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米粥里的米

“小米粥里除了小米还有什么?”

郑七发问时,李四和吴六在嘣嘣地给弓上弦,周五在噌噌地擦洗剑刃,孙三在刷刷地打磨铜锤,钱二最优雅,文绉绉坐在桌旁,静静地用小刀刻一块木头。一听郑七的问话,那些嘣嘣噌噌和刷刷陡然停了下来,钱二的刀尖也微微一颤,却在光滑的木头上擦出尖锐刺耳的一声:“吱——!”

房间原本有几分热闹,此时静得连发丝的摆动都听得见,郑七有些局促不安,下意识握住双手,袖筒里的几根袖箭也似乎有些紧张,箭头翘了起来,有几分蓄势待发的味道。

“你刚才说……什么州?”周五性子最急,忍不住先开了口。三年前他从尧乙洲逃出时,整个人只剩下半条命,在这个四王割据的战乱年代,逃出命来已是万幸,莫管逃出多少,可他日夜惦念的,是自己那还留在尧乙洲的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小青,那里如今已是西王的地盘,西王荒**残暴,那里的老百姓定是民不聊生,周五如今日日苦练无昼剑,唯一愿望便是将小青从魔窟里救出。

“他刚才说了周蠡?”李四问道。

“他刚才说了周蠡!”吴六答道。

李四和吴六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除了名字,言行举止无不相象,他们的父亲是个书生,日日痴迷读书,直读得神魂颠倒,他们出生之后,产婆乐呵呵左抱一个右抱一个给书生看,道:“是两个大胖小子!”书生抬头愣愣望了他俩一眼,继续埋头下去朗声诵道:“四王毕,六海一。……”于是哥哥就叫小四,弟弟就叫小六,后来书生实在穷得养不起哥俩,便将他们一个送给了左邻李家,一个送给了右舍吴家。书生的左邻右舍都是厚道农户,各自只养了个女儿,见有儿子送上们,自然喜不自胜,对书生格外感激。于是两个孩子自小仍是在一起玩,算上李家的女儿小绿和吴家的女儿小蓝的话,应该是四个。可惜穷人家的日子不如蝼蚁,战乱一起,原本其乐融融的三家,如今只剩下了兄弟俩。他们的灭门仇人,正是东王周蠡。

李四想起了死去的小绿,吴六想起了死去的小蓝,兄弟俩对视一眼,怒火在两双眼睛里同时燃起。他们低下头,配合无比默契地继续给弓绷弦。李四的似利弓和吴六的流舞箭搭配一起,便可跟当今任何一尊强弩媲美,他们要用这对弓箭复仇,让箭头穿透东王周蠡的咽喉。

“你刚才说小紫怎么了?”孙三捏紧铜锤问郑七。小紫是他的亲妹妹,他们父母早亡,结发妻子小黄也死于战祸,他与这个小妹子相依为命。后来见小紫跟郑七相好,起初有些担忧,觉得郑七太年轻了些,难免有些少不更事,后来见郑七确实对小紫不错,也就放了心。说是放心,这心其实也似放非放,小紫那边稍有风吹草动,便急急悬到了嗓子眼。

“那粥会有毒么?”钱二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他拈着小刀的刀柄,让刀尖向下晃来晃去,阳光照在他的小刀上,那刀闪烁着一层淡淡的绿光。这刀虽小,却是可见血封喉的“尔黔刀”。

郑七望望这个,望望那个,竟有些茫然,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你们都还愣着做甚?该出发了!”一声低沉的短喝从门口传来。赵大背着手迈进房间,扫视众人,道:“东西二王在今晚的亥时,在关顶山日就台摆宴相会。那里的地形守卫我早已经摸清,你们的大嫂小红已乔装混了进去。机不可失,我们今夜便要手刃仇人——你们可做好准备了么?”

“好了!”六人异口同声道。

“可是,大哥……”郑七嗫嚅道。

“你想说什么?”

“我想问问……小米粥里除了小米还有什么?”郑七的声音低得似要埋到地底下。

赵大盯着他,满脸的虬髯忽然直了起来,眼神也显出几分狞恶,“你怎么知道?”这句问话仿佛是从他的喉咙里挤出来的。

“我……我……?”郑七愕然,正要解释什么,赵大忽然一挥手,道:“都别耽搁了,出发!”

赵大此话一落,从钱二到吴六顷刻便走到门口,陆续随着赵大向门外走去。孙三经过郑七身边时,见他还在发愣,便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也跟着他们走。郑七是他们七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孙三邂逅他的时候,七岁的他正在街头流落,谁也不知道他的来历,似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他们都很喜爱这个小弟弟,大概因为他年轻单纯的缘故罢,于是从钱二到吴六都多少教过他一点武功,因此在郑七的功夫里,有几分孙三散狲锤的刚硬和周五无昼剑的轻盈,他自己独用的武器是弃争袖箭,这袖箭乃是李四和吴六兄弟俩为他特制,掷射手法则来自钱二的传授。赵大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每逢出现,也会点拨郑七几招,不过赵大向来不苟言笑,其余六兄弟对他敬畏万分,郑七尤甚。

“七弟,走罢!”赵大走到门口,回头见郑七还怔怔站在原地不动,知道自己刚才有些吓着他了,便语气缓和道:“走罢,七弟。”

七人骑着马走出城门,路过城门外王老伯的粥面摊,郑七见到摊子上摆出的热乎乎的小米粥,忍不住低声自言自语道:“小米粥里除了小米,到底还有什么呢?”

关顶山上的日就台不是什么平台,而是东王周蠡的行宫。周蠡酷爱园林树木,于是宫殿内外处处郁郁葱葱,这行宫又几乎覆盖整个山顶,远远看去,关顶山就象戴了顶绿帽子。

“你来晚了。”西王楚林走进花园时,周蠡正慵懒倚在花园角落树下的宽大藤椅上,面前的汉白玉石桌上摆满令人垂涎的珍馐奇馔,垂手立于两旁的侍女卫兵鸦雀无声,使得喏大的花园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

“路上遇到些刁民,耽搁了。”楚林落座时,禁不住上下把周蠡打量了个来回。这位让人谈之色变的暴戾的东王,不过三十出头,看起来更象个的文弱书生。可他并不羸弱,身材清瘦,却均匀结实,肌肤光滑白皙,鼻梁笔直高挺,相比之下眼睛显得凹陷了些,却增添了几分深邃。目光明澈,可是与他对视时,却感觉对着两汪幽不可测的深渊。此时的周蠡正把右手举到眼前,专注地审视自己的手指,阳光透过枝叶洒到他身上,那手仿佛是白玉雕出来的一般。这东王自幼习武,骨节却不粗大,手指很是修长。若他是个女子,定是国色天香的尤物,楚林这般想着,忍不住又多端详了周蠡半晌。

“你是头一回见我么?”周蠡眼皮不抬地说道,嘴角微微上翘,似嘲弄,又似挑逗。

楚林哼了一声,移开目光,开始放肆地打量立在周蠡身旁的那几名侍女。“你自己的随从呢?”周蠡一边继续欣赏自己的右手,一边闲闲问道。

“不是按你这日就台的规矩,统统留到门外了么?”楚林瓮声道。

“我只不让你的卫兵进来,他们的刀会碰坏我的树。”周蠡放下右手,眯起眼望着楚林,“你连侍女都留在外面,怕我吃了她们不成?”

“我没带侍女来。”

“哦?”周蠡挑起嘴角微微一笑,眼皮却耷拉了下来,“不带侍女有两个原因:你不打算在这里盘桓太久,或者你来此的目的根本不需要侍女。无论哪个原因,我都会不高兴。”

楚林没言语,却把腰间佩剑解下,啪地一声扣到桌上,黝黑的脸上看不出是喜是怒。周蠡抬起眼皮望着他。楚林的模样跟他截然相反,是个虎背熊腰的粗壮汉子,五官倒是周正,面相甚至还透出几分憨厚。他们的父亲当年同为朝廷四大辅臣之一,可惜国君昏庸得很,周、楚、何、张四大辅臣某天便合谋一番,齐力将之罢黜。可惜自古以来举义之人都只能共苦而不会同甘,于是四辅臣争斗至死都未能择出一位新的明君,他们的四个儿子也只好各自割据一方至今。

“南王和北王在厉兵秣马。”楚林忽然开口道,却是答非所问。

“他们一向如此,这消息可不新鲜。”

“他们准备举兵,向我的尧乙洲和你的巍甲关。”

“没有这么一天,反倒奇怪了。”

“阿蠡,你究竟是故作镇静还是已有准备?今日我来见你,为的就是商量对策!”

“东西合抗南北?”

“不错!你巍甲关有精兵十万,加上我尧乙洲的兵力,定可抗衡他们!”

周蠡忽然轻轻笑了起来,他从不放声大笑,且笑声很奇特,象衣裙下摆缓缓摩挲草地,轻柔中带着沙哑。他拿起楚林放到桌上的佩剑,缓缓把剑从鞘中抽出,轻声慢语问道:“多日不见,你的剑又换了,平日你用什么来磨它?”

“这凤麟剑可削金断玉,自然是用上好的砺砥。”

周蠡摇头起身:“剑是兵器,既是兵器,便是活的,得日日使它饮血食肉,无一种砺砥比得上人的骨头!”说话间手腕猛旋,剑锋向后疾扫,楚林只觉得刺目的光亮一闪,寒光由远自近又回到面前。周蠡把凤麟剑擎到他面前,剑尖略微向下,那剑锋仍旧纤尘不染,只有一滴血如同草叶上的露珠滴溜溜滚下剑刃,在雪白的汉白玉桌面砸起一朵鲜艳的小红花。

“果然好剑!”周蠡赞道。

楚林越过周蠡的肩头向他背后看去,不禁有些愕然——原先立在周蠡身后的那个卫兵瞪圆眼睛,脖颈上显现一道细细的血线,渐渐有血渗出。血越渗越多,那个侍卫忽然向后栽倒,身子还未完全倒地,人头早已骨碌碌滚到一旁,脖颈那齐刷刷的断口顷刻飙出大汪鲜血,一阵浓烈的血腥味弥散开来。

周蠡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向后摆了摆手,其他卫兵忙拿出铲子开始挖刨地面,将那被斩首的卫兵就地掩埋,一个个都轻车熟路,而且悄无声息。坑填了一半的时候,那些卫兵不约而同停下了手,一名侍女从坑里搓起少许泥土,用蒙了丝巾的盘子托着呈到周蠡面前,周蠡拈起一小撮土,放到鼻尖嗅了片刻,对那侍女道:“枇杷树。”话音落了不久,便有卫兵扛来一株枇杷树苗,种到坑里,其余人手脚麻利地将坑填满。

“他们过不了巍甲关。”周蠡轻轻掸了掸衣袖,坐回桌前,一脸惬意。

“为什么?”

“因为日就台的这些树,都是这么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