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久
2008年10月,为创作长篇电视《焦裕禄》,我第一次踏上兰考大地。我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兰考,县城道路宽敞,楼房林立,沃野上泡桐成林,阡陌如织,没有了盐碱,更没有了沙丘。当时我想:这下当年的外景地就没法选了。
我下乡走了很多村子,当年焦裕禄树的自力更生除三害的红旗大队:秦寨、赵垛楼、双杨树,一进村就看见村村都有人家在盖新房。在双杨树村赶上了一场扬沙天气。那天风不小,足有七八级,我在村委会里同几位老村民座谈,村委会的廊道和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沙土。老人们说,这已经不算啥了,要放在当年,这么大的风扬起沙尘,不知要打毁多少庄稼。
我也参观了几家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以泡桐做原料的加工单位,产品多有出口。还有一家乐器厂,用桐木制做的乐器音色极美,诚为妙品。县委书记魏治功跟我说:兰考己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始进入这里。
更大的感受是,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一提起焦书记,人们还在落泪。在他的故乡山东博山,在他工作过的兰考、尉氏、洛矿(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工集团)……每一次采访中都有人泣不成声。那部剧本,我是流着眼泪完成的,写到动情处,一个人蒙上被子哭个痛快。剧本写完了,焦裕禄的女儿守云二姐来沧州看本子,她看了三天也哭了三天。剧本导演李文歧,称这个本子是“大孝之作”,他对演职人员说:“这是拍摄咱爹的片子!”
在兰考的日子,我最多去的地方是泡桐林,一个人走在林子里,抚摸那些有灵性的树木,我看到的全是当年焦裕禄行走在兰考大地的身影。我为剧本写下的插曲反映了我的心境:
当桐花开遍了大地,
栽树的人啊他在哪里?
遍野的烂漫,遍野的芳菲,
嫣红姹紫舞动春的旌旗。
啊啊啊,桐花,桐花,
谁在大地上写出了你的情采,
谁在人世间留住了你的美丽?
栽树的人没有离去没有离去,
他的身影融入遍地春光里。
当桐花开遍了大地,
栽树的人啊他在哪里?
清风在呼唤,流云在寻觅,
遍野花潮涌动深深的情意。
啊啊啊,桐花,桐花,
你为谁举起了太阳的花环?
你为谁传播着早春的消息?
栽树的人啊没有离去没有离去,
他的身影融入无限春光里。
在完成剧本的修改之后,我应河南文艺出版社之邀,开始写作长篇小说《焦裕禄》。出版社陈杰副主编、许华伟主任和编辑室的两位老师专程到沧州,来和我商谈小说创作之事,其间我又几次去郑州,与他们交流。这部小说一直是在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关注下完成的。
焦裕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公认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光辉榜样,中共历史上不朽的巨人。
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本书在挖掘焦裕禄精神内涵的同时注重了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虽然与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担负的任务不同,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焦裕禄精神依然是长青的。我们的时代一直没有停止对焦裕禄的呼唤。本书力求写出一个成长的焦裕禄。
我试图把这部长篇传记小说写成一部“男人书”。一个传奇的焦裕禄、一个坚忍的焦裕禄、一个英雄的焦裕禄、一个真实的焦裕禄、一个成长的焦裕禄,构成了这部作品最本质的文化底色。
我期待读者的批评。
在创作中,也得到了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兰考县政协,尉氏县政协、中信重工集团、中共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的帮助与支持,并致谢忱。
201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