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袁公路之心,当真是路人皆知。

眼看着大好的徐州,被一个卖草鞋出身的穷小子占着,四世三公出身的袁大公子心中一百个不痛快,更痒痒得难受。刘备算什么人?用袁术的话来说,我出生以来,还没听说过世界上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

他便自称“徐州伯”,意图不言自明。

刘备和他手下的徐州干部,都很确定袁术会打徐州的主意,不确定的只是时间。

建安元年(196年)六月,袁术终于动手了,从淮南起兵攻打徐州。

这是刘备上任徐州牧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外敌入侵。他不能让刚刚过了两年和平生活、对他满怀期待的徐州人民失望。

保卫疆土是地方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强大的袁术侵略军,刘备很快调兵遣将,亲自率军前去抵抗,留下镇守徐州治所下邳城的心腹大将是张飞。

刘备率军在淮阴(今江苏淮安)、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一带与袁术作战,双方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

当时的袁术很强大,是反袁绍联盟的邪恶轴心,后来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刘备能在战场上顶住袁术的进攻,既说明袁术虽然牛气冲天实力雄厚,打仗水平却很一般,也说明担任徐州牧一年多时间,刘备已经今非昔比,实力壮大很多。

这是刘备前期最为辉煌的时刻,他与袁术的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争盟淮隅”。如果能打败袁术,刘备将成为举足轻重左右时局的实力派人物,有希望虎视中原、问鼎天下。

但历史没有假设。刘备终究还是败了,败得惨不忍睹,经历了事业发展中最为艰难的时刻。

此时,曹操将漂泊了整整六年的汉献帝刘协连哄带骗地弄到许县(今河南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中央政府控制在自己手里,曹操很高兴,高兴之余想让天下的诸侯一起高兴高兴。

曹操的办法还是老套路——大面积加官晋爵,各地诸侯接受了中央政府任命的官职,也就等于接受了曹操安排的官职,这样曹操在中央的地位就算得到大家的认可了,人人满意,皆大欢喜。

刘备得到的官职爵位是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受封宜城亭侯,标志着刘备从此不再是平民,正式成为新的贵族。

但刘备的徐州牧身份,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可。这说明曹操不想让刘备在徐州站稳脚跟,不想让对徐州有不良企图的人(比如吕布)死心,想让他们去打徐州的主意,自己好趁机当一回渔翁。

另一个人也想让吕布打徐州的主意。这个人就是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的袁术。车路不通走马路,不能正面突破只好曲线救国。

袁术虽然很瞧不上吕布的为人,却不得不利用一次吕布,他给吕布写了一封情意绵长的信,中心意思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未来携手共进好,我给你二十万斛(一斛是十斗)军粮,你帮我抄了刘备的老窝下邳,事成之后还有好处多多。

吕布一向有奶便是娘,一合计既能抢徐州,又能赚军粮,二话不说立即起兵,水陆东下,前去偷袭徐州省会下邳城。

而此刻的下邳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起因是张飞与下邳相曹豹不和。史料没有记载两人不和的原因,不过分析起来,很可能是因为曹豹不愿意听张飞的指挥。曹豹是陶谦的嫡系老员工,资格很老,打仗也没少出力,有刘备在还能勉强镇得住,张飞就差远了。更何况曹豹已经是两千石的高级干部,而张飞在平原时还只是个别部司马,在后来跟刘备到许都时才被曹操封为两千石的中郎将,此时张飞的官职绝对不可能比曹豹高。

资历又浅,官位又低,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凭什么?凭我手中的刀!

张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怒之下砍了曹豹。

曹豹一死,下邳城立即大乱,张飞的嫡系部队和曹豹的丹阳兵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曹豹的丹阳兵非常害怕,他们在下邳城西白门内坚守军营,严防死守张飞的部队前来杀死他们。

不只是曹豹的丹阳兵很紧张,其他丹阳籍干部也很担心张飞来一个大清洗。为了保证生命安全,一些丹阳籍干部决定卖主求生,中郎将许耽连夜派出一个叫章诳的司马,前去请吕布前来攻打张飞,说好吕布一到西白门就打开城门列队欢迎。

吕布不请自到。此时他的军队已经悄悄摸到了下邳城西四十里的地方。半路上见到章诳前来求救,还有内应开城,吕布开心极了。他没想到干一票见不得光的打劫,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又给粮食又当内应,敢情自己抢徐州是顺天应人的正义行为。他立即下令连夜急行军,到下邳城里再开早饭。

章诳没有诳吕布,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清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吕布已经高高兴兴地坐在了下邳城的城楼上,得意地看着他的人马进入城池,打跑张飞,俘虏了刘备及将士们的老婆孩子,一脸偷腥得手的满足笑容。

刘备看到本该镇守大本营下邳城的张飞,以及他屁股后面的一群残兵败将,才知道后院起火,一夜之间下邳已经到了吕布的手中。

张飞一路失魂落魄跑来见刘备,不是为了逃命求生,而是为了求死——他要死在刘备的面前。

刘备看着追随自己十多年的张飞,心中感慨万千。

不只是张飞,所有的兄弟这么多年跟着自己,漂泊流浪,出生入死,没有几天安稳的日子。他们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只是为了我。

兄弟们能为我付出生命,我就不能为他们不计较一座城池?

起来吧,张飞兄弟,不要自责。

我本是一无所有,如今不过回到起点而已,这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