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女儿学习书法的五六个年头中,有一件事是最值得记忆的。2000年5月,当时女儿小学即将毕业,她和少年宫书法班的另外五位小朋友一起共同成功地举办了他们自己的书法作品展览,名为《六童书法展》

当时隆重而热闹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少年宫的红领巾锣鼓仪仗队在展厅大门外八字排开,咚咚的鼓声敲得人心激**,一群白鸽在鼓声中冲向蓝天。展厅内外,参展的小观众们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各方领导和书艺专家。大家如此看重这小小少年们的还不很成熟的一次书法展,不仅因为他们的展品很有特点,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俱全,形式内容千姿百态;更重要的是,这次颇具规模的展览竟都是孩子们自己创意、自筹资金、亲手筹办起来的。正如为此展作序言的著名剧作家、书法艺术家杜宣先生在序言中所说:“在2000年第一个春天,《六童书法展》脱颖而出,孩子们向我们挑战了。六位小朋友用各自的压岁钱来办这个书法展,以此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书法界破天荒的盛事……彼均属稚龄,已能于茫无涯际的艺海中,破浪前进,集小成而臻大成,再假以数十年时间的磨炼,则能登彼岸者,舍斯人而谁钦!”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同志欣然为书法展题词:“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当时的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王荣华同志为书展题写展名。

那年《六童书法展》被评选为华东地区校外素质教育优秀活动奖,六童书法的艺术指导王恩科老师荣获全国艺术教育的先进个人。书法展闭幕后,上海教育出版社将孩子们的作品结集出版了《六童书法》一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同志为书集作序。序中说:“……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这六个孩子的家长,有的是跨国银行的分行长,有的是证券公司总经理,有的是检察院的检察官,也有下岗在家的工人,虽然社会层次各不相同,然而在当“陪读父母”这一点上却没有任何区别,一样地全心全意,一样地不辞辛劳。为帮助孩子们筹办这次展览会,大家群策群力、精诚合作,看到孩子们的展览获得成功,站在展牌背后的爸爸妈妈们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事后,我仔细回想了办展的整个过程,总结了以下五点收获,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此次书展的各项经费来源,绝大部分是孩子们平时积攒的压岁钱,想我女儿积起这三千元压岁钱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家没有送压岁钱的惯例,难得有故旧近朋来玩,塞一只红包包给女儿,她都让妈妈代她存起来。这次为了办书法展,竟毫不犹豫地倾囊而出。家长们并不是出不起这些钱,关键是锻炼了孩子们自力更生的意识,为他们将来踏上社会打下精神的基础。

第二,举办一次书法展,最要紧的是要有值得展出的作品。书法展的艺术指导王恩科老师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星期天上书法课,大家把作品带来给王老师审查,常常只有一两张通过,大部分都被王老师“枪毙”,退回去重写,往往一幅作品要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能获得王老师的首肯。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孩子们的课余时间都扑在写作品上了。这个过程对锤炼孩子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百折不挠、勤学苦练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六个孩子的书艺水平总归有高低之分,这是客观存在。在筹办书法展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已有很多幅作品被王老师通过了,而有的孩子却离参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当时他们互相勉励互相督促,水平稍高的无私地帮助水平稍差的,落后的孩子终于赶上来了。在最终展出的作品中,你会感到六个孩子的作品各具特色,在艺术水准上非常齐整,体现了一种整体向上的风貌。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团队作战的素质。

第四,展览厅总有位置显著的地方和位置稍偏僻的角落。在布展的过程中,六个孩子互相谦让,让同伴占位置显著的地方,自己去稍后面的位置,体现出一种先人后己的无私精神,让周围的大人们都很感动。

第五,《六童书法展》的集子出版后,我们在上海书城举行了一次签名售书活动。随后,孩子们带着售书得到的钱来到儿童福利院,将钱款悉数捐献给了那里的孤儿和伤残儿童。这个活动启发了他们的爱心,更让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社会,增强了他们刻苦学习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