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西山里正式成立了。
各村都张贴出了石印的大字布告,布告上县长的署名是“顾永田”三个字。顾县长在布告里号召全县民众团结一致,有钱的出钱,大家出力,坚持抗战到底!顾县长告民众说:抗日民主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要为广大群众办事情,还说:今后要减免苛捐杂税,努力改善劳苦大众的生活,以利生产,以利抗战等等。
胡兰爷爷在街上听人们念了布告,喜滋滋地向家里人说:
“这可算遇上个好县长啦,今后只要能把捐税减免一些,这日子就好过了。”
大爷却不赞成爷爷的说法。他说:
“哪个县长上任不说几句好听的,都说是要替老百姓办事情,给民众谋福利。结果怎?哪个县长不刮地皮?哪个县长不是和财主们一个鼻孔出气?”
村里人们也是到处在议论布告上说的这些事情: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而更多的人则是疑疑惑惑——布告上的话倒说得入耳中听,可是谁知道能不能兑现呢?
不久,事实逐渐把人们的这些猜疑打消了。
抗日政府成立后,第一件好事就是改造村政权。县里派来了一些工作人员,发动群众民主选举村长,说要选那些积极抗日、敢做敢为,能替劳苦大众谋福利的人办村事。云周西的人们挑来选去,最后把玉莲二哥陈照德选成村长了。在改选闾长②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村政权组织形式仍沿用旧的闾、邻制:一村分为若干闾,设闾长;一闾分为若干邻,设邻长。每邻约管辖五六户人家。、邻长②的时候,胡兰家这一片的人,要选胡兰大爷当邻长,人们都觉得这是个正直人,一定会公道办事,决不会徇情舞弊。可是胡兰大爷坚决不干,他说:“我把话说到头里,就是把我选上,我也不干!”邻居们都知道他那个犟脾气,后来只好选了别人。
村政权改选以后,接着村里又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多少年来,村里办公事的都是穿着袍袍褂褂的财主们,如今一下子全换成了泥腿泥脚的庄户人。办公的地点还是村南的观音庙,不过这地方也变了。庙门口那两块写着“公所重地”、“闲人免进”的虎头牌早已摘掉,挂起了抗日村公所和各抗日团体的新牌子。从前,庄户人们除了缴粮纳税,平素没人来;如今这地方变成了热闹场所,整天有人出出进进。各抗日团体,都积极展开活动,到处在谈论抗日救亡的事情,村子里到处是抗日救亡的歌声。
这一年,真算是文水平川里的“黄金时代”,自从大象战斗以后,日军再没有敢出来扰害,地方上很平静。抗日政府又把一切苛捐杂税一笔勾销了,除了缴抗日救国公粮,什么花项也没有。而最叫老百姓开心的是废除了封建水规,浇地再不能由地主们独霸。这一年,不论贫富,家家的地都浇了。
这一年,庄稼长得出奇的好,高粱长得有一房高,谷穗长得有尺把长,绽开的棉花有拳头那么大……爷爷说,他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来也没遇到过这样的好年景——种什么,收什么。就连田头地畔上胡乱点种的老南瓜,都摘得堆了半房子。
粮食打得多,日子有了很大起色,前二年天灾人祸塌下的亏空全都补起来了。大娘做饭的时候,奶奶对米面卡得也不那么紧了。
快过旧历年的时候,奶奶还给胡兰姐妹俩一人做了一件黑布新棉衣。样子很时新,穿起来真漂亮。可惜她们只试了试,奶奶就包起来放到柜子里了。说要到过大年才让穿。这有什么法子呢?只好等过年时候穿吧。于是姐妹俩整天起来扳着指头算日子,老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恨不得一下子就能跳到大年初一。姐妹俩整天起来念叨那首描写年前准备过节的歌谣:
二十三,打发灶君老爷上了天。
二十四,擦抹扫舍几件事。
二十五,买下白菜胡萝卜。
二十六,割下几斤猪羊肉。
二十七,洗了衣服洗了足。
二十八,蒸完馍馍再把油糕炸。
二十九,提上瓶瓶打下酒。
三十,贴起对联捏下扁食(饺子)。
初一,清早起来拜节,
东一头,西一头,
花生枣子赚下两兜兜。
事实也真像歌谣所说的那样,一过腊月二十三,全家人都开始忙着过大年的准备工作了。虽然并不一定像歌谣排定的日程那样行动,可是这些事情都必须赶着在过大年以前办完,因此大人们特别显得忙碌。其实胡兰也不消闲,奶奶有意指使她学着做家务。今天要她擦窗户上的玻璃;明天要她擦箱、柜上的铜器;后天又要她擦神前的锡香炉、锡香筒、锡烛台……奶奶每逢指派她做一件活计,事先总要详详细细地教她一些具体办法。比方擦玻璃,奶奶告她说,先用湿布揩一遍,再用干布擦;要是玻璃上仍有云云雾雾擦不净,就用嘴呵几口气,然后再轻轻擦……再比方擦箱、柜上的铜器,奶奶告她说,先得用破湿布蘸上细炉灰,把铜锈擦掉,然后再用干布、废纸细细擦……奶奶是个操持家务的能手,不管做什么活计,她都有一套“操作规程”,就连扫地、倒洗脸水这些小事情,都有一定的做法。至于升火做饭、刷锅洗碗这些活,就更不要说了。偶尔大娘做饭时违背了“操作规程”,奶奶也会不满地说:“少家没教,连这么点活也做不了!”
胡兰向来对奶奶就很信服。奶奶对处理这些家务事确实也有经验,不管什么活计,照着奶奶教的办法做,总是又省工,又见效。胡兰愈信服奶奶,愈听从奶奶的话。奶奶也就愈喜欢她。
爱兰年岁还小,平素奶奶也不给她分派什么任务,可她见姐姐做什么,也要跟着做什么。她根本不管奶奶“颁布”的那些“操作规程”,而是任由自己想怎做就怎做。这小姑娘性子很别扭,谁的话也不听,结果总要出乱子。这回也一样,擦玻璃差点把玻璃打破;擦铜器不但没擦净,反而把油漆箱、柜都弄脏了。不让她擦吧,她偏要擦;让她擦吧,她又给你胡来,反而给姐姐添了不少麻烦。
胡兰知道奶奶对各样活计要求很严格,多少有一点马虎也交代不下去。其实胡兰做活也不爱马马虎虎应付差事,凡是她应承下做的事,总是要专心专意做好,不让别人挑出一点毛病来。连着几天,她只顾忙着擦那些器皿,也顾不上玩了,金香和玉莲来找了她两回,她都没出大门一步。她把每一块玻璃都擦得明光净亮,把每一件铜器、锡器都擦得能照见人。虽然把胳膊累得又酸又困,可是看着满屋子擦抹得亮堂堂地,心里觉得真痛快。而且更叫人开心的是,终于盼到了大年除夕——马上就要过大年了。
除夕下午,已显出了节日的气氛。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上贴起了鲜红的对联。每间住人的房子也都布置起来了,墙上钉着爷爷从集上买回来的新年画,窗上贴着奶奶剪下的红窗花。箱箱柜柜上、米缸面瓮上也都贴上了写着“福”字的红斗方……可真像个过年的样子,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胡兰姐妹俩,从来也没记得过过这样好的年,喜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晚上,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时候,爱兰喜欢地说道:
“要是天天过年就好了。”
一句话把大人们都逗得笑了。爷爷说:
“要是天天都过年,那就把大人们愁死啦。”
胡兰迷惑不解地问道:“为甚?过年不好?”
爷爷道:“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愁腊月。腊月里这三十天(遇小建是二十九天),难熬啊!”
爷爷长叹了一声,接着就说开了。
他说:除了一些财主富裕户,家家都是一踏进腊月门,就开始发上愁了:租要缴,账要还,印子钱(高利贷)要付利……一切债务都要清理。四处伸出手来要钱,不给哪头也过不去,窟窿多,补丁少,垒了东墙塌西墙,大人们怎能不愁呢?而且越临近大年,债主们催逼得越紧,一过腊月二十三,欠账户的日子更难熬,每日起来,要账的简直能踢塌门槛子。这时,债主们的脸子也比以前难看了,求情说好话都白费,不给现钱不起身。有些欠账户被逼得只好当衣物,卖家具,典房卖地,清理债务。到年除夕这一天,债主们催逼得更加凶狠:翻箱倒柜,端锅拆灶,上房揭瓦……各种逼债的手段都施展出来了。无力偿还债务的人家被逼得东藏西躲,寻死觅活,这样一直要闹腾到大年初一的黎明,甚时听到“接财神”的鞭炮响,债主们才“收兵回营”,欠账户也才能缓一口气。
胡兰听爷爷讲完,忙问道:
“也有人向咱家要账吗?”
爷爷说道:“往年间有啊!托祖宗的洪福,给留下几十亩地,咱们平素过日子又省吃俭用,到时候总算能还清。”
“金香家呢?”
“她家是债主。”爷爷说,“以往一进腊月,她爹就提着根铁丝扭成的棍子,到处收开烟账赌账了。”
大爷插嘴说:“不是我本家本户咒他,靠赌博卖大烟发财,迟早还会有好下场?”
胡兰追着又向爷爷问道:“玉莲家呢?”
“唉!日子难过呀!”爷爷叹了口气说,“玉莲家人口多,地土少,背着一脊梁债务。她家大人们一到腊月里,就愁得吃不下睡不着了,债主逼得简直喘不过气来。不说别的,有时候大年初一都吃不上一顿饺子……”
奶奶截断爷爷的话说:“别再说这些败兴事了。那都是命里注定的,谁也怪不着。”她回头又向两个孙女儿嘱咐道:“明天大年初一,可别乱说乱道,要说吉利话。”
奶奶告她们说,遇到有些不吉利的字眼,都要换个说法。比方看到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而要说“赚了”。奶奶边说,边把一个制钱包到了饺子里。说:
“明天谁要能吃到这个宝贝饺子,谁的福就最大。”
临睡觉的时候,奶奶给她姐妹俩把新衣服都准备好,又给一人枕头下放了五分钱,说这是“压岁钱”。爱兰一挨枕头就睡着了。胡兰却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不住地胡思乱想:“玉莲家今年能不能吃上饺子?玉莲有没有新衣服穿?这会儿,债主是不是正逼着她家大人们要账呢?”……后来忽然又想起了死去的妈妈,“唉!要是妈妈能活到现在,也能过这么个好年,那该有多好啊!”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就睡着了。睡呀,睡呀,睡得正香甜的时候,奶奶把她叫醒了。
今天奶奶叫她起床和往日不同,她觉得奶奶两手抱着她的头,一边拉,一边喊道:
“胡兰子,快长吧,快长吧!”
胡兰猛一下坐了起来,睁眼一看,只见满屋子明灯亮火,窗户上映着一片红光。大人们早已经起来了,爷爷、大爷和爹都穿着长袍,出来进去,正忙着往院里摆供献。看样子是要“接财神”了。
这时,奶奶已用同样方法把爱兰也叫起来了。姐妹俩都急忙换上早就盼着穿的新棉袄、干净裤子,还有年前大娘给新做的白鞋。穿好衣服,梳洗完毕,然后姐妹俩就高高兴兴地跑到院里去看“接财神”。
这时天色还不明,刚刚是鸡叫时分。用炭块垒的旺火早已点着了,照得满院子通红。院当中的供桌上摆满了各样供献,有干果,有供菜,有枣山山。其他各位神道——门口的土地爷,槽头的马王爷,锅台前的灶君爷,还有奶奶经常供奉的菩萨、仙姑面前,也都摆上了供献,点上了灯。奶奶平素过日子很俭省,对敬神却很大方。奶奶把各位神道前的供献检查了一遍,看看一切都齐备了,然后就让爷爷去开街门。奶奶向爷爷叮咛道:
“别忘了说开门的吉庆话。”
“记着哩!”爷爷边答应,边走去开街门。嘴里接着就数念道:“大年初一把门开,金银财宝滚进来!”
按照这里的风俗,开门时候要放鞭炮。意思大概是通知财神爷:门已大开,一切准备齐全,欢迎光临。可如今是战争时期,附近村里又都驻着队伍,年前村公所就筛了好几遍锣:过年不准放鞭炮,怕的是引起误会。因此,这一项只好免掉。
爷爷开了街门,就开始举行“接财神”的仪式了。这事女人不参加,完全由男人们办理。爷爷率领着大爷和爹,先向当院供着的神位烧香,敬表(焚黄表纸)、磕头礼拜;接着又在各个神道前烧了香磕了头。
这一切办理完毕,然后大爷、大娘、爹又给爷爷和奶奶拜年。本来轮下来就该胡兰姐妹俩给长辈们拜年,因为孝服还没有满,这事就免了。
拜完年,天色刚明,平素爱早起的爷爷这时也不过刚起来,今天却已经要吃早饭了。这可真是稀有的一顿好饭,四盘菜,一壶酒,羊肉饺子。第一锅饺子是奶奶亲手煮的,奶奶为了凑吉庆话,捞饺子的时候故意用铜笊篱戳破了好多个。她一面捞,一面说:
“今年的饺子赚的真多!”
“这是全家的福气!”大娘笑嘻嘻地和了一句。
今年的饺子确实好!肉大,菜少,香油多,吃起来香气扑鼻。爱兰吃饺子真怪,一个还没吃完,就急着咬第二个——很显然,她是在找那个包着制钱的饺子。胡兰也一心希望吃到那个饺子,可她不像妹妹那样,而是吃完一个再夹一个。很快第一锅饺子吃完了。谁都没吃出那个制钱来。当第二锅端上来,胡兰夹起第四个饺子的时候,觉得饺子里有硬硬的一块。她放在碗里用筷子捅了捅,很硬,硬块中间还有个窟窿。不用说,这一定是那个有福气的饺子。她心里非常高兴,正想夹起来往嘴里送的时候,忽然停住了,不由得思忖道:这个福气饺子自己吃了吗?不行。爱兰多么想吃到这个有福气的饺子啊!她要是吃不到这个饺子,一定不高兴。要不夹到爱兰碗里吧?也不行,奶奶说过,那样就不灵了。怎么办呢?唉!真难。她愣了半天,忽然想起个主意来——趁着爱兰不注意,她偷偷把那个饺子放回了大盘里,放到了靠近妹妹的那一边。她眼睁睁地盯着那个饺子,只盼妹妹夹上它。可谁知这时爱兰把筷子一放,说要喝汤。胡兰劝她再吃几个,爱兰摇摇头说饱了。胡兰给妹妹端来一碗汤说:
“汤里泡上饺子最好吃了。你不信,试试看。说不定就能吃到那个有福气的饺子!”
“真的?”爱兰半信半疑地一面说,一面又往汤碗里夹了几个,可巧把那个饺子夹上了。她一口咬出个制钱,立时高兴地大叫道:
“奶奶,我吃到宝贝饺子了,我吃到了!”
奶奶夸奖道:“我爱兰子真有福气!”
胡兰看着妹妹那么喜欢,也很高兴。
这一切前后经过,爷爷和大爷都看在眼里了。可是他们谁都没有说破。爷爷微笑地望着爱兰;大爷却用赞美的眼光盯着胡兰,弄得胡兰连头也不好意思抬了。
吃完年饭,奶奶忙把饭桌擦抹干净,摆了四碟花生、枣子等干果,接着又泡了一壶茶炖在砂鏊上,准备招待来拜年的人。
奶奶刚刚收拾停当,本家侄孙刘树旺领着儿子生根、女儿金香就来拜年了。父子们都穿着齐齐楚楚的新衣裳,刘树旺头上戴着顶一崭新的狐皮“火车头”帽,显得很神气。一进门就说了一连串吉庆话,嘻嘻哈哈地张罗给长辈们磕头。
胡兰爷爷、奶奶虽然不喜欢这个本家侄孙,可人家有礼有貌地来了,表面上也不能不应酬一番。奶奶还给金香口袋里装了两把花生、酒枣作年礼。
拜完年,大人们坐在那里喝茶、抽烟、说话。胡兰就拉着金香跑到院里去玩。
金香今天打扮得格外漂亮,穿着蓝市布裤,红绸袄,黑背心,鞋呀、袜呀全是新的。两条辫子上还插着两朵红绒花。胡兰详详细细看了金香这一身穿戴,忽然想到了陈玉莲,于是问道:
“这几天你见玉莲子来没有?”
“刚才我还碰见来,和她哥哥们相跟着,到她舅舅家拜年去了。”
“她是不是穿着新衣裳?”
“喏!我没留意看。”
正说到这里,大爷送出刘树旺父子来。金香连忙跟着她爹走了。
他们走了不久,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几伙拜年的人,有本家本户,也有街坊邻舍。大约该来的人都来过之后,大爷和爹也相随着给别人家拜年去了。小孩子们最喜欢拜年,因为拜年就赚好多年礼,至少也能收回好多花生、柿饼等干果来。胡兰姐妹俩真想跟上大爷他们去拜年,可是奶奶不让去。奶奶说怕带着孝冲撞了人家。
胡兰姐妹俩在家里闲着没事干,后来就相随着到街上看热闹去了。
街上真热闹,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门口都贴着鲜红的对联,有的还挂着灯笼和花红纸吊挂。来来往往的人都是穿戴的齐齐楚楚,男人们穿着长袍大褂,女人们穿得花红柳绿,个个都是满面春风。男人们见了面,互相抱着拳说:“见面发财!”女人们见了面,互相说的也是吉庆话:“她二婶,过年好呀!”“王大妈,今年过年增福增寿呀!”
胡兰领着妹妹,在街上边走边四处张望,一心希望能碰到玉莲,看看她穿不穿着新衣裳?吃饺子来没有?正走着,忽听身后传来一片人声、脚步声。扭头一看,只见石世芳和陈照德领着一伙人,抬着几只杀好的猪和羊,说说笑笑向西走来。
胡兰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们这是干什么。她忙拉着妹妹站在路旁,等人们走到跟前的时候,她向石世芳问道:
“世芳叔,这是做什么?”
石世芳告她说是到城附近劳军去。胡兰惊问道:
“怎么到城附近劳军?城里不是驻着敌人吗?”
陈照德接嘴说道:“是呀!城里驻着敌人,可是咱们这里太太平平过年。你知道因为甚?”
他不等胡兰回答,接着告她说,抗日队伍为了保护群众过节,年前就开到城附近警戒去了。
胡兰听他这么一说,这才想起,怪不得好几天清早都没听到吹军号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她心里不由得暗自说道:“多好的队伍啊!真应当好好慰劳慰劳。”她望着劳军的人走远了,这才拉着妹妹继续往前走。走到玉莲家门口的时候,迎头碰上玉莲大爷陈树荣老汉,提着根长杆烟袋,从大门里走了出来。
这老汉有六十多岁,受了一辈子苦,打了一辈子光棍。人性很耿直,脾气很古怪。脸上分不出个春夏秋冬来,经常是恼悻悻地,好像刚和人吵罢架一样。这人又爱抬死杠,又爱咬死理,轻易不开口,说出话来能冲倒墙。往年正月初一,街坊邻舍都怕碰见他。碰见他,你热情地打招呼:“见面发财!”他冷冷地回答:“我倒运还没倒够哩!”要不就是把脖子一挺说:“我又没去明火抢劫,发甚财?”平素和家里人也是说不了三句话就顶板,和谁都弹不到一股弦上。小孩子们都很怕他,见了面都是躲着走。
这天,胡兰迎头碰见他从大门里走出来,想躲也躲不过了,只好硬着头皮问候道:
“陈大爷,过年好!”
陈树荣老汉出乎意料地笑着说:“以前年年倒运,今年算是熬到头了。怎么,给我拜年来啦?”
爱兰抢着回答道:“奶奶说,带着孝不能拜年,怕……”
“怕把人家冲倒运哩!是吧?”陈树荣老汉把话接过去说,“你奶奶的忌讳真多。我不怕,我最喜欢穿白带孝的人给拜年。走,非要你们到家里给我拜年不可。”不由分说,一手抓住胡兰,另一手抓住爱兰就往回拉。胡兰姐妹俩脱不得身,只好跟着他走了进去。
她们进了玉莲家,只见院里、屋里也是一派节日气象。玉莲和她哥哥们出去拜年还没有回来,她爹也出去了,只有她妈在忙着熬菜,热糕,准备午饭。她见胡兰姐妹来了,一面热情地招呼她们上炕坐,同时又一人给了两大把花生、枣子。胡兰推推让让不好意思要。陈大爷说:
“往年你们想要也没有,今年可是非给不行,快装起来。要不,我就生气了。”
胡兰听他这么说,只好装到了口袋里。看样子,玉莲家今年过得满不错哩!
陈大爷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胡兰姐妹这么说道:
“今年这年过得还像个样子。俗话说无债一身轻,一点也不假。”
胡兰忍不住问他道:“陈大爷,你家的债还清了?”
“挖掉啦!孩子们,那不是债,简直是贴骨疔疮!”
玉莲妈忙说道:“大哥,大年正月说两句吉庆话吧!”
陈大爷随口说道:“吉庆话不能当饭吃!你们哪年正月不说吉利话?哪年初一不接财神?可哪一年不是被债主逼得死去活来?差点弄得家败人亡鬼吹了灯!”
胡兰听他越说越不吉利,恐怕再待下去惹出更多的凶险话来。于是连忙站起来告别要走。大约陈大爷也看出这个意思来了,他笑着说:
“好,好,不说这些倒运事了。别走,咱们到我屋里说吉庆话去。”说着,拉上胡兰姐妹俩就到了他屋里。
陈大爷住的是一间小西屋,以前胡兰虽然没进来过。可是趁他不在时,从窗户眼上过。这小屋经常是炕不扫被不叠,又脏又乱,如今却完全变了。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雪白的纸窗户上贴着鲜红窗花,墙上钉着一张老鼠娶媳妇的年画,炉台那里还贴着个红纸写的神位,神位前放着香炉,摆着三碟供献。陈大爷顺手拿了一串供献着的柿饼,分成两半串,二话没说就硬塞到胡兰姐妹俩的口袋里。胡兰好奇地问道:
“陈大爷,你供的这是什么神?”
“什么神也不是。从前供神供够了,如今供的是抗日民主政府。”
胡兰不由得问道:“抗日民主政府?”
“对,就是顾永田县长领导的那个政府。”陈大爷激动地说,“要不是顾县长,永远也还不清那些阎王债,也过不成这个好年!”
“顾县长给你捎来钱还债啦?”
一句话把陈大爷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他一面笑一面说道:
“嗨,真是个小孩子。全县穷人多的是,靠顾县长给钱还债,他出的起吗?”接着又说道:“你知道是谁下的命令,打倒旧水规,把穷人的地都浇了?是顾县长;是谁下的命令,打倒印子钱,只还本钱不还利钱?也是顾县长!”
他说的很激动,很认真,好像听话的不是小孩子,而是两个大人似的。胡兰真有点迷惑不解。以前陈大爷根本就不和小孩子们答话,今天不知是怎回事,说起来没个完了。只听他继续说道:
“这还不算。后来顾县长又派彭秘书来,领导各村老百姓,在汾河里打坝,引水冬浇。县里还发放了流通券流通券是文水抗日民主县政府发行的一种临时货币。以前阎锡山发行的那些省钞,本来信用就不高,太原失陷后,阎锡山及其省级机关纷纷逃往晋西南,省钞信用更是一落千丈,群众都拒绝使用。而敌人发行的伪钞,只能在敌占城市流通,出城即等于废币。在这种情况下,流通券就成了当时文水平川里唯一能通行的货币了。虽然纸张、印刷都很粗糙,但由于抗日民主政府威信很高,流通券也就很吃香,一元流通券相当于一元白洋。抗日民主政府在组织群众兴修水利时,发放了水利贷款(流通券),凡参加水利建设的群众,按劳取酬。故陈大爷有“又浇了地,又赚了钱”之说。,又浇了地,又赚了钱。这真是盖上十八床被子也梦不到的好事,光这几宗就救了多少穷人呀?”
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一片锣鼓声,爱兰道:
“姐姐你听,闹会会(秧歌队)的过来啦!”
胡兰没理她。陈大爷叹了口气说:
“知道和你们说也是白搭,小孩子们就知道过大年,吃好的,穿好的……什么都不懂!”
其实他的话胡兰听懂了,虽然有些事情不完全清楚,但她明白了,顾县长的这些办法,使得好多穷人日子都好过了。
正在这时,院里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大爷连向窗外看都没看就喊道:
“玉莲,到这儿来。”
果然是玉莲回来了。胡兰见她上身穿着件大红花布新棉袄,下身是一条半新不旧的蓝棉裤子。脸蛋冻得通红。一进门就高兴的大声嚷道:
“哦,好你个胡兰子,刚才我到你家去找你,你奶奶说你们出去了。我在街上到处找都找不到,原来你在这儿!”她缓了一口气说:“闹会会的快过来了,看去罢。”
陈大爷喜滋滋地说:“去罢,快看去罢。这年头,该你们好活啦!”
三个孩子相随着跑了出来。街上到处是等着看热闹的人,锣鼓声愈来愈近了。她们迎着锣鼓声向前跑去。胡兰心里非常高兴,今年这个年过得痛快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