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政权被消灭后,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斗争还在继续。1645年6月,由明朝的遗臣黄道州、郑芝龙另立了朱聿键为皇帝,并在福州即位,

历史上称他为隆武帝。

黄道州虽然真心抗清,但无奈兵权却掌握在郑芝龙手中。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不肯真正出兵抗清。后来清军进攻福建时,郑芝龙受清朝高官厚禄的引诱就投降了。这样,隆武政权也就灭亡了。

郑芝龙虽然没有气节,但他的儿子郑成功却和他相反,几次拒绝清军的引诱,决心抗清,并和他父亲断了父子之情。

郑芝龙降清时,郑成功才22岁,是个青年将领。郑成功苦苦劝阻他父亲降清无效,便气愤地单独跑到南澳岛,招募了几千人马,举起了抗

清大旗。

郑成功兵力逐渐发展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1647年,桂王永历政权建立,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被封为威远侯。从此,郑成功与西南的抗清将领李定固往来呼应,成为南方抗清斗争的两大支柱。

郑成功在抗清斗争中十分注意根据地的建设,他改厦门(明代称为中左所)为思明州,设立六官分理庶政,并将全部军队分为71镇。在郑成功起兵抗清的十几年中,曾先后九次南征,三次北伐。其兵锋所指,清军闻

风丧胆。

1659年,为配合西南的抗清斗争,郑成功再次北伐,他和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乘海船率领水军17万人开进长江,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清军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骗了他。郑成功中了清军的计,最后打了败仗,退回厦门。而这时,清军已占领福建大部分地方,他们用严密封锁的办法,要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40里,以断绝对郑成功的粮草供应,以图困死郑成功。郑成功无论在哪里招兵筹饷,都遇到了困

难,于是决定向台湾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并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却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残酷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曾随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这时,他决心赶走荷兰侵略军,便命令将士修造船只,筹

集粮草,准备渡海出战。

恰在这时,有一位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来到厦门求见郑成功,劝郑成功收复台湾,并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等情况都详细地告诉了郑成功。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

台湾的信心更足了。

1661年3月,郑成功叫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从金门出发,越过台湾海。

郑成功叫何廷斌给船队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了台湾岛。郑家兵从天而降,打了荷兰人一个措手不及。躲在城堡里的荷军头目派了100多个兵士向郑军冲来,郑成功一声号令,率兵士把敌军紧紧围住,杀了一个敌将,其余敌兵顿时吓得四处逃散。

荷军又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托克”号领着3艘战舰,气势汹汹地开了过来,想阻止郑军船只继续登陆,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60艘战舰把“赫托克”号团团围住,一齐开炮,把“赫托克”号击沉,另外3艘

荷兰船见此吓得调头就逃。

荷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台湾城(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城(今台南地区)两座城堡里不敢出来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到巴达维亚(今爪哇)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并许诺说:“只要你们肯退出台湾,我们宁愿献上10万两白银表示慰劳。”

顺治帝敕谕郑成功稿

郑成功一扬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个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我们就坚决地把你们从这

里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后,又下令派兵猛攻赤嵌城。赤嵌的敌军还在负隅顽抗,以至一时攻不下来。这时一个当地人给郑成功出主意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会不攻自乱。”

郑成功接受了这个主意,切断了水源,果然不出3天,赤嵌的荷兰人

便乖乖地投降了。

盘踞在台湾城的荷军企图继续顽抗,等待救兵,准备做最后的挣扎。

郑成功采取了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在围困了8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1662年,荷军头目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至此,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我国台湾长达38年(从1624年到1662年)

的历史宣告结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赤嵌城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辖天兴、万年二县,又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在经济上,郑成功积极鼓励发展生产,大力推行垦荒屯田,在很短时间里,使台湾的经济迅速发展

起来。

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年仅39岁就病逝于台湾。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台湾各族人民在全岛建郑成功庙五六十座,其中延平郡王祠(又叫开山王庙)最为著名。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次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奠定了台湾为中国领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