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愿望/百年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海港/让我每天迎送中外货轮/驶向五洲四洋/不要坟头/不要墓碑/千万不要占地/留着寸土寸金的土地/建设新的码头、仓库和堆场……

这是一首参加京唐港建设的一位普通员工写的诗,写得很深情、很悲情,非常感人。

在京唐港,所有参与这座大港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对自己的港口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透过这样的感情,我们能够感受到京唐港人热爱自己的港口、热爱自己事业的那份赤诚。

从20多年前在那片盐碱地的草丛里支起那块“唐山市港口建设筹建处”起,多少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海岸线上……人们清楚地记得,当年时任筹建处主任的崔抚礼领着筹建处几名职工来到王滩海岸的时候,北风卷着雪花扑面而来。地面上没有路,他们硬是在荒滩上踩出一条路来。没有住房,他们就在盐碱地上搭起帐篷。没有电灯,他们点亮蜡烛和煤油灯。没有取暖设施,他们燃起堆堆篝火。啃着馒头和咸菜,他们硬是把冰结的冻滩和沙岩凿开……

是他们,怀着理想,送来了希望,带来智慧,沸腾了海湾,——举起擎天的臂膀,驾长风,鼓起燕赵大地的希望风帆。

在这里,无时不在拼搏,在这里,无时不在奉献,在这里,每一分钟都是一个惊叹号,在这里,每一秒钟都在描绘美好的明朝……

京唐港人谁也不会忘记创业的每一个春秋。

建港之初就参加了筹建处工作的张印春说:“那会儿,我们几个人别的什么也没想,只想着把建港动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要说当时苦,可是真苦,受的那个苦、遭的那个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我们都感到值。我一个冬天就穿烂了三双鞋。我爱人也曾生过我的气,我就劝她说,一个人活着总得为社会做点事情吧!”

京唐港人从一开始建港就把自己融入了港口建设的事业中。这种情结是怎么也割舍不下的。就像好夫妻二人过日子,开始是爱情,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亲情,就相互成了各自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京唐港的日子里,许多感人的场面,许许多多感人的人和事,说出来能叫人掉眼泪:

天津大学毕业生潘利民,毕业后分到了京唐港。他接手的第一项外出工程就是京唐港挡砂堤。当时他正在谈恋爱,在工地上一干就是6年多,恋爱、结婚只能挤出时间来安排,后来儿子出世了,工地上离不开他,直到儿子出世第八天他才回去看了看……

潜水工段长齐振江的爱人,煤气中毒被送进医院高压氧舱急救,醒来后要求前来看望她的领导说:“别告诉老齐,他忙,不能让他为我分心。”老齐的儿子见父亲一个多月没回家,赶到工地上看看爸爸在干啥,老齐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竟没顾上和儿子说说话,儿子只好默默地回了家……

赵柏朝的爱人在单位食堂上夜班,晚上家里只留下一个不满10岁的女儿。女儿得了腮腺炎,连续输了12天液,母女俩硬是没有告诉在港口施工的赵柏朝……

郑国江的父亲患癌症久卧病床,郑国江不能在父亲床前尽孝,渔讯时花掉半个月的工资买些鱼托人带给老人,当老人离开人世时,他还在工地上忙活着……

京唐港的建设者,把整个生命都交给了海港,每一个港池都盛满了他们对事业的真情,每一个码头都是他们筑起的丰碑。

如果说,是建港初期的有限条件,建港人演绎了不计其数的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那么在京唐港已初具规模、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改善的今天,一位癌症患者,每天化疗后自己掏钱搭乘车五、六十里,仍坚持着上班,已长达一年之久,并且仍在坚持着,又该作何评说?

运营保障部主持党支部工作的副书记陈晓军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党支部委员夏连生的动人事迹——

夏连生同志患的是淋巴癌,他自己知道,医生没有瞒他,可他一直瞒着单位。从去年检查出来是淋巴癌,他只向单位说身体不适,要请假看看病,每天要晚到岗位一会儿。陈晓军这位女支部书记心细,见夏连生老请假看病,觉得不对劲儿,就常去医院或家里去看望夏连生。接连看望了几次,夏连生的“机密”就保不住了,只好给陈晓军同志说了实话,但要求陈晓军绝对不准对外人讲。陈晓军心疼自己的职工,掉了泪,组织大家为夏连生捐了款,去看望夏连生更勤了。陈晓军作为党支部副书记对夏连生的关心,使夏连生深受感动,他对陈晓军说:“我虽然得的是癌症,可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要命。组织上对我这么好,同事们对我都这么好,我活一天,就应该坚守工作岗位一天,为单位做些事儿。”

采访中,陈晓军同志很动情地对我们说:“都说战争年代容易出英雄,和平年代不容易出英雄,特别是在企业单位里,怎么出英雄?英雄的标准是什么?以我看,夏连生同志就是一位英雄!”

尽管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未能见到这位英雄,但从夏连生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京唐港人爱港如家的精神,看到了京唐港人敬业的思想境界,同时也看到了京唐港“人性化管理”的巨大力量。请注意夏连生对陈晓军说的那段话:“……组织上对我这么好,同事们对我都这么好……”京唐港的人们,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在用感情感染着感情。

京唐港人,爱港爱在骨子里!

写京唐港这些年来所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工作者,我们还真的有些为难了。那么多的先进、劳模和英雄,写谁不写谁?仅已经走入我们视线记录于我们的采访本的,就有这么一个十分壮观的“队伍”了——

储运公司库管员陈贵民,装卸公司调度室主任王大勇,拖轮公司党支部委员、航标主管李光,技术管理部副部长王荣山,总经理助理兼装卸公司总经理王瑞杰,总公司副总经理李建振,总调度室主任赵克非,拖轮公司经理刘维胜,储运公司经理王纯生,引航站站长、特级引航员赵秋玉,业务部部长兼物流公司总经理赵小强……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京唐港之所以日新月异,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因为有他们,以及更多的诸如赵贵民、钱大勇、孙光、李荣山、周瑞杰、吴建振、郑克非、王维胜等先进、模范和英雄们的爱港情结、敬业精神所取得的。

花开满树,单表几枝。

王瑞杰是一位杰出青年。1990年,王瑞杰从武警部队转业,被分配到京唐港工作。他曾历任门机司机、门机队队长等职。从部队转业来京唐港之初,他对电工知识知之甚少。在实际工作中使他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门机司机,不懂电是不行的。于是他买了许多《电工基础知识》之类的书籍,从易到难开始自学,并虚心向电工师傅们请教。有时为了弄清一个电子元器件的构造,他就找来已报废的元器件进行拆卸分解,然后再按图一件件对照着组装,直至弄懂为止。他学完了《电工基础知识》,又开始系统地学习《电工拖动知识》,作了近10万字的学习笔记。这些知识为他提高门机修理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用,在排除故障时将电器的故障记录下来,然后查找资料,分析原因,直至找出排除故障的办法。王瑞杰成了修理门机的技术能手。

前几年,京唐港从青岛港购进了两台已使用过14年的旧门机,门机上的电器都是旧型号,并且电缆老化,工作起来稳定性极不可靠。王瑞杰凭着对门机修理的熟练技术,带领一班人对那两台旧门机进行改造,使门机的工作性能得到了全面提高,一下子就为单位节约了近8万元的维修资金。王瑞杰以身作则,扎实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每一项工作,表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一天夜里,有一施工船因大风撞在了挡砂堤上,船舱里进了水,被拖到了一个泊位里。这时候,如果不把船舱漏水处吊离水面,排水堵洞,船将沉入泊位水底,麻烦可就大了。危急关头,王瑞杰主动请缨,和工友们一起下决心要把船吊起来。当时大家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因为稍有不慎,将造成机倾人亡的严重后果。王瑞杰和工友们凭着过硬的技术,利用海水的浮力,并随着潮水涨落,直至将船舱里的水排净并堵住漏洞,才从门机上下来。王瑞杰在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他来说,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多年来,他没与家人一起过一个团圆年,很少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有一天,王瑞杰的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公司领导让他去医院照顾母亲。可是,3.85万吨矿粉船马上就要在5号泊位靠港停泊。5号泊位是1.5万吨级泊位,靠3.85万吨级的船只能乘**进港,在低潮前卸出5000吨才能保证船舶在港的安全。并且这条船卸的快慢对今后此类货源能否在京唐港上岸至关重要。他坐出租车到医院匆匆看了一眼病中的母亲,就含泪回到了生产现场……

像王瑞杰这样的奉献者,在京唐港为数不少,他们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都说:“干工作,能把自己所负责的事情做好,能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担当起来,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满意,让周围的同志们都有一个好的评价,认为自己还行,是件很愉快很幸福的事。”

是的,劳动着和奉献着就是一种愉快,一种幸福的事,这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港口,热爱自己的事业,也热爱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京唐港人的人生哲学,这哲学渗透了他们的灵魂与行为。

如今,王瑞杰已不是当年的门机司机或门机队队长的王瑞杰了,而是总经理助理兼装卸公司的总经理,他的责任重大,他身上担子格外沉重。京唐港共有员工1000多人,装卸公司员工人数占了1/4。人多并不是他肩上担子沉重的主要原因,人多加强管理就是了。关键在“装卸”二字上呢!不论京唐港的年吞吐量是几千万吨,还是上亿吨,都是要靠他们装卸公司来完成任务的。就像打仗,装卸公司是港口最前沿的阵地,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那里,任何夸夸其谈,任何纸上谈兵,都是毫无用处的,要的是实打实,硬碰硬!

王瑞杰和他的装卸公司全体员工们,是好样的。2006年,按上级下达给他们公司的装卸任务,他们已超额完成了800万吨。

李光,现任京唐港航标主管,是一位许振超式的好员工。

李光1990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里就从事航标管理工作。1994年转业来到京唐港后,就对港区不规范的航标设施提出了积极的改进意见。首先是对5万吨级航标灯质和发光周期的调整。原导标的前中标为4秒单闪,后中标为6秒双闪,不能突现同步。李光提出将前标改为0.25秒等明暗快闪,后又改定为定光,大大提高了航船的安全。原设在航道内的活节式灯桩,每座造价十几万元,安全系数又低,在使用中曾有5座被先后撞沉。李光改活节式灯桩为经济适用的24米浮标,既经济,又提供高了安全系数。

在担任航标主管岗位上,李光还进行了自行布标的创新。1998年,2万吨级的航道疏浚完工后,所有航标都要重新布设。当时是京唐港最困难的时期。为节约支出,他提出了自行布标并得以实施,一边实施一边学习用GPS定位。经过180天的奋战,他带领员工们安全起标20余座,为单位节约了大笔资金。自行布标,既是李光的大胆尝试,也是京唐港人的一次创举。

在京唐港,张小强是业务部部长兼物流公司经理。别看在他手下只有21个人,他这个岗位可是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岗位。

张小强是河北遵化人,1994年河北农大毕业后分配到京唐港。在河北农大,他学的是农业机械,京唐港有个机修厂,于是张小强就被分到机修厂里去了。其实,农业机械和京唐港的这个港口机械修理厂,绝对是“驴头”对不住“马嘴”的,可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要不然怎么会有“阴差阳错”这个词呢?

既然来了,就好好干呗,张小强在机修厂一干就是4年,直到1997年,他才开始干业务。

据张小强介绍,1997年那会儿干业务,就是坐门等客,来货就干,不来就算。刘卫民任董事长后强调:“等米下锅就是等死!”从此才开始有了紧迫感,才知道干业务要有个清晰的思路,要有目标,要有意识去追去求。想想也是的。环渤海湾的港口那么密集,京唐港西有天津港,北有秦皇岛港,眼皮子底下又有个孪生兄弟曹妃甸港,按常规去发展的确没有出路,因为自己确实不存在什么“比较优势”。

张小强笑着自我介绍道,可能刘董事长、孙总经理发现了他还是个有点脑子的人,就把他调到业务部长、物流公司经理的领导岗位上了。常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没到领导岗位之前,对业务对物流方面的事他虽然也想,但很少往深里往细里去想。到了领导岗位上就不一样了,他就要尽职尽责了。可这个“业务部”、“物流公司”的“职责范围”有多大呢?说小也可能很小,说大就能大得无边无沿。因为这是一个“物流大市场”,也可以大到“全中国”,也可以大到“全世界”。

别管这个“市场”有多大,张小强总是干得比较出色吧,就连刘董事长都夸他“动脑子了”呢!

出任业务部长和物流公司经理后的张小强,首先把“会员”开始了分类。直接经济腹地上的稳定客户,被他称之谓“核心会员”;重点大型企业的固定客户,被他称之谓“支柱会员”;间接经济腹地及重点在建企业的客户,被他称之谓“战略合作会员”……接着,他开始了做“过细地”工作。21个人有21个人的不同分工,没有一个人会蹲在办公室里闲嗑牙,谁也没那个闲工夫,人全都“下去”了。张小强布的有两张“网”,一张“外网”,一张“内网”。所谓“网”,并不是他们要设置一个什么“陷阱”,逼着一些企业“就范”,并不是他们要去拆兄弟单位业务方面的“台”,而是要与广大客户建立友谊,结交朋友,向客户们介绍京唐港的“好”,参与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比如他们是这样拉国丰钢铁企业在他们那里“下水”的。丰南县是个钢铁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多年来一直不知道用外来矿石。虽然当地矿石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他们不了解用外来矿石可降低钢铁生产成本。工作这么一做,“国丰钢铁”开始用外来矿石生产了,一生产尝到了甜头,从此年产钢铁500万吨,年外进矿石200万吨,就都在京唐港下水了。

董事长刘卫民十分称赏张小强他们的智慧之举,说:“与周边港口竞争,最多是超过他们。与世界港口竞争,才能走向世界。”

目前,善谋实干的张小强,正在按照董事长的思路,带领他的21名精兵强将,把“物流圈”越画越大。

《字典》上讲:“单位”除特指计算长度、重量、时间、温度等标准量外,再就是指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

“单位”二字在国人心中,曾经被看得比“家”还重要。因为“家”只是一个让人歇息和获得天伦之乐的港湾,“单位”里才有每一个人的事业、追求、理想、友谊和希望,甚至才有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等等。可是,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老同志写文章,写回忆录,抒发“有单位的感觉真好”的情怀。近些年来,不掩饰地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腾飞国家所取得的成绩无可否认),别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就是在某些“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里,在那些连《字典》上都承认可以称作“单位”的单位里,“单位”的“感觉”也没那么好了。人与单位之间,单位领导与领导之间,被领导与领导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什么“友谊”、“事业”、“理想”、“希望”,等等,真不知该用个怎样的词儿来恰当地表述了。就连那份用于赖以生存的微薄工资,也不太想给了……

而在京唐港,却是别开洞天的一片新天地!

京唐港是国有股份制企业,属唐山市属企业,却又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位。在这里,公司设置有党委、团委,中层设置有党支部、团支部,基层设置有党小组、团小组。在京唐港,有着浓厚的政治气氛,有着充满勃勃生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李贵琢是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和监事会主席。分管组、宣、办、工、青、妇等一切党委应该分管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说:“刘卫民董事长兼着党委书记,就好比在部队,他是司令、政委一肩挑。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全公司以及公司以外但与公司有关的那么多大事在等着他去处理,去表态,去安排,去落实,他比谁都辛苦,我这个当副书记的,就没有理由不把所分管的工作抓紧抓好,高标准负起责任来。甚至不在我分工之内的事,该管的也要管,这叫分工不分家嘛!”

李贵琢书记也是军人出身,满身的豪气,耿直、正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最大特点是:能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李贵琢书记也是挺有“个性”的一个人,凡事,他有他的视角,他有他的独到见解,一句话,他是一位“有自己思想”的人。可当我们问及“班子”的话题,他却慷慨激昂,说了这么一段令人感动的话。他说:“这个班子团结一致,没有杂音,关键是刘卫民这个‘班长’当得好,他从不做推诿扯皮的事,如果工作中出了事,事再大再小,他都敢于承担责任,从不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的。”

这是最可宝贵的品德。大到一个国家,甚或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那位“最高首长”干脆利索,不推诿,不扯皮,有了荣誉与民共享,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这本身就是政治,是最重要的政治内容之一。我们每个人都不难想象: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领导人,能把他所领导的单位,“领”到“导”到怎样一种昏天黑地的混乱境地……

在京唐港,“政治气氛浓厚”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定期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支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常年设置的党员先锋岗,以及灵活多样的政治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等等。这些原本“务虚”的内容,在京唐港都可看可触。比如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委书记无论再忙,一般都会参会,并亲自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方面的重要讲话等;比如常年设置的“党员先锋岗”,就更具体到“岗位”和党员“个人”了……

京唐港更有着充满勃勃生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且不说公司诸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约定俗成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团拜会,茶话会,也不说公司免费对职工开放的图书馆、阅览室,以及每每有新员工到港召开的欢迎新员工座谈会,建军节与驻港部队、转业军人举办的联欢会等,仅每周八版的《京唐港新闻》报,设置的“要闻”、“党建”、“生产”、“运营”、“管理”、“观察”、“纪事”、“技术”、“模范”、“战略”、“风尚”、“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栏目,就足以把全公司的文化生活活跃起来。

采访装卸公司党支部书记沈孝达,他深有体会地对我们说:“做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也是挺不容易的。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不仅要有文化理论水平,更要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位职工的心里去。”沈书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党支部在生产第一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做法。一是充分利用班前会、船前会5分钟8分钟的时间,一天几次地向职工贯彻国家政策、上级精神,以及对每位员工的具体要求,使大家都铭记于心;二是常年开展互助友爱活动,随时掌握每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家庭困难,并及时给予救助,等等。

“人是需要关怀的。有了成绩需要表扬鼓励;遇到愁肠百结的事需要开导劝慰;遇到困难,无论是精神层面上的还是物质层面上的都需要救助。只有这样,员工们才有归属感。”沈孝达书记说。

人有“归属感”太重要了!

这使我们想起了另一位青年工人的“转变过程”:

葛希峰是京唐港运营保障部的一名青工,前几年因年轻气盛,讲哥们义气帮朋友打架失手而栽过跟头,从此自感前途无望,破罐子破摔。遇上他爱人患脑瘤家里出现了过不去的坎了,单位组织全体员工为他捐了款,使他体验到了“单位”的温暖,工友们的友情,使他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原来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并没有抛弃我!”从此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工作表现好了,而且有了上进心,连年技术考核都是全优,成为单位里的一名优秀职工。

在京唐港采访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京唐港人的“团队精神”感动着。无论是领导与领导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还是各中层、基层单位之间,机关单位与生产一线单位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京唐港人与客户之间,无不处处充满着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团队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刘卫民董事长说。

为了培养、锻炼京唐港人的团队精神,公司还专门拿出培训经费,把员工们拉到北京进行过“拓展训练”呢!

所谓“拓展训练”,是国外一家公司设计制作的专门训练团队意志、毅力、合作能力、生存极限挑战等诸多课题的一种超常规训练项目。在一系列训练课目中,每个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每一点细微的“个人主义”行为,一旦出现了与所属团队不协调,都会导致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比如要钻过一架铁丝网,网眼有大有小,团队成员有胖有瘦,要胖瘦搭配得当,才能钻过网眼。一人钻不过网眼,就算“触电身亡”,标志失败。比如两个人面对面要走过一座独木桥,配合稍有不紧密,哪怕一点点的疏忽,就会“跌入河中”……

“公司专门拿出培训经费,对员工进行拓展训练,就是为了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树立起大家的团队精神。”党委工作部部长马志刚、副部长李杰同志向我们介绍说。

“团队精神”的形成、发扬和光大,是京唐港人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的结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造诚信京唐港,京唐港人已把“服务人民为荣”的荣辱观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刘卫民董事长这样认为:“办企业,一为职工谋利益,二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三作为服务行业,心里要想着客户,为客户在京唐港实现最大利益而尽心尽力。没有客户谈何发展?”

京唐港人的整体素质,就是在这种不断灌输清晰经营理念的先进思想文化中得以提高的。京唐港人明白,单位利益就是他们的个人利益,客户利益就是他们的个人利益,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地、积极主动地从方方面面来维护这个“利益共同体”。正由于此,公司涌现出了那么多先进工作者、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京唐港人“爱港爱在骨子里”,那可是一句没有丝毫夸张的赞美。

2003年的那场风暴潮,对京唐港人的“团队精神”,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检阅。

2003年月10月10日,一场大暴雨伴以11级的狂风和由此而引发的风暴潮突袭了京唐港。雨越下越大,潮水越涨越高,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海浪涛天……仅几个小时,货场就积水盈尺。铁路运输受阻,进港列车无法装卸,部分散垛已被大水冲垮!

严峻考验面前,京唐港人以解放军大无畏的“抗洪抢险”精神,与暴风雨、风暴潮展开了搏斗。刘卫民董事长到南方出差没有回来,获悉遭遇风暴潮彻夜难眠。孙文仲总经理、李建振副总经理亲临现场,组织抗风暴战斗。是的,这是一场战斗,其严峻性绝不亚于那销烟弥漫的战场。因为这里时刻都有将人置之死地的危险。狂风将人掀到海里可以使其丧命,塔吊等各种码头机械设备和设施被刮倒在地砸住人可以使其丧命……更何况又是在夜间!

面对危险,甚至可以说是面对死亡,京唐港人没有人退缩半步。储运公司副经理裴俊先从10日下午就带领员工们顶风冒雨对保税区的几十垛货物进行苫盖,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副书记刘庆林、铁运科科长刘德权等,都战斗在抗风暴战斗的最前沿阵地上……根据分工,大家有条不紊地与暴风雨和风暴潮作斗争,所有员工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经过两天两夜、连续作战,直到12日上午,才终于使港口恢复了生产。在这场抗风暴战斗中,贾生银、刘志忠、裴建辉、王凤利、王俊陆、马永龙、李国伟、李安明……他们有的是负责对门机的就地加固,有的是负责排水,有的是负责排除各种故障,等等,虽分工不同,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了突出贡献,充分表现出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的团队精神!

京唐港人爱港,已经爱到了“下意识”的境界。

有这样一件小事,挺能说明问题。一天,董事长刘卫民坐车路过港区,看到有一个人用自来水冲洗摩托车。车子开得快,隔着车窗玻璃,刘卫民并没有看清是什么人在用自来水冲洗摩托车,车子一闪就过去了。到了办公室,他立即打电话让负责保卫工作的同志把那个人喊了来,原来是他的一个老熟人。老熟人早些年曾在港区打过临时工,好长日子没来过京唐港了,那天骑辆摩托车来港区里转转,看看摩托车有些脏,港区如今又安装上了自来水,挺方便的,于是就拧开水龙头冲洗开了。

“老熟人也不行!”刘卫民批评老熟人,“你知道这自来水多少钱1吨吗?3块多!你咋不用你自家的自来水冲呀?”老熟人被刘卫民狠狠批评了一顿,批得老熟人面红耳赤……

就这么一件小事,难道作为管理着那么一个大企业的老总,也要亲自过问这种“小事”吗?如果连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是不是有点儿太小家子气、太琐碎、太没有大将风度了?可刘卫民不那么看,他认为,港区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甚至是一滴清水,一片树叶,都是不容随意糟蹋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让全体员工得到越来越丰厚的收入,过上越来越富裕、舒适的日子,并不是矛盾的,对立的;相反,是统一的。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领导集体一面严格要求员工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的革命传统,一面在考虑着要不断为员工们增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如今,在京唐港,工作餐是免费的,服装是免费的,图书阅览等许许多多文化生活,体育活动,都是作为“公益事业”来做的。员工们的薪水待遇也一年比一年提高。现在,比如一个门机司机,在京唐港,每年可拿到5万元。像赵秋玉那样的专业技术人员(特级引航员),年薪可拿到20万元。在京唐港员工中,个人买私家车的已不在少数。也许与一些地方相比,京唐港员工们的收入并不是最高的,可是,要知道,这里是一个才只有17年建港史的新港口。2007年,京唐港的年吞吐量将接近翻番,三五年过后,这里将会有一个裂变,会是一个更加兴旺发达的模样!

京唐港的确前途无量!

最近,正当我们结束这部作品的采写之时,又有好消息传来:中共河北省委常委、新任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同志,深入唐山海港开发区调研,调研结束后发表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讲话,为唐山、为海港开发区,更为京唐港人,给予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赵勇书记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好唐山港(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这是对我们提出的崭新要求,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光荣。京唐港和曹妃甸之间75公里,这75公里是一个偌大的工业走廊。以这个工业走廊为主,周围可以建立若干功能区。每个功能区要有各处的特点,特点要鲜明。未来的发展将在许多方面超乎人们的想象。按部就班,就无法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宏伟蓝图。一定要找国际一流的专家来做大的规划。现在我们面临的机遇是崭新的机遇,要“抢”这个机遇。明天的唐山将是一个崭新的唐山!一座能够直接看到海的城市。它将是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海滨城市。

是的,唐山正在向辽阔的大海靠近,靠近大海的唐山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她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的气魄!而作为建设新唐山大战略中的桥头堡的京唐港,刘卫民他们更明白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如何更加开拓眼界,放开胆子,将自己的“北方大港”建设得更加美丽光彩,不负使命。

呵,京唐港,你的明天让人羡慕、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