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隆武朝短暂的历史,却留下了一位注定要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那就是被南明最后一个小朝廷封为延平王的郑成功。东南一线几乎所有的反清复明势力都麇集于这面旗帜下,形成隆武、鲁监国及永历王朝的残余势力暂时统一在他的麾下的复兴局面,并有过几次辉煌的胜利。但是对于历史的发展总体趋势而言,那只是短暂升空的几束礼花,在绚烂之极之后,归于平淡,乃至最后不可避免地消失在历史空间。
郑成功(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大木,郑芝龙第四子。少年读书,考中秀才。在隆武朝深得朱聿键赏识,赐姓朱,改名成功,被称为“国姓爷”。郑芝龙降清,成功苦劝不听,遂率部拒降,“不受诏,不剃头,其义如山”拒不屈服。郑成功所率领的郑家军皆遁入海,继续以隆武为年号,后奉永历年号,打着“背父救国”旗帜,从事海上抗清活动,成为清王朝的一大威胁。
清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六年(1649年),郑成功率领海上义师,连破福建同安、海澄、漳浦,并攻克泉州、闽南沿海,进据金门、厦门,改厦门为“思明州”,设“六官”分理庶政,势力扩大到广东的潮州、潮阳、惠来、揭阳。
顺治九年(1652年)前后,大西军反清进入**,郑成功率十万兵卒,进攻福建沿海一带。顺治十年(1653年)为接应李定国部进军广西,水师南下潮州,又与抗清将领张名振合师北上,入长江驻军崇明岛。次年与李定国约会师广东,共攻新会,但因为部将失期未成功。顺治十一年(1655年)张名振再入长江,破仪真,泊舟金山,遥祭明孝陵。据计六奇《明季南略·张明振题诗金山寺》记载:
海船数百溯流而上,十三日抵镇江,泊金山。大帅张明正(或称名振)、刘孔昭及史某也。二十日,名振等白衣方巾登山,从者五百人。寺僧募化,名振曰:“大军到此,秋毫不扰,得福多矣,尚思化乎?”僧说:“此名山也。”名振助米十石、盐十担,且书簿曰:“张某到此,大兵不得侵扰。”徘徊半日乃下。次日纱帻青袍帽角带,复登山,向东南遥祭孝陵,泣下沾襟。设醮三日。题诗金山云: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刚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会看大纛祃龙津。
由此可见,郑成功和张名振的联合舰队有着强大的水师兵力,由海入江,势如破竹,阵甲鲜明,装备齐整,纪律严明,有相当的战斗力,而且带队的指挥官如张煌言、张名振等均为前朝有一定资历和指挥作战能力的儒臣。即使郑成功也是具备文化素质的秀才,只是因为明帝国的覆灭而断了功名之路,走上了投笔从戎武装抗清的道路。因此他们本质上并不是如同郑芝龙那样的海盗,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有一位名字叫李公仁的秀才曾经被张名振部抓去做劳役,在大营辕门处亲眼看到了定西侯张名振制定的军纪十条:劫掠子女者立刻处斩;杀无辜百姓斩;见敌兵不杀而故纵之斩得;等等。据《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记载[1]:
张名振,字侯服,应天江宁人。崇祯末,为石浦游击。鲁王次长垣,率舟师赴之,封定西侯。……名振与煌言奉王南依成功。成功居王金门,成功初见名振不为礼,名振袒背示之,“赤心报国”四字,深入肤,乃与二万人,共谋复南京,攻崇明,破镇江,题诗金山而还。
张名振在顺治十二年病死在舟山,残明余部汇集在郑成功麾下,共奉桂王永历帝。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郑成功为招讨大元帅,张煌言为监军,率领17万大军从崇明岛登陆,攻克镇江,围困南京。张煌言一路一直攻到芜湖,在皖南30余府县,点起抗清烽火。义士所致,百姓欢呼雀跃,清廷震动。也就在此时,东南沿海的残明势力还有相当的实力和清廷抗争。
在招抚手段对于郑成功完全失效后,郑芝龙作为人质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顺治十七年(1660年),福建巡抚佟国器截获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议政王大臣会议遂以“通海”罪名拟定将郑氏斩监候,改为流徙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十月,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于燕京菜市口(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
郑成功血战镇江的场面在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中有精彩描绘,现全文摘录,笔者翻译如下。[2]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日,成功率兵十万人进攻镇江,披上盔甲能够战斗的兵员有三万,其余皆是使用火器进攻的兵士。有一披甲战斗的士兵,即配备有五名火兵随之。他们全部以布裹首,赤足参加战斗;手持刀长六尺,或长枪和圆形盾牌参战。五月二十九日,经江阴。六月初一至初三日,战船首尾相接蔽江而上。初八日,至丹徒。十三日,停泊在镇江金山祭天,战船环绕云集,旌旗覆盖江面,将士所穿袍服俱用红色,远远望去如同战火熊熊燃烧,气势磅礴。
六月十四日,祭天地及山河江海诸神,袍服俱着黑色,看上去如同墨海翻波,巨浪咆哮席卷而来。十五日,先以红色吉服祭祀太祖朱元璋、次换上白色缟服祭奠先帝崇祯,一片银白色,望之如雪遮盖江面。祭奠完毕,三军将士高呼高皇帝者再三,全体将士及诸军俱悲痛呛然泪下。郑成功赋诗明志: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镇江至瓜洲江面十里,清军守将用巨木筑长坝,截断江流,宽广达三丈,覆盖以泥土,夯实后可驰骋战马。左右配以木栅栏,有炮位可进行射击。火炮弹药配备于石盘长铳,星星点点罗列于江心;周围有盈尺铁索牵接木坝两端,以拒海上战船巨舟。构筑这些工事花费金钱百万。大坝刚刚筑成,就被潮水涌涨立刻冲断。两江总督郎廷佐亲自祭江,大坝修复而成,派兵严守。操江(江防司令)蒋国柱、镇江总兵管效忠、副总兵高谦协助守备镇江,又在谈家洲伏兵二千,列于炮上。新操江朱衣助六月十三日到任,防守瓜洲渡口。
十五日,郑成功海舟二千三百艘停泊在焦山,先遣四舟,外蒙白絮、内载乌泥,操舵数人扬帆而上。清兵望见,大发炮石。海舟在接近大坝时,从容埋伏下来。清兵开炮轰击,炮声昼夜不绝,有如轰雷炸响,周围三百里可闻。一直发炮轰击了五日,没有伤击一艘海船。海船在江上上下来回往复数次,一是诱发清军大炮轰击;二是以水兵藏在内,近坝即入水砍断铁索。十六日,估计清军炮弹将耗尽,所有战船过镇江,已经没有可以堵截的力量。十七日,攻击瓜洲渡口,从后寨杀入,清兵出击进行防御。在东门外高岸上面,布列骑兵。郑家兵立在两旁水田中,砍断马足,大败清兵。
新任操江朱衣助坐在北门水师衙门里,发令旗向淮扬巡抚亢得时求援。忽然左右来报说:“郑成功海贼到了!”语音未落,两名郑家军闯进大堂,挟持朱衣助去见了郑成功。成功好言安抚了一番,将他解脱释放了。郑将刘某乘东门之胜直追入瓜洲城,大杀清军,并将沿江炮位移动向谈家洲进行轰击。清兵立足未稳,有海上水兵二千,忽然自江中浮上,持长刀乱砍乱杀,洲上清兵大败而逃。郑水军海舟停泊而至以千人追杀,清师两千全部被歼灭。郑军将火炮移至瓜洲,对镇江进行猛烈轰击。
镇江守军向南京告急。南京发洪承畴麾下罗将军铁骑千人赴援。但见得其兵铁甲如雪,蜿蜒而至。罗将军大言不惭地说:“这些海盗蟊贼,根本就不够我杀的!”他准备入长江剿绝郑成功部。这时苏州、常州四郡的兵都畏敌如虎,不敢驰援镇江,看见南京派来的军队居列前队,心中暗暗高兴。常州王总兵、无锡张守备、江阴施守备加上罗将军、管提督的队伍,一共九队兵马,估计有一万五千人,而骑兵占了一半。罗兵为第一队,管兵为第二队;苏、常四府拈阄,常州士兵第八队,无锡、江阴两营随从。
南京兵骄纵急躁,心急火燎,急欲开战。但是郑成功海军船只忽上忽下,出没不定,清军驻南则泊向北、清军驻北则飘向南,佯装害怕躲避,引诱官军攻击,竟然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清军大兵已经日夜行走了三日,夜里未得到很好休息,露天站在江边很是疲劳。这时又遇到酷暑天气,连日阴雨,雨后暑热蒸发,这些身披铠甲的军人已经不堪忍受。大暑笼罩,大军聚立如林,兵士们不敢出声,战马也张口喘息。城中有百姓送饭到江边,兵士们谢着说:“有劳你们,多谢了,我辈实在难以下咽!”继而送来炒米,亦不能吃。兵们说:“我辈为兵已久,过去曾作流贼,凡临阵时必先吃牛肉粉,都是用小牛肉烤干后,研成粉末,佩带在身边,战斗之前吃少许,即不饿。今天这些当将军的不谙此道,阴雨连绵,又闷又热,劳累饥饿,不食已经有两天了!”
此时,郑家军前队持长枪,次队执圆形盾牌,第三队持日本火铳。每一队五十人,前有五色旗一面导引。有持滚被二人,所谓滚被,用一大棉被厚二寸,一人执之,双手有刀,如有箭至,即打开棉被遮挡等候,待箭过,即卷起被子持刀滚进,专斫人足和马腿。又有团牌二人,五十人内,此四人俱吃双份粮食,以便有持盾牌以挡箭矢。前一队五色旗,第二队蜈蚣旗,第三队释放狼烟,第四队火铳轰击,第五队大刀殿后。又另用一人敲鼓,头上插一旗。如鼓声放缓,则兵行亦放缓;鼓声急,则兵行亦急。清军见多是步卒,很是不屑一顾。过去凡是骑兵遇到步卒,反而后退数丈,加鞭突然向前,敌方阵地稍有松动,即乘势杀入,步兵自相残陷,骑兵因而**,以此常常获胜。
至今遇见训练有素的郑家军,亦用此法。大兵驰骑突然向前,郑兵严阵以待,屹然不动,都是以盾牌自我掩蔽,看上去就像是一堵围墙挡在军前。清兵三退三进,郑军安如泰山。正当清军黔驴技穷,遥见郑军背后黑烟冉冉而起。清兵欲却马再冲,郑兵疾走如飞,突至马前杀人砍马,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砍马、一兵砍人,几乎锐不可挡。但见得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血肉横飞,惊心动魄。原来铸刀时,郑家军用铁匠百人挨个儿传递着捶打,成此一刀,所以特别锋利坚锐。然而,这时郑兵虽英勇无畏,但清兵也不会遽然退后,管效忠立于第二队进行督战,谁敢退后,立即斩决,绝不轻饶。
双方对峙,血战良久,但见得郑阵中一将举起白旗一挥,兵阵一分为二,像是退避的样子,有走不及的士兵,立即伏在地下。清兵望见,以为郑兵将要逃遁,可以乘势冲击,遂驰马突然上前。想不到的是郑阵中忽发一大炮,击死千余人,清军惊溃。郑兵驰上,截住前五队骑兵围剿,大砍大杀。罗部下白先锋、郎部下王先锋全部死在阵地上。管效忠多备了几匹战马,刀锋所至,紧急回避,马头落地,效忠则跃上其他战马,须臾间,马头三落,效忠三跃以回避。郑将见其骁勇绝伦,准备活捉此厮。管效忠所以免于战死,败走银山,见追兵至,逃避到了山上。
稍有喘息后,管效忠再次冲下山来,郑兵岿然不动。全军俱穿戴铁甲铁胄、铁面头子,只露出两足。郑军使用长刀横扫坐骑,简直锐不可当。如有箭射中其足部,则拔箭再战,清军大兵遂溃败。二十二日,效忠喊阵,远远对着郑成功说:“从来只有马上的皇帝,岂有水中能冒出皇帝的?快快上来决战!”
不一会,有两只战船,载来郑兵二千,结营于杨篷山的菜园。管效忠麾下的勇将王大听率兵出战。郑将周都督立于阵前,高声问道:“你是管效忠吗?为何不快快投降!”王不予理睬,立即发出一箭,射中周的脚趾。周拔出箭矢,却连中三箭,三次拔出箭来。周恼羞成怒,持刀直前砍杀王大听,冲入清阵大砍大杀,如入无人之境。这时郑将列出一阵,管效忠望见,谓手下说:“此乃诸葛八卦阵也。生门向江,宜从此攻入,开门而出。”等待入阵,随即变为长蛇阵,攻击首部尾部相应,攻击尾部首部相应,管效忠部被团团围住,动弹不得。效忠见阵势不利,向执旗官手中取旗,自己背负而退却。清兵见之,全部败退而走。郑兵一路追杀,效忠部下仅存三百人。
管效忠飞奔退至城濠,郑兵飞走随即相至,清兵诸军皆散。效忠出兵四千,止存一百四十人,感叹道:“我自满洲进入中国,身经十七战,未有经过此一阵死战的!”常州王总兵投入兵力三百,只剩三十七人;高副总兵投入五百骑兵,仅剩八十骑,败退镇江城,登城闭守。管效忠败走南京。蒋国柱败走丹阳,百姓恐怕郑成功追至,关闭丹阳城门不纳,蒋国柱率领着败兵,饿着肚子,驰至常州,已经夜半。呼唤开门,守门者报告太守赵琪,赵琪不相信,说:“这个时候提督老爷会来?”命令王总兵登城观望,始开门迎入。国柱疲惫已极,不及等待卧具,即睡倒在城门内。
镇江守将高谦与太守戴可立列火炮于城上,郑成功部将马信飞驰城下,大声呼叫说:“速速献城,迟了就要屠城!今外兵已经杀尽,你们不信,请向杨篷山方向观望!”守城者很害怕。有痞棍郝十应答说:“等待我们商量定了再出降,明天中午再相会。”马信乃退去。这时高谦、戴可立与乡宦笪重光、杨鼎、陈干、王鼎纪都在城上,商议道:“王鼎纪年齿大官也当得大。”对太守戴可立说:“老公祖,你随时相机而定就可以了!”当商议到投降时,笪重光与张九微大声恸哭力争而不得,乃退去。戴可立哭了一夜,撤退了守城的兵将。次日,率领二十人及百姓五十人出城,行至桥上,各自将满清的帽子投到河中,剪去发辫,到大营入见郑成功。成功问道:“你是戴太守吗?”可立答道:“是的。”仍然命令他为太守。又对百姓说道:“你们苦了十六年了!”郝十说:“镇江须有守兵方好,不然,恐后日贵军撤出,老百姓就没好日子过了不。”成功大怒,呵叱着将他绑了,不久又将他释放。
镇江城共有三千七百垛,郑成功发兵三千七百人登城守卫。城楼上旗帜五色,纷耀夺目。郑成功穿着葛布箭衣,有暗龙二条,边帽、红靴;从者二人,织锦暗龙纱衣,一人须发皓白。张紫色帷盖,有兵五百,拥卫前后。郑成功被封福建延平王,军中称“王爷”。二十四日,舟中送纱帽三顶入城:高谦挂破虏将军印,赏银五百两,有吹鼓手引导,前有大旗一面,上书“赏功”字样;戴可立赐赏银三百两,知县任体坤赏银一百两。二十五日,诸官入见,俱去发辫;兵民解发,戴网巾、棕帽。下午,街肆开张。二十六日,赏赐从征将士。二十七日,整理行装。二十八日,启行出征南京,留兵四千守镇江城。
两江总督郎廷佐听闻郑成功率兵将到南京,将城外房屋尽行烧毁拆除。近城十里居民,全部撤进城内。大开水西、旱西两门,使百姓置柴、限期五日,如城外不卖及卖不完的,全部放火烧掉。郑成功兵至,结营白土山,距南京仪凤门七里。郎廷佐敛兵闭守,与满将哈哈木寝食不离。老哈怀疑老百姓有异志会配合小郑攻城,老郎保证老百姓不会有其他想法。
老郎命令民众闭户不出,整个南京城鸡犬无声。小郑兵围南京困而不攻,城中米七两一石,百姓不敢到街上去籴米,有饿死在室中的百姓。唯柴火不是很贵,是因为有的人家以烧桌子凳子维持生计。七月,南京被围,郎廷佐飞檄,敦促松江总兵马进宝(进宝于顺治十四年改名逢知)及崇明提督梁化凤入援南京。马进宝拒不奉檄驰援南京,梁化凤以四千兵马至。当初,郑成功大军向南,马进宝已经递书投降。老马过去是闯王麾下骁将,外号马铁扛,及居松江,残忍好杀,掠财暴富。梁化凤,字卿天,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人,顺治丙戌年武进士。成功南来,梁化凤伪装投降,与马信拜结为兄弟,祭誓天地。这时入京,马信一点都不怀疑。当郑兵进逼城下,城内安静寂然没有任何动静,郑兵益发懈怠。郑成功心想,攻下南京十拿九稳,指日可待,很是轻敌。
七月十二日,总兵余士信约诸将计议,二十五、六日破城。有福建林某人,入海已经有十六年,为管盔甲的小吏,知道郑部全部虚实。从**州时,这小子在仪真**掠,被郑成功鞭笞二十,于是怀恨在心。至此听闻密计,深夜叛逃,以绳缒入城,见到郎廷佐说:“逾三日,城必破矣。二十三日为郑贼生日,诸将卸甲饮酒,乘其不备,可破也!”并告知郎某处为假营、某处为实营,一一详细报告。
郎廷佐命令守城军士十人留一,其余俱下城归营。南京有神策门,一向以砖砌塞,连夜掘开,止留外砖一层,沿城挖深沟数尺。马信等人竟然不知道神策门内有突击可出的门道,忽然炮声大发,梁化凤、哈哈木、管效忠等各引精骑,乘炮声以壮声势冲出,马信兵大乱,清将分路袭击杀出。郑军大将余士信与先锋甘辉正在演戏,得到报告,被甲而出。战斗良久,哈哈兵稍稍退却。郎廷佐登城见到此情景,大惊道:“如何退了,不好!”又命令一队从小东门出,掩杀郑成功后路,郑军来不及准备,大乱。
郑家军历来军令严正,主将不奔逃,军士皆死战不退。既而甘辉身中三十余箭,力不能支,乃走,士兵开始跟着撤退。这时海舟泊江边,距城二十余里。郎廷佐先令军士诡装成老百姓,载柴、酒、米、肉,白天与海船上的士兵进行贸易,以观察动静。开始时还离军舟较远,后来渐渐熟悉后,郑军对这些人已经毫不怀疑。这些人掌握了火药所在之处,秘密以硝酸硫磺藏在酒瓶中,靠近海船投掷,焚毁战船四艘,火药全部爆炸燃尽。
郑成功大惊,认为一定是有奸谋,乃放舟南下。岸兵败走二十里至白土山,再来寻找船队,船队已开拔了。乱兵一起拥到上山上。清军追到,郑兵再杀下山来。良久,哈哈木秘密从山顶杀下山来上,郎廷佐登高远望一见各色令旗,高兴地说:“我家兵上山,胜利了。”不一会,郑兵大败,撤退江边,以无舟可上,勇敢的将士多投江死,举其铠甲,重达四十斤。检查尸首,得四千五百人,长发者一千五百余人,时间是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七月二十四日。
郑成功攻取镇江后,再战南京,因一时疏忽,轻敌大意,功败垂成。如果能够攻下南京,东南战局很可能改观,中国的形势有可能发生逆转。镇江、南京之战计六奇在《明季南略》中都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对双方布阵埋兵对决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彩。也可见郑成功带兵有方,阵甲鲜明,训练有素,部队有相当的战斗力;而且军纪严明,所到之处,对于百姓基本做到了秋毫无犯,在南方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包括一批降清官员,在骨子里依然对于明代抱有希望的。
但是南明先后存在的那些以明末藩王为基础的小朝廷,各自为政,拥兵自重,互不买账,甚至相互拆台,难以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这也导致了最终没有能够形成南宋或者东晋那种南北割据的抵抗外侮的格局。郑成功最后不得不重新流亡海上,终究未能再向满清统治者发起有力的挑战。
[1] 《清史稿·列传十一·张煌言、张名振、王翊、郑成功等》,线装书局,第1328页。
[2] 见计六奇著:《明季南略·郑成功入镇江》,中华书局,第485—4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