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执

历史跨进1948年,我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整整一年半了。国民党统治区重庆的地下党组织,把毛主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光辉报告刻印在党的秘密刊物《挺进报》上,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外围组织散发给党员和进步群众——这就是长篇小说《红岩》开始的一个情节。

在抗日战争时期,山城重庆曾是独裁、专制、卖国三位一体的蒋介石,对人民群众实行法西斯统治的巢穴,当时则又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在西南的一个重要基地。在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下,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覆灭前夕做的种种垂死表演,较之历史上行将灭亡的任何反动王朝更为凶残。他们用强化法西斯特务统治的手段,千方百计破坏革命群众运动,破坏共产党地下组织,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血腥镇压,残酷迫害,妄图以此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半壁河山。愈是高压,反抗愈烈。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根据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随着解放战争向前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国统区普遍开辟了以城市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村抗丁抗粮、组织武装斗争以打击敌人的第二战场,革命斗争如火如荼,使国民党反动派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红岩》以解放战争中期和末期为历史背景,以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为题材,着重反映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在监狱里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侧面反映了川东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和农村的群众革命斗争。监狱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特殊的战场:在刑讯,牢房监禁和公开、秘密的刑场上,敌我双方短兵相接,进行着触及灵魂深处、触及全部神经的各种形式的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交锋。而在任何一种场合和斗争场面的细微末节,无不集中地、鲜明地表现出两个阶级,两种历史倾向的代表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通过许云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力量与以毛人凤、徐鹏飞等为头子的国民党特务在狱内外的斗争描写,充分表现和歌颂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的疯狂性及其虚弱本质。

小说以饱满的革命**为革命先烈英勇献身和在狱中进行的胜利斗争,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壮丽乐章,是对无产阶级英雄的雄伟赞歌。

《红岩》里的革命者,面对的是最凶狠狡猾、极端残暴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们施以种种毒刑,妄图从他们口中取得“供状”,从而找到狱内狱外党的组织,以扑灭群众革命斗争的烈火。酷刑不足畏,生死何所惧。对此,许云峰告诉徐鹏飞说:“尽管我掌握着你渴望知道的一切材料,但只能给你增添烦恼。”江雪琴也给了敌人以同样的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材料!”成岗在经受敌人严刑“审讯”之后,写下了“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的一个共产党员“自白”。历史上曾有不少新兴阶级的代表人物,为实现其本阶级的理想,在反动势力的屠刀下慷慨陈词。但那些人物和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相比较,是不可比拟的。不是吗,在这场革命和反革命的激烈斗争中,共产党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机智的斗争策略,打击了敌人的反革命气焰,保卫了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运动。这一座庞大的集中营,里里外外岗哨林立,铁丝网密布,是一个暗无天日的,层层封锁的阴森地狱,但对革命者说来却并不是一个禁锢的世界。这里狱中党组织和狱外地下党有着秘密建立起来的联系。更主要的则是,囚禁在集中营内的共产党员们,思想上和精神上一直与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和那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一切,紧紧相连,息息相关。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光辉报告,指引他们迎着曙光,勇往直前。作品中灼然可见,小说通过监狱斗争这一特定题材,把革命力量置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中提炼出来的鲜明主题是: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锐利武器,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战胜敌人,用自己的鲜血灌溉了革命胜利的花朵。

《红岩》主要通过地下斗争特别是监狱斗争的典型环境,围绕中心事件塑造了许云峰、江雪琴等十余位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典型。这些英雄人物具有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无比坚贞,对同志有着深厚的阶级情谊,对敌斗争勇敢、坚决、顽强,机智和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的共性。但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斗争经验,以及在党内所负不同的责任,斗争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在这里,共性正是通过个性而被表现出来,从而使作品中出现的众多的英雄典型,又都是一个个不可代替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作者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中,年轻的地下工作者成岗,被捕时奋力挣扎,想跳江逃走。刑讯中遍体鳞伤,血染脚镣,他在昏迷中见到他的领导人——亲密战友许云峰时,豪情满怀,在后者暗示下大义凛然高声朗诵刺向敌人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成岗这些英勇斗争的情节,通过他和工人的关系、革命家庭的关系、担负《挺进报》印刷工作以及他和许云峰、江雪琴、李敬原几个领导人接触中的若干情节,特别是通过敌人使用所谓“忠诚探测器”对他精神上加以百般折磨,刻画了他这个对党的事业有着火一样炽热的感情,为革命赴汤蹈火,百折不挠、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年轻共产党员生动形象。余新江在监狱里和一群特务看守交锋最多,充当绝食谈判的代表,逮住“红旗”特务郑克昌。小说通过若干生动的细节,刻画了余新江这个青年工人的性格和气质。新年联欢时他想到的那副对联“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就很能代表他的明快、爽朗、豪放的性格。小说描写刘思扬一进监狱,徐鹏飞的威胁就在他耳边回响,他激励自己一定要经受住任何考验,永不叛党。在和难友相处中以自己未受毒刑而感到歉疚。敌特将他假意释放回家,当他还没有识破“红旗”特务冒充党的代表而受到威胁,他愤懑地感到党不相信自己。刘思扬经历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最后在越狱中英勇牺牲。小说塑造的刘思扬这个人物,是有一定典型性的,体现了革命知识分子只有在党的教育和阶级斗争的锻炼中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农民党员丁长发充满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精神,浑厚、机灵,常以其农民特有的风趣和性格化的语言,在牢房中惹人发笑,对敌人作了深刻的嘲讽。长期以教书为职业的老大哥,外表带有职业性的斯文气,但坚定、沉着,显示出他丰富的阅历和斗争经验。新四军战士龙光华,尽管在大热天仍保持着人民子弟兵严整的军容,在和敌特破坏水源进行的一场斗争中,在他和同志们诀别前的呼吁中,无不活现出人民子弟兵战士的英雄形象。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作者使用笔墨不多,精心刻画了华子良那样一个十分独特的英雄典型。华子良伪装被吓疯,骗过敌人忍辱负重坚决执行党叫他长期隐蔽的斗争经历,使这个人物典型高度地呈现了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还值得提到的是,小说中的另一个英雄人物齐晓轩,作为党多年培养的领导干部,他在狱里已经被关押了好几年,和两个特务同囚一室,谨慎地担负着“白公馆”监狱秘密党组织的领导工作而一直不为敌特所注意。当敌特发现胡浩手中的秘密传单时,他挺身而出,保护了群众保护了组织。小说通过这一生动情节,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准确的判断,胸有成竹地对付敌人的斗争本领,使这

个人物的高大形象犹如异峰突起,令人惊叹。

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思想的代表。《红岩》着墨最多的,是对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和女共产党员沙磁区委书记江雪琴英雄形象的艺术创造。工人出身的地下工作者许云峰在小说中一出场,就突出显示了一个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老党员的特有品质。小说通过他在沙坪书店发现敌情并作出果断处理的典型化情节,充分显示了他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惊人的判断力。后来在敌人的审讯中,他成功地把徐鹏飞引入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组织。敌人设宴诱降,他观察到这出丑剧必有幕后指挥者,从而招引毛人凤出场,让其现身说法,亲自表演,击溃了敌人的诡计。在新年联欢的愉快时刻,他看出敌人采用“明松暗紧”的反革命策略,告诉余新江要提高警惕……通过这些情节,许云峰善于思考,准确判断敌情的特点得到一再展示,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小说描写许云峰在新生茶园被捕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机智,临危不惧,陷敌特于狼狈,从而保护了李敬原。许云峰和敌人面对面交锋时所表现的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在狱内斗争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小说安排许云峰先和徐鹏飞,接着又和特务大头目毛人凤在两种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内容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进一步表现了许云峰善于对付各种复杂局面,乘机进击。许云峰思想行动的典型意义在于,他高度地显示了共产党人在任何场合下都能以政治上思想上的绝对优势压倒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压倒的革命精神。

小说还用简洁的手法描写许云峰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他在受酷刑后用当啷的铁镣声和着激越《国际歌》歌声激励战友们的斗志;他为同志们越狱时能有一条备用通道,用手铐和锈了的铁镣不停地挖掘,终于完成了艰巨的工程却拒绝自己使用。小说通过许云峰挖通地道的行动对他内心世界的描写,使人看到他在地窖里充分利用敌人认为把他囚禁在这里是最“安全”,因而不派特务来看守的疏忽,日夜战斗不息。在这暗无天日的地窖里,尽管黎明前多么黑暗,但革命者心里燃起的明灯却异常光亮。

有着苦难童年,苦大仇深的江雪琴,集中了共产党员的许多优秀品质。她有着白玉般纯洁的党性,对革命事业也像白玉一样的坚贞。对同志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发自内心深处,使人感到分外亲切。小说描写她对许云峰、双枪老太婆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对比她年轻一点的成岗、成瑶、华为、孙明霞和一切革命同志,则像春天一样温暖。小说中有一个十分动人的细节,她领导成岗印刷《挺进报》从不流露自己是报纸的刻写人。她对监狱之花的抚爱,出自对党的事业和革命同志的无限深情,而绝不单纯出于母爱。对叛徒、特务她恨得咬牙切齿,极度蔑视,当她发现甫志高已经叛变,只斩钉截铁地说出:“无耻的——叛徒!”几个清清楚楚的字,随之给了这丑类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和徐鹏飞针锋相对的斗争时仍保持着她日常的平静、庄严,从中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小说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江雪琴上华蓥山见到丈夫去世的情节。通过她和华为的谈话,作者写了她上山前的情绪,那即将见到彭松涛,踏上新的战斗岗位,和老彭并肩作战的喜悦,烘托了突然间见到布告上丈夫名字的悲痛心情,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而华为的呼唤,使她立刻产生自责的情绪,“我在干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及至见到老太婆彼此说穿之前一直隐忍着。“哭有什么用处”“我怎能流着眼泪干革命”,通过这一系列的自责,小说描写了英雄人物光彩照人的内心世界。

新中国已经诞生,山城即将解放。和许云峰挖掘备用通道的伟大胸怀一样,江姐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浮想联翩,想到越狱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宁愿用自己来代替所有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正是由于革命者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使她在临刑前从容镇定,像日常那样平静地和同志们告别,吻了一下监狱之花,保持着一直爱好整洁的习惯,梳理好头发,换上蓝色旗袍,用手压平皱痕,默默地做着一切,正像她教育孙明霞那样做到了“脸不变色心不跳”。通过人物思想、行动的若干特点,小说完整地塑造了江姐这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英雄典型,成为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和共产党员的骄傲活在读者心中。

《红岩》布局结构严谨,故事情节生动,狱内外斗争穿插,起伏跌宕。华蓥山双枪老太婆化装出击的情节颇富传奇色彩,而狱内斗争情节又是异常丰富。绝食斗争取得胜利,大家为龙光华开了肃穆庄严的追悼会;在敌人散布和谈的气氛下出现了愉快的新年联欢;敌特为了寻找狱中党组织郑克昌再次扮演“红旗”特务的角色被揪了出来。因囚禁对象不同,“渣滓洞”“白公馆”两个监狱的情景则又有所差异。在“白公馆”,不像前者那样充斥着特务的叫骂喧嚣,也没有像前者那样充满激烈斗争的场景,但却显得更加阴森、灰暗。小说描写的这场监狱斗争基调是高昂的,但笼罩监狱的气氛,特别是读到小萝卜头不幸的童年和惨遭杀害的那些章节,却使人陷于悒郁和悲愤,是监狱生活的真实写照。最后的大屠杀和越狱斗争则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悲壮的历史图景,而这悲壮的色调又和全书贯穿的革命乐观主义情绪水乳交融。

《红岩》于196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广泛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一部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形象生动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作者经历过狱中的斗争生活,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朝夕相处。解放后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利用业余时间,经过长期努力写成这部作品。《红岩》的产生是文艺战线贯彻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又一成果。

我国的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华主席指出:“我们党的绝大多数老干部,是抱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参加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是得来不易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炮制“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炮制“文艺黑线专政”论,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否定“**”前十七年文艺工作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把“**”前产生的许多优秀作品一一加以扼杀。《红岩》被诬为毒草而被禁锢起来达十年之久。现在,党中央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彻底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红岩》得以重新修订再版,并由作者增添了李敬原回忆周总理领导南方局工作,成岗回忆当年在红岩村工作的大哥的生动情节,热情地歌颂了周总理和党的南方局的光辉战绩。《红岩》的再版是值得祝贺的。

“四人帮”在炮制“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同时,抛出所谓“三突出”的创作模式,散布“主题先行”。妄图用这些谬论把文艺工作者引向脱离生活源泉,背离文艺的典型化原则,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这当然是他们的痴心妄想。但也必须看到,“四人帮”的这些黑货流毒十年,给文艺创作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遭到“四人帮”扼杀的“**”前产生的优秀作品,本身就是批判“四人帮”的有力武器,我们要重评这些优秀作品。

毛主席指出:“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红岩》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的,在这部作品中无产阶级的政治性和艺术真实性是完全一致的。“四人帮”一伙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的调子唱得震天价响,但他们所谓的“三突出”创作模式要求一切“正面人物”和“次要英雄人物”必须从属于所谓“主要英雄人物”,为“主要英雄人物”作铺垫,作陪衬,把人物之间的关系规定为陪衬与被陪衬,铺垫与被铺垫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面人物为英雄人物而存在,英雄人物为主要英雄人物而存在,以此出发要求把一切“正面人物”、“次要英雄人物”的“优点”都堆放在所谓“主要英雄人物”身上,用以“突出”所谓“主要英雄人物”。因而这个所谓“主要英雄人物”就必然成了包打天下的“救世主”。这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的典型化原则。按照他们的谬论,必然导致人物之间相互拼凑,哪里还有什么人物的个性,哪里还有什么各种各样生动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可言。

《红岩》正确地处理了众多英雄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是革命同志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许云峰不能代替江雪琴,也不能代替成岗。众多英雄人物各有其存在的生活根据,他们的英雄性格和英雄行为相互辉映。成岗的“共产党员的自白”是他在许云峰启发下采用的向敌人进攻的一个行动,是他在敌人毒刑摧残下不屈不挠的英雄本色的写照,是从他的英雄性格出发的,把这一行动无论换给谁都不合适。在许云峰来说,他对成岗作这样的启发,也是从他善于进击敌人的英雄性格出发的。小说描写的这一斗争情节,使两个英雄人物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协同作战,相互辉映,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是十分精彩的。

小说中的江雪琴有着苦难的童年,当过女工,从出生那天起就被压在三座大山之下,经过党的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江青早就想将《红岩》中的江雪琴按她的个人意图加以改造,为其捞取政治资本。这也说明他们在文艺上和政治上一样,是善于搞凭空捏造;对于根据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则格格不入。“四人帮”控制文艺领域,捣乱了思想,搞乱了理论。我们要以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为中心,把被“四人帮”颠倒了的路线是非,思想是非,理论是非一一纠正过来,用“**”前十七年文艺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广大专业和业余作者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迎接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的春天。

原载《四川文艺》1978年第2期

左起:刘德彬、向晓、裴东篱、王觉,后排杨益言