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其著作《论空气、水和环境》里这样写道:“在人民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而被专制统治所支配的地方,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军事力量,这样的民族仅仅是在表面上善战罢了……因为一旦人们的灵魂遭到奴役,对于让自己承担风险去增强别人力量,他们显然不乐意抛弃一切去执行这样的任务。相比之下,独立的人民是在为自己而非他人的利益冒险,因此他们愿意并且渴望直面危险,因为他们自己能享有胜利的奖赏。因此,制度的设计,对军队能够展现出的勇气来说意义重大。”

这才是战争胜利力量的根本源泉。美国历史学家维克托·汉森认为:“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终结、日本社会的毁灭和军国主义的名誉扫地,阻碍这个国家全面接受西式议会民主及其一切伴生物的百年路障最终被搬开了。战后引入的立宪政府带来了土地的再分配、媒体自由、抗议自由、妇女解放。”在过去的世纪里,严格的等级制度、个人对天皇神性的崇拜与完全服从,让我们发现,最终决定日本政策的是一小部分军国主义者的狂妄想法——他们既不需要日本人民的批准或者参考意见,也不需要告知日本人民。在这样的制度下,人民的一切权利或许变得都不重要,很多时候,“一头神牛会比一个人的生命重要;皇帝相比普通人就是不可侵犯的存在;一个人一生的目标或许就是为了一场宗教朝圣;在战争中,为了一个精神领袖,战士们时常需要发起自杀性的冲锋来证明忠诚;一名战士还必须冒着他(她)的生命危险,只为救出皇帝的相片……”

这种力量当然是强大的,却又是相当脆弱的,一旦民众觉醒,神性力量就会坍塌。不过,对沉浸在军国主义的那部分日本人来说,在他们觉醒之前,不会认为在这场世界大战中失败的根源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下的神性崇拜。

基于这样的特质重新审视1942年的中途岛之战,我们会探究出更为深刻的内容和要义。毋庸置疑的是,中途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之一,它也像两年后的莱特湾海战一样,具备最为纷繁复杂、最具决定性的战争属性。

中途岛海战已经过去许多年,今天,我们将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关于这场战争的相关文献、论述可参阅艾迪·鲍尔《断刀:从珍珠港到中途岛》,渊田美津雄、奥宫正武《中途岛海战》,堀越二郎、奥宫正武《零战》,约翰·托兰《日本帝国的衰亡》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堀越二郎、奥宫正武的《零战》存有诸多不实之处,但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会窥测到日本看待这场战争的诸多心理,以及相关意识形态。

2

毫不夸张地说,中途岛海战的战区范围极广,超过2500平方千米。这场海战见证了日本海上力量的强大,其间有“航母对中途岛的进攻,航母间的鱼雷和俯冲轰炸攻击,零式战机和美军岸基、舰载战机的空中格斗,潜艇的鱼雷攻击和驱逐舰的反潜攻击”,当然,还有“日本战列舰与重型巡洋舰希望与美军航母和巡洋舰展开炮战的徒劳努力”。

日本帝国舰队出动的第一周,即1942年6月的第一周,这支舰队是抱有必胜心理的。如果我们站在观战的视角会发现,无论是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还是在海面与水底,那些充满神性崇拜的军人正充满热情并努力地战斗着。当然,这并不奇怪。就在上一场震惊世界的海上胜利(指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威名已经让这些军人几近疯狂。现在,作为日军成功奇袭珍珠港的设计师,山本海军大将再次出征。他在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攻势中集结了近200艘战舰,里面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运输舰,总计吨位超过150万吨。它们由超过10万名水兵和飞行员操纵,还有20名海军将领指挥。需要说明的是,仅仅在中途岛战场上就有86艘战舰参战。

对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萨拉米斯或勒班陀海战。就参战人员数量而言,日美舰队的交战规模接近东西方之间在萨拉米斯或勒班陀的大战。前者约30万~40万人,后者15万~25万人。这样的规模实属罕见,“直到两年后美国人在莱特湾海战中组建出一支更为庞大也更为致命的大舰队为止,驶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是海战历史上规模最大、实力也最为强劲的舰队”。

就参战人员的素质来看,“‘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都是日本最优秀的飞行员”,可谓是出动了帝国顶尖的精英。另外,整支大舰队拥有接近700架舰载与岸基飞机,仅仅在中途岛附近就有300余架。因此,日本人对这场具备重大战略意义的战事充满了信心,并将中途岛海战看作是更为宏大的作战行动的序曲。

一旦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他们将实施一系列的行动:1942年7月初派出航母部队进攻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位于南太平洋,距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岸1500千米处)和斐济(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这一地区的交通枢纽);7月底对悉尼和盟军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基地展开轰炸;8月初集结整支舰队对夏威夷实施毁灭性打击。预计到1942年早秋即可完成这一系列的战事行动。

按照山本的战略构想,在马汉主义的指导下,随着对中途岛的占领——在美军不知所措、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起闪电般攻势——就能取得珍珠港那样的胜利。美国人失去中途岛,意味着很快就会丧失在太平洋上的所有基地。换句话说,这就切断了美军通往澳大利亚的补给线,而太平洋舰队也将最终沉没。到那时,美国一定会争取以谈判取得和平。至此,日本就能确认对亚洲的绝对控制,并在太平洋上划出美国的明确影响力界线。

这一宏大构想抛开其他不说,至少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行。结果,4月18日的突发事件让日本人更迫不及待地想实施这项计划——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接连失利,出现了士气低落的现象,为了提升士气,打击骄横的日本军阀,1942年4月18日,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海军中将的特混舰队,掩护詹姆斯·哈罗德·杜立德(James Harold Doolittle)中校率领的从航母上起飞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名古屋、神户、横滨、神奈川和横须贺等地进行轰炸。这次轰炸让日本死伤302人,约90座厂房建筑被炸毁,“龙凤”号航母被炸伤——而且日本统帅部也确信在这重要时刻,日本必须加速执行在太平洋上扫除美军的夏季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山本的计划存在诸多错误。首先是计划过分复杂、缺乏协调性;其次是目标太多,既要征服中途岛,然后占据阿留申群岛西部的一些岛屿,还要歼灭美军航母舰队;最重要的是日本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想要这些有时会互相冲突的目标一起实现可谓大而无当。然而,日本人还是这样去做了:他们将舰队至少分为五个互不连续的机动部队,每个机动部队自身又有诸多从属部分。这就导致显而易见的弊端出现——这些部队过于分散,互相之间常常毫无联系,结果日军从未能在任何一个地方集中兵力,发挥他们的数量优势。

按照美国历史学家维克托·汉森的描述:“在理想状况下,山本的舰队会在作战之初派出超过15艘潜艇进入中途岛以东,尽早探测出从夏威夷或西海岸赶来的美军舰队的航线。潜艇能够为海上搜索飞机提供燃料,也能够预先告知主力舰队正在接近的敌军舰队的规模与数量,而后向开进中的敌军主力舰射出鱼雷。但由于美军对日军整个攻击模式的优秀情报工作,几乎所有潜艇都来得太晚了,它们未能向山本提供任何关于美军开进的消息。在海战初期的多数时间里,它们都落到了美军舰队大部分战舰的后方,对美军事实上已经远离中途岛、等待日军航母来临的消息毫无知觉。”这种致命的错误是由情报缺失导致的,就像德国人在日德兰海战前,因“马格德堡”号失事而泄露密码一样,它将深深影响到战局。

即便如此,日本还取得了所谓的战果。由细萱戊子郎海军中将287率领的舰队加上北方部队成功地占领了阿留申群岛。这支联合部队包括2艘航母、6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6艘潜艇、其他各类舰船和2500名陆军。占领中途岛即便未给日军带来任何战略上的优势,但起码表面上能够让日军进攻夏威夷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但是,出动规模不小的联合部队占据距离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都极为遥远的白令海(太平洋沿岸最北的边缘海,海区呈三角形。南隔阿留申群岛与太平洋相联。1728年丹麦船长白令航行到此海域,因而得名)上的寒冷小岛有何意义呢?岛上毫无工业及战略物资,更让人诧异的是,那里只驻扎了少数美军部队,日本人却如此兴师动众。

针对中途岛本身,日本人的作战计划则充斥着想当然的味道。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288率领的第一机动部队将通过“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和“苍龙”号航母上的飞机,以反复出击的方式轰炸、削弱中途岛防御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机动部队还将得到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的支援,日本人可谓下足了本。

当这一战果出现后,田中赖三海军少将289则指挥12艘运输舰和3艘驱逐舰搭载5000名士兵登陆中途岛。在占领该岛后,如果占领军感受到美军舰队的入侵威胁,或者说想实施战略行动,军部会派出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290率领的4艘重型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提供火力支援。为确保万无一失,前来增援的还会有近藤信竹海军中将291的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4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1艘轻型航母。这样的部署看起来非常周密,环环相扣,但这都是建立在日本设想的美国海军迟迟不能抵达战场的前提下。因此,这样的部署注定幼稚可笑——没有考虑到美国舰队的机动性。日本人甚至认为愚蠢的美国海军还会不顾一切地进攻相继出现的诱饵船,然后被更为庞大也更为致命的帝国航母和战列舰逐一痛击。

在上述行动实现后,藤田类太郎少将的水上飞机母舰部队会及时出发,用2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小战舰占领附近面积狭小的库雷(Cooley)岛,以期建立水上飞机基地,对中途岛进行侦察,也利于攻击美军舰队。按照美国历史学家维克托·汉森的描述,日方认为“在海上交锋中,美军没有什么武器能够与日军重炮相比拟,要是美军航母失去了空中保护或是发现自己距离日军快速舰队过近的话,美军的武器库里将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日军战列舰炸毁美军战舰”。

日军舰队的核心力量则位于远离中途岛的北方。它由高须四郎海军中将292指挥,包括4艘战列舰、2艘轻型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这支核心力量还包括山本大将的3艘战列舰、1艘轻型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轻型航母。值得一提的是,山本大将的舰队里包含排水高达6.4万吨的“大和”号战列舰,配备有460毫米口径舰炮,射程在42千米开外。“这支位于北方的部队会掩护对阿留申群岛所展开的攻击的侧翼,要是美军在中途岛阻击日军入侵的话,理论上它还要赶往中途岛西南方向……在山本看来,他已经将海军部队打造成了环环相扣的铁链,这将捆住美军,阻止他们所有的西进行动,确保不再出现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状况。”

日军的这个计划极为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舰队部署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从而封锁北太平洋”。这个计划的可行处在于,“山本确保了他的北方部队或南方部队能够把数量上严重居于下风,正处于混乱当中的美军赶出来”。

然而,让山本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只付出了大约150架飞机,牺牲了307人的代价,就毁掉了山本歼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复杂计划。这也难怪被学者们所诟病了。

从海上作战的基本条件和战略方面来分析,我们会更加容易理解山本计划存在的诸多问题。

山本应该是分析到了在两个集群间漫长距离中的作战,作为数量处于劣势的一方,必然无法两者兼顾。换句话说,数量上居于劣势的美军是无法同时保护中途岛与阿留申群岛的。因此,山本计划让进攻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的部队,以及协同出击的战列舰和巡洋舰队在完成入侵的同时,他的战列舰和航母将作为“某种机动后备力量”存在,继而开赴美军展开反击的地点。

他甚至还认为,美国人会因为性格的缺陷,譬如胆小——之前在太平洋战事的接连失利导致——而不会在阿留申群岛与中途岛被占领之前露面。到了那时候,他们就会遭遇“从新近获得的基地上飞来的岸基轰炸机和不需要保护人员运输舰的日本舰载飞机”。

这当然不是天方夜谭——至少山本认为日本舰队“迄今为止尚未失败,在质量上也占有优势,因此击败实力较弱、经验也不足的美国舰队就无须合兵一处了”——这可能是当时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考虑到美国人的士气低沉,山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判断。

对日本人而言,“表面上的唯一问题是他们假定数量上远处于下风的美国人会自高自大、猝不及防,而不是降低姿态耐心等待”。南云中将在战斗前夜的敌情报告中总结称:“尽管敌军缺乏作战意志,他们还是可能令人满意地对我们的占领行动进程发起攻击。”因此,山本的错误点在于,他显然无法设想“此前已被击败的美国人能够预计到登陆中途岛,更不会想到他们也许能够率先集中3艘航母攻击南云麾下的日军航母部队。但美军在战舰和中途岛上都安装了雷达,中途岛事实上作为不沉的航母而存在”。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点之一。

按照美军在中途岛附近展开航母作战的方案,双方实力对比大致相当:4艘日本航母迎战3艘美国航母,后者得到了岛上的空中支援。对此,维克托·汉森这样分析道:“按照拿破仑的方式,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Chester Nimitz)293,会着手对付山本设下铁链的各个部分,逐一摧毁孤立链条,直到双方实力对比更为均衡。首先击沉日本舰队核心——航母,然后阻止战略上更为重要的中途岛登陆,最终在有必要的状况下对山本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展开空中打击。”

于是,山本计划的战略弊端就出现了。这是因为,“仅仅将这支庞大舰队集结起来进行部署,就意味着日本战舰需要离开母港大约2900千米,即便在抵达目的地后,一些战舰之间的距离可能还有1600千米之遥。如果要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话,这支庞大舰队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很难保持联系——考虑到日军这个笨拙计划的关键要素在于诱出美军数量上处于劣势的舰队,与此同时出动从南到北的优势兵力蜂拥而上,这个劣势就极其关键了”。294

3

美国人为了对付这支实力雄厚的日本舰队,只拼凑出3艘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受损的“约克城”号(在珊瑚海之战中被1颗炸弹命中,经维修后可航行)。为了阻止日军登陆或攻击,由罗伯特·艾尔弗雷德·西奥博尔德(Robert Alfred Theobald)海军少将率领的舰队将前往阿留申群岛,这支舰队规模不大,由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组成。因为部署的位置问题,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考虑到美军在夏威夷连一条可以部署到中途岛方向的战列舰都没有,尼米兹上将匆忙集结了他手上所有的战舰,在中途岛和珍珠港之间来回巡逻。它们包括了8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和9艘潜艇。

由于计划过于复杂,日本人运作起来相当不便。好在日本舰队在各级战舰上的庞大数量优势,以及日军经验丰富的官兵,这个计划本身并非一无是处。然而,正如我们在历史中看到的那样,美国人在作战和战后的关键阶段,各级士兵都表现得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敢于在具体作战中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

在美军中,当来自上级的命令相当模糊甚至根本不存在时,大部分人都不怕承担主动制定方针政策的责任。反观日本,帝国舰队中控制作战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社会固有的主流价值观与看法。来自军部的命令是神圣的,来自一些指挥官的命令也是神圣的,哪怕是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对此,维克托·汉森认为:“其结果是,美国人在计划执行出现失误时会当即予以更改,当正统攻击方式徒劳无功时便转而试验具有创新性的攻击方法——这与基督徒在勒班陀锯掉他们的撞角以增加火炮准确度,或科尔特斯派士兵前往火山口补充火药储备不无相似之处。”

许多时候,战场上的士兵具有能动性,前提是不严重缺乏纪律性,他们在战场上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现。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人,在这一方面明显逊色得多,他们因为尊奉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命令而白白葬送掉性命。

不过,这种可怕的“勇气”也让美军品尝到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