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震中
汶川大地震从开始的第一时间里,最让人担忧和揪心的是震中的汶川怎么样了!
汶川无消息。无消息的汶川让中南海、让十三亿中国人揪心_从5月12日下午地震消息在电视媒体上播出后的那一刻开始,汶川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汶川一直没有消息。
没有消息的汶川让总理温家宝急得头发发直,让每一位中国人感到了地震的破坏性已经超出了我们所不可知的严重——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急如焚的呢?
不惜代价弄清汶川情况!
党中央和前线指挥部下达了死命令——十余万人的生命牵挂着十三亿人的心。
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从都江堰,到北川、青川所已知的地震严重性,更让人担忧震中汶川的命运!
然而汶川就是迸不去。
所有通往汶川的路全部被堵死。天下着雨,即使不下雨,飞机也难以穿越那些崇山峻岭;无线电早已被彻底摧毁;水路也被崩裂的山体切断……汶川成了与世隔绝之地。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最初几天、十几天内最叫人不可知的严重性。
汶川一定要进去!
于是进军汶川便成了一部最悲壮的抗震救灾史诗——
马尔康,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
5月12日14时28分,强烈地震发生时,正在阿坝军分区蹲点的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少将根据震感的强度,立即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
同时,这场强悍的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中央军委在胡锦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已经吹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路大军向震中汶川进军的号角!
而走在最前头的一位将军是李亚洲。这个身材敦实而性格爽朗,有着三十六年军旅生涯的军职领导干部,有多年养成的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李亚洲将军明白:救灾和打仗一样,快速反应是第一。于是他立即指示阿坝军分区领导: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这是一次最为紧张、即兴、简洁、明了的会议——大地震与一场突发的战争来临毫无差异。
简短交代和动员后,李亚洲宣布立刻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并要求立即命令军分区独立营、医务人员和应急民兵集结。
喂,是营长吧,我是军分区作战值班室,根据首长指示,现命令你营立即集结到军分区大院。
仅在地震半个小时后,阿坝军分区独立营八十五名官兵、十余人的医f7/i\分队、两百多名应急民兵就已全部集合完毕,机动车辆准备就绪。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还有一支队伍客居马尔康—那是武警某师参谋饫王毅带领的部队,此时他们正在马尔康驻训。
不管客居不客居,军队有句俗话:训练场如战场。
地动山摇之后,王毅本能地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紧急避险,下令部队迅速撤离营房。
震感如此强烈,震中在哪里?
作为部队指挥员,王毅脑海中闪现的第二个念头是带领部队抢险救灾。他见部队安然无恙,立即集合队伍,向部队下达命令:按照一级处置方案,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准备。
此时,王毅看了看表,时针指向14时56分。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只有二寸叭分钟。
在相差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两支队伍已经整装待发。
上级的决策并没有让这两支待命的队伍等待多久。
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仅在半个小时后,就接到四川省军区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到达目标震中汶川!
15点25分,李亚洲的队伍出发,目标汶川。
将军明白:他们走进的是一场在某种程度上比枪林弹雨更为激烈的战斗——除了刚刚发生的天摇地动外,他们对自己的对手一无所知。但,军令如山!更何况,人民在受难,子弟兵责无旁贷。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李亚洲他们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王毅参谋长也接到了师长沈涛、政委何建国下达的向汶川开进的命令,指示他带领六百七十名官兵赶赴震中汶川实施救援。
16点20分,马尔康下起了大雨,王毅参谋长率队伍冒雨向汶川开进。
马尔康距离汶川只有两百公里,正常情况下,最多不过四个小时的车程。
两支队伍的心隋都非常急切,都全速摩托化开进。
他们知道,和时间赛跑就是和生命赛跑,提前一分钟到达,就可以多挽救几条生命。
不管是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还是王毅参谋长的队伍,他们或许都没有把进军汶川之路想象得太严重,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到达灾区后如何抢救更多的受伤群众。
殊不知,曾经熟悉的美景全部不再,处处暗藏杀机。
进军汶川之路,不仅仅只是艰辛之路,甚至成了生死之路。
此时的汶川已经山崩地裂!这仅仅是表象。有这样的比喻:汶川地震以犹如四百颗广岛原子弹同时在十公里深处的地壳中爆炸的能量,排山倒海奔涌而出!
地震的中心汶川映秀镇:地震波最先袭击此处的地面——转瞬之间,一幢幢大楼在巨大的颠动中轰然倒塌……
随后,强烈的地震波以每秒三公里的速度,沿着脆弱的龙门山断裂带,向东北方向撕裂开去。
与此同时,地震波沿着龙门山,向西南奔袭,—直到达几百里之外的青川……
在巨大的能量波下,汶川四周已经在不断扩散中开山裂石、摧枯拉朽,留下的是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和满地伤痛。
陆上走不了,可先从空中介入。
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空军党委就立刻召开了紧急常委会,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部队营区空地上迅速搭建临时指挥所,机关各部门迅速入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方殿荣下达命令,要求各所属部队进入抗震救灾紧急状态,命令航空兵某运输师进入一等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抗震救灾。担负运输机保障任务最重的成空某机场,立即启动应急保障机制,通信、机场各种保障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就在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和王毅参谋长的队伍向汶川出发之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与战友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直飞汶川。
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航行。当直升机接近汶川时,如注的暴雨,厚黑的浓云,飞机根本不可能降落。
指挥员命令机组:重新调整航线。
黑鹰迅速爬高了近两千米。
仍然飞不出云区,舷窗外只有白茫茫一片。
余志荣很清楚,汶川县城处于大山谷底,地形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此刻他比谁都着急,但他还是表现得相当稳重。其实余志荣的老家在震中汶川县的龙溪乡联合村,飞机从他老家上空经过,他真想下去看看亲人,他们还在吗?但余志荣知道,每个人都有家,但军人自有军人的天职,祖国这个大家庭此时更需要自己。5月12日以后的每个日夜里,余志荣穿峡谷、斗险情、抢时间,硬是把一千多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带领的这个团在这次救灾中创造了数个第一,也创造了数个最多。直到5月18日,失去联系六天的家人终于传来了平安的消息,他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
随后,两只黑鹰强行向箭摸索飞行了十多公里,仍然见不到一丝光亮,只好遗憾地结束了当天的勘察飞行。但他们带回的都江堰的资料,为组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恶劣的天气成了黑鹰的拦路虎。
地面部队同样受阻!
此时,人挤人的车队在地震余波中像玩具一样驰行。王毅觉得有劲使不上,他急得眼珠子都快要弹出来了。
地神爷才不管你,照旧发它的**威!
老天爷跟着起哄,大雨倾盆……
天开始黑了。李亚洲和王毅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目前形势的严峻性。
他们既要求驾驶员提高车速,又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坐在指挥车上的李亚洲副司令和王毅参谋长一边注意观察道路,一边指挥车辆前行。
车轮转动在加速,他们的心跳也在加速。
时针指向20时。又是一阵大雨来临,并且不可遏制地越来越大。
此时,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快抵达米亚罗。然而,就是这个曾经风景如画的地方,塌方将前面的道路阻断。
队伍无法前进!
李亚洲跳下车,搬起一块石头,一挥手,说: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路来!官兵们第一次见自己的副司令如此狰狞。
所有的人立即行动。搬石头铲泥土,奋战近一个小时,一条可以通过车辆的道路被挖出。
上车!赶紧出发!
山里的夜晚,特别得黑。车队紧裹在黑暗里颠簸,艰难、小心地前行。可是当车队行至离汶川还有九十多公里的古尔沟镇时,再也动不了了!
时针指向21时。
不是震中的古尔沟镇也不成样子了:大片的塌方和泥石流将道路阻断得没商量;大雨催化着塌方和泥石流,将情况变得更糟糕。
李亚洲一面命令部队加紧抢修道路,一面冒雨步行前往现场查看。
看到道路损坏严重,无法短时间抢通,李亚洲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汶川大地震如此剧烈,灾情如此严重,肯定会有大批部队和救援物资需要运抵灾区,道路中断,无疑卡断了灾区人民的生命线!
无论如何要抢修出一条生命线!
李亚洲决定:立即组织当地民兵抢修道路,先从古尔沟向理县贯通,待抵达理县后,再组织民共从理县向古尔沟抢修。双向全力以赴,一定要为救灾部队的到来争取宝贵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刻也不能停圈!
一贯决策果断的李亚洲又做出了一个他从军三十六年来最为果敢的决定:步行,不管前面是乱石,还是泥泞。
徒步走进汶川!谈何容易?且不说这近一百公里的路程,就说这夜、这雨、这飞石、这见不到底的深谷。走这样的路需要体力、勇气、精神。但这一切,李亚洲举重若轻,他又是一挥手,操着浓重的四川话说:莫得啥子不得了,跟着我走就是!
队伍根本不需要动员。当李亚洲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全体官兵都明白了他的决心。李亚洲一个大步迈出,全体官兵迅速跟上。
夜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
黑暗中,人的听觉变得更敏锐。山体滑坡的声音背后,还有山体内部的喘息与共鸣。江水在耳边咆哮、怒奔,就像在与山争执。沿着被震塌的山路而行,脚下悬崖空谷回响着呜呜风声。有的路段,官兵们只能从公路防护栏外面仅一尺多宽的边缘通过。但大家还是能够敏锐地判断余震抖落的石头、石块和泥石流。这声音让人把心揪到嗓子眼。
李亚洲他们刚刚小心地爬过一片塌方,身后突然一阵隆隆巨响。半步之遥的身后,又是一股泥石流倾泻而下。
有人被气流冲倒,有人被飞石击中,李亚洲也重重地跌倒。谢天谢地,没有人员伤亡。
大家扶起李亚洲,将军还是呵呵一笑:从哪里跌倒,我就会从哪里爬起来。
可用电筒回头一照,大家都一身冷汗,泥石流已经淹没了他们刚才走过的地方,若慢半步,可就全军覆没了。
特别的意志力,特别的艰难,已经让官兵们没了恐惧和畏惧。
要命,电筒没电了。在这黑茫茫险象环生的地方怎么走?
途中遇到的老百姓也多次警告说前面危险,李亚洲仍不改初衷。
汶川情况未明,我们必须马上赶到。李亚洲说,部队急行军不能歇,否则一坐下就不想走了。
越接近震中区,危险当然就越大。
一次余震中,—块乱石飞未,擦着李亚洲的帽檐掉在他的脚下后面的人吓了一跳。不少人觉得在黑夜里走太危险,建议就地找个安全的地方讯息,天亮再走。
若是真正的战争,能允许半途而停,条件转好再出发吗?李亚洲鼓励大家继续前行。
李亚洲和王毅的部队几乎是从同一个方向向汶川疾进。
而此时,受命指挥麾下部队参加救灾的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几乎将手中的灾区地图划破,一道一道的红线划过,怎么才是通向震中汶川可能的路线?这位曾经在枪林弹雨中经受过战争磨砺的军长,这位曾经在国防大学学习深造的现代指挥员,深深知道,部队早一分钟到达灾区了解灾情,党中央、中央军委就可以早一分钟制定出决策方案,灾区人民就可以早一分钟获得重生的希望。
责任、使命、良知、义务加在一起,如火焚心!
不能就这么等下去!
派出部队徒步进入震中区!
许勇当机立断下达了这道命令。
接到这道命令时,奉命奔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的该集团军红军师炮兵团正开至都江堰。
许勇军长强调,先遣队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最早的时间到达,迅速查明灾情。
22时08分,炮兵团副参谋长杨卫东带领二十一名战士,组成先遣队,携带少量水、干粮和一部卫星电话,冒着滂沱大雨,徒步向映秀进发。很快,他们就消失在浓浓的黑色雨幕中。
于是三支队伍从两个方向向震中汶川挺进。
杨卫东的突击队行进七公里后,到达进山路口。
为确保人员安全,杨卫东将队伍分为三组:一组带路,一组随行,一组收尾,沿岷江左岸攀行。
此时,震动的山体不断出现泥石流滑坡,巨大的石块轰隆隆往下滚。
没有指南针,没有开路工具,没有照明设施,杨卫东带领突击队攀着山体,抓住公路边的栏杆,顶着强烈余震艰难前行。到达紫坪铺电站后,电站职工告诉他们,山路早已被震毁,要继续前行,必须翻过电站的拦水大坝。
最高处一百五十六米,总库容可达11.12亿立方米,经历了8级地震的大坝似乎依然稳固,就像用一种岿然证明着人定胜天的偶然。
稳固也罢,危险也罢,这种情形之下的杨卫东几乎没有经逋思考,就带头快步向大坝上爬去。但刚一到大坝边,让人望而生畏的情景就显现在眼前:
大坝的围墙上布满常见而有效的防护——满是固定着的碎玻璃,根本无法攀爬。
三级士官张成勇用手电照了照,发现围墙外就是悬崖,看不到底,根本走不过去!
天色一片漆黑,脚下的泥泞道路虚虚实实。但是灾情、命令、责任让突击队员们无暇考虑困难。
同志们,咱们今天就要拼命往前冲,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大家别怕,跟着我!说完,杨卫东深吸一口气,猛然跨步抱住围墙拐角,手指紧紧抠在砖块缝隙间。
随即,杨卫东伸出左脚探了探,一脚果断踩下去。万幸的是,脚刚好卡在墙边的一块大石头里。他将另一只脚顺势往前一跨,悬在半空中的身子霎时敏捷地翻了过去。
胆大心细,沉着冷静。二十二名军人终于先后翻过大坝。脚底踩到了泥土,大家才感到了刚才那一幕的惊险。
接着杨卫东命令全体队员:不要松劲,继续赶路。
小分队风雨兼程,继续前行。
前面说到,李亚洲的队伍与王毅的武警部队在同一方向向震中汶川疾进。
就在李亚洲的队伍离开古尔沟镇四个小时后,王毅的队伍于13日深夜1时也到达这里。到此时,这支队伍已经快速行进九个小时了。
这是马尔康通往汶川的唯一通道,不过这一关,他们就无法到达震中汶川。
四小时前发生在李亚洲他们身上的一幕,此时又翻版在了王毅他们身上。
严重的山体滑坡堵住了前进的道路,被砸烂的汽车横七竖八地翻在路边,像捏瘪了的易拉罐,遇难者的遗体隆不忍睹。
由于当时已是深夜,是连夜前进,还是天亮再走,艰难的抉择摆在了参谋长王毅的面前。
王毅意识到,前面将是一条险象环生的生死之路,会有无数的塌方、断桥和泥石流,但他更想到,这又是一条十万火急的救命之路,它连着无数废墟下的焦急、渴望和呼唤!连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揪着的心!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庋、用最短的时间赶到汶川!
生命大于天,使命重如山!
关键时刻,王毅果断决策:决不半途而废,徒步进军汶川。
让我们对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顿生敬意的是,三支队伍,不管是指挥者,还是普通士兵,在生死时刻表现得都是如此果断、勇敢,体现了军人本色。
王毅决定,车辆和重型设备留人就地看管,现有人员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两百人由党员和骨干组成突击队,携带必需的压缩干粮、水和抢险工具,徒步前进,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汶川;其余官兵合成第二梯队,就近转入理县抢险救灾,随后开赴汶川。
巾帼不让须眉!官兵们争着要上,十名女兵一听没有她们,就跟王毅急了:参谋长,我们也是战士,受伤的群众更需要医护人员。
王毅同意了女兵们的请求。她们大多是医护人员,抢险救灾现场,她们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但她们能经受得了这非同寻常的考验吗?
突击队迅速完成编组,王毅对突击队员们说: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五人-组,十人_一队,拉大距离,快步前进!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王毅不停地下达命令。
此时,路上到处都是塌方,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加之连续的大雨,救援人员迎着6级狂风,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伴随着频发的余震,顶着不断滑落的巨石,穿着被大雨淋透的衣服,突击队员们艰难地向汶川开进。
这里太危险了!
这里已经无路可走了!
在刚刚地震过的山坡上,官兵们一边用铁铲清障,一边艰难地前行。震后的黑夜里充满着莫名的恐怖,大雨还在下,雷电带着骇人的巨响撕破天空,耳边不时传来山体滑坡的隆隆声和巨石滚落到河心的巨大撞击声。大雨浸泡后的山坡又陡又滑,稍不留神,就会失足跌入脚下的峡谷。
注意安全!每小组最后一名战士负责观察地形,小心山石滑落!为了鼓舞士气,王毅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参谋长,快跑!在通过一处危险路段时,走在他身后的通信参谋何亚国发现一块大石头滑落下来,大声疾呼。
王毅闻声猛地向前跨冉一步,就在同时,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
王毅回头一看,石头的落点正是他刚刚停留过的地方。又一次死里逃生。
有惊无险,大家的手里都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冲过这个险段后,王毅让部队慢下来喘口气。
这时,王毅想应该给老婆孩子留句话,就在手机里给女儿写了一条短信:女儿,爸爸正在去汶川的路上,走的时候没来得及告诉你们,如果爸爸回不来了'你一定要坚强,要替爸爸照顾好妈妈。
快跟上,不要掉队!夜幕中,突击队员们每组一把手电筒,在微弱的光亮下踏着泥泞勇敢地前进,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令人掉队。
就在王毅他们到达古尔沟镇后十五分钟,即13日深夜1时15分,一条信息让人们兴奋起来。
通过近十一个小时的努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州应急办主任何飚与汶川县县委书记王斌终于通过卫星电话取得了联系。
王斌哽咽地报告,汶川县威州镇、绵魇镇农民群众的房屋大部分倒塌,汶川县城部分房屋倒塌、大部分房屋出现险情,县城三万余人在避难场所不敢回家。地震震中的映秀、漩口、卧龙三镇至今仍无一点信息,通信、交通完全中断。
王斌还报告,汶川急需通过空投方式解决帐篷、食品、药品和卫星通信设备,急需医务人员空降到现场抢救受伤群众。
幸存的汶川县县委书记王斌在电话中艰难地传出了一线生的信息,让大家感到了汶川的脉动。但这太微弱了,且稍纵即逝。此后,又是漫长、绝望、不安的寂静。寂静得令人窒息。
此时此刻,三支队伍在与死神赛跑。
面对艰难,杨卫东带着突击队风雨兼程、继续前行。路上到处摆着被巨石砸得面目全非的汽车,杨卫东不小心撞在一辆车上,车灯随即闪烁几下。借着灯光,他看了看表,此时已是13日凌晨3时。
出发五个多小时了o杨卫东决定先向指挥部汇报—下隋况。
与团首长、军首长联系,向他们汇报情况。杨卫东命令通信兵。
报告,没有信号。
继续与团首长、军首长联系!杨卫东继续向后传话。
报告,还是没有信号。
随后,他们又多次用携带酌卫星电话与指挥部联系,却始终无法联系上。
没有信号,只有不停地前进。
而自打杨卫东带着突击队向汶川疾进后,军长许勇几乎是在指挥部里数着时间过,时间论秒计算。他心急如焚,已经整整五个小时了,居然还没有突击队的任何消息。
雨越下越大,山上滚石飞落,地下泥泞陷脚。
不久后,杨卫东他们到达白云顶隧道口。隧道口困着五十多人,其中还有外国游客。
跟着解放军走!沿途有很多向都江堰方向行进的受灾群众,一看到解放军,大家立即转向跟随。
惊慌失措的受困群众对杨卫东他们的出现喜极而泣。
对于群众的请求,杨卫东是无法答应的。因为突击队的任务是继续、继续、继续尽快赶路。当队伍前行至第二处隧道口时,杨卫东发现一块空地,有几个施工棚,相对安全,便劝说大家留下,等待救援。
杨卫东带领突击队继续疾进。
地震摧毁了公路,也摧残了群山,昔日满山翠绿,现在满目疮痍。那山,像被巨手撕扯过一样,裂变成绿、黄、灰组成的杂糅图案。
突击队继续前行。战士们脚上血泡累累,好想停下歇息,但他们知道,一旦停下,也许再也站不起来。战士们相互搀扶着,谁走不动了'大家就冲着他猛吼:加油,冲啊!
前方又是一个隧道,隐约能看见上方友谊隧道几个字。隧道两壁开裂、公路七拱八翘,余震又袭来,洞顶不停塌方。从长长的隧道中穿行,战士们随时可能遭遇塌顶被活埋,但此处不能翻山,隧道是通往映秀的必经之路。
就算牺牲在里面,也得给我冲!杨卫东一声大吼。为避免伤亡过大,队伍被迫分散。靠着微弱的手电光,伴着身后不断的塌方声,战士们一个接一个跑进隧道。
突然,隧道里传来巨大轰鸣声,隧道内再次严重塌方……
此时,时针指向13日凌晨3时50分。
李亚洲副司令带着他的队伍历尽险途,最先突进三十多公里。浑身湿透、满身泥浆的他们到达了理县县城。
这时的李亚洲顾不得换下湿透的衣服,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泥水,立即召集军地领导了解理县受灾情况,安排部署当地民共投入救灾工作。同时,他命令迅即组成两个抢修道路的民兵突击队,一路向汶川开进,一路折回古尔沟方向进行抢修道路的战斗。
凌晨5时多,天色微亮,将军才坐进车里休息。省军区政治部干事谭万洪给他端来一碗方便面,过一会儿来取碗时看见,李亚洲副司令已端着方便面睡得很香很香…..
渐渐地,天空开始显现亮色,大雨也收敛成淅沥的中雨。
13日清晨6时,李亚洲率领队伍继续出发,再次徒步向汶川行进。
13日清晨6时,杨卫东率领的突击队已经到达寿江大桥。桥已断裂,沿途道路塌陷更是严重。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杨卫东让通信兵打开卫星电话与部队联系。可联络了二十分钟,毫无信号。
就在即将灰心的时候,气若游丝的信号传来一点根本不能听清楚的声音。而这似通非通的信号根本无法汇报这一路所见的严重灾情,根本不能告诉指挥部这一路的险象环生!
同样,指挥部除了知道了突击队基本安全之外,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指挥部焦急万分!
突击队理解指挥部的焦急,就像指挥部理解突击队的危险一样。这一夜,谁都无眠。
13日早上7时,温家宝总理来到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汶川那边有没有消息?总理第一句话就这么问。
帐篷内一片寂静。无人回答。
温家宝的眼神里平添更多忧郁,眉头更加紧锁。
现在,全国人民,世界人民,都在关心着汶川。
更让人揪心的是,汶川及周围的茂县、北川等地,一时间音信皆无。
两个小时过去了四个小时过去了,十个小时过去了……
那里的灾情究竟如何?
几十万受灾受困群众的情况到底怎样?
救援何时才能抵达汶川?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慢得揪心。时间一分一秒,快得心悸!
突击队没有消息传来,汶川依旧静悄悄。
情势严峻!
越来越严峻!
5月13日10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
带上精干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再向汶川进军!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对着电话大声命令。
电话此起彼伏,因为通信困难,所有的参谋人员都在声嘶力竭地对着电话喊话。
不管将军还是士兵,告诉大家,谁先到就给谁立功!李世明的嗓门也越来越大,焦点在汶州,制高点也在汶川,关键的关键在汶川,你们要连夜出发,进入汶川!
军区司令员急了乙急出这样的动员是少有的。因为他刚刚接到中央军委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必须在13号当日到达汶川——这是死命令!
上将无退路。
于是一声高过一声的将令火速往下传,于是一支支精兵动若风发。
联合指挥部的电话几乎在同一时间响起。
空中、陆上、水上,三军部队一个个抢险计划纷至沓来。
中午,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到指挥部,对部队的指示依然铁板一块:没有第二种选择,必须多方向疾进,以最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抵达重灾区!
两架黑鹰再次冒雨起飞,在雨雾中向汶川飞去。到了汶川上空,依然是能见度低,依然是找不到降落点,但陆航官兵并没有放弃。他们明白,一箱箱灾区群众急需的食品、通信设备等救灾物资已运抵凤凰山机场,承载着受灾群众的热切盼望。
而此时,指挥部里,眼睛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处于高度亢奋的许勇,头脑像飞轮一样运转。
焦急显然不是办法。这位49岁的将军暗暗命令自己要冷静、冷静、再冷静,深思、深思、再深思。深厚扎实的综合军事素养,最终在关键时刻赐予了他灵感。他想到了水路!从都江堰沿岷江溯流而上,过了紫坪铺水库,上游就是映秀镇。如果从水路进去,再沿江边跋涉,一定可以打出一条快捷的通道!许勇命令工兵团火速运来三只冲锋舟,从水路突进震中。
就在许勇想到这一点时,于12时30分冲进一片废墟的汶川县映秀镇的杨卫东和他的突击队,传回了重要消息!
到达映秀镇后,杨卫东向被困在映秀镇酌阿坝州副秘书长了解灾情,立即命令通信兵拨通卫星电话报告情况。
打师部,不通;
打军部,还是不通。
杨卫东当机立断,直接将电话拨通了军区作战部的电话,第一时间报告了映秀镇的灾情:这里灾情非常严重,急需人员和装备救援……
这条消息就像拨开乌云透出的一束弧光,让重灾区的情况初为人知,为中央的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行政区划归阿坝州管辖的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汶川县映秀镇,是真正的震中!映秀镇距离汶川县城有六十多公里,而距都江堰仅三十余公里!
这一消息,更激起了许勇军长心中的战斗**和力量。他毅然决定靠前指挥,亲自到第一线去,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生命通道。
而此时,杨卫东和他的战友们已是饥困交加,而面对哭号求助的灾区群众,他们又将身上仅存的干粮和水全部送给了伤员、老人和儿童。
13日T午4时30分,许勇带领精心挑选的三十三人突击队开始向震中挺进。
也就在这一时间,杨卫东带领的突击队到达了震中,而向汶川震中疾进的队伍仍然为三支。
就在十五分钟前,王毅的队伍一路疾驰至车皮沟时,由于长时间山水、雨水的浸泡,前面一道十米多宽的泥石流挡住了去路。面对险阻,王毅和连长白文汉率先跳进泥水中,两百名先遣队员随后一个接一个地手拉手,瞠着齐腰深的泥石流艰难前行。泥石流中的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着官兵们的身体,当官兵们忍着疼痛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时,个个都成了泥人。
危险是相同的,已经出发的许勇也不例外。与李亚洲、王毅和杨卫东他们有所不同的是,许勇他们这支队伍有较长时间是在水上疾进。
三十三人突击队赶到紫坪铺水库时,借着天色才看清,大坝出现了裂缝,两岸山体滑坡,巨石飞滚,溅起冲天的浪花,令人心惊不已。直通水库渡场的山道也被滑坡阻断,要把重达千斤的冲锋舟运下去,除非铁臂巨人。先前赶到的阿坝州委书记此刻站在山腰,正焦急等待着。
上,还是不上?
随行人员担心地说,军长,实在是太危险了,另想办法吧!
雨越下越大,余震接二连三,泥石从人们身后滚滚落下。
此时此刻,被困的群众茌等待救援的脚步,党中央在等待灾区的消息,全国人民在盼望着解放军的身影出现在重灾区,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生命在发出救命的呼唤啊…..
哪怕前面是刀丛剑林,也只能拼死一闯!
风雨中,许勇沉默片刻,吼—了一声:走!
于是,许勇率领战士们齐声呐喊着往水库边冲去。
许勇他们奋力地拖着冲锋舟,手磨出了泡,肩磨出了血,终于将冲锋舟抬到了水库边上。
许勇马上跳了上去,船刚刚启动,突然,一名参谋猛地将许勇扑倒:军长小心!
原来,一块巨石咆哮着从山坡滚下,溅起冲天大浪,三只冲锋舟被高高抛起,差点儿被掀翻。
随行人员再次劝许勇军长别去了,另想他法。许勇却黑着脸说:只知道躲进战壕的人,只有资格等死,继续开!
水面怒涛汹涌,两岸轰鸣如雷。湖面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尽管操纵员左冲右突,最前面的船还是好几次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断树、浮木,船体被一次次抛起,又一次次落下,犹如腾空的赛车。
余震激落的飞石不断滚下,随时都会给船上的人造成致命一击。其艰难、危险,可以想象,又难以想象!
许勇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他警惕地观察着两岸和前方,沉着冷静地指挥三只冲锋舟冒险前行。在一个狭窄的隘口,冲锋舟几乎是从漫天的沙雨石流中冲过去的。一块上百吨的巨石突然滚人湖中,刹那间,一股大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过来,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冲击波,所有人都被高高抛起,惊出一身冷汗。
18时15分,前方水流越来越湍急,险滩遍布,一眼望不到头的乱石滩,挡住了冲锋舟的去路。
许勇命令,弃舟上岸。
随后,许勇指挥小分队在靠近漩口铝厂的地方登陆,徒步前进。
爬到岸边,许勇才发现,这最后六公里,根本没有路。眼前一座连接两山的桥也断为两半,悬在离水面二三十米的地方。这里离映秀镇仅六公里,但由于这里70%以上路面遭到破坏,桥梁全部被毁,行进路上到处都是塌方,最长距离的两处达两百多米。
下!许勇顺着桥墩滑下,又攀上悬崖。
混石流早已湮没了悬崖上的路面,有的路基整段整段地被塌下的山体推进江中。侦察兵出身的许勇在巨石的缝隙中穿梭,队伍沿着军长踩出的路前行。将军那熟悉的身影,成了小分队的移动路标。
余震,暴雨。山体不时抖动,摇摇欲坠的石头随时可能滑落。
传我命令—-贴紧悬崖,拉开距离!
一块石头滚来,战士吴华脚下一滑,许勇猛地把他死死拽住。
危险!身后的人冲了上来。一双手,两双手,大家的手拉在了一起……于是组成了_一座钢铁长城!
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才是真正的军人。
巨石挡道,泥泞不堪,突击队只能按s形路线前进,行进速度无法加快。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不到百米的直线距离,却要绕行几百米。他们的鞋都灌满了泥浆。
许勇的鞋也几次陷入泥浆,他只好光着脚提着鞋前进,到了稍好的路面再穿上鞋走。
跟随许勇的几个年轻人都累得快挪不动步了,49岁的许勇却依然走得那么快。其实他也已经很累很累了,但他依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不愧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将军。
但是,作为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许勇深知自己就是官兵的灵魂,更何况人命关天,万分火急,决不能有半点懈怠。平时,他一再告诫自己的部属:军人-旦受领任务,就是火箭点燃了发射器,任何一秒钟的误差,都会带来一生的悔恨。
在这无人的深山,在这没有道路的道路上,将军和士兵互相搀扶着,鼓励着,温暖着。山崖上,那艰难跃动的迷彩划出了一道生命的绿色,向着远方,向着人们牵挂的地方,蜿蜒推进。
六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两小时。
20时15分,许勇和小分队抵达映秀。当先期到达的杨卫东从一个个泥人中发现军长时,不禁吃了一惊。直到接过杨卫东递上的鞋,许勇也没想起,自己的鞋丢在走过的哪一段泥泞中了。
许勇将军,成为进入汶川境内的第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员。
废墟,废墟,还是废墟。将军双眉紧锁。
是啊,此时,这里,已经完全是人间地狱了。
夷为平地、像月球一样荒蛮诡异的县城,那少数没倒的房屋显得更扎眼,那种不可思议的矗立,就像房屋不屈的骷髅,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凌厉。
幸存的老百姓多数都逃上山避难。昏暗冷雨的废墟中,不断传来呻吟声、呼救声。
汶川县张副县长赶来向许勇军长报告:映秀受灾非常严重,常住人口五千多人,就有两千七百多人被埋进废墟。大量伤员急需救治,食品、饮用水、药品极度短缺……
而此时,在另一个方向,李亚洲和王毅的队伍正向汶川县城疾进。
王毅带领官兵们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
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一步步爬着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
战士刘强的脚被山上滑落的山石砸伤了,但他硬是咬紧牙关,一步也没有掉队。
早一秒进入震区,就能早抢救一个生命。
王毅没有犹豫,第一个下去探水情。站在冰冷的水中,王毅发现坝宽只有二十厘米,大水已经漫堤四十厘米,堤坝垂直高度约三百米,下面的水深不可测,水流湍急。王毅第一个勇敢地走了过去。大家跟在参谋长的身后,手挽着手,通过了这道鬼门关。
你们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太危险!过了水电站,一座吊桥又横在突击队员们的面前。
这里是龙溪乡,距离汶川还有九公里。
当地村民得知子弟兵要赶到汶川救灾,纷纷跑来劝阻。村支书不无忧虑地对官兵们说:地震后,这座吊桥已经倾斜,成了危桥,你们千万不能冒险!
王毅上前几步仔细察看起地形:吊桥是木质结构,架设在悬崖峭壁之上,多年失修,岌岌可危,更何况经历了这场地震的破坏。王毅想,既然吊桥没有垮塌,就还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危险是有的,可危险并不能阻挡军人前进的步伐。
王毅试探着往前走——他竟然第一个走了过去。走!紧随其后,第二个,第三个……突击队员们一个个提心吊胆地穿过吊桥。好!全部通过!王毅查看自己队伍的人数,兴奋道。然而仔细一看,二十多个小时急行军之后的战友们,没有补充给养,他们一个个已经极度疲惫,尤其是女军医储燕的脸成了花脸——划伤后血流满面。其他女兵也好不到哪儿去,根本认不出张三还是李四。但她们如险象环生中的玫瑰,艰难而顽强地怒放着,与男队员们一样跋山涉水,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超极限考验,居然没有一个人掉队。
然而昨晚的急行军,有一幕让王毅不无心潮澎湃——
那是在王毅他们到一个羌寨时的事,当时部队正进行短暂休息。大家又累又饿,很多队员刚坐下就睡着了。得知王毅他们要到汶川去救灾,村民们把刚煮好的一锅粥端给他们,他们不喝,就拦着不让走,他们说:来了天灾,都在往外逃,你们当兵的却不要命地往里走,就以粥代酒,给你们壮行吧!这碗粥,王毅他们是含着泪喝下去的。一位羌族老大妈,说什么也要看着女战士把两个粽子吃下去,自己却转过身去,偷偷地舔粘在手上的米粒。一名胳膊上缠着黑纱的中年妇女,非要给部队带路,她说:我的丈夫和孩子都没了,我给你们带路,你们就能走快一些,多救出几个人,多保住几个家。
望着善良淳朴的群众,沉甸甸的责任感涌上王毅心头,他想: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养育了我们,人民有难,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21时左右,王毅他们行进到距汶川不足五公里的桑坪电站,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
王毅他们急忙找群众打听,一位村民告诉他们:到汶川县城,有一条古栈道,但多年没人走了,弄不好要丢命的。
这时,王毅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是路,我们就敢走!
这哪是路——悬在半空中,下面是汹涌的岷江,最窄的地方不到一尺,地震使栈道上落了一层厚厚的泥土,雨水一浇,又湿又滑,插在石壁中的木桩早已腐烂,只能紧贴石壁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还是我在前。王毅二话没说,走在最前面。就在他走到尽头时,脚踩的一根木桩突然咔嚓一声,断了!上面铺的石板咕咚一声掉进湍急的江中……只见王毅死死抓住一条树根,使尽全身力气,才踩到一根木桩——参谋长捡了一条命。战友们吓出一身冷汗。
短短不到两公里的栈道,突击队走了整整两个多小时。
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过去了,希望的曙光就在前头;王毅和队员们连连击掌,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大家鼓劲加油。
继续前进,加快速度!王毅再次下达最后一道命令。两百名官兵斗志昂扬,精神抖擞。饥饿和疲劳已被他们抛在脑后,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挺进汶川,抢险救灾!浓浓的夜色中,他们冒死越过了一道道水坝、一座座危桥、一处处泥石流……
王毅他们已经生死挺进了三十一个小时!
5月13日23时15分,这是一个全国人民期盼的时刻—王毅带领的两百名突击队员到达汶川县城。他们因此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的救援部队。
此时此刻,武警部队灾区作战指挥部突然接到了来自汶川县城的声音——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用卫星电话报告了到达的消息:我部第一梯队两百名官兵经过三十一个小时,徒步强行军九十一公里,现已到达汶川县城并已展开抢险救援。现将汶川情况作如下汇报……
汶川有消息了!
这消息迅速传到中南海,传遍全中国。
温家宝的眼睛湿润了。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南海感叹一声:还是军队!
子弟兵救我们来了!劫后余生的汶川百姓见部队进入灾区,哽咽着奔走相告。王毅迅速察看灾情,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三个巡逻小分队对银行、油库等重点目标进行警戒,然后带领主要兵力展开救援。
龙溪小学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点,正在上课的师生被埋在瓦砾中。官兵们用最原始的工具,冒着余震的危险,钻进险象环生的废墟里,用手扒,用肩扛,在震后第一时间,从废墟里救出四十七条生命。
特殊的经历让王毅他们有了特殊的人生感悟,一个月后,王毅在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报告会上发言说:我永远也忘不了踏入汶川县城的那一刻,黑暗和寂静中,到处都是露宿街头的群众。由于极度的恐惧、悲伤和疲惫,他们已经发不出欢呼声了,但还是站着、坐着,用力地鼓掌。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难忘的掌声。这一刻,我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人的责任!5月14日,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第一政治委员孟建柱、政治委员喻林祥签署命令,决定给予首批进入汶川县城的武警某部第一梯队两百名官兵通令嘉奖;15曰,武警部队再次签署通令,决定给抗震救灾中率部队首先进入汶川县城的某师参谋长王毅荣记二等功。
此时,王毅的队伍在汶川废墟里抢救着。
此时,李亚洲的队伍在急行军。
此时,许勇的队伍正在映秀的废墟里抢救着。
当然,此时从中南海到基层的各级领导,都紧张地工作着,为了同胞的生命。
映秀镇的夜晚飘**着凄凉的气氛。
几个战士从残垣断壁中刨出—块门板,给他们的军长许勇搭了一张床。
劳累交加、身心疲惫的许勇,却久久无法人眠。他坐在火堆旁,一边烤着湿透的军装,一边思考着第二天的部署。但是,刚进映秀镇时的一幕总是不停地纷扰着他,挥之不去。在映秀小学的废墟中,正在寻找儿子的老教师王茂乾热泪盈眶、嘴唇战抖,昏暗中,那种苍老、无助与绝望剧烈地刺痛着许勇的心。一个月前,他19岁的儿子刚刚因病去世。他懂那种心如刀绞、痛到骨髓的感觉。他明白那种失去至亲骨肉的滋味。
此时这里,又有多少人间悲剧在复演?许勇把自己的悲伤深深地埋进心底,他知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快地救出受灾群众,多救出一个人,就会少一分伤痛。
5月14日一大早,炮兵团四百多名官兵沿着许军长闯出来的生命线进入映秀。
而一夜未眠的许勇就指挥先期到达的官兵们展开了营救:他们手刨肩扛,救出九名幸存者;他们同时开始部署抢修道路,抢救受灾严重的乡村。
看到许勇打算就在这里展开救援时,有人建议,现在全国关注的焦点都在汶川县城,队伍应该快速向那里挺进才对。
我们是来救命救灾的!哪儿灾情最重,哪儿就是我们的战场!许勇一听就火了。
而李亚洲将军带领的队伍伴着一路大雨和一路余震,徒步行进五十八公里,于14日14时35分安全到达汶川县城,并通过卫星电话,报告了军区首长、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
穿越死亡之旅、成为最先到达汶川县城的第一位将军,李亚洲长舒了一口气,卷起裤腿,才发现脚上及小腿一排触目惊心的伤痕。这伤吓了大家一跳,但他习惯地笑笑,不提。来不及再歇一口气,满脸尘土、一身泥泞的李亚洲就直奔汶川县救灾指挥中心。
很快,以阿坝州州委副书记陈贵华为总指挥、李亚洲力副总指挥的汶川地区军警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成立。受军区首长委派,李亚洲全面指挥协调所有赴汶川地区部队,包括武警部队的抗震救灾工作。
在李亚洲等人的组织下,部队有序展开以挽救生命、运送物资、维护社会秩序、抢修道路为主要内容的救灾工作。部队官兵进入到了每一个受灾点,物资也送到了每一个受灾点。
老百姓对部队官兵拥护爱戴,每天都有人为部队送来腊肉等群众从自家废墟中扒出来的食物。不时会有老百姓询问:李副司令员的伤好了吗?
直到S月15日,李亚洲才有时间给地震发生以来一直联系不上的妻儿和远在老家的父母报平安。
老母亲在电话里问:听说你走了好长好长的路,累不累?
李亚洲笑着说:不累,习惯了。
李亚洲想起了2008年年初抗雪救灾时走过的那条冰雪覆盖的山路。他想起了自己三十多年前参军到西藏修机场时,用青春铺筑的那条天路。
记忆中的那些路,正如他挺进汶川的九十公里生死路,永远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
就在李亚洲、王毅他们的队伍出发后不久,远在河南、被誉为铁军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也在向震中汶川疾进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铁军正在野外驻训。在外驻训的三千余人以最短的时间全部集中归队。当时,红军师还没有接到命令,但他们已经做好奔赴灾区一线的准备。红军师党委连夜召开i次紧急会议。他们最早的计划是全部摩托化开进。因为灾区道路破坏严重,最后决定空中运输、铁路运输和摩托化机动多路并进。那一夜,红军师的官兵通宵未眠,他们修订方案、调配兵力、准备物资。几乎是在接到命令的同时,红军师就组织先头部队出发了。
为了尽快到达灾区汶川,铁军选择了一条雪山路。摩托化机动翻越夹金山!
地震后的灾区余震不断,通往雪山的路时断时续,然而,为打通从西路进入汶川的生命线,铁军出发了!
为了抢时间争速度,铁军把摩托亿开进纵队分为三个梯队相继出发。
什么样的胆略什么样的魄力让铁军铤而走险,奋不顾身!是他们把人民的利益高高擎过头顶,是他们把任何艰难险阻踩在脚下,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
就是这支部队七十三年前作为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创下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今天,在峡谷道路年内无法修复的情况下,铁军为了灾区人民,为了尽快到达理县、汶川,他们绕行雅安、夹金山、马尔康、理县,实施大迂回,开辟通向汶川的第二条救援通道。
14日早上的都江堰紫坪铺大坝上,旌旗猎猎,喊声震天。
根据军区要求,铁军先期到达的一千八百名官兵徒步向汶川开进,探明灾情,查明路况,为上级党委部署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猎猎战旗下,两位中将——军区叶爱群副司令员、杜恒岩副政委在为铁军将士壮行:铁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是红军的传人,军委首长决定,把挺进映秀、挺进峡谷、挺进汶川这一最艰巨、最危险、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这是党和人民对铁军的重托和信任。希望同志们发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向党和人民交一份优秀的答卷!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师长杨剑登上一块巨石动员,他的动员简短有力:党和人民把最艰苦、最危险、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铁军官兵最大的勉励和信任,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一!排山倒海的声音在空旷的山谷和大坝上久久回**。
杨剑师长坚毅地带领第一梯队出发了。头上是不断滚落的山石,脚下是泥泞难行的山路,一边是翻滚咆哮的岷江,一边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一次生死考验。
在前往映秀镇途中,杨剑师长他们先后经历了十三处泥石流、二十多处塌方滑坡、十五次余震。在历时十多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铁军来了的大旗插到了映秀镇这片大地上。幸存的祥众禁不住热泪盈眶,一位老人激动地握着杨师长的手说:猴子都过不去的地方,你们硬是爬过来了,子弟兵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
映秀镇灾情严重,前方灾情不明。杨剑当即决定,大部分兵力留下来展开紧急救援,所属某团团长杨恩红率领三百人的突击队继续向汶川方向开进。
从映秀到汶川的通道已经没有了,加上余震频发、山石滚落,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死亡大峡谷。当听说部队要继续向里开进时,地方领导纷纷劝阻。
一位镇干部对铁军说:这条峡谷山高路险,泥石流频发,平均每天都有十五至二十个逃命的人遭遇不幸,你们万万不可进去。
里面的人生死不明,我们的脚步就无法歇停。为了灾区人民,我们情愿以命换命!
官兵们的回答**气回肠。
于是,铁军官兵们在乱石中穿行,在惊涛中历险。
在离银杏乡不远处的江面上有一座长两百米的铁索桥,桥面被震得塌掉一边,桥板全部散落,仅剩两根铁索颤颤悠悠。过桥时手里攥一根冰冷湿滑,脚下踩一根摇摇晃晃,咆哮的江水疯狂肆虐,落下江去绝无生还可能。
官兵们双手鲜血淋漓,脚板和膝盖磨破了'却仍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
很快,银杏有了铁军,桃关有了铁军,汶川县城有了铁军……
铁军来了!受灾群众禁不住喜极而泣,奔走相告。随后,解放军和武警各部队多路冒险并进,于14日凌晨和上午陆续开进汶川。至此,汶川的生命通道开始打开,希望在一分一秒地增加……打通生命线
强烈的大地震使灾区断水断电,道路被毁。
没有路,大型装备就进不来;
没有路,大型救援就无法实施;
没有路,那些被重压在坍塌物里的生命就得不到及时救助。
空中运送、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徒步强行军、水路突进….,
不论是由官兵们身体组成的一条条草绿色生命通道,还是由空军、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组成的空中通道,以及工程部队、武警水电部队、舟桥部队官兵们建起的陆上通道和水上通道,每一种方式都是灾区人民极其珍贵的生命通道。
在崎岖山路上,机械的轰鸣声、指挥员的口令声和钢钎、铁锹与顽石碰撞发出的叮叮咚咚声,汇成了雄浑激昂的抢通生命通道的交响曲……
一条条生命通道的抢通,扫清了救援大部队全速进入灾区的障碍。
一处处无助等待的地方,盼来了救援官兵,升起了生命希望。
正因为有了生命通道,从城市到村镇,从一个个震后孤岛到一处处重灾区,部队官兵连续奋战一百七十多个小时,在深山间、在密林里,从残垣断壁中,从一座座废墟底下,寻找着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