叛父逆子说话!”萧子响唯有洒泪哭泣;于是杀牛,准备酒和食物,犒劳官军,尹略把牛和酒全部扔进长江。萧子响呼喊茹法亮;茹法亮疑畏,不肯前往。他又请求要看皇帝的传诏使者;茹法亮也不派使者去,并且逮捕了萧子响的使者。萧子响怒,派所养勇士收集府、州兵二千人,从灵溪西渡。萧子响自己与一百余人携带万钧强弩,乘夜进驻江堤上。第二天,府、州兵与朝廷军战,萧子响在堤上发弩射击,朝廷军大败;尹略死,胡谐之等单艇逃去。

皇帝又派丹阳尹萧顺之将兵继至,萧子响即日率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沿流奔赴建康。太子萧长懋一向对萧子响深有戒心,萧顺之从建康出发时,太子密谕萧顺之,让他早做处置,不要让萧子响回京。萧子响见到萧顺之,准备为自己申诉;萧顺之不许,就在射堂将他缢杀。

萧子响临死,写奏折给皇帝说:“臣罪逾山海,该受斧钺之刑。朝廷派胡谐之等人来,竟不肯宣示圣旨,便竖起战旗,进入渡口,在对城南岸筑城驻守。臣多次送去书信呼喊茹法亮,乞求白服相见;茹法亮始终不肯。群小惧怖,于是攻战,这是臣的罪。臣本月二十五日,束身投奔官军,希望能回到宫阙,就在家中逗留一月,由我自尽,这样可以让陛下没有杀子的恶名,我也免于逆父的谤言。既不能达成心愿,今天便走到生命尽头。临启哽塞,不知道再说什么!”

有司上奏,削除萧子响皇室籍贯,削除爵位和封地,改姓为蛸氏;其他牵连的罪犯,另行定罪。

过了很久,皇帝游华林园,看见一只猿猴跳起来把自己摔在地上,悲鸣不已,问左右怎么回事,回答说:“猿猴的儿子前日坠崖而死。”皇帝想起萧子响,呜咽流涕。茹法亮颇为皇帝所责怒,萧顺之惭愧恐惧,发病而死。豫章王萧嶷上表请收葬萧子响;皇帝不许,将萧子响追贬为鱼复侯。

萧子响之乱,各方镇纷纷指控萧子响为叛逆,兗州刺史垣荣祖说:“我们不能随便做这种指控,应该说:‘刘寅等辜负圣恩,逼迫巴东王,以至于此。’”皇帝醒悟后,认为垣荣祖的话有见识。

朝廷军焚烧江陵府舍,官曹文书,一时**尽。皇帝因为大司马记室、南阳人乐蔼多次担任荆州僚佐,所以引见他,问他西边的事。乐蔼应对敏捷翔实,皇帝喜悦,任命他为荆州治中,并下诏把修复州府的事交给他。乐蔼缮修廨舍数百区,很快完工,还没有征用百姓徭役,荆州对他一致称道。

【华杉讲透】

不要插手人家亲人间的事

有句古话,叫作“疏不间亲”,就是关系疏远的人不要掺和人家亲人之间的事,如果掺和,只能说好,不能说坏。比如别人父子兄弟不和,你只能劝好,不能站在某人一边说另一人坏。又比如夫妻闹离婚,你不能说该离!要是最后他没离,又跟妻子说你劝他离婚,那你跟这对夫妻关系就算完了。

皇帝父子之间的事,做臣子的,更是躲都来不及,所以张欣泰说“胜既无名,负成奇耻”,真不是什么好差事。但是,萧子响态度如此明确,胡谐之把他带回去交给皇帝处置就是了,这么简单的事,他却非要把萧子响逼反。毫无疑问,他是接受了太子密令,背后是太子要利用这机会铲除萧子响。后来有司上奏处置方案,居然要将萧子响改姓蛸氏,这背后都是太子对他的仇恨,否则何至于此?

至于朝廷军进了江陵城,竟然一把火烧了州府,“官曹文书,一时**尽”,这是欲盖弥彰、毁灭证据,毁灭什么证据呢?毁灭萧子响没有造反的证据。因为既然去调查,就要找到造反的证据,又因为知道找不到,才一把火烧了。

所以啊,臣子们不是夹在皇帝和巴东王中间,而是夹在皇帝、太子、巴东王三个人中间。站在巴东王一边吧,没必要;站在皇帝一边呢,“胜既无名,负成奇耻”;而执行太子旨意呢,就为未来的皇帝立了大功。他们的选择就很理性了。

最可怜的是萧顺之,太子要他杀人,他不敢不杀。但是他干了整个阴谋中最恶的一件事,又怕被皇帝查出来,弄了个惭愧恐惧,发病而死,这也是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