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不赞成用“当代才子书”作为这一套书的总名,觉得这有点大言不惭、自我吹嘘的味道。野莽的主意已定,不想更改,只好由他摆布,即便引起某些人的侧目,也只好不说什么。
“才子”之名甚古,《左传·文公十八年》云“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这里的“才子”指德才兼备之士。称有才的文士为“才子”盖始于唐朝。《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名相埒……宫中呼为‘元才子’。”宋人称为“才子”者不多。元、明始盛行。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伯虎。“才子”往往与“风流”相连,多放浪形骸,不拘礼法,喜欢女人,亦为女人所喜欢,“才子”与“佳人”是“天生的好一对儿”,“才子佳人信有之”。唐伯虎可称才子魁首,他不是点过秋香么?“才子书”大概是金圣叹兴出来的。他把他评点的书称为“才子书”,从第一才子书直至第九才子书。他的选择是有具眼的。野莽编的这一套书称得起是“才子书”么?别人不知道,我是愧不敢当的。
这套书的编法有点特别,是除了文学作品外,还收入作者的字画,而作者又大都无官职。“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从这一点说,叫做“当代才子书”,亦无不可。
我的字应该说还是有点功力的。我写过裴休的《圭峰定慧禅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写过相当长时期《张猛龙》、褚河南的《圣教序》。后来读了一些晋唐人法帖及宋四家的影印真迹。我有一个时期爱看米芾的字,觉得他的用笔虽是“臣书刷字”,而结体善于“侵让”,欹侧取势,姿媚横生。后来发现米字不宜多看,多看则易受影响,以至不能自拔。然而没有办法。到现在我的字还有米字的霸气。我不喜欢黄山谷的字,而近年作字每多长撇大捺,近乎做作。我没有临过瘦金体,偶尔写对联,舒张处忽有瘦金书味道。一个人写过多种碑帖,下笔乃成大杂烩。中年书体较丰腴,晚年渐归枯硬,这说明我确实是老了。
我学画无师承。我父亲是画家,但因为在高邮这么个小地方,见过的名家真迹较少,仅为“一方之士”,很难说是大家。他中年以前画吴昌硕,也画过工笔**。他作画时我总是站在一边看,受其熏陶,略知用笔间架。小时我倒是“以画名”的,高中以后,因为数理化功课紧,除了壁报上的刊头,就很少拈画笔了。大学,和以后教中学,极少画画,因无纸笔。再以后当编辑,没有人知道我会画几笔画。当右派以后我倒在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画了两套册页,《中国马铃薯图谱》和《口蘑图谱》!一直到“**”结束后,给我立了专案,让我交待和江青的关系,整天写检查,写了好些“车轱辘话”。长日无聊,我就买了一刀元书纸,作画消遣。不想被一位搞舞美的同志要去裱了,于是画名复振,一发不可收。我很同意齐白石所说:作画太似则为媚俗,不似则为欺世,因此所画花卉多半工半写。我画不了大写意,也不耐烦画工笔。我最喜欢的画家是徐青藤、陈白阳。我的画往好里说是有逸气,无常法。近年画用笔渐趋酣畅,布色时或鲜浓,说明我还没有老透,精力还饱满,是可欣喜也。我的画也正如我的小说散文一样,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关于我的散文、小说,已有不少人写过评论,故不及。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