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四川,因其特殊的地缘优势,丰饶的物力人力资源,历史上就是成就霸业之地和反攻复国最好基地。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蜀汉政权,比如抗战时期四川的地位突显。
同样,1949年冬天,一败再败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退到四川,退到成都,企望如法炮制,在这里进行国共决战,以求一逞。当时,虽然全国的解放,新中的诞生,已是必然,但必然之中也有偶然。如果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成,那么蒋介石在四川的国共决战,还真不是那么好打的。这,就连共中高层都估计这场艰难的国共决战要打四年。然而,顷刻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被打得粉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不得不仓惶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逃离成都,去到台湾。故国西去,苍茫云海间。
这之中,原因很多。但其中最要紧的一点是四川实力派人物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三将军在彭县隆兴寺举行的起义。这个刘邓潘起义,顿时对蒋介石集团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让蒋介石集团猝不及防,惊呼逃命,谈何决战。之所以如此,细究起来,有解放军强大的外线压力;有中共地下组织漂亮的内线作战;有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功等等。这其中,勿庸置疑的是,还有一个蒋介石个人的性格缺陷。在历史的关键时期,重要人物的性格往往对事业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一个写作者。而且本身,我对这方面的题材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时间虽不长,却最为惊心动魄的半争中,在国共两个阵营中,都有我的亲属参加,庆幸的是,他们最后殊途同归,都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当时,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要么仅仅是限于个人回忆的断面,要么是艺术上概念化的表述,给人一种纸人纸马,很苍白的感觉。这是一个空白,我决心填补这个空白。于是我写了《成都残梦》,四川文艺出版社很慎重,在出书之前,送四川省委统战部进行了审查,通过后,于1992年4月出版。书一上市,就引起巨大反响。在没有任何宣传、包装的情况下,该书成了全国第五届书市上的亮点,销售自然名列茅,供不应求,不少地方出现了排队争购的现像。书出不久,很快,该社以《残梦》名再版。台湾汉湘文化公司在台出了繁体字本,在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华人地区广为发行。该书被美国哥伦比亚等多所世界名牌大学珍藏。《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济南日报》等省内外几十家报刊争相转载或全文联载。红极一时。但是,在书出16年后的今天来看,无论是写作技巧、思想内容,人物刻划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内容上还有遗漏,无论是人物,还是人物性格的刻划等等好些方面表现都不够。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因此,这本刚写成的书《蜀都破晓》,与其说是《成都残梦》的修订再版,准确地说,是在原书《成都残梦》的基础上的一个飞跃。原书只有25万字,现在是35万字,这不仅是量的增多,更是一个质变。我希望我这本书,能得到长期以来喜欢我的书的广大读者的喜欢。我从来都很在乎我的读者。前辈作家,同是作为成都人的巴金老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特别质朴,也特别富于哲理――“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
2008年8月12日于成都蜀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