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缕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孩子有时就像父母的小尾巴,从出生开始就跟随着父母,学习大人的一举一动,然后在他白板似的大脑里慢慢勾勒自己的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聪明的父母懂得抓住这个宝贵的初始时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育引导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聪聪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每天早晨都有练军体拳的习惯。聪聪经常兴高采烈地在一旁呐喊助威,偶尔也会跟着“张牙舞爪”地乱打一通。爸爸觉得聪聪才3岁,没有教他打拳的想法。可是一年后,4岁的聪聪打起拳来有模有样,每天早晨都要和爸爸一起晨练。爸爸问聪聪:“你怎么学会打拳了?”聪聪挥动着小拳头说:“我也想像爸爸一样打坏人,所以爸爸打的拳我都记住了。等我长得像爸爸一样高时,我也要当警察,把坏人都打跑。”

爸爸晨练的好习惯不仅从行为上影响了聪聪,更在聪聪心里埋下了英雄主义的种子,为他将来成为一个勇敢的、有正义感的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昊昊是书店和图书馆的常客,平时喜欢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看很久,为此,有人担心昊昊这样下去会变成书呆子,可是当你和他聊过天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顾虑了。昊昊的妈妈是一位作家,家中藏书万册,昊昊出生后便有了自己的小图书馆。不仅如此,妈妈为写作而搜集材料时喜欢在书上画重点,昊昊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时间久了,昊昊自然而然地养成看问题抓重点的习惯。每到暑假,妈妈还会带着昊昊到全国各地旅游,参观博物馆,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即使身在他乡,他们也常常能在图书馆待上一个下午。就这样,书籍渐渐成了昊昊的精神食粮,再加上他见多识广,所以大人和昊昊聊天时,只要他一开口,常常惊叹于他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童时期,孩子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敏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映入他的眼帘,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就像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所以父母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塑造优秀自己的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

榜样的力量为父母管教男孩提供了捷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好的示范在许多家庭的教育细节中也不可忽视。

6岁的童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是一个活泼的男孩,但是一见到陌生人就会变得十分害羞。妈妈每次带童童出门,遇到熟人,让童童打招呼,童童只会藏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无论妈妈耐心地哄他还是严厉地斥责他,他都不愿意开口。一天晚上,妈妈在给童童讲故事时,童童指着书中的插图问:“妈妈,为什么小白兔的妈妈让小白兔吃胡萝卜,自己却不吃呢?”妈妈答道:“因为兔妈妈心疼小白兔呀,就像妈妈心疼你一样。”童童转了转明亮的眼睛接着问:“那为什么妈妈让我吃那么多蔬菜,你自己却吃那么多肉呢?我也喜欢吃肉呀。”妈妈忍不住笑着搂住童童说:“傻孩子,这几天不让你吃肉,是因为你生病了,医生说让你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等你病好了,妈妈一定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童童似乎还有疑问,他挣脱妈妈的怀抱,一本正经地问道:“妈妈,你让我好好睡觉,而你总是抱着手机玩,你为什么不睡觉?”妈妈瞬间愣住了,她恍然大悟,童童不停地追问,说明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人总喜欢让孩子做一些自己都没做到的事?妈妈突然明白童童之所以见了熟人不打招呼,多半也是来自这种逻辑。想到这儿,妈妈赶紧关掉手机,搂着童童甜甜地睡去了。

后来童童的妈妈带着童童出门时,再也不逼迫他向叔叔阿姨问好了,而是自己先热情地和熟人打招呼。没过多久,妈妈就看到了童童的变化,不等她开口,童童就能主动地与人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再也不害羞了。

孩子的行为出了问题,父母不要立即指责,而是要先审视自己。要知道,孩子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无不受父母的影响。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示范,孩子才会发生让你欣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