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北魏主拓跋宏打算亲自将兵入寇南齐。十二月三日,中外戒严。十二月十八日,下诏:“代都人民南迁到洛阳的,免除租赋三年。”相州刺史高闾上表称:“洛阳刚刚建都,曹虎既不肯送来人质,必无诚心,不宜轻举。”拓跋宏不听。

过了很久,曹虎的使节竟不再来,拓跋宏引公卿商议行留之计,公卿们有的认为应该停止,有的认为应该行动。拓跋宏说:“众人议论纷纷,我也不知道听谁的。如果一定要把是行动还是留下的利害关系分析清楚,应该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互相启发。任城王(拓跋澄)、镇南将军(李冲)为停止方,朕为行动方,其余诸公坐着听就行,谁有道理,就听谁的。”众人都说:“诺。”

镇南将军李冲说:“臣等正因为迁都草创,人们都想稍微安定下来;曹虎那边的情况又并不清楚,所以认为不宜轻动。”

拓跋宏说:“曹虎投降的虚实,确实不知。如果他是假的,朕巡抚淮河流域,访察民间疾苦,让他们知道君德之所在,有归心向北之志;如果投降是真的,我们不去及时接应,那就是错过了时机,辜负了归义者的诚意,败坏了朕的大战略。”

任城王拓跋澄说:“曹虎不送人质,使节又不再来,这明显是诈降。如今代都新迁之民,都有眷恋本土之心。扶老携幼,刚到洛阳,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可以居住,没有一罐谷米可供饮食。而且,冬天即将结束,春耕就要开始,正是‘百家房屋要修建’‘千亩田地要耕种’之时,而在这时候,驱使他们穿上铠甲,手执兵器,哭喊着冲向敌人的白刃,这并不是武王伐纣那样载歌载舞的行军啊!况且前锋诸军已经进发,并非没有接应。如果曹虎投降是真的,等平定樊城、汉水之后,陛下再乘銮舆顺势而下,也不算晚!如今率然轻举,上下疲劳;如果空行空返,恐怕挫损天威,长敌人志气,这不是恰当的策略。”

司空穆亮认为应该出兵,公卿都赞同。

拓跋澄对穆亮说:“你们在外之时,见到竖起战旗,发放盔甲,都有忧色,平常议论,也不愿南征,为什么当着皇帝的面,就说出这些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涉嫌欺佞,岂是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万一倾危,都是你们害的!”

李冲说:“任城王可谓忠于社稷。”

拓跋宏说:“任城王以听从朕的为佞,不听从朕者难道就必然是忠?小忠是大忠之贼,岂不就是这种情况?”

拓跋澄说:“臣愚暗,虽然只到小忠,关键是竭诚谋国;不知道什么才是大忠!”拓跋宏不从。

十二月十一日,大军从洛阳出发,任命北海王拓跋详为尚书仆射,负责洛阳留台留守事务;李冲兼仆射,同守洛阳。任命给事黄门侍郎崔休为左丞,赵郡王拓跋干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始平王拓跋勰率宗子军(皇家子弟军)宿卫左右。

崔休,是崔逞的玄孙。

十二月二十八日,北魏主拓跋宏抵达悬瓠。十二月二十九日,下诏命正向寿阳、钟离、马头挺进的军队将所俘获的男女都释放回南方。

曹虎果然不降。

【华杉讲透】

朝廷辩论,就是典型的忠奸之辩。忠臣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奸臣则是一切服务于个人得失,观察皇帝的意思,附和皇帝。人都喜欢跟自己意见一致的人,所以奸臣永远得到皇帝喜欢。附和甚至鼓励皇帝的错误意见,即便最终结果是错的,因为是皇帝带的头,也没有责任,而且和皇帝有患难之交的感情。一旦赌对了,那就是功臣,可以分享荣华富贵。

总之,忠臣有立场,有观点;奸臣没有立场,没有观点,一切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忠臣公忠体国,奸臣包赚不赔。

拓跋宏命卢渊攻打南阳。卢渊认为军中缺乏粮草,申请先攻赭阳,以取得叶县粮仓,拓跋宏同意。卢渊于是与征南大将军、城阳王拓跋鸾,安南将军李佐,荆州刺史韦珍共同攻打赭阳。

拓跋鸾,是拓跋长寿之子;李佐,是李宝之子。

南齐北襄城太守成公期闭城拒守。北魏代理征南将军薛真度驻军在沙堨,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新野太守刘思忌率军抵御。

56 之前,北魏主拓跋宏派中书监高闾整理古乐,不巧高闾外放为相州刺史。本年,高闾上表,举荐著作郎韩显宗、太乐祭酒公孙崇参与制定音律,拓跋宏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