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报信士兵出示了巡抚腰牌后,姜文重随即不再有丝毫犹豫,当即率领运粮部队,调转方向,朝着山阴县行进。
身为杭州知府的肖海洋,则是接到了夏云另外的命令。
“知府大人,夏达人命你即刻在杭州就地征兵,兵源多多益善,同时调拨一批建筑工人和原材料,立即运往山阴县。”
报信士兵紧接着说道。
闻言,肖海洋挑了挑眉,这还是他第一次接到夏云征兵的命令。
显然,前线的局势并不怎么明朗。
“你速速赶回山阴县,告知巡抚大人,本官即刻安排建筑工人和建筑原材料,准备齐全之后,第一时间发往山阴县。”
思索片刻后,肖海洋点了点头
军国大事,他自然不敢有片刻耽误。
“是,大人!”
收到命令的报信士兵甚至没有来得及进入杭州城一步,便又匆匆骑上马,朝着山阴线火速返回。
肖海洋回到知府衙门后,迅速安排了建筑工人调拨事宜。
肖海洋隐约猜到,夏云应该是要扩建山阴县的城防工程。
但派遣建筑工人和运送建筑原材料,远远没有运送粮食那般简单,需要提前进行一番准备。
而在准备的期间,肖海洋又命人在全城张贴出了征兵告示,一切待遇和夏云此前的征兵告示一模一样。
短短半天时间里,整座杭州城内,迅速掀起了一轮入伍狂潮。
要知道上一次夏云在杭州城内征兵的时候,就吸引了不少人参军入伍。
并且那时候,夏云只招收了一万两千人左右,并没有继续多招。
这让一些错过了时间,想在夏云麾下效力的杭州百姓,内心懊悔不已。
眼见又一轮的征兵告示出来,成千上万的杭州百姓当即应征入伍,报名排起的长队站满了整条街道。
“钱师爷,在告示当中再加一条,杭州施工局所有工人一律不得应征入伍。”
在亲眼看到杭州百姓的入伍热情后,肖海洋内心浮现出一抹担忧。
他担心杭州施工局的工人们,也会选择参军入伍。
“好的,大人。”
“此前巡抚大人在讲武堂内留下的两千兵马,这次要不要一起送过去?
钱师爷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询问道。
“全部给大人送过去,若非前线战事吃紧,夏大人也不会让我们在杭州城内就地征兵。”
肖海洋说话间视线不自觉,看向东南沿海方向。
作为一名浙江官员,他是真不希望夏云这样的好官,出任何意外。
“是,大人!”
钱师爷再次点了点头。
……
却说山阴县内,自从夏云带兵进驻后,连续多日时间,始终风平浪静。
既不见前线倭寇入侵,也不见萧宗南有任何消息传来。
整个杭州城防军似乎就像被遗弃了一般,无人问津。
当然对夏云来说,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远离萧宗南,也就是远离了一道危险。
不过这几天以来,夏云一直在脑海当中思索,对方会如何陷害自己?
首先就是夏云已经想到的,对方会在押运粮草的途中做些手脚。
例如在他运往前线的二十万担粮草上做文章。
当日在军营大帐内,萧宗南不管不顾,直接将他接下粮草运送差事定义为了军令状。
当时的夏云虽然不置可否。
但现在随时回想起来,夏云总觉得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欺骗。
这也是他为什么亲自派遣姜文重运送粮食的原因。
好在他派出了有姜文重亲自押运,纵然萧宗南想在途中搞事情,也难以达到目的。
然而这种平静的时间并未持续多久。
这一日,接连有传信士兵到达了山阴县。
“报告大人,昨天半夜时分,倭寇再次集结大军,对望北城一带再度发起攻击,目前两军已经在大山防御阵线上展开厮杀。”
“报告大人最新消息,此次倭寇增兵数量为八万人,目前整个东南沿海地区,一共有倭寇二十五万左右!”
“包括大人,总督雷大人传来口信,命杭州城防军务必要守住山阴县,不得放过任何一个倭寇进入浙江内地。”
“另外总督大人还说,没有他亲自下的调兵手令,杭州城防军不得进举妄动。”
一名从望北城赶来的传信士兵,神色匆匆的说道。
闻言,夏云当即心领神会。
雷振宁之所以让他留守在山阴县内,不得轻举妄动,目的同样是为了避免萧宗南对他图谋不轨。
否则雷振宁也不会在书信当中,让夏云只听其一人的快马书信。
“……”
来自传信士兵的汇报,持续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
就连夏云也颇感到意外。
从一系列的汇报中,夏云了解到了目前望北城的形势。
此次倭寇重新聚集起二十五万大军,其中约有十万人的先锋部队,已经对望北城正式展开了攻击。
好在前段时间里,夏云曾在望北城周边地带,布置了防御阵地,这才没有让十万倭寇大军**,直接抵达望北城下。
不过倭寇突破防御阵线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在唯一让夏云感到担忧的,是那十三王爷萧宗南调兵遣将的能力。
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夏云对这十三王爷了解不多。
倘若对方在战场上昏招频出,那无疑就是在给倭寇大军机会。
“回去告诉总督大人,望北城一旦发生危机,立即传信于夏某。”
沉思片刻后,夏云缓缓抬起头,视线看向了跪在地上的报信士兵。
“大人放心!”
报信士兵当即应声领命。
时间一晃,转眼又是两天过去。
这两日时间里,姜文重率领运粮队伍紧赶慢赶,终于抵达了山阴县。
不过夏云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继续将粮草送往望北城。
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是夏云目前并不清楚望北城的局势,倘若目前望北城已经被倭寇围困,这批量是肯定无法送进城内。
二来则是夏云有意暂扣这批粮草,至少不能让粮草顺顺利利地落入萧宗南的手中。
按照夏云的构想,最好是十天给朝廷五十万大军供给一次粮草,如此一来萧宗南,偷鸡不成蚀把米。
反倒将五十万大军的生死命门,交到了他夏云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