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所收不是我的散文的全部,也很难说是精选。在编这本集子的同时,我还给另一家出版社编了一本随笔选。为了怕雷同得太多,大体上划分了一下:篇幅短小的归入随笔集,篇幅稍长的归入散文集。本来散文、随笔是很难划界的。就这样,也还有两集互见的。我原来很踌躇。出版社的编辑同志说:无妨,两本书的读者不是一样的。如果有读者同时买了两个集子,那就只好请你们原谅了。我没有存心使你们上当。

这本书的编法是进行了分类,将文章性质相近的归为一辑,共六辑。

第一辑是怀师友的。第二辑是游记。第三辑是对人生的一点省悟。

第四辑是谈吃食的。没有想到我竟然写了这么多篇谈吃的文章!我在《中国烹饪》杂志上还发过一些食单之类的小文章,因为找不到了,没有收入。如果收进来,数量会更多。近年来文艺界有一种谣传,说汪曾祺是美食家。我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我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你们看:我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那么,谈谈何妨?

第五辑《城南客话》是应《中国文化》之约所开栏目的总题目。《中国文化》是一学术性很强的,严肃的大型文化刊物,找一个作家来开一个专栏,无非是调剂调剂,使刊物活泼一些。由于刊物的性质所决定,不得不谈一点有关文化,有关知识的问题。但只不过是一些读书笔记,卑之无甚高论,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有人说这样的文章是学者散文,则吾岂敢。不过我倒是希望作家多写一点这一类的文章。王蒙同志前几年提出作家学者化的问题。唐弢同志曾慨叹中国近年很少学者小品,以为是一缺陷。我写这样的读书笔记也可以说是对王蒙同志、唐弢同志的意见的一点响应。我还有两篇稿子存在《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半年出一期,发表将在明年,等不及了,就将已发表的几篇先收进来再说。

第六辑《逝水》是应长春《作家》杂志之约所写的带自传、回忆性质的系统散文。我本来是不太同意连续发表这样的散文的,因为我的生活历程很平淡,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往事。《作家》固请,言辞恳挚,姑且应之。有言在先,写到初中生活,暂时打住。高中以后,写不写,什么时候写,再说。我真不知道读者要不要看这样的文章。也许这对了解一个作家童年所受的情绪的培育会有一点帮助,那就请随便翻翻吧。

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