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日本政府派出了藤原清河大使为第十次遣唐使,他们在返回日本之前,向唐玄宗正式提出聘请鉴真去日本传戒的要求。藤原清河还亲自到扬州拜访鉴真,向他发出邀请,这时候,扬州的僧侣仍然严密地监视着鉴真,不肯再让他去日本国。鉴真和日本使者只好约定在黄泗浦会合,在鉴真的弟子仁斡神师的帮助下,十一月的一天晚上,鉴真和他的弟子共24人,悄悄离开寺院,登上了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航行一个多月,十二月二十日顺利在秋妻屋浦(鹿儿岛南端)登陆,鉴真终于实现了多年东渡日本的夙愿。跟着他渡海东去的还有23名弟子,里面有三名尼僧和三名外国僧人,他们随身带去如来佛舍利三千粒,佛像、经书一批,还有其他一些珍贵物品,其中有王右军真迹行书一帖、王献之真迹行书一帖。
鉴真一行到达日本之后,受到日本朝野极热诚的欢迎。他在第二年的二月一日,由九州博多的太宰府到达难波(今大阪)港,唐僧崇道等人前往迎接。二月三日,大纳舍正二位朝臣藤原、仲麻吕遣使奉迎,又有名僧30多人前往拜谒。二月四日入首都奈良,圣武天皇派正四位下安宿王在罗城门外候迎慰劳。引入东大寺安顿。第二天,唐道璿律师、婆罗门菩提僧正前往慰问,日本宰相、右大臣、大纳言以下朝廷官员百余人亲去礼拜问讯,接着天皇又派正四位下朝臣吉备真备传达口诏:“大德和尚,远涉沧波,来投此国,诚符朕意,喜慰无喻。朕造此东大寺经十余年,欲立戒坛,传授戒律,自有此心,日夜不忘。今诸大德远来传戒,冥契朕心。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大和尚。”天皇即日又敕僧都良辨抄录了随来诸僧的名单,送入禁内,不日即敕授鉴真传灯大法师位。
当年四月,东大寺卢舍那殿前建起日本第一座戒坛,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授戒仪式,圣武天皇第一个登坛从鉴真大法师受菩萨戒。接着皇后、皇太子也登坛受戒。随后受戒的有沙弥证修440余人,还有80多位高僧自愿舍弃旧戒而接受大和尚重新受戒。后来在东大寺大佛殿的西边,移来圣武天皇受戒的坛土筑造了永久性的戒坛院。天皇把授戒传律的最高权限给予了鉴真,并确立了僧人受戒的新制度。日本天平宝字三年(759),鉴真大师又在天皇赐给他的田地上建立了唐招提寺,接收和供养四方来学戒律的人。从此以后,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资相传,“如一灯点燃百千灯”,律宗在日本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宗派,与大唐传去的三论、成实、俱舍、法相、华严诸宗并称“南都六宗”。
对于鉴真东渡,《唐大和尚东征传》中写到:“大和尚从天宝二载始,为传戒五度装束,渡海艰辛,虽被漂回,本愿不退。至第六渡过日本,三十六人总无常去,退心道俗二百余人,唯有大和尚、学问僧普照、天台僧思托,始终六渡。经逾十二年,遂果本愿,来传圣戒。方知济物慈悲,宿因深厚,不惜生命,所度极多。”
鉴真东渡传法,对日本佛教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传教大师最澄(767—822)就说:“远仰上宫太子,近凭过海和尚,建立此宗,报谢彼德。我国佛家弟子,谁忘二圣恩者哉。”由此可见,“过海和尚”鉴真在日本授戒传律,为日本天台宗的创立打下了重要基础。
其实,鉴真大师传到日本的,远不止是佛教的经论戒律。他和他的随从弟子们都是能文善诗、德才俱高的人,并且精于书画,巧于工艺,对日本艺术的发展和日本人学习汉字、汉文学都起了推动作用。唐招提寺的堂塔伽蓝及佛菩萨像,就是由他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的金堂是仿照中国盛唐时期的佛殿而设计的,造型极为精美,日本已把它列为“国宝”。金堂内供奉的三尊佛像,中央是卢舍那大佛坐像,高三米有余,为日本现存古代艺术品中最宏伟的贴金乾漆夹纻造像。大佛两侧是乾漆夹宝宁的药师如来和千手观音菩萨立像,丰丽多姿,明显具有盛唐风格。
鉴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他还颇通医学,尤其精于本草学。当时日本人医学水平不高,多不能辨认药物的真伪,天皇曾特下诏请鉴真辨认药物,他虽然看不见,可是用鼻子一闻便知。光明皇后患病,群医束手无策,鉴真进药石治疗,其病霍然而愈。根据日本医学史书的记载,现存东大寺正仓院的1200年前由大唐运往日本的药物中,有一部分就是鉴真带去的。
鉴真著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对日本医学和本草学的发展大有助益,因此他被日本人誉为“医术之祖”。可惜《鉴上人秘方》已经散失,但在九世纪末成书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有其录,并且在10世纪成书的《医心方》中,对鉴真的秘方仍有引用。日本江户时代(1606—1867)的药纸药袋上,印有鉴真的肖像,还有“开山鉴真大和尚传方奇效丸”一类的字样,可见他的医术在日本也有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奈良唐招提寺御影堂中的鉴真和尚乾漆夹纻彩色坐像,是他坐化前不久,弟子们模影后建造的,那圆满安坐的形象,祥和、沉静、坚毅而充满信心的神情,刻画着他毕生的经历和不朽的业绩。
他在日本不仅是弘法传教,更重要的是弘传中华民族当时的先进文化和文明的精神。鉴真在日本整整度过了10个春秋,为中日两国的友谊和两国科技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了。日本朋友将他葬在唐招提寺,并且世世代代纪念他。1980年,日本政府还特地把鉴真的坐像送回中国扬州“返乡探亲”,在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中增添了一段佳话。
点 评
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中,有一尊僧人的坐像,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被尊为日本的国宝,受到特别的保护,每年只开放三天,供人瞻仰。这尊坐像塑的就是中国著名的高僧鉴真。他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历尽艰辛,到日本传教的事迹,至今还在中日两国人民中传颂着。
大唐盛世,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中外文化交流也空前活跃。就在那个时候,有两位佛教大师应运而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这两位大师,一位是西游天竺取经的玄奘,另一位便是东渡扶桑传法的鉴真。
两位高僧,一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杰出典范,另一位是传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使者,这两位高僧的形象交互辉映,显示出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玄奘返回长安差不多一百年之后,鉴真决意东渡,虽多次出航受阻,身心备受折磨,以至双目失明,但仍然矢志不渝,经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踏平东海千重浪,把戒律经论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始祖,使日本佛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可以称赞玄奘是一个追本求源的优秀学者,但对于鉴真我们却不得不称其为“高尚的国际主义传道者”。
相关链接
鉴真小传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唐代扬州江阳县(今扬州市)人。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卒于唐广德元年(763)。
他遍游南北,广从名师,好学不倦,博学多能。不仅精于佛典,而且医药造诣也很深。他赴日传授医学和律宗(指佛教专守的戒律),是亲授中国医药而赴日的第一人,对日本的文化特别是医药学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日本人民称他为“过海大师”“医药初祖”“日本神农”和“药王”等。
他的一生精勤研读,谦虚谨慎。赞宁和尚对他的为人概括了八个字:“动必研几,曾无矜伐”。他在治学上,能处处虚心学习,走到哪里学到哪里,既从书本上学,也从实践中学,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鉴真大师一生对社会的教化有非常大的贡献,在中国弘法期间,曾行经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浙江、江苏等地。传授菩萨戒,不但净化了人心,而且也净化了社会。鉴真大师后来不幸失明,仍然到处讲律、授戒、建寺、造塔、修塔寺、救济贫民,广大的慈悲心与毅力,足为后世的楷模。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
鉴真对于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日本佛教的广泛流传和医学的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