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宗到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都是初唐诗坛很有才华的作家,“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四杰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隽,是初唐文坛新旧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
四杰不仅能诗善文,名扬海内,而且内容上相互呼应,有力地冲击了宫廷诗风。宫廷诗以上官仪为代表,所以又称“上官体”,风格精巧雅致、绮丽婉媚,内容多以宫廷生活为主。“初唐四杰”以独特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当时诗歌的风貌。他们的诗歌中,有的充满了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有的充满了悲苦之音。他们突破以往诗歌的局限,拓宽了诗歌的发展领域,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塞漠,容纳更加丰富的情感内容,让诗歌从达官贵人的独享品变为老百姓也能欣赏和驾驭的大众文化。
“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不仅表现为内容的拓展和充实,也表现为形式的创新和完善,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就创作方向而言,卢、骆喜欢作五、七言长篇;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
“初唐四杰”的创作实践,构成了唐诗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杜甫在谈到这几个初唐诗人时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从大处着眼,看到四杰的历史作用,确实很有眼光。
王勃为四杰之首,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王勃擅长五律、五绝,虽存篇幅不多,但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质朴。
其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将离别之情表现得乐观开朗,绝无哀伤缠绵之感;他的《滕王阁序》更是成为千古绝唱,气势雄伟,风格高昂,显示了诗文革新的初步成绩。
骆宾王的生活经历很丰富,少年从军,并且担任过低级的军官,他年轻时就擅写诗文,在四杰中他的诗最多。骆宾王也很擅长写七言诗歌,名作《帝京篇》在当时就已被称为绝唱。
杨炯曾任盈川县令,在初唐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最低。
他这个人比较自傲,自认为已经超过了王勃。杨炯的诗作以边塞征战诗最为著名,他的代表作《从军行》,格调激扬豪迈,充满爱国**。杨炯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既带有宫廷诗的烙印,又有与之抗衡的思想,成为唐初诗坛的一股新风。
卢照邻在四杰中身世最苦,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日子过得很不得意,心情烦闷而成疾。后因病辞去官职,隐居在太白山上,过着清苦的生活。晚年病势加重,卧床十余年,武则天曾多次下诏为其封官,他都没有就职。在不堪病痛折磨的情况下,意志力渐无,自投颍水而死,那年他才五十多岁。卢照邻的作品多为悲苦之音,读后使人伤感不已,他自号幽忧子,很能说明他的心境。幽忧是他生活的象征,也是他作品的象征。他的代表作《行路难》《长安古意》被称为初唐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