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期又出现了一大批诗文巨匠,其中有一位大文学家名叫韩愈(763—824),他在唐朝乃至中国古代文坛中的地位都是很高的。他提倡用西汉以前的文体写文章,反对当时流行的文体,当时沿袭南北朝时期的骈文体,讲究声律、对偶、用典,追求文辞的华美,但往往空洞无物,经常为了文体的工整,而改变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从隋朝时期就有人提出批评,反对用这种文体和文风。因为韩愈所提出的西汉文体距离中唐已经八百余年,所以人们把西汉时候的文体称为古文,把当时的文体称为近体文。韩愈顺应时代要求提倡的古文写法,很快得到了当时文人的支持,形成了一场规模壮阔的文化运动,后人称它为古文运动。韩愈是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又常常以昌黎(今辽宁义县一带)韩氏自称,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韩昌黎”。他主张写文章要有创造性,完全写出自己的见解,不模仿前人一言一句,宁可精,不可滥。他所倡导的古文,实际上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散文体。韩愈作文,十分重视用词造句的恰当和流畅,要求做到文从字顺,与当时的文体背道而驰。

他用新散文体先后写出了三百多篇政论、书信、传记、序言和墓志。这些文章都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技巧,从形式到内容都洋溢着全新的精神面貌。他的散文大多气势磅礴,情感充沛,文字精练,语言生动。其中有很多文章、警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现在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这些寓意深刻的经典话语,到今天还常常被人们引用在各个领域。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散文大师,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且排名第一。韩愈一生为人品行端正,对人一贯讲真话,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他25岁就开始做官,但在政治上的成就不大,由于清正廉洁,得罪了权贵,后来几次遭到贬谪,还有一次差点儿丢掉了性命。

和韩愈同时代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773—819)也是一位倡导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两人关系密切,在当时享有同样的盛名,在文学史上地位也几乎相当。柳宗元从小就很聪明,也很勤奋,博览群书,21岁考取了进士。他有很强的政治抱负,积极参加了永贞革新的活动,在这次革新中,谋划了很多有积极意义的政治主张。永贞革新最后因宦官破坏导致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一带)司马,后来又被派到更远的柳州去当刺史,最后在那里结束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

他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柳宗元接触了很多社会下层的人民,了解了他们的疾苦,对当时残害人民的苛政、对社会的黑暗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写了不少优秀的文章加以揭露,如《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他还擅长写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他不仅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写了清奇秀丽的自然景色,而且把自己的遭遇和悲愤感情寄托在山水之中,成为历代山水散文的杰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人们称他柳河东,因为他当过柳州刺史,又称他柳柳州。这类称呼,在古代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唐王朝在诗歌文化上的造诣,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唐王朝的这批诗人,把诗歌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为后人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在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诗歌巨匠,不管是在盛世太平的“贞观之治”,还是在唐朝末年的动乱时代,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颇高的诗人。诗歌在唐王朝被分为多个流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还有以王昌龄、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这些不同流派的发展,把唐王朝的诗歌文化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