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则故事讲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用到亲子关系上,却很有趣。孩子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父母则认为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你?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父母对男孩常见的几种误解。

一、当男孩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在看什么?

父母一般认为男孩喜欢看动画片,是因为动画片色彩鲜艳、卡通人物造型有趣、小动物活泼可爱,还有绚丽的声光特效。但事实并非如此。男孩之所以爱看动画片,是因为他们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表面的绚丽多彩是不会长久地吸引男孩的注意力的。男孩虽然年纪小,但他和大人一样,有一套完整的思维系统,只是它还处在发育阶段。

对于男孩看电视的方式,大多数父母的理解也是不准确的。父母通常认为男孩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看懂节目内容;如果他们三心二意,就无法了解故事梗概。对此科学家专门做过一个实验。

科学家找到两组5岁的孩子。一组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看电视,另一组在一个摆满玩具的房间里看电视。实验结果显示,待在空屋子里的孩子大约有87%的时间在看电视,而待在有玩具的屋子里的孩子只有47%的时间在看电视,因为后者的注意力被玩具分散了。但是,当科学家测试这两组孩子对节目内容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时,结果却发现两组的得分完全相同。孩子看电视的方式比父母想象的复杂,他会在玩玩具和观看电视之间合理地分配注意力,而且他只接收电视节目中有效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看电视,说明他看懂了;如果他转移注意力了,说明他已经看不懂了。

二、当父母把男孩无法理解的内容强行灌输给他时,结果会怎样?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鸟的名字叫大鸟,有一天它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不好听,于是它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罗伊”。但是当人们都叫它的新名字的时候,它又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喜欢这个新名字。它最后说,尽管“大鸟”这个名字很普通,但它毕竟是我最初的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悦纳自己,要从喜欢自己的名字开始。

但在年幼的孩子看来,一个名字只能对应一个事物。比如宝宝就指他自己,而不是指所有的小朋友。猫的名字就是猫,狗的名字就是狗,你要是跟他讲,柳树叫柳树,也叫树,他就难以理解。所以,当你给他讲大鸟将他的名字改为“罗伊”,又改回“大鸟”这个故事时,孩子就会很困惑。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名字指的就是自己,他不明白名字为什么还能换来换去。

在这里我们发现,孩子并不能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就是说,成年人把超过孩子认知能力的信息强加给孩子,其实收不到任何效果。所以,父母只有在了解男孩的前提下,才能提供男孩感兴趣的内容;父母只有为男孩提供与男孩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内容,才能被男孩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当男孩重复做一件事情时,他会感到厌倦吗?

成年人大都厌倦简单重复的事情,就算是给男孩讲故事,父母也每次都想换一个新故事讲。但在男孩看来,重复的内容却蛮有趣的。

男孩喜欢听重复的故事,喜欢看情节大致相同的动画片。因为对学龄前的男孩来说,重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男孩的理解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很多父母不了解这一点,自作主张地说:“关于恐龙的书你已经看过很多了,换一本吧。”殊不知,对男孩来说,重复的内容才是最好的学习教材。

看到这里,父母们也许会发现,原来男孩的世界和你以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男孩,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而是要学会尊重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男孩自由地成长。好的父母,是在男孩需要引导的时候,科学地加以引导;在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地给予帮助。当然,最好的父母是与男孩一同成长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