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可以说是沈先生的代表作。

故事很简单。

茶峒有一个渡口,渡口有一条渡船。渡船不用篙桨,船头竖了一枝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管理渡船的是一个老人。老人身边有一个孙女,叫翠翠,还有一只黄狗。

镇筸有个管水码头的,名叫顺顺。顺顺有大小四只船,日子过得很宽绰。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河边船上有一点小小纠纷,得顺顺一句话,即刻就解决了。因此很得人望,名声很好。

顺顺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

两兄弟都喜欢弄船老人的孙女翠翠。

翠翠爱二老,不爱大老。

大老因为得不到翠翠的爱,负气坐船往下水去。船到险滩,搁在石包子上,大老想把篙子撇着,人就弹到水里去。

大老淹坏了,二老傩送觉得大老是因为翠翠死的,心里有了障碍。

他还是爱翠翠的。在和父亲拌了两句嘴之后,也坐船下行了。

大雷雨之夜,弄船的老爷爷死了。

二老还不回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写得很含蓄,很纯净,很清雅。

小说生活气息很浓,不断穿插许多过端午、划龙船、追鸭子、新娘子、花桥等等细节,是一幅一幅的湘西小城的风俗画。甚至粉丝、红蜡烛……都呈现出浓郁的色彩。

沈从文是写景的圣手。他对景色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记忆能力。他说:“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欲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如: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面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沈先生不是一个工笔重彩的肖像画家,不注意刻画“性格”,他写人,更注重人的神态、气质。如写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边城》是二十“开”淡设色册页,互相连续,而又自为首尾,各自成篇的抒情诗。这种结构方法比较少见。这是现代中国难得一见的牧歌。沈先生说这篇故事中“充满了五月中的斜风细雨,以及那点六月中夏雨欲来时闷人的热和闷热中的寂寞”。我们还可以说这里充满了春秋两季的飘飘忽忽的轻云薄雾。《边城》是一把花,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