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青直接领导之下创演“样板戏”的剧团变成了“样板团”。“样板团”的“战士”待遇很特殊,吃样板饭:香酥鸡、番茄烧牛肉、炸黄花鱼、炸油饼……每天换样。穿样板服,夏天,春秋天各一套,银灰色的确良,冬天还发一身军大衣。样板服的式样、料子、颜色都是江青亲自定的。她真有那闲工夫!样板团称样板饭为“板儿餐”,样板服为“板儿服”。一些被精简到“五七干校”劳动的演员、干部则自称“板儿刷”。
每排一个“样板戏”,都要形式主义地下去体验一下生活,那真是“御使出朝,地动山摇”。
为排《沙家浜》,到了苏州、常熟。其实这时《沙家浜》已经在上海演出过,下去只是补一补课。到阳澄湖内芦苇**里看了看,也就那样。剧团排练、辅导,我没什么事,就每天偷偷跑出去吃糟鹅,喝百花酒。
为排《红岩》,到过重庆。在渣滓洞坐过牢(这是江青的指示:要坐一坐牢),开过龙光华烈士的追悼会。假戏真做,气氛惨烈。至华蓥山演习过“扯红”,即起义。那天下大雨,黑夜之间,山路很不好走,随时有跌到山涧里的危险。“政委”是赵燕侠,已经用小汽车把她送上山,在一个农民家等着。这家有猫。赵燕侠怕猫,用一根竹竿不停地在地上戳。到该她下动员令宣布起义时,她说话都不成句了。这是“体验生活”么?充其量,可以说是做戏剧小品,不过这个“小品”可真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为了排《杜鹃山》,到过安源,安源倾矿出动,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这些“毛主席派来的文艺战士”。那天红旗不展,万头皆湿,——因为下大雨。
样板团的编导下去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俨然是“特使”,各地领导都是热情接待,亲自安排。唯恐稍有不周,就是对“样板戏”的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