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张炜完成了他的《九月寓言》。他在该书的后记“融入野地”中写道:“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九月寓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我拒绝这种无根无定的生活,我想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简单、真实和落定”,“安慰自己这颗成年人的心。”(第341页)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已在张承志、贾平凹、韩少功、顾城那里多次看到过几乎完全相同的说法(在这里,时间上的先后并不重要)。我们可以说,除个别作家外,90年代一切纯文学多少都是“寻根文学”。人们说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并存、流派纷呈,甚至无法归类。人们发明了多少词汇来给这个流派、那个“主义”命名。但我要说,当代文学的主流和实质便是寻根:寻回失落的童年,寻回远古的回忆,寻回数千年无变化的“原生态”,寻回人们既有的“本心”。这是当代作家们得以施展手脚的唯一话题,也是对他们的致命的束缚。苟有冲破这一束缚者,便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功臣。但这实在是太难了,非强弩善战之士不能为。

《九月寓言》的主题是写秋天的野地,写这块野地上田园诗一般的日常生活,写那个海滨农村朴实愚昧的村民,他们每日的基本资粮即烧胃的地瓜干,写这些地瓜进入肠胃、化作热力流进血管,烧得一伙男男女女在野地里**、打架、干活和寻衅。据说小村人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迁来这里,当地人称他们为“?鲅”,即一种有毒的海鱼,是由他们到达时喊叫“停吧停吧”而讹传下来的。因而小村人数代都与周围当地人处于相互隔绝状态,他们的姑娘从不外嫁。可是有一天,外面的工程师发现小村的地底下有丰富的煤矿,于是挨着小村建起了矿区;整个小村都被掏空了,小村一天天陷落,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也逐渐破坏了。小村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有的被毁了,既毁于传统也毁于矿区的**;有的在彷徨和观望;有的逃离了小村,远走高飞……正如当代其他寻根文学一样,张炜的小说也不可避免地带上无限的惋惜、伤感和迷惘的情调,与其说他在寻求一种真实、落定和安慰,不如说他在倾诉一种失落的哀伤。90年代纯文学大体上就是一种“挽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