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进化升级

在进化过程中,一些动物包括人类祖先逐渐拥有了社交能力,并因此获得三个重要的生存优势,让拥有社交能力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获益匪浅。

脊椎动物:大脑的“运算需求”不同,使得动物的进化也不同

最早的史前哺乳动物大概出现在1.8亿年前,约3000万年之后,最初的鸟类也诞生了。(这些年份都是通过模糊不清的化石证据估计出来的。)哺乳动物、鸟类,和同时代的爬行动物以及鱼类面临的生存挑战其实都差不多——荒芜的自然环境以及饥饿的掠食动物,但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大脑占体重的比例却明显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爬行动物和鱼类通常不会照看它们的幼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还可能吃掉自己的幼崽!它们通常也不会找伴侣一起生活。与之相对应,哺乳动物和鸟类会抚养它们的幼崽,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都会成双结对过日子,有时候还会相伴一生。

用进化论中神经科学的专业语言来讲就是,选择伴侣、分享食物和抚养幼崽要占用大量神经系统的运算资源,这给大脑带来了巨大的运算需求进化压力。所以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神经系统就进化出了更多的神经运算能力。松鼠和麻雀必须比蜥蜴和鲨鱼更加聪明才行,因为松鼠和麻雀过日子需要计划、沟通、协作和谈判。这些技能对于人类夫妇而言同样至关重要,当他们有了孩子并还想在一起过日子的时候,尤其如此。

灵长类动物: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就会产生越复杂的大脑

动物大脑进化的第二个关键步伐是由灵长类动物迈出的。灵长类动物大约出现在8000万年前。按照灵长类动物的定义,这类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拥有极为优秀的社交能力。比如,猴和猿每天会把所有时间的1/6,花在为团体内部成员整理毛发上。有趣的是,对巴巴利猕猴的研究表明,为其他猴子整理毛发的猴子,与接受这种服务的猴子相比,能缓解更多的压力。(我曾经尝试用这套理论说服我妻子给我做更多的背部按摩,可惜她不信这一套。)在这个进化论节点上最关键的是,不论对于雄性还是雌性灵长类动物,社交技巧带来的社交领域的成功都会让它们繁育更多的后代,从而让这种技巧随着它们的基因传递给更多的个体。

实际上,社会性越强的灵长类动物,或者量化一下说,繁育团体越大、互相整理毛发的伙伴数量越多、社会等级关系越复杂的灵长类动物,大脑皮层占整个大脑的比例就越大。显然,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就需要越复杂的大脑。

不但如此,类人猿甚至还进化出了梭形细胞。类人猿是灵长类动物里最发达的动物科,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人类。它们所拥有的梭形细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神经元细胞,可以支持高级社交能力。比如,类人猿会经常安慰团体中那些心烦意乱的个体,这种行为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非常少见。和我们一样,黑猩猩会哭也会笑。

人脑里只有扣带皮层和脑岛含有梭形细胞,这些区域是负责自我感知和移情能力的。这种分布表明,这些大脑区域以及其功能在过去数百万年里经受了巨大的进化压力。换句话说,社会关系带来的好处帮助驱动了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进化。

人类:人脑体积的扩大正是丰富情感的基础

大约260万年前,我们的原始人祖先开始制作石头工具。从那时起到现在,人类的大脑通过进化,体积扩充了3倍。实际上,大脑和相同体积的肌肉组织相比,代谢速度要快10倍。这种变化使得女性的身体结构也需要相应进化,以便让拥有超大大脑的胎儿可以顺利通过产道出生。在进化过程中,这种巨大的生理变化代价十分昂贵,因此相应地,必然是因为有某种巨大的好处,大大增加了我们祖先的生存机会,才使得这种进化成为可能。这种好处就是社会、情感、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巨大进步。比如,人类比其他猿类拥有更多的梭形细胞;这些梭形细胞构成了连接扣带皮层、脑岛和大脑其他区域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因此,尽管一只成年黑猩猩在认知世界方面要比一个2岁的儿童做得更好,但在构建社会关系方面,儿童已经走在了它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