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很多,光记载他言行的《清高宗实录》就达1500卷,其主要历史功绩归纳起来有八个方面。

(一)编修文化典籍

如果说康熙是位学习型皇帝,雍正是位改革型皇帝,那么,乾隆则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主要有:(1)主持纂修《四库全书》。乾隆帝继位以来,经常在想,如果把明末战乱时散失的书籍都收集整理出来,岂不是一件很好的功德?这样既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充分显示自己重视文化的积累,又可以借机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去掉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真是一举两得。于是,乾隆下诏特赦被充军新疆的纪昀回京来做总纂,组织文人学者

开始整理编辑。

纪昀,字晓岚,是清朝著名的大才子,才华出众,机敏过人,又擅长说笑,很受乾隆喜欢。由于他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所以屡遭和珅等人的忌妒陷害,曾沉浮多次,但由于乾隆帝格外赏识,因此才多次危中脱险。在编纂书籍时,有一次乾隆问纪昀:“纪爱卿,此书取个什么名字

呢?”

纪昀才华过人,也十分机敏,当乾隆问他时,他已想好名字,但他知道乾隆博古通今,文才出众,不敢贸然回答,看着皇帝沉吟、微笑的神态,似有所得,于是躬声回答说:“皇上是否想把古书皆藏于经、史、子、集四库之中,而取名《四库全书》?”

乾隆高兴地说:“正是,书名就叫《四库全书》,你们编写书籍的地

方叫‘四库馆’。”

此后,在总编纂纪昀的带领下,戴震、钱大昕、赵翼、王鸣盛等300多位名流学者开始了辛勤的工作。他们收集古今图书两万多种,然后加

以筛选。

经过纪昀及四库馆全体人员20年的共同努力和认真工作,这项巨大的《四库全书》工程终于完工了。全书共收书3461种,79309卷,装成了6275册。《四库全书》总共抄写了七部,藏于皇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杭州的文澜阁、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等七处,这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

是一项重大贡献。但应该指出,由于在《四库全书》编撰过程中有几千册书籍被认定为不利于清朝统治而销毁,给汉文化的流传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但总体来说,《四库全书》的编撰应该是功大于过的。

2)编修《满文大藏经》。乾隆命令将汉文、蒙古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由章嘉呼图克图总领这件事,并要求每翻译一卷,立即上呈乾隆帝,以等裁定,这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

3)整理《无圈点老档》。《无圈点老档》(又叫《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的,是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时期编年体史料长卷。该档形成于清入关前,到乾隆中期已经百余年,文字难以辨识,纸张年久老化,

字迹漫漶不清。

乾隆命令编纂人员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漠阁各一部,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总计共抄七份。

4)敕编《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等。

5)命编《御制五体清文鉴》,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个硕果。

6)重视京师文化建设。表现在:一是编绘了《京城全图》,二是于敏中等奉命撰《日下旧闻考》,共160卷,为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三是编修《国朝宫史》,对宫廷的历史、建筑、文化、典制等做了

载述。

(二)维护并兴建皇家园林

乾隆时,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保护、维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即颐和园)、圆明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颗颗明珠,现在

多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贡献诗文才华

乾隆帝是一位非凡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诗人和学者,他不仅精通新满文,而且熟知老满文,不仅对汉文十分精通,还懂蒙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多种语言文字。

乾隆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其中诗总计42613首,而《全唐传》所收唐代2200多位诗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有《乐善堂全集》、《御制诗集》(五集)、《御制诗余集》等诗集;文章1350余篇,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等文集。当然,这些诗文中,有一部分是他人代作的。

(四)免除天下钱粮

据统计,乾隆十年(1745年)、三十五年(1770年)、四十三年(1778年)、五十五年(1790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先后五次普免全国一年的钱粮,三次免除江南漕粮(其中一次为400万石),累计免除赋银2亿两,约相当于5年全国财赋的总收入。需要说明的是:乾隆的免除钱粮是在社会经济繁荣的状况下进行的。当时,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说:“国家经费,有备无患,今当无事之时,不应蠲免一年钱粮。”

对此,乾隆认为:“百姓富足,君孰与不足?朝廷恩泽,不施及于百

姓,那将施于何处?”

乾隆的这一思想是一种仁政爱民的思想,特别是他“民富则君足”的观点,值得人们深思。因此,乾隆的行为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诏下之

日,万方忭舞”。

(五)统一新疆

乾隆不仅“崇文”,而且“宣武”,其成功之一就是统一了新疆。在北疆,他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解决了北疆问题。清军平定北疆后,南疆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自掌一方。为此,清军同回部军在库东、叶尔羌(莎车)等几座重镇进乾隆朝服像行了激战,最终获胜,重新统一了南疆奠定了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的事实。

乾隆在南疆实行因俗而治,设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并设参赞大臣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又制定《回部善后事宜》,对南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乾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实行军府制,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移民实边、进行屯垦,加强对新疆地区

的管辖。

乾隆平定准、回各部,统一新疆,不仅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统辖,而且铲除了威胁京师及大西北的祸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

藏的社会安定。

(六)完善治理西藏

乾隆曾两次派兵打败喀尔喀(今尼泊尔)的侵犯,制定了《钦定西藏

章程》,章程中规定:

1)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

2)在西藏驻军,分驻前藏、后藏。

3)达赖、班禅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自监督下,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转世灵童,这是乾隆的一个创造。当时设立的“金奔巴瓶”有两个,一个放置在雍和宫,现已成为文物;另一个放在西藏大昭寺,此瓶沿

用至今。

4)西藏对邻国贸易必须进行登记。

5)西藏货币一律用白银,正面铸“乾隆宝藏”四字。

《钦定西藏章程》是西藏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标志着清朝对西藏进行全面有效的管辖,同样奠定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历史事实。

(七)修砌浙江海塘

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经不住海潮的冲击,乾隆命拨银两将柴塘改为石塘,其修建石砌海塘四千余丈,加强了这一地区抵御海潮侵袭的能力,

这是利民的一个举措。

(八)中华各族一统

乾隆在其祖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并开拓了中国的疆域版图,维护并加强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乾隆时的中国疆域,东起大海,西达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清朝“三祖三宗”——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极、世宗雍正、高宗乾隆最大贡献就是维护了中国的边疆版图,巩固了

中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乾隆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的“禅位”决定和行动。

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乾隆就宣谕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自己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

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85岁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勤政殿召见皇子皇孙和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庆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次年为嘉庆元年,到期让政。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和殿举行了内禅大礼,乾隆被奉为太上皇,乾隆禅位后,又训政三年零二天,后人于是多讥评乾隆名为退位,实禅而不退。不过,纵观中国自秦始皇以下两千年的皇朝历史中,内禅让政者,前君罕见,后君亦无。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闷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潸然泪下,比起这些来,乾隆的禅让还是有一点超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