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就是这样的女人——她能让仇者痛,也能让亲者快。

她自知之所以有今天,有一个人是不能忘记的,这个人就是张良。

她要像报仇那样,快意淋漓地报达对她有恩的人。可是,此时的张良,已经服食炼气,辟谷绝食,完全抛弃了人间俗事。吕后亲自登门,劝他进食,开导他说:“人生一世间如同白驹过隙,何至于自苦到这个地步呢?”张良驳不开吕后的面子,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关于张良的遁世,史学家认为与他青年时代就诵习《太公兵法》有关。《太公兵法》是张良从圯上老人手上得到的一部兵书。正是这部千古奇书,让张良成为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杰之士。《太公兵法》实有其书,收录于《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传统兵书《武经七书》之一,托名西周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所撰,实际上是战国时期齐国学者的作品。这是一部以军事为主,包括政治、哲学、品行修养内容的百科全书。它尤其倡导柔静之道,主张“柔而静”、“恭而敬”的修身处世方式。指出“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张良正是对其中强弱盈亏转化的辩证法有透辟的理解,才成为“上兴邦治国,下全功保身”的一个典范。同时,《太公兵法》最基本的一个观点是“取天下”必须以“利天下”为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张良正是受了这些思想的影响。

建国之初分封功臣时,刘邦给张良的封赏不算不重,让他“自择齐三万户”。他的封邑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三万户也是元功中最高的封赏,比论功第一的萧何多出了三倍——萧何食邑八千户,外加两千户额外封赏,共一万户。按常理说,张良得到如此厚的封赏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在兴汉功臣中,他是第一谋士,没有他一次次出奇不意的谋划、决策、调度,就不会有今天的大汉天下。可是张良谢绝了这份封赏,他对刘邦说:“我起之于下邳,与陛下您在留这个地方相会。这是上天给了我这次机遇。所以臣愿封留地足矣,不敢当三万户”。留县那地方与齐地相比,算是个贫困地区,而且全县人口不超过一万户。张良要求把自己封在那个地方,是因为当年在留县他遇到了刘邦,这个地方有特别的纪念意义。他要求把这个纪念地做为自己的封邑,看重的是君臣的情义。所以刘邦也非常感动啊,就把那个地方封赏给他了,封他做留侯。

现在我们看秦岭留坝县张良庙,有幅联语,谓:“送秦一椎,辞汉万户,”概括了他一生功业行藏。“送秦一椎”,是他早年投身革命的开始。“辞汉万户”是他功成名就后的大境界。

张良的“功成身退”,也是他的自保之道。从楚汉决战胜利到高祖十二年,也就是刘邦当皇帝的七年时间,兴汉元功三大主帅韩信、彭越、英布先后被处死,而且是“夷三族”,与刘邦情同手足的卢绾、樊哙也被疑忌,被缉辅,一生小心谨慎的萧何也难逃牢狱之灾,惟独张良却历尽劫波,泰然无恙,这是因为他懂得退身之道。另外,他得以全身的另外一个秘诀就是自己永远站在灯影里。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赞美张良的智慧,说“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后世人说,刘邦得天下,靠得是他手下的那帮子兄弟中“神仙”、“老虎”、“狗”,各类角色,一应俱全。这“神仙”,指的就是张良。从“盖世英雄”到“逍遥神仙”,张良进入了一个纵浪大化的境界。

刘邦敬重张良,吕后也把张良视为恩公。

在看望张良之后不久,吕后又将张良的次子张辟疆任为侍中,这是个重要职位,可以随侍皇帝左右,掌管朝廷机要。张辟疆年纪虽小,但颇有其父风格,处事机敏果断,足智多谋,他的这一特点不久就展现了出来,这是后话。吕后任用张辟疆,一是因为张良的爵位本应是留给他的长子张不疑来继承的,二是为了报答张良之恩。

对于那一班开国老臣,吕后则更多采取了“怀柔”政策,她心里很清楚,要巩固住自己的权位,平衡各派力量是第一要务。

而对刘邦任用的政治“少壮派”,她则采以了“打”和“拉”相结合的手段。对握有重权的,首先削减其权利。比如负责皇宫安全工作的王卫尉,也就是我们前边讲过的劝刘邦赦免萧何的那一位警备司令官,虽然他很有能力,在营救萧何出狱时也出过大力。但吕后还是把他的兵权削了,让营陵侯刘泽来取代他。这个刘泽是刘邦的一个堂兄弟,论起来把吕后叫阿嫂的,但他的妻子却是吕媭与樊哙的女儿。这样论起来又得把吕后称为姨妈,这辈份乱套了。重要的一点在于,有了这层关系,刘泽就不仅仅是皇族了,还应该算是外戚。所以吕后很信任他。

而其他的刘姓子弟,就没有刘泽这样的幸运了。

吕后的打击目标,很快转移到“诸刘”身上。

前边讲过,刘邦有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中,只有惠帝刘盈是吕后亲生,除去已经被缢杀的赵王刘如意,还有庶长子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健,再加上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刘邦侄子吴王刘濞,诸刘的力量不算不强大,将来这些人都会成为争天下的隐患。

恐怕诸侯王有变,吕后下令进一步加强首都长安的防务体系,并且在西北地区扩筑长城,防止匈奴入侵。

第二年十月,快过年了,楚王刘交、齐王刘肥等来到长安贺岁,朝见太后,吕后设宴招待。

刘盈因为刘肥是他的兄长,不让他叙君臣之礼,而按照家礼,让他坐在上首。吕后心里很不痛快。为什么呢?第一,她觉得当年刘邦对刘肥的分封过重,让她心里不舒服。刘盈虽是长子,但终因庶出,没被立为太子,刘邦觉得亏欠了这个大儿子不少。所以,在分封时就尽量多给他一些照顾。刘盈的封国齐国地盘是最大的,有七个郡,七十余座城池,民能齐言者皆属齐国,疆域是以方言区域划分的,会讲齐国方言的就是齐国人。这个待遇太优厚了。第二,她觉得刘肥这个人也是个“危险分子”。你看他连让都不让就坐下了,他是庶长子呀,比刘盈要大十来岁。如果将来有人鼓动他取皇帝之位以代之,他又会怎么样呢?

她借故离开宴席,暗中分咐一个贴身太监,去换了一壶有毒的酒,放在刘肥面前,让他敬酒。

刘盈看出这里似乎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他也斟了一杯酒,站起身,同刘肥一起向吕后敬酒。

吕后慌了,顾不上说什么,一把将刘盈手中的酒杯泼在地上。

经过了赵王如意事件,刘盈也学得机灵了,他连忙用眼色示意刘肥。刘肥有些会意,不敢再喝酒,假装不胜酒力,东倒西歪地辞谢而去。

回到行馆之后,刘肥就让人去打听刚才宴会上那一幕是怎么回事。当他得知吕后想用酒把他毒死之后,非常恐惶,就把陪同他来长安的幕僚们召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内史士(负责民政工作的高级官员)对他说:“太后只有皇帝和鲁元公主一双儿女,如今大王您享有七十余座城池,而公主的食邑只有几座城,如果大王能拿出一个郡的地盘来给公主做汤沐邑,太后一定很高兴,大王您呢,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消灾了”。

刘肥答应了。他能不答应吗?他知道如果吕后一翻脸,自己是无论如何也难完整地离开长安了。

在另有一个故事里,让刘肥献汤沐邑的主意,是一个刺客梁上柱为刘肥拨点的迷津。那个故事说,刘肥从酒宴上回到住地,失魂落魄,从此不敢离开行馆一步。吕后曾派了侄儿吕产的一位名叫梁上柱的家人去刺杀刘肥,有天半夜,刘肥听到外边有些动静,便开门察看,见一个人立在门外,口称:“小人梁上柱,有大事要和大王讲。”刘肥一见此人是个彪形大汉,一脸的凶神恶煞之相,心里明白了几分。他问:“深更半夜,你闯进来做什么?莫非是来刺杀我吗?”梁上柱说:“在下正是奉了太后之命,来取大王首级,只是小人知大王是仁德贤良之人,不忍动手。有几句话要和大王说。”刘肥出了一身冷汗,说:“那你就快说吧,不妨事。”梁上柱说:“时下大王已见疑于太后,处境十分危险了。既使能侥幸逃出京城,也难免会再遭暗算。”刘肥说:“壮士说得有理,可是我该怎么办呢?”梁上柱说:“大王您有封地七郡七十余城,为什么不献出一郡来给鲁元公主,你如果真这么做了,太后肯定会很兴,大王也就没有性命之虞了。在下自知难向太后复命,只有一死,惟望大王珍重!”说完就拔剑自刎了。刘肥依言,就献出一郡让鲁元公主做汤沐邑。

什么叫汤沐邑呢?周朝诸侯来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就叫汤沐邑。后来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也叫汤沐邑,取赋税供汤沐之具的意思。所谓让出一个郡来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就是给她一个郡,让她到时候来游玩,洗洗温泉啦,看看乡野风光啦,散散心啦,这个汤沐邑,一定会是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

刘肥让给鲁元公主的是哪个郡呢?是最为富庶、土地面积也最大的城阳郡。它的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山东莒县、沂南和蒙阴县东部这一带。当时有五万六千六百多户,二十万五千余人口。刘肥不但让出了这块膏腴之地,又上表请奉公主为齐国王太后。这里辈分又乱套了。长公主鲁元,是把刘肥叫哥哥的,哥哥把妹妹尊为“太后”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这一来,吕后果然乐了:算你小子还懂得进退,且放你一马。刘肥离开首都时,吕后亲自为他饯行。

刘肥吃了这一番惊吓,非同小可,想想自己差一丁点就把一条命丢在长安,后怕得浑身出冷汗,从此再也不敢去长安了。

吕后这一着,收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对于刘邦的这几个儿子,她最大的心病就是赵王如意和齐王刘肥,赵王如意被缢杀后,只有刘肥这块心病让她耿耿于怀了。刘肥拥有广阔的国土和精税的军队,又有曹参、傅宽这些老臣辅政,而且他本来就是刘邦的长子,他如果觊觎刘盈的皇位,将会是一件最危险的事情。现在这个一号危险分子被吓破了胆,她这一块心病自然就去掉了一半。

刘肥回到齐国,四年后就死了,吕后的另一半心病就彻底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