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妻时,丈夫曾经谆谆告诫她:小叔子性情阴郁,脾气蛮横,尽量远而避之,切莫招惹事非。当年,因为阿哥留城进了工厂,阿弟势必面向农村上山下乡。小叔子去内蒙插队十年,回城后工作不称心,老婆找不到,故而对阿哥一直是耿耿于怀,两兄弟可同天下难同屋下,常常是针尖麦芒、剑拔弩张。

她也曾经下乡插队,看着小叔子郁郁寡欢反倒很同情他。有时候小叔子归来晚了,她便为他热饭热汤;小叔子脏衣服堆得多了,她便悄悄顺带着洗净了。渐渐地,小叔子对大嫂再不设防,有点心事也会找嫂子商量,看见嫂子里里外外忙不转,便抢着做买米擦地板之类的力气活。因为有了对嫂子的信任,对阿哥也不像以前那般记恨,饭桌上常有了家人温馨的交谈和笑声,公婆十分欢喜,到处夸大儿媳贤德。

小叔子终于有了对象,婆婆为难地跟她说,没有像样的新房,人家不肯嫁过来的,要么你们把房间暂时让出来,阿弟成了家,单位里迟早会分配房子的。她心里纵然有一千个不愿意,为了保持贤媳妇惠嫂子的形象,咬咬牙应了下来。

自从讨了老婆,小叔子看见嫂子便不似从前的随和亲热了。嫂子多问几句话,他总是吞吞吐吐地言不由衷;有一次嫂子爬阁楼翻棉花胎,喊小叔子相帮递递手,小叔子刚登上扶梯,弟媳就在屋里哇啦哇啦地喊起来,小叔子只好匆匆下了扶梯。

弟媳自进门起便俨然以家中功臣自居;除了我,谁肯嫁到你们家?不久弟媳生了个儿子,愈发地骄横,小菜稍不合胃口,抱起孩子回娘家;哪怕全家人都被尿憋死,她仍笃悠悠地占着卫生间描眉涂红,衣服一件件换过来。公婆眯开眼笑抱孙子,自然不会责怪弟媳什么,阿哥更尽量回避、处处谦让,嫂子却终于忍不住了。

这天嫂子下了班照例下厨房做饭,栗子红烧肉,喷喷香。弟媳进来,拿着小饭盒,说是明天上班中午要带菜,一双银筷鸡啄米似地在碗里夹栗子和精肉,大嫂实在看不过了,说:“哦哟你手下留点情好吧!你把好货捡光了,待会吃夜饭我怎么端上桌?阿爸姆妈全不好吃肥肉的。”弟媳柳眉一挑说:“谁叫你捡便宜买老壮肉的?我又不吃着你,我们是交了伙食费的?”两个人刀光剑影地吵了起来,吵起架来哪里还有好听的话?阿哥跑出来喝斥嫂子少说两句,小叔子却躲在房中不露面。嫂子愈加气了,大骂忘恩负义之徒,弟媳尖着嗓子喊:“谁受过你恩啦?真正不要面孔……”吵架不断升级,厨房间的东西摔坏不少。一时下四邻惊动,纷纷看热闹。公婆觉着丢尽了脸,捶胸擂膝地说:“前世作孽呀!做阿嫂的原是个贤惠人,怎么也变得如此容不得人了?”

两老敦促大儿子要训导训导大媳妇,做嫂子要有做嫂子的样子。大儿子苦笑着对爹妈说:“怪谁都怪不得,这是天之常理,世上万物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