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是天府之国四川一颗风采别具的明珠。成都平原上的小桥流水,物产丰饶,风景秀美这里有,却又多了一分成都平原上难得一见的山势起伏和雄峻。大邑文化积淀丰重,历史上名人辈出。“三军(长)九师(长)十八旅(长)”,一个时期,这里更是风云际会,将星如云。

其中,坐落在大邑腹心地带的古镇安仁最为集中典型。

大邑出的三个军长中的两个军长――刘文辉刘湘叔侄是安仁人。从民国初年、抗日战争到新中国解放这一重大多变历史时期,他们一直是四川、西南乃至全国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人物;纵横捭阖数十年,影响中国政坛甚至中国的走向。

他们叔侄都有最具光彩的时期。刘湘是个强烈地方主义者,更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1937年,在日寇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作为“四川王”的他,舍小我而就大我,以民族利益为重,不仅成了国民党军政大员中主张抗日的领军人物,而且主动请缨抗战。战端初开,他就竭天府之国竭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抗战。在完全不具备对日作战的条件下,他不顾一切地第一批就调动了两个集团军约20多万川军出川抗战。1937年深秋时分,北方已是水瘦山寒,寒风萧萧。身着夏装,短衣短裤,打绑腿,穿草鞋,身背斗笠和刀把上飘着一绺火焰般红缨的大刀,肩扛一只老掉牙的破步枪的川军,分三部份出川。一部翻越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秦岭,由陆路出川;一部出夔门,经“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涛拍岸,怪石嶙峋的长江三峡冒险,由水路出川;紧急开赴晋北前线和南京外围作战。还有一部份开赴上海,参加打得惊天动地的淞沪决战。抗战八年,四川出兵最多,贡献最大,牺牲最重。当时,平均十五个四川人中,就有一个在前线作战,故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在抗战最难苦的时期,四川单独一省支撑提供了全国财政的三分之一。

当时,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23集团军总司令的刘湘,不管不顾抱病上了前线。在险恶万端的政治环境、人为倾轧和强敌面前,他专心抗战。终因殚精竭虑,病入膏肓于抗战第二年溘然逝世,年仅48岁。实现了他的誓言:“抗战,力挽狂澜,不惜马革裹尸还!”他生命的最后时期豪壮而悲壮。

刘文辉在1949年冬的国共成都决战阶段,灵光闪现。期间,为了隐蔽自己,他特别从雅安到了成都,于虎穴龙潭中与蒋介石巧妙周旋,棋高一着。他团结联合了对蒋介石不满的川中实力派将领邓锡侯潘文华,并成了暗中反蒋领军人物。最终于生死一线间,刘邓潘先后潜离成都,在彭县隆兴寺毅然决然发动起义并发出起义通电。这就犹如在当时阴霾低垂的西南政治军事天空忽啦啦响起了一声春雷惊雷,由此引发连锁反响。倾刻间砸碎了蒋介石拨弄于手中“川西决战”的如意算盘,与大军压境的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让蒋介石不得不于惊慌失措间从成都凤凰山机场仓促起飞,就此飞离大陆,去了海峡对面的台湾。

为了浓墨重彩、艺术生动、全景式展现这些时期和活跃其间的刘文辉刘湘叔侄功过,我们邀请著名作家田闻一写作本书。田闻一是个擅长以巴蜀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写作对象,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实绩。他的《成都残梦》以及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连续推出的蜀中风云系列《成都巷战》《争霸四川》《川军出峡》等都深受好评,影响巨大,一版再版,而在他的好些作品中,刘文辉刘湘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像本书这样,让他们从家乡古镇安仁集中生发出去,尚属首次。

我们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引发进一步挖掘安仁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安仁人民的自豪感,从而激励安仁人民在大邑县委领导下,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取得更大成绩;为安仁这个中国第一博物馆城增光添彩。

成都安仁文博旅游发展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