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看到过一句话:读喜欢的书,爱喜欢的人。如此简单,如此美好。像午后窗栏下,慢慢呈现于绣布上的幽兰,两三笔,几片叶,甚是简洁,甚是美好。又或像闲坐躺椅,以书盖脸,短短一个盹儿,和着一帘清梦,遨游天地。梦醒,情景已模糊不堪,但也无妨!

我们常常觉得累,痛苦与焦虑甚至抱怨都在不经意间占据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最终难以自拔。其中固然有世事变化无常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放大了痛苦与焦虑。很多时候,我们面临不幸,痛苦被放大了,抱怨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糟糕。

古时候,同村的两个秀才一起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两人在一个小店租了一间屋子同住。就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这家店被小偷洗劫了。这两个秀才也不例外,身上的钱财以及包袱里的衣服都被小偷偷走了,他们可谓是一无所有了。

在这种打击面前,两个秀才却有不同的心态。甲秀才想:“这也许是上天对我的一次重大考验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或许这次我就能考上。”想到这里,他把钱财、衣服被盗的事情都抛到了脑后,然后安心地睡了一觉,第二天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结果金榜题名。

乙秀才则是想:“这下子全完了,要是这次没有考上,又没有了盘缠,怎么回家呢?怎么面对父老乡亲呢?”他还不断地抱怨小偷,整晚都想这些事情,第二天心事重重地走进考场,结果名落孙山。

甲秀才之所以能金榜题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乐观的心态,这使他能缩小痛苦,放大快乐。相反,乙秀才之所以榜上无名是因为他心事重重,凭空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放大了痛苦,自然没能榜上有名。

在上班路上,遇到了堵车可能会迟到,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可是,有的人偏偏进行了无限联想:迟到了不仅会被批评,而且还会扣奖金,影响到年终考核,甚至影响晋升……根据这个逻辑,可以想象这样的人该有多么痛苦,活得该有多么辛苦。

选择了放大痛苦,那么痛苦就会占据你的视野,你的坏情绪也就会随之放大。在人生路上,背着这么大的痛苦上路,被这么大的坏情绪影响,你的脚步会越来越沉重,路也会越走越窄。

孩子感冒了,焦急的母亲一边守着孩子,一边又焦急地想着:孩子的学习肯定会被耽误,肯定会影响期末成绩,肯定会影响升学,肯定会影响就业……在她看来,一场病就会耽误孩子的一生。这种“破坏性”的联想实在要不得。

卢梭说过:“除了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以外,一切痛苦都是想象出来的。”有时候,那些让人伤心、痛苦、焦虑的事情并非有多么严重,只不过有些人爱瞎琢磨,会“想象”出很多痛苦。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不小心将一个鸡蛋打破了。本来一个鸡蛋破了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这个老妇人却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她想到:如果这个鸡蛋没有破碎,那么可以孵化出一只小鸡。如果孵化出来的是母鸡,那么它长大后又会产下很多蛋。那些蛋又可以孵化出很多小鸡。鸡生蛋,蛋生鸡,这样下去的话,那我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养鸡场?最后,老妇人痛苦万分。

这听起来似乎太夸张了,但生活中这样的人偏偏还很多。他们把原本的小痛苦无限放大,结果自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目的是研究人们常常忧虑的令人烦恼的问题。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在周末晚上将未来一周内所有的忧虑和烦恼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三个星期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经过核实发现,很多人的“烦恼”并没有出现在生活中。由此看出,烦恼真是人们自己寻来的。

放大痛苦的人爱抱怨,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痛苦与挫折的客观性。其实,遭受挫折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这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挫折,人的生活是不完美的。

放大痛苦的人爱抱怨,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背后的心理原因。他们不知道是否自己太过追求完美,是否太看重事情的结果,是否太注重他人的评价。

放大痛苦的人爱抱怨,因为他们没有正视现实的压力。苦恼的产生,常常由于生活中有一些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压力、心理冲突,如婚姻中的矛盾、工作中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冲突等。人们由于一时束手无策,所以滋生了抱怨心理。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正视它们,并及时解决它们。

放大快乐,就是珍惜眼前的每一个小小的快乐。清晨起床,拉开窗帘,看到的是好天气、上下班的时候没有堵车、工作的时候被领导赞扬了一句、奖金涨了一百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快乐的理由,将它们当作很大的快乐对待,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持久的回味。

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并非由他拥有多少财富决定,而是取决于他看待生活的方式。一个悲观的人,即使腰缠万贯也会每日忐忑不安、而一个乐观的人,即使收入有限也能享受生活的乐趣。缩小痛苦,放大快乐,其实这就是我们要选择的生活态度。即便人生有些许遗憾,但它仍会是美丽和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