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落入文学的排污管,同一些同行比着在稿纸上排泄。我眼下更愿意转过背去,投身生活中的敞亮和欢乐。这种欢乐就在身边,就在前面,就在山上,只要你迈开脚步,走过前面那棵老树,走过女人们捣衣的溪口,走上蕉冲和梅峒之间的大岭,你马上就可以感触到波动的笑浪。
那里三军竞发。“炮兵”用雷管和炸药开路,“装甲兵”用挖土机和推土机清出路坯。最后还有“步兵”集团的龙腾虎跃,挖水沟,埋涵管,平路面,垒坡墙。大家齐心合力手挖肩挑之时,不光比强斗狠能带来乐趣,就是吵架骂娘也透着清爽。一个后生不知为何得罪了几位婆娘。婆娘们捡起泥块石头齐射,还威胁要扒掉对方的裤子,吓得小后生爬到树上,于是笑声又一次引爆。
工地如同集市和庙会。雷管炸药不过是礼炮,挖土机和推土机的轰鸣不过是锣鼓,一条翻滚着新鲜泥浪的路坯不过是节日长街,串起了全村人的阳光心情。在长时间独行单干以后,工地意味着交际,意味着聚集,意味着团圆。后续作业已一段段分配到户,由村民们各自抓阄,兴冲冲地入场。杀猪的,放蜂的,贩竹的,开店的,教书的,打鱼的,锯木的……个个像火烧屁股,全都上山去了。腿瘸的,耳聋的,斜眉吊眼的,肥头大耳的,呆傻如雨秋家笑花子的,也一个没拉下。其中老人大多各自带上水罐和饭钵,慢慢地向山上攀爬,大概准备中午不回家,决不浪费时间。平时游手好闲几个小毛贼,眼下也有了几分英模风采,虽然歪戴帽子,口嚼零食,但背上了锄头或者钯头,骑着摩托一溜烟往山上窜。一旦超过了前面的摩托,车上人便放出得意的呼啸。
沿途都有人忙碌着。钢钯挖下去,碰到硬石时,挖出火星四溅,让人很恼火,但此时的抱怨里滤掉了恶毒,脾气里蒸发了仇怨,没有太大的杀伤性。见到有干部路过,村民们还是纷纷报名捐款,虽然一般捐得不多,虽然不时带出各种少捐有理的诉苦,但已大大出人意料。
乡干部小毛这些天特别兴奋,骑着摩托上下到处窜,排气管一直是烫的。他到处参与规划和验收,还登记捐款。据他说,村里男女老少无人不捐,其中贤爹没有钱,就搞家庭摊派,把四个女儿都召了回来,找每人要一百。还有三明爹病得快死了,说什么也要捐出一千。
小毛直咋舌,“我当了这么多年干部,今天头一回当得有感觉!你看看,过节一样,社会主义又回来了!”
我也有点纳闷。就在几个月前,山那边突发山火。干部在广播里大呼救火,但喊了好半天,只有一些拿国家工资的干部或者教师,外加几个老实农民,提着柴刀往山上去了。很多农民无动于衷,抄着手在路边看热闹。小毛当时上门去动员群众,求爷爷告奶奶,喉笼都喊哑了,也没叫动几个。有人还在他背后阴阳怪气:“烧光了也好,不然早晚也要被当官的吃光去。”
一眨眼,前后两件事,群众的反应为何天差地别?一个群体为何可以随时分崩离析又可以随时众志成城?小毛不大明白,我更是不大明白。后来的一天,山那边长坡乡的两个后生来偷牛,被村里人抓个正着。新仇引出旧恨,大家纷纷指责长坡人的薄情寡义:以前多次来偷牛就不说了,屡屡来偷树竹也不说了,他们不就是修了一条公路上山么?有什么了不起?村里的有些树竹要从那边下山,车子过一下他们的路,总要被他们拦住罚款。山上的佛庙本来归两家共有,但他们仗着有一条路,就把菩萨据为己有。尼姑要由他们请,香火钱要归他们收,庙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由他们说了算,好像菩萨沾了他们的光就只管他们长坡的事!——八溪人早已听得耳朵里灌了脓。
呸!呸呸!
我算听明白了。他们与长坡乡隔山为邻,多年来就是因为没有一条路上山,山南山北景象各异,荣辱昭昭,使他们一直受着窝囊气。人们到山那边去做客,买卖,帮工,过路,碰到亲朋戚友,说起这事都脸上无光。正因为如此,前不久的开路不光让大家受益,对于他们来说还无异于同仇敌忾报仇雪恨的一战。一条争气路,扬威路,较劲路,看谁更牛皮的路,不光有益于大家育林致富,还关系到每个人的脸面,尤其是在几个长坡人面前的脸面,岂能不拼死一博?……三明爹的两个亲家就住在长坡乡。虽说他就要死了,但在阴间也要同亲家见面的吧?不开出一条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他往后还能见这个面?还能在亲家面前说硬话?
这就是他无论如何要捐出一千块钱的理由。
后来我受托为他们写一碑文,纪念公路的开通。我当然只会在碑文中提到新公路的伟大意义,还有工程领导者、建设者以及资助者们的高风亮节,决不会提到大山两侧人们的积怨。言必有疏,任何历史叙事都难免这样的事有所隐吧?有趣的问题是,书生们一旦读多了这样的叙事,一旦把这种叙事当作历史全部,会不会变得比较缺心眼?
经过一番斟酌的碑文是这样的:(经过一番斟酌的历史可能就是这样的:)福安路记
福安路,东起八溪学园,西达雾峰佛寺,以该寺福安为名,登峰绕谷,破石穿林,全长十华里,初成于公元二零零三年春。自古危梯险径,一朝变通途。数千亩山林护育乃易,民蒙其惠;凡四季游客行履遂轻,众享其欢。普同村民节衣缩食胼手胝足,方辟此同心同福之道,得带头人巧谋,承各界贤良力助,善缘聚而功德彰,当勒石为记。
(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