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受

从验到两条线的那刻开始,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人生有什么不同,但这是巨大变化的开始,包含你看待自我与世界的方式,都会改变。

首先,宝宝的来临是否是你和伴侣预期之中的,将会影响你的情绪反应。假如宝宝并非计划中来到,而宝宝也不是你目前人生规划中的一部分时,你可能会震惊、不敢置信、惊慌、无助、自责或愤怒。你可能责怪自己太大意,责怪伴侣太轻忽,也可能觉得老天爷跟你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些心情将引导你去思考接下来的应对与计划。

如果宝宝是你计划中,或是不排斥的人生计划之一,确定怀孕的消息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心情,大部分会是惊喜且愉悦的,也可能会有各种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发芽:担心宝宝是否能稳定地抓住子宫、不确定自己的各种动作会不会影响到初期的怀孕状态……然后理性的声音会接着提醒你:开始要做各种准备了,找产检医疗院所、预约月子中心、搜集营养相关信息,等等。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感受,更迭出现在心中。你发现,怀孕的自己原来是这样的模样。

倘若你已经育有孩子,宝宝的再度来临,你有可能老神在在,但也可能感到惊慌。也许对于怀孕与生产过程已经有亲身体验,但可能会开始思考家庭经济是否足以负荷、照顾时间与质量该如何分配,以及大宝可能会有哪些感受。

每个生命的到来都是独特的,宝宝的来临会带来属于你与他之间独一无二的感受。换言之,每个母亲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会因为怀孕或成为母亲,你就不是你自己。你的生命经验影响着你如何诠释这个新生命的来临。你也许会有和别人不同的感受,不用急着质疑自己为什么没有特别开心或期待,先让自己停在这些感受上,让感受成为你理解自己的入口。

告知伴侣

可能很快地,你就会把新生命来临的消息分享给伴侣了,可以想象的是,伴侣的反应会是你很在意的。如果他和你一样欣喜若狂,甚至比你更兴奋,那会是一个共享幸福的精心时刻,甚至整个孕期都会回味着开奖那一刻的模样。然而,当伴侣的反应和你想象中不同呢?倘若你和伴侣对于怀上孩子有着不同的期待,你们从这一刻起就开始需要沟通与彼此理解。

“我先生在听到我怀孕时的第一个反应是安静,我对于他的安静感到很震惊,我问他难道不想要孩子吗?他说他感受到的是压力,想到家里的空间大小、我们两个人的收入,以及接下来十八年都没有办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看到他的反应,我觉得很沮丧,但又不能说他有错,因为这是他扛起这个家负责任的表现。我还以为我们会像电视上那样抱在一起庆祝,但现在发现我的想象好蠢,然后我仿佛也会觉得怀孕这件事是错的。

“然后我觉得对不起宝宝。”

当伴侣对于孩子来临的期待值低于你,甚至没有期待或抗拒时,你会生气、难过,也可能会想到很多接下来让你不安的部分:“他会不会不想留住宝宝?”“以后会不会都是我在照顾孩子?”“原来他跟我的想象差这么多。”

会有这些想法都是很合理的,你可能会想要和伴侣争吵,试图影响他的想法,或是进入一个冷战期。但有个我们可以去思考的方向是:两个人在一起的过程,不太可能完全料想到对方面对重大事件的反应,例如买房、与长辈同住等议题。甚至你个人,也可能没有想到原来自己对于某件事的反应是这样或那样,当然你的伴侣也是。

面对怀孕这件生命中数一数二的大事,你们很有可能都是第一次面对,然后第一次认识自己面对新生命的想法原来是这样的。因此伴侣对于新生命的反应,也正处于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给予你们时间与空间去谈谈各种感受,不企图说服或辩驳,聚焦在聆听上,你们都会更加认识自己,也更加认识彼此。关于伴侣沟通,在第七章会有更多描述。

我的犹豫大过开心

当然也会出现一种可能是,你的伴侣比你更渴望宝宝的来临。你可能会想:“如果是伴侣想要而生下孩子,会不会因为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感到后悔呢?”毕竟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决定,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想要,真的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母亲吗?首先,到底自己会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是一件很重要也值得思考的事。但首先我们要想,亲职,不会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而是父亲与母亲双方共同陪伴与教养孩子。父母亲之间的价值观、教养态度、情绪状态,都会在养育孩子的路上造成影响,因此先不要把过多的责任压在母职身上。

这时请你先停下来感受一下,你如果对于宝宝的来临有许多犹豫甚至不期待,可能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或经历呢?这样的思考,也可以提前到你和伴侣在讨论要不要准备怀孕时,就开始进行。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去想:

自己成长的经历

孩提时期,你觉得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吗?你会怎么形容你的童年时光?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的互动与教养方式,会塑造出一个人长大的样貌。照顾者,通常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会成为我们看待自己的一面镜子,也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与家庭观。然而影响的方式还是会有个别化的不同,有些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的不安全感,长大后习惯让自己与人保持距离,然而也有人因应不安全感的方式是积极寻找让自己可以感到安全的对象,成立自己的家。对亲密关系与家的想象不同,对于是否要孕育下一代的想法也随之不同。

2019年“中国台湾青少年成长历程计划”发表了,这是个长达二十年的追踪调查,目的想要了解台湾省青少年和家庭结构的关系,如何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与婚姻态度。该研究收集了5541名在2000年时为初一与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2岁以前父母离婚者”(也就是儿童期父母离异),在19到20岁时有约会对象的比例,显著高于“13岁以后父母离婚者”(也就是青少年期父母离异)和“双亲家庭”。而“13岁以后父母离婚者”对未来没有婚姻期望的比例,显著高于“儿童期父母离婚者”“双亲家庭”的同侪。

从这个发现我们可以推论,在儿童期父母离异的孩子,可能因为缺乏另一个亲职的照顾,增加了之后寻找亲密关系的动力;而在青少年期父母离异的孩子,因为已有自我照顾的能力,思想上也较儿童成熟,可能更会去反思婚姻关系的正面与负面意义,而降低了想结婚的欲望。

这个研究虽然对于生育的着墨不多,却可以让我们明白,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与教养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于家的定义、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育,也认知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拥有下一代,这些想法都与我们成长的经验息息相关。理解早期成长经验对于自我的构筑过程,会让我们更清楚需要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对于怀孕与养育的担忧

在现代社会中,把一个孩子养育成人,已经和前几个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家庭结构、性别角色与教养概念已有许多变化。“中国台湾家庭结构发展统计”指出,1981年女性怀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23.7岁,到2015年已到了30.6岁,2021年的统计则是31.23岁。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母亲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已经和三十年前有非常大的不同。生育年龄往后延的可能性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提升、教育的普及、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等因素。

女性对于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调整,也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担忧,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生活形态的调整、夫妻关系的变化。我听到女性最多的心理挣扎,就是在自我与母亲的身份之间,是否能达成平衡。而晚育所带来的连带效应,会让女性思考体力是否能够负荷、高龄生产的危险性,以及对于孩子的生理影响,此外也会进一步考虑到,当孩子成年或成家时,自己的年龄是否会造成子女的负担等。当然,晚育的好处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包括收入与经济条件稳定、心思与情绪稳定度更加成熟,以及对于教养观念有更多的接触。

接着我们可以思考生育的外部条件,包括养育与教育的所需费用、职业父母是否有协同照顾者,都可能是考虑要不要生育的原因之一。

在书写这段文字时,适逢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大环境的各种巨变也让我在想:“让孩子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到底好不好呢?”当然,理智上我明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然而这样的感觉却是如此真实,或许这也是很多父母与准父母的心情吧。然而这犹豫的背后,充满了我们想要让后代无忧无虑长大的爱。看见自己的每一份心思,你会发现以往从未发掘的自己。

和伴侣的关系

也许你和伴侣还没有结婚,但你们意外拥有了孩子。这时你可能会思考,到底要不要因为孩子和伴侣登记结婚呢?或许你们一直都卡在某些因素所以没有登记结婚的打算,但因为有了孩子,开始面对这个因素的影响力,这可能是与双方父母的关系、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有关,也可能是沟通与情绪表达的方式。因此你们会犹豫着如果生下孩子后,会不会恶化原来你们在关系中的脆弱之处呢?

也许你们已经结婚,两人世界的运作很美好,这时可能就会思考,当变成三人世界之后,会不会就失去了两人世界的美好呢?我们可能都听长辈说过:“生个孩子家庭关系会变好,有些原来在意的问题,有孩子后就变得没那么在意了。”然而在孩子真的出生后,伴侣或夫妻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是增加的,例如孩子教养观念、共亲职程度(coparenting)、工作与家庭时间分配,等等。因此生孩子对于夫妻关系的挑战,其实是有增无减。如果在孩子出生后,又因为缺乏体力、时间与心理上的余裕去沟通时,对于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就会有负面影响。

因此,在发现怀孕之后,如果伴侣之间能思考并聊聊以下几个层面的想法,就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或形成共识,这对于孩子出生后的生活状态与关系本身,会有很大的帮助:

1.工作与家庭时间的分配。

2.如有托婴需求的接送方式。

3.孩子夜间照顾的互相协助。

4.计算可能的支出与责任分配。

5.情绪不佳时的表达方式与需要的修复方式。

6.与双方长辈的沟通模式。

7.两人世界的保留计划。

8.保持接受各种变动的弹性。

9.记得表达爱与感谢。

10.(写下你所想到的其他层面)。

在第一孕期开始思考上述这几个层面,你和伴侣之间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沟通与认识彼此,这有助于降低你在怀孕初期对于未来的疑虑。

告知家人与朋友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说法:怀孕三个月前不要说,因为还不稳定。要不要告知家人与朋友这件事,其实因人而异。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怎样会让你比较自在且感到安全。如果初期怀孕状态还不稳,当你的工作上需要他人理解并协助时,告知可以让同事协助你,就是一种让自己安全的做法。如果你对于家人的理解是他们会关心到让你喘不过气时,暂时不告知就是一个让自己感到自在平静的方式。如果这个孩子得来不易,你可能会有更多的犹豫,一来很想和家人与好友分享你的感动;二来如果对于失去有更强烈的担心时,对告知家人与好友就会有迟疑。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告知能够理解你的感动与你这一路以来的努力,以及可以放心说心里话的对象。

别忘了,重视自己的心情,也是照顾身体的一个方式。让自己觉得安适,就是最好的照顾。

怀上双胞胎或多胞胎

到底怀上双胞胎或多胞胎是不是一种一劳永逸呢?我相信过来人一定会对你说:“是数倍以上的累!”不论是因为试管疗程还是自然受孕,得知自己怀上双(多)胞胎的感受,喜悦是双倍,但不确定感也会是强烈的。“到底要如何一次照顾两个婴儿呢?”“我需不需要或能不能找到帮手呢?”各种因为照顾所带来的担忧席卷而来。

除此之外,由于双(多)胞胎的孕妇,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会较单胞胎的孕妇为高,所带来的初期不适感也会较显著。得知怀上双(多)胞胎的那一刻,你可以练习告诉自己:“我有一整个孕期调适与收集信息,慢慢来。”让不安可以逐渐被安抚,再陆续收集有关双(多)胞胎的怀孕相关知识与经验。通过各种知识与经验的收集,会慢慢形成“我可以的”信心,为即将成为妈妈的自己注入力量。第三孕期的章节我们会来谈关于身体负荷的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